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壽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壽麵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壽麵

應用場景: 生日

中國民間漢族歷來就有生日吃長壽麵的習俗 ,相傳與漢武帝有關,長壽麵主料為高筋粉,配以各種調料,代表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凡有老人慶壽,宴請三親六眷、至友賓朋,被請者在送賀禮中,必有長壽麵一品(此面長約 1.5公尺,過去市店有賣,俗稱為扯油麵)而壽星家宴客,在飲酒盡興之後,不是吃飯,而是每人給吃一大碗面,這叫吃"壽麵"。[1]

基本概念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 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這年夜飯也叫"合家歡",是人們極為重視的家庭宴會。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通常有餛飩餃子、長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麵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飯的時候還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討個吉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來),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鮮菜(三陽開泰),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吃壽麵由來

第一種說法

民間有生日吃壽麵的習俗,其由來可有漫長的歷史了。這個習俗源於西漢年間。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越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耳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麵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麵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麵"。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一種說法

唐明皇即位後,漸漸冷落原來患難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對唐明皇說華民:"三郎你忘了當後我脫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換了一斗面,為你做湯餅過生日的事嗎?"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過生日是吃"湯餅"的。湯餅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湯麵,可見過生日吃湯麵的習俗由來已久。

後代因為它是過生日祝壽用的,所以稱作"壽麵"。因為中國食品中麵條最為綿長,壽日吃麵,表示延年益壽。作壽一定要吃壽麵,壽麵要求三尺,每束須百根以上,盤成塔形,用紅綠鏤紙拉花罩上面作為壽禮,敬獻壽星,必備雙份。祝壽時置於壽案之上。吃壽麵是過生時最要緊的飲食。

工藝特點

1.福建的龍鬚麵(又稱長壽麵、線面等)

製作特點是合面時加水較多(50-60%),麵團的熟化時間長,並需根據原料麵粉的質量和生產時的氣候條件加入5~10%的食鹽。

工藝流程 合面→搓油條(拉成粗條)→搓粉條(拉、搓成細條)→串面→拉麵

在每經一步操作後麵團都須經過熟化,最後拉成的細面要求直徑在0.6毫米左右。目前有的地方也有用機器代替手工的,但質量還趕不上手工製品。

2.福建的棋子面

將鹽水合好的4公斤重麵粉的麵團(用鹽量與龍鬚麵同)用擀麵杖將它壓平後放在兩根懸架着的竹杆上,然後用手工將麵團向四周漸漸拉抻,隨着面積的增大逐漸增加竹杆,最後將麵團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的、厚薄均勻而透明的面片,晾曬後切條。這種麵條易消化,多供老、弱、病、小孩和產婦食用。

3.江蘇的空心面

麵條中心並非空心,只是在合面時長時間的充分揉和,使用團內含有較多的空氣,呈微孔型,這種麵條的其它操作步驟與龍鬚麵相仿。

4.山西刀削麵

合面時加水量較少,經過長時間的用力揉合,使麵團光滑、堅硬,然後將合好的麵團擱置在左手臂上,右手持刀削麵,麵條長約17厘米左右,斷面略呈三角形。已有不少飯館改用機器代替手工,其方法是將經過熟化後的麵團,放入絞龍式的擠壓削麵機,在出口處裝有三把轉動着的刀,用來削麵,但口感還不及手工製作的好,主要是不夠"筋道"。

參考來源

  1. 長壽麵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