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彰化縣彰化市南郭國民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彰化縣彰化市南郭國民小學
圖片來自nges

彰化縣彰化市南郭國民小學,簡稱南郭國小,為台灣彰化縣一歷史悠久之國民小學,日治時代至今接近100年。學生人數約2500人。

簡史

日治時期

大正8年4月1日:創校為彰化第二公學校。
大正10年5月19日:改稱南郭公學校。
昭和12年3月31日:改稱旭公學校。
昭和16年4月1日:改稱旭國民學校並分設富田分教場。
昭和19年6月1日:富田分教場獨立稱富田國民學校後改稱平和國民學校。

戰後

民國34年12月17日:戰後改名先華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月18日:改稱彰化市南郭第一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2月9日:改稱彰化市南區南郭國民學校。
民國39年12月23日:設立南興分校。
民國42年8月1日:南興分校獨立稱南興國民學校。
民國57年8月1日:改稱彰化縣彰化市南郭國民小學。

歷任會長

第一任:賴樹旺(34.9~62.8)←起訖年月
第二任:伍金水(62.9~67.8)
第三任:梁宋(67.9~69.8)
第四任:葉滿盈(69.9~79.8)
第五任:周惠燦(79.9~80.8)
第六任:李炳輝(80.9~81.8)
第七任:蔡國洲(81.9~82.8)
第八任:顧福龍(82.9~83.8)
第九任:沈榮獻(83.9~84.8)
第十任:李焜烺(84.9~85.8)
第十一任:林益文(85.9~86.8)
第十二任:黃振成(86.9~87.8)
第十三任:鄭松柏(87.9~88.8)
第十四任:張志東(88.9~89.8)
第十五任:曾德全(89.9~90.8)
第十六任:洪瑞欽(90.9~91.8)
第十七任:吳俊斌(91.9~92.8)
第十八任:曾世昌(92.9~93.8)
第十九任:章政城(93.9~94.8)
第二十任:陳朝興(94.9~95.8)
第廿一任:吳國芳(95.9~96.8)
第廿二任:黃俊傑(96.9~97.8)
第廿三任:李業祿(97.9~98.8)
第廿四任:張淑媛(98.9~99.8)
第廿五任:柯金山(99.9~100.8)
第廿六任:李佳峰(100.9~101.8)
第廿七、廿八任:楊曜聰(101.9~103.8)
第廿九任:黃奇川(103.9~104.8)
第三十任:李冠麟(104.9~105.8)
第三十一任:徐佳緯(105.9~106.8)
第三十二任:徐佳緯(106.9~迄今)

歷任校長

戰後

民國34年12月:林水榮先生
民國43年9月:魏萬松先生接任
民國51年2月:林水榮先生接任
民國57年2月:邱再興先生接任
民國63年3月:何瑤漢先生代理
民國63年9月:白茂榮先生接任
民國69年2月:柯進雄先生代理
民國69年4月:陳讚成先生接任
民國79年7月:吳慶利先生接任
民國82年2月:楊秋雄先生接任
民國91年8月:顏士程先生接任
民國99年8月:陳建東先生接任
民國104年8月:馮幼中女士接任。 民國110年2月:陳曼菁女士代理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國王學校,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2];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