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族說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族說部吉林省地方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滿族民間說部,是指由滿族民間藝人創作並傳講的、旨在反映歷史上滿族人民征戰生活與情感世界的一種長篇散文體敘事文學。傳承久遠的民族民間文化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根脈和植被,是多元同歸與多元互補的整個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北方民族百科全書」,就是民族民間文化的一朵絢麗的奇葩。主要在氏族內以口耳相傳,代代承繼。早期說部多用滿語說唱,清中葉後滿語漸廢,遂改用漢語講唱。因其體式與漢族民間藝人的說書比較接近,每部書可獨立講述,故稱「說部」。

2006年5月20日, 滿族說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Ⅰ-1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吉林省藝術研究院(吉林省文化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吉林省東北二人轉博物館、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榮獲「滿族說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中文名稱 滿族說部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遺產編號 Ⅰ-12 申報地區 吉林省[1]

歷史淵源

滿族民間說部,淵源於歷史更為悠久的民間講述形式——「講古」[2]。講古,滿語稱為「烏勒奔 / ulabun」,是家族傳程的故事的意思,即流傳於滿族各大家族內部,講述本民族的特別是本宗族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在入主中原以前,滿族幾乎沒有以文本形式記錄本民族歷史的習慣,當時人們記錄歷史的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通過部落酋長薩滿來口傳歷史,教育子孫。有諺曰:「老的不講古,小的失了譜」。講古,就是利用大家最為喜聞樂見的說書形式,去追念祖先,教育後人,籍此增強民族抑或宗族的凝聚力。在這裡,講古已經不是一種單純性的娛樂活動,而是一種進行民族教育、英雄主義教育和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傳統滿族社會中,人們經常舉行講古比賽,清中葉滿族八角鼓清音子弟書異軍突起,便是這一傳統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裂變。歷史上,滿族社會在部落酋長、族長、薩滿的選定過程中,都要求當選人必須要有一張「金子一樣的嘴」——即必須要有講古才能。講古習俗的倡導,客觀上為滿族民間故事家及具有講述才能的民間說書藝人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滿族民間說部的產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便是受漢族傳統說書的影響。歷史上,滿族曾兩次問鼎中原,對中原文化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但另一方面,在滿族與漢族的長期交往過程中,滿族也吸收了大量中國優秀文化,民間說書,就是典型的一例。

在中國文學史上,說書這種表演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唐宋時代,此後一直常盛不衰。到了清代,隨着滿族入關,這種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更顯出勃勃生機。當時的說書,內容多取自漢族文學史上的講史、公案及武俠類小說,如《三國演義》《大八義》《小八義》《施公案》《忠義水滸傳》《楊家將》等等,通過說書這種特殊傳媒,這些作品不但成為當時滿族社會中家喻戶曉的故事,同時也為後來滿族自己的民間說書藝人表演風格的養成,提供了借鑑。聽過或讀過滿族長篇說部的人都會明顯感悟到,在滿族長篇說部中,無論是講述內容的選取,還是表演風格的定位,均與漢族的民間說書有着借然不同的風格。如故事的主人公多為俠肝義膽、扶弱濟貧、保家衛國的鐵骨英雄,情節展開過程中常常採用設置懸念的手法,以及開篇及結尾處的技術處理,起承轉合過程中的套話借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較明顯的共通性。

文化特徵

主要內容

滿族說部遺存的存藏主要有「窩車庫烏勒本」、「包衣烏勒本」和「巴圖魯烏勒本」3個方面的內容[3]

1、窩車庫烏勒本是由滿族一些姓氏薩滿講述並世代傳承下來的薩滿教神話與歷世薩滿的事跡,俗稱「神龕上的故事」。典型代表有《天宮大戰》、《烏布西奔媽媽》等。

2、包衣烏勒本,即家傳、家史,在滿族姓氏中發現較多,以《薩布素將軍傳》為代表,影響很大。 3、巴圖魯烏勒本,即英雄傳,《紅羅女》等流傳較廣。

滿族說部中展示的豐富內容,有的匡正史誤,有的補充了史料不足,甚至有些史料鮮為後人所知。滿族說部的收集和發掘,對東北滿族史、民族關係史、東北涉外疆域史,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如《黑水英雄傳》、《雪山漢王傳》等,細膩翔實地記載了黑龍江北廣闊寒域、庫頁島上的土民與生活、「江東六十四屯」等歷史滄桑。

藝術特點

滿族說部作為傳記文學系列作品,與傳統的歷史性傳記和文學性傳記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傳記文學一般由一個或幾個專業作家創作,說部則是集體創作;其次,傳記文學由文字承載的語言書寫形式記述,說部以口口相傳方式傳承;再次,傳記文學描述社會生活一般僅限於與傳主相關聯的部分,說部則往往通過人物來描述全景式的社會生活,不僅真實地記載人物命運、歷史事件,還通過宏大敘事記載民族發展中的宗教、生產生活技藝、巫術、醫學、貿易、軍事、文化等大事件的發生、發展歷史。

滿族民間說部往往以本民族歷史上某個英雄人物的傳奇性個人經歷為主線,原汁原味而又濃墨重彩地向我們展示了歷史上滿族人民在治理北疆,保家衛國過程中所創立的豐功偉績。這些作品均獨立成篇,但若將其連綴起來,便可以從這些堪稱卓越的民間說部中,窺視到從南北朝至清末民初這1500年間,滿族社會所發生的重大歷史變遷,了解到滿族社會的風土人情、社會風貌,體悟到歷史上滿族人民自己的審美情趣,他們的世界觀及其價值取向。

滿族民間說部,具有着很高的藝術造詣。這些作品人物個性鮮明,情節波瀾起伏,語言氣勢磅礴,反映了這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力頂千鈞的集體意志和情懷萬里的博大胸襟。

文字意義

在滿族民間說部的搜集整理過程中,有許多學者希望我們能就這些民間說部做出一種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因為,在此之前滿族畢竟有了自己的文學,作為「下里巴人」的民間說部的發現,對已有的滿族文學具有着重要的意義。

此前,談及滿族文學時,所能注意到的多半是那幾部為數不多的滿族作家作品和散軼在滿族民間的篇幅短小的民間故事、歌謠、傳說、子弟書等等。不用說篇幅短小的傳說故事無法代表滿族文學主體風格,就是後世文人創作的長篇巨製,也因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強烈影響,而很難客觀地反映出滿族人民自己所特有的精神風貌。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說是滿族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滿族人民用自己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出的,反映滿族社會歷史、風土民情,展現滿族人民自己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滿族文學作品。從這個角度而言,現有的滿族文學作品很難說就是滿族文學的主流。

傳承方式

說部多數是在氏族定期祭祀或選擇節慶吉祥日子聚集本氏族成員由本氏族中幾位德高望重、出類拔萃的專門成員當眾進行演說。氏族內說部的演說者由前輩老人們在本氏族內選拔產生,他們義務承擔整理和講說工作,沒有酬報,並接替前輩遴選傑出後生代代傳承,完全發自對氏族祖先英雄人物與宗教神靈的無尚崇仰敬慕心理。

表現形式

滿族說部以說為主,或說唱結合,說唱時用滿族傳統的以等皮蒙的小花抓鼓和小扎板伴奏。世代薩滿口傳的說部里,有人類黎明時期的原始生命科學理念,如「天宮大戰」講述人的生命是從水中誕生,這一理念已為現代科學所證實。說部里神聖的薩滿祭祀神歌、神詞里,還傳承着族源從那裡來的史話、為古代環境保護而規定的族規祖訓,延續着族群在大森林裡的生存。

縱觀滿族說部的用語變化,最早是純滿語的,以後出現了滿漢合璧的,最後全是漢語的,體與現有的滿族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相比,確實具有着其它滿族文學作品所無法企及的特殊價值。

首先,滿族民間說部,是滿族人民自己創作並傳承的滿族文學作品(只有其中的個別作品為八旗中的漢軍創作)。這些作品不但系統而全面的反映了歷史上滿族民眾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充分而準確地表述了滿族人民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他們獨特的審美情趣。

其次,這些民間說部都是民間藝人薩滿氏族酋長作為本民族或本氏族歷史,講述給後人的,說部雖有藝術加工,但其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敘述要素,都是真實可信的。這對於基本上沒有錄史傳統的滿族來說,說部的章章節節都具有着極為特殊的史料價值,是研究滿族文明史時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傳承現狀

由於現代經濟、技術的發展,多種娛樂方式的衝擊,使古老、單純憑藉口述的說部講述活動漸漸失去了陣地,有很多的滿族青年已不知道「烏勒本」說部這個詞了,更不知道講述說部的規矩和意義了。熟悉滿族文化傳統的長者和說部傳承人逐年謝世,給滿族文化造成了很大損失,而健在的傳承人也都年逾古稀,疾病纏身,他們沒有培養出新的傳承人。能用滿語講述的傳承人只有何大娘了,滿族說部面臨着消失的危險。

傳承人物

富育光,男,漢族,1933年5月出生。2017年8月被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滿族說部。

趙東升,男,滿族。2018年5月被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滿族說部[4]

保護措施

隨着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滿族說部的搶救工作逐漸被提到日程上來。2002年,吉林省成立了中國滿族傳統說部藝術集成編委會,滿族說部的搶救與保護工程正式啟動。而且省內每年還撥出專款支持搶救和保護滿族說部工作。吉林省健在的說部傳承人有10位,並對其講述的說部進行了記錄和整理,建立了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多方面的檔案資料庫,已收集了35部說部。而作為滿族說部搶救與保護項目第一階段的成果,已經整理成書稿並計劃出版的有10部,包括《紅羅女的傳說》《比劍聯姻》《女真譜評》《金兀朮傳》等。專家們認為,作為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者們對說部藝術的記錄和整理應採取復原的立場,即追求原汁原味,要求呈現民族文化的原生態。

2018年11月2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吉林藝術學院主辦的留給你的北方——第三批滿族說部叢書推介儀式第三批滿族說部叢書推介吉林藝術學院舉行[5],此次展覽重點選擇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收藏、保存的說部提綱、手稿、代表性書目等,並以傳承譜系明晰的9位傳承人為線索,全方位多角度的總結和回顧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留存滿族歷史文化記憶,幾代人傾盡心血活態傳承滿族說部的歷程。

瀕危狀態

現代文明的發展,使薩滿教祭祀活動日益減少,與薩滿教相關的滿族諸姓氏敬祖、祭祖、傳頌祖先英雄業績的說部講唱活動也日益減少。沒有薩滿祭祀和滿族的民俗活動,也就沒有說部講述環境。過去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薩滿和說部傳承人都受到衝擊,有的薩滿和說部傳承人偷偷將「神本子」和說部講述提綱燒掉。由於沒有「神本子」,就舉辦不了祭祀活動;沒有講述提綱,傳承人將說部內容逐漸淡忘,致使終止了說部講述活動,滿族說部瀕臨消失。 由於現代經濟、技術的發展,電影、電視、廣播、舞台演出等多種文化娛樂活動,輕而易舉地獨霸文化市場,使古老的、單純憑藉口述的說部講述活動漸漸失去了陣地。目前,在滿族青年中,已很少知道「烏勒本」這個詞了,更不了解講述說部的規矩和意義了。 隨着時代的前進,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特別是受強大的漢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影響,滿族原始文化現象和生活習俗日益淡化與消失。近二十多年來,一些熟悉滿族文化傳統的長者和說部傳承人逐年謝世,給滿族文化造成很大損失。目前健在的傳承人大都年逾古稀,疾病纏身。他們沒有培養出新的傳承人,使滿族說部面臨消失的危險。

視頻

滿族說部 相關視頻

古語追蹤—滿族說部
滿族說部傳承之路
【吉林·民間文學】滿族說部(國家級)傳承人:富育光
《天地長白》之《滿族說部 金子一樣的嘴》

參考文獻

  1. 滿族說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 滿族說部淵源於歷史更為悠久的民間講述形式——「講古」,網易訂閱 2019-9-4
  3. 搶救滿族說部藝術,新浪網 2004-8-27
  4. 趙東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5. 滿族說部 講述陌生的故事,中國民族宗教網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