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株洲市第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株洲市第二中學始建於1955年5月,是一所全民所有制公立高級中學,1957年被省教育廳確立為省屬重點中學,1989年被確認為湖南省首批驗收掛牌的六所實驗中學之一。1992年成為全省首評估批掛牌的八所省重點中之一[1]

辦學六十年,經歷兩次整體搬遷,原址在株洲市賀嘉路13號。因地少人多,發展受限,1996年整體搬遷至天台路33號。2014年4月,株洲市人民政府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決定將我校整體搬遷至博古山東路728號,並作為政府十大民生實事工程來督辦。2014年9月1日,學校順利遷入新校址辦學,目前在校師生3000餘人。

建校以來,二中人風雨兼程、歷經艱辛,始終扛起株洲基礎教育的領航大旗,成為株洲市基礎教育的窗口,樹立了「三湘名校」的優質教育品牌。

師資力量

該校名師薈萃、專家會聚、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高中專任教師164人,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市學科帶頭人33人,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5人,研究生4人,參加研究生學歷培訓65人。以上指標均名列全市中學之冠,他們有當年聲播域外曾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國際素質教育論壇》的張天如等專家級全國優秀教師,有國際學術講壇、參加國家課程標準研製的黃國雄等國家級專家[2],有王開和、匡傳榮等享受政府津貼的株洲市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教研、教改風氣功十分濃厚。

教學設施

教學樓前是微微起伏的綠化廣場,營造出優雅閒適的環境。園內的生態景觀綠廊,是一條由湖、塘等自然景觀形成的校內中心水帶。綠廊之中,以原有水系栗塘為源頭,並在節點處形成水院,是師生戶外小憩、交流溝通的靈動空間。

校園圖書館、體育館、辦公樓等各類大型公共建築,就圍繞在小湖周邊,與條條景觀步道聯繫在一起。順着水系向南漫步,會有一座小橋,而再向前走就能到達學校的景觀廣場,這裡有鐘樓、噴泉。

校園內的景園,則充分結合地形的起伏變化,以竹木山石為景,滲透着人文因素,充滿書香詩意,可為師生提供獨具歸屬感與親切感的學習、交往空間。遍布的綠樹、草地,將各個院落連接起來,形成了「人在綠中,院在林中」的效果。校園內還將安裝不少靠椅,學生在校園內可方便落座。

每間教室面積為75平方米,符合國家標準,比原校區的教室更大。「為了滿足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用房的布局也預留了充分的空間,每兩個班就會另配有1間學生活動室。」

體育館內容也足夠豐富,一樓有乒乓球室、體操及武術訓練廳,還有瑜伽室、形體訓練廳。二樓則擁有2000餘座位、可舉行省級中學生籃球比賽的籃球場,明亮的場地、全新的地板,讓人站在這裡就會感到熱血沸騰。室外還設有8個籃球場、5片羽排球場、2片網球場。田徑場擁有8道400M跑道、3個跳遠沙坑、1個跳高沙坑、1個鉛球投擲區、1個標準足球場,看台能容納2000餘人。

實驗樓有連廊通往教學樓,共有98間實驗室、儀器室或功能室,還有一間自動尋星天文台。任何一顆你能叫得出名字的星星,都可以通過這個自動尋星望遠鏡找到。

視頻

株洲市第二中學 相關視頻

株洲市第二中學實踐活動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