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沃爾特·司各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
Sir Walter Scott, 1st Baronet
司各特肖像,亨利·雷伯恩1822年所繪
出生 (1771-08-15)1771年8月15日
Template:SCO愛丁堡
逝世 1832年9月21日(1832-09-21)(61歲)
Template:SCO梅爾羅斯
職業 歷史小說家、詩人
受影響於 威廉·莎士比亞欽定版聖經
施影響於 維克多·雨果詹姆斯·芬尼莫·庫珀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簽名 File:Sir Walter Scott Signature.jpg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第一代準男爵 FRSESir Walter Scott, 1st Baronet,1771年8月15日-1832年9月21日),18世紀末蘇格蘭著名歷史小說家及詩人

人物生平

司各特出生在愛丁堡牛門附近一個小巷裡[1]。18個月時患小兒麻痹症而有腿萎縮[2][3]。為了養病他在1773年被父母送到蘇格蘭邊境靠近斯梅洛姆塔的祖父的農場生活[4]。12歲時進愛丁堡大學。他十分欣賞德國的「狂飆文學」,翻譯過德國著名民謠《萊諾爾》。1802年司各特出版《蘇格蘭邊區歌兩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後一個吟遊詩人之歌》問世。此後他投資印刷行業。1808年出版詩歌《瑪米恩》,以後他創作了《湖邊夫人》、《特里亞明的婚禮》、《島嶼的領主》等一系列詩歌。他最後一部長詩是《無畏的哈羅爾德》。

司各特的詩充滿浪漫的冒險故事,深受讀者歡迎。但當時拜倫的詩才遮蔽了司各特的才華,司各特轉向小說創作,從而首創英國歷史小說,為英國文學提供了30多部歷史小說巨著。最早的一部歷史小說《威佛利》1813年出版,其取材於蘇格蘭。司各特關於英格蘭歷史小說有膾炙人口的《撒克遜英雄傳》(或譯為「艾凡赫」、「劫後英雄傳」)等,關於歐洲史的小說有《昆丁·達威爾特》及《十字軍英雄記》等。司各特的小說情節浪漫複雜,語言流暢生動。後世許多優秀作家都曾深受他的影響。

1826年,他投資的印刷廠倒閉,司各特以英雄氣概承擔了11萬4000英鎊的全部債務。他拚命地寫作,還清了債務。過分緊張的工作使他的身體垮了下來。司各特之死使英國舉國悲傷。

社會評價

司各特的作品有 7部長篇敘事詩,27部歷史小說,一些中、短篇小說,以及歷史著作和傳記,如《小說家列傳》(1821~1824)、《拿破崙傳》(1827)等。司各特最大的貢獻是他的歷史小說,它們像一幅幅巨大的歷史畫卷,把從中世紀到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社會生活包羅無遺。不同時代的風貌和社會習俗,各個歷史時期宗教、民族、階級的鬥爭,都被生動地描寫出來。他還善於表現普通人民在歷史運動中的作用和歷史發展的趨勢。他筆下出現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勞動人民的形象。但他着意刻劃的人物往往成為體現騎士理想和妥協思想的蒼白的工具,他寫的下層人民的形象反而生動、豐滿。他對歷史進程持保守觀點,鼓吹用妥協辦法調和社會矛盾。在揭露蘇格蘭人民所受的民族壓迫時,又美化了蘇格蘭古老的宗法制社會。

司各特的歷史小說氣勢磅礴,宏偉壯麗,出色地反映了英格蘭、蘇格蘭和歐洲歷史重大轉折時刻的矛盾衝突。在他的筆下,歷史事件毫不枯燥,總是和故事人物悲歡離合的曲折遭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司各特的創作對歐洲歷史小說起了開創作用,被尊為歷史小說的創始人(如俄國評論家別林斯基把司各特看作「歷史小說之父」)。英國的狄更斯斯蒂文森法國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俄國普希金意大利曼佐尼美國庫柏等著名作家都曾受到司各特的深刻影響。其中美國的庫柏有「美國司各特」之稱。

作品簡介

艾凡赫》是司各特歷史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描寫"獅心王"理查東征時失蹤,其弟約翰趁機奪位攝政。撒克遜貴族塞得利克打算聯合本族人恢復王朝。與此同時,理查秘密回國,他得到一些諾曼人和塞得利克之子艾凡赫及綠林好漢羅賓漢等撒克遜人的幫助,終於戰勝約翰,重登王位,肅清叛逆。塞得利克等人也認清了形勢,決定和諾曼統治者合作。作品反映了12世紀英國"獅心王"理查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征服英國的諾曼人之間的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層和勞苦人民的階級矛盾,刻畫出貴族的驕奢和人民的苦難。這部小說浪漫主義氣息濃郁,富有時代氣氛和地方色彩,語言古雅,人物形象豐滿。

艾凡赫》中人物語言書卷氣很重,沒有太多的口語化現象,便於翻譯成其他文字。或許正因為如此,這部小說十分受歐洲及其他地區歡迎。《艾凡赫》不僅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廣泛發行,而且還被許多作家加以模仿,更有些國家把它改編成歌劇和戲劇上演。

驚婚記》也是司各特歷史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以十五世紀法國 國王路易十一反對封建割據勢力的鬥爭為歷史背景。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初到法國宮廷充任國王貼身衛士的蘇格蘭青年昆丁·達威特。喜愛冒險的青年讀者一定會被昆丁在法國遇到的種種驚險的遭遇吸引住。故事的主要情節是:昆丁愛上了一位為逃婚到法王宮廷避難的貴族少女,國王和少女的保護人勃艮第公爵為奪取對少女財產的控制權進行了種種明爭暗鬥;昆丁也卷進了這場鬥爭,但他終於靠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避開了國王設下的一道道陷附,救出了少女,並且獲得了她的愛情。

紅酋羅伯》本書是司各特最優秀的歷史長篇小說之一,它反映了1715年蘇格蘭人民起義的英雄事跡,寫出了當時的民族、宗教和社會等方面的錯綜複雜的矛盾,以及各階層人物的種種心理狀態。該書的發行,曾受到馬克思的高度讚揚,故事中人物的描寫被人稱作為「蘇格蘭的羅賓漢」的部落英雄。在以紅酋羅伯夫妻為代表的蘇格蘭人民武裝同英王喬治一世政府軍的軍事衝突中,幾乎遭到了不測之禍。故事中描寫的希爾德布蘭除賴希利外,全部殉難。法蘭西斯因此繼承了叔父的田產。由於他把狄安娜與其父藏匿於家中,與他們同遭賴希利逮捕。俠盜羅伯趕來想盡辦法搭救,將菲德烈、狄安娜護送出國。最後,法蘭西斯屈從老父意願而經商,威廉也允許他的獨生子打破宗教隔閡,從法國修道院中迎娶了狄安娜,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肯納爾沃斯堡》取材於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伊麗莎白女王和賴斯特伯爵的戀愛,萊斯特伯爵夫人愛梅之死,是當時頗為引人注目的宮廷秘聞,曾轟傳一時。愛梅死於1560年,死因不明,外界盛傳為萊斯特所害。司各特將愛梅之死推遲了15年,安排在本書的高潮——肯納爾沃斯堡宴遊(1575年),而且使兩者緊密交織在一起,生髮出十分曲折、生動的故事。是一部非常有意思且非常能反映當時蘇格蘭人民日常生活狀態的作品。

人物軼事

司各特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雖然為他很貧窮,但是人們都很尊敬他。 司各特為人正直,他的一個朋友看見他的生活很困難,就幫他辦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於經營,不久就倒閉破產了。這使原本就很貧窮的作家又背對背上了六萬美元的債務包袱。

司各特的朋友們商量,要湊足夠的錢幫助他還債。司各特拒絕了,說:「不,憑我自己這雙手我能還清債務。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為了還清他的債務,他像拉板車的老黃牛一樣努力工作,他的朋友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

當時的很多家報紙都報道了他的企業倒閉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滿了同情和遺憾。他把這些文章統統扔到火爐里,他的心裡對自己說:「沃爾特·司各特不需要憐憫和同情,他有寶貴的信用和戰勝生活的勇氣。」

在那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幹的活,經常一天跑幾個單位,變換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

參考文獻

  1. Edinburgh University Library. Homes of Sir Walter Scott. x Edinburgh University Library. 22 October 2004 [9 July 2013]. 
  2. Cone, T E. Was Sir Walter Scott's Lameness Caused by Poliomyelitis?. Pediatrics. 1973, 51 (1): 33. 
  3. Robertson, Fiona. Disfigurement and Disability: Walter Scott’s Bodies. Otranto.co.uk. [9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4. Sandyknowe and Early Childhood. [201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