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檀樹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青檀樹,(拉丁文名: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別名;青檀、檀、翼朴 、檀樹、青殼榔樹,榆科、青檀屬喬木,高達20米或20米以上,胸徑達70厘米或1米以上;樹皮灰色或深灰色,幼時光滑,老時裂成長片狀剝落,剝落後露出灰錄色的內皮,樹幹常凹凸不圓;不規則的長片狀剝落;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基部三出脈,單葉互生,長3-13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和榆錢樹葉相像,微苦,可防蚊蟲;小枝黃綠色,干時變栗褐色,疏被短柔毛,後漸脫落,皮孔明顯,橢圓形或近圓形;冬芽卵形。
簡介
青檀樹,又名金錢朴、翼朴。它是一種落葉喬木,屬於榆科,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青檀樹目前零星或成片分布於中國19個省區。由於自然植被的破壞,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區逐漸縮小,林相殘破,有些地區殘留極少,已不易找到。 [1]
記載
《救荒本草》:青檀樹生中牟南沙崗間。其樹枝條紋細薄,葉形類棗,微尖艄,背白而澀;又似白辛樹葉微小。開白花。結青子如梧桐子大。葉味酸澀,實味甘酸。采葉煤熟,水浸淘去酸味,油鹽調食;其實成熟,亦可摘食。 [2]
形態特徵
樹皮青白色或青白色,呈不規則片狀剝落。葉單葉互生,葉長3-10cm,尖端,葉緣有鋸齒,深綠色。
喬木,高達20米或20米以上,胸徑達70厘米或1米以上;樹皮灰色或深灰色,不規則的長片狀剝落;小枝黃綠色,干時變栗褐色,疏被短柔毛,後漸脫落,皮孔明顯,橢圓形或近圓形;冬芽卵形。葉紙質,寬卵形至長卵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不對稱,楔形、圓形或截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基部3出脈,側出的一對近直伸達葉的上部,側脈4-6對,葉面綠,幼時被短硬毛,後脫落常殘留有圓點,光滑或稍粗糙,葉背淡綠,在脈上有稀疏的或較密的短柔毛,脈腋有簇毛,其餘近光滑無毛;葉柄長5-15毫米,被短柔毛。翅果狀堅果近圓形或近四方形,直徑10-17毫米,黃綠色或黃褐色,翅寬,稍帶木質,有放射線條紋,下端截形或淺心形,頂端有凹缺,果實外面無毛或多少被曲柔毛,常有不規則的皺紋,有時具耳狀附屬物,具宿存的花柱和花被,果梗纖細,長1-2厘米,被短柔毛。花期3-5月,果期8-20月。
青檀樹在形態上給人以瀟灑、秀逸之感。其樹葉呈卵形,邊緣呈銳鋸齒狀。早春開花,花色為淡綠色,雌雄同株,兩性花單葉於葉腋。果實圓形,周圍呈長翅狀,具細長柄,懸垂。由於青檀形狀似楮、似桑,故有人將其誤認為楮樹、桑樹。
青檀樹多半為野生,自然飛籽繁殖,土壤選擇性不強,無論在山坡平地還是水濱均能生長,即使石崖縫隙中也能紮根,只是發育稍差,樹形奇特而已。 [3]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山地山麓、林緣、溝谷、河灘、溪邊或石縫中。陽性樹處,常生于山麓、林緣、溝谷、河灘、溪旁及壁石隙等處,成小片純林或與其分樹種混生。適應性較強,喜鈣,喜生於石來岩山地。也能在花崗岩、奪地區生工。
較耐干時瘠薄,根系發達,常在岩石隙縫間盤旋伸展。生長速度中等。萌性強奉命長,山東等地廟宇留有千年古樹。種子天然繁殖力較弱。花期4-5月,果8-9月成熟。常生于山谷溪邊石灰岩山地疏林中,海拔100-1 500米。在村旁、公園有栽培。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我國19個省區,通常生於海拔800m以下,在四川康定可達海拔1700m。[4]
產[[遼寧(大連蛇島)]]、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青海東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
主要價值
青檀樹能在此安穩生長1700餘年,對無為的氣候、物種演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H. Handel -Mazzetti 於1932年,將貴州南部的這類植物,根據其葉基部較寬,背面被短硬毛和果實被細蜘蛛狀短氈毛等徵狀,定為新變種——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 var. pubescens Hand. -Mazz. 。
我們觀察了我國各地的這類植物標本後,發現其葉的基部寬窄變異幅度很大,惟產我國南部的這類植物,其多數的葉之背面和果實具有較明顯的短柔毛或細曲柔毛,而分布越往北的毛被則漸稀疏至幾無毛,這種現象顯然是本種植物的變異趨向,因此,將 H. Handel -Mazzetti 定的這一變種予以歸併。
青檀莖皮纖維質量優良,是製作宣紙和人造棉的原料。其木材結構細密,堅實耐用,可用作家具、車軸、器具材料等
使用價值
樹皮纖維為制宣紙的主要原料;木材堅硬細緻,可供作農具、車軸、家具和建築用的上等木料;種子可榨油;樹供觀賞用。
青檀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對研究榆科系統發育有學術價值。莖皮、枝皮纖維為製造馳名國內外的書畫宣紙的優質原料;木材堅實,緻密,韌性強,耐磨損,供家具、農具、繪圖板及細木工用材。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樹種。
觀賞價值
青檀樹屬榆科,翼朴屬,其材質堅韌,紋理細密,耐腐耐水浸,是園藝、室內裝飾等的珍貴樹種。
栽培技術
果熟後易脫落飛散,要適時採種。青檀樹的繁殖,可以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法:
有性繁殖
即采子播種育苗,這種方法可以培育大量的幼苗,苗木的生活力強,經濟壽命長,植樹造林都宜釆用育苗繁殖。[5]
釆種:青檀樹種子在「處暑」到「白露」左右期間成熟,果實由青變黃,就應及時釆收。果實有園翅,惟頂部有隙,基部具有長柄。果實釆回後應去翅,陰乾,防潮濕,但也不能過分乾燥,以免影響發芽能力。凡種殼色澤鮮,種仁飽滿,種肉白色,均為好種。
摧芽:為了使種子發芽整齊,促進幼苗生長,播種前可採取摧芽方法,一種為冷水浸種,其方法是把純淨的種子,放在容器內,加入冷水浸漬,每天更換清水一次,一般浸種二至三天,種皮吸水柔軟後,即能促進發芽。此法簡易穩定,但效果較差。另一種為熱水浸種,青檀種殼堅硬,因此熱水浸種比冷水浸種效果更好,方法相同,唯熱水溫度掌握在30至40℃左右,每天調換溫水需二至三次。
育苗:播種季節以春播為好,一般在二月份。好的青檀種子,每畝播種量四斤左右。播種的方法以條播為宜。苗床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床面一般按照三、五寸距離,即播幅三寸,空行間在五寸以內,用鋤頭開一條小溝,溝底要平實,溝深二至三公分,播種、復土、復草要均勻,復土厚度一至二公分以內,復草厚度以不見復土為宜。發芽出土一半左右即可揭去部分復草,發芽出土整齊後,復草全部揭去,揭草最好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種苗發育生長期間要防澇,防旱、清除雜草。幼苗出齊一個月後,分二至三次間苗。管理好的幼苗,一年就可以出圃,一般每畝可產一萬多株一公尺以上高度的壯苗。
造林:選好山場,根據適樹適地的要求在秋冬前進行全面挖土深翻,以便開展春季造林工作,按正方形間隔1.5公尺定點挖穴,(每畝約種100至150棵),早春解凍後即可栽植,苗木隨起隨栽,以確保造林成活率高。其中,以割枝取皮為目的的樹林,種植3-5年左右採用截枝法促進萌發新枝,提高支皮的產量。
無性繁殖
主要是壓條法,即將青檀樹細長的枝條弓形壓彎,中間埋在土裡,上壓石塊,兩年後,待壓在土裡的部分己生根,將其砍斷,這種方法青檀樹樁越低越有利於發展。
保護現狀
國家2級保護稀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