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壽光主簿四叔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寄懷壽光主簿四叔父》是北宋晁補之的作品之一。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晁補之考中進士[1],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後說:"這是深於經術的,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他被調為澶州的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
“ |
我初就學首未冠,叔父不以童兒看。我今生年二十一,叔父晚作東州官。 側身西望不得見,淚下兩臉何丸瀾。青春白日不照貧士屋,使我四壁長年寒。 六年兩歲從進士,晚學揚雄識難字。貸錢乞米出都門,鼓腹吹篪入吳市。 讀書擊劍老死終,何為古來慷慨無人知。上有九重之青天,下有百尺之黃泥。 收聲藏熱等雷火,白楊蔓草秋風悲。 生亦不可料,死亦不可量。 荊山長號刖兩足,何如船尾歌滄浪。 我不能鈎章抉句攀俊造,又不能赤雞白狗追年少。 矯首翻腸無一言,歸去吳松學漁釣。主簿卑官何所施,秋來兩鬢應生絲。 阿宜已冠無成事,猶憶它年冬至詩。 |
” |
— [北宋]晁補之 |
作者簡介
晁補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晁補之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2]。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詩歌成就
晁補之詩以古體為多,七律次之,其詩善學韓愈、歐陽修,骨力遒勁,辭格俊逸。也有失於散緩,散文化傾向較顯著。今存詞160餘首,風格與東坡詞相近,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寫景、詠花、贈和、悼亡而外,還多寫貶謫生涯和田園風光,而綺艷語較少。有的篇章氣象雄俊,追步東坡,如《摸魚兒·東皋寓居》、《水龍吟·問春何苦匆匆》等篇,詞氣慷慨,筆如游龍,為後來名家所競效,有人認為亦是辛棄疾詞[3]所本。晁詞時有健句豪語,如"牙帳塵昏余劍戟,翠帷月冷虛弦索"(《滿江紅·次韻吊汶陽李誠之待制》),但缺乏蘇詞的曠達超妙,而趨於淒壯沉咽。
視頻
寄懷壽光主簿四叔父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吾愛詩經網,2019-06-10
- ↑ 【歷史的記載】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是管什麼的?,新浪博客,2019-06-20
- ↑ 淺析辛詞的藝術特色,豆丁網,201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