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第斯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第斯龍是一種恐龍。英文名字:Andesaurus,距今1.13億 - 9100萬年前的中白堊世,安第斯龍發現地點:阿根廷,南美洲,安第斯龍體形:超巨型恐龍,體長18-40米在目前已知的 774 種恐龍中,體形排在第 3位。

與安第斯龍 體形接近的恐龍,有普爾塔龍易碎雙腔龍阿根廷龍超龍等。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3]

介紹

安第斯龍是原始泰坦巨龍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中白堊紀的南美洲。它有着小型頭部與長頸部,及長度相近的尾巴。它的其他近親,有很多種都是非常大型的蜥腳下目恐龍,但安第斯龍卻比較小,只有9-18噸左右。

於1991年,古生物學家Jorge Calvo及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命名了安第斯龍,意指化石是從接近安第斯山脈的地方被發現。安第斯龍的模式種(A. delgadoi)則是以發現它的化石的Alejandro Delgado來命名。

安第斯龍的已知化石是一個部分骨骼,包含了一列背部後段的4節脊椎,及已分為兩段的27節尾椎。骨盆亦有被發現,包括了坐骨及恥骨,與及肋骨碎片、不完整的肱骨及股骨

這些化石都是發現於阿根廷內烏肯省內的內烏肯組最老的地層:Candeleros地層。這個地層是下白堊紀的森諾曼階早期,約於1億到9700萬年前。這個地層的大部份都是網狀河沉積層,除了安第斯龍外,亦有發現其他恐龍,如鷲龍南方巨獸龍利邁河龍

安第斯龍有幾種原始的特徵,使得它被認為是泰坦巨龍類的最原始物種。事實上,這個分支的定義包括了安第斯龍、薩爾塔龍、它們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最明顯的祖征性是尾椎的關節。在大部份進階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尾椎關節是球窩關節,而關節窩在前方。但安第斯龍的尾椎兩面都是平的,就像其他的非泰坦巨龍類恐龍。安第斯龍本身只有一個特徵,就是在其脊椎上高的神經棘,而這個特徵還須更多的研究。

視頻

安第斯龍 相關視頻

親寶文化 - 安第斯龍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