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陽市人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安陽市的國家行政機關,是安陽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安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安陽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安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安陽概況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早在2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遠古傳說時期「三皇五帝」中的顓頊(zhuān xū)、帝嚳(dì kù)二帝先後在帝丘(今濮陽)和亳(今商丘)建都,並葬於此(均在內黃縣梁莊鎮)。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區小屯一帶),在此傳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1]

歷史沿革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

公元前257年,秦將王齕(hé)攻克魏「寧新中」邑,後因寧、安意近,淇水(原黃河故道分支)之北太行余脈之南曰陽,乃定名為「安陽」。

公元401年,北魏在鄴城設相州,是為相州名稱之始。

公元580年,北周北齊,楊堅焚毀鄴城,鄴民全遷安陽,安陽遂稱相州。

隋、、宋沿用相州一名。

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

1913 年,中華民國政府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

1932年10月,民國政府在省下設區,安陽為河南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領11縣,直到1949年5月6日安陽解放。

1949年8月1日,平原省成立,安陽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銷建制,安陽市劃歸河南省,現為省轄市。

安陽人傑地靈。盤庚遷都於殷、商王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將軍婦好請纓、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門豹投巫治鄴地、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項羽破釜沉舟、曹操鄴城發跡、三朝宰相韓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等名人軼事層出不窮。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同志曾親臨岳飛故鄉湯陰,並視察殷墟和安陽老城,親口稱讚「安陽是個好地方」。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同志1959年來安陽時,留下了「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的著名詩句。

主要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2],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五)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七)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九)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十)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視頻

安陽市人民政府 相關視頻

安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嚴厲打擊非法開採礦產資源行為的通告
任命袁家健為安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代理市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