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豆中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豆中毒是指因藥服或誤服巴豆過量所致的中毒病。 巴豆又名巴仁、巴果。種子含脂肪油和毒性蛋白等。中醫學上以種子入藥,性熱、味辛,功能破積、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結便秘、腹水腫脹、痰阻喉痹等症。有大毒,宜慎用。榨去油後,稱「巴豆霜」,其性較緩。種子稀薄浸出液,可滅釘螺;農業上亦用為殺蟲藥。[1]

病因

巴豆含毒性球蛋白,可溶解紅細胞,並具有劇烈致瀉作用,多因誤服中毒。

臨床表現

皮膚接觸後能引起急性炎症,24小時後發泡,感到灼痛。眼鼻等接觸後亦引起急性炎症。如內服首先感到口腔灼痛、咽喉腫痛、噁心嘔吐、腹絞痛、吐出血樣物、大便水樣,或米湯樣並帶血、里急後重。由於劇烈瀉下,腸壁腐蝕糜爛引起脫水,刺激腎臟引起血尿、尿閉,後期呼吸困難、脈搏細弱、體溫下降、譫語、發紺,死於呼吸循環衰竭。[2]

治療

1.中毒早期可刺激咽部或注射阿撲嗎啡等催吐。

2.用1:5000高錳酸鉀液洗胃,或用橄欖油或溫開水洗胃。動作務必輕巧,若口腔粘膜有水泡則不宜洗胃。洗胃後服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劑。

3.服冷稠米湯或麵糊、蛋清、牛奶、豆漿、鞣酸蛋白、阿拉伯膠漿,或大豆煮汁,或芭蕉葉根搗汁,或小野雞尾草90g搗汁,或花生油60~120g,或綠豆120g煎湯內服。   

4.未發生下瀉症狀者可給硫酸鎂導瀉(如有呼吸抑制情況可給硫酸鈉)。

5.大量飲水,輕症可灌服冷水,每次500ml。

6.靜脈輸液。

7.黃柏黃連菖蒲煎湯冷後內服。也可用菖蒲15g、苦參12g,加水煎至200ml,4小時1劑,共服3~4劑。

8.生綠豆90g,甘草9g,黃柏9g,水煎2次合併,每3小時1次,2次服完,連服2~4劑。

9.下痢不止時可用黃連、黃柏、菖蒲、寒水石各9g,大豆120g,煎汁冷服。兼有冷汗如雨時可用參連湯(人參9g,黃連6g)水煎服。

10.皮膚紅腫灼痛用黃連1.5g,泡水搽之即消。發泡時,用3%硼酸水外敷,入眼引起角膜炎,結膜炎可用5%黃連湯洗眼。

11.板藍根120g,水煎即服。

12.土白朮9g,蕃稔干9g,石榴皮9g,加清水1碗半煎成1碗頓服。[3]

預防

1.加強宣傳巴豆毒性,妥善貯藏巴豆及巴豆油,並有明顯標籤。

2.嚴格掌握適應證及禁忌證。

3.加工製作時應先曝曬,再用木棍敲裂去其外殼,不可用手去剝,禁止兒童參加。[4]

視頻

巴豆中毒如何解?[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