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人民網 的圖片

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於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成立「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內設辦公室、計財與項目建設科、資源保護科,行政上隸屬於雲霄縣人民政府,機構級別為相當於副處級的事業單位,編制數為35名,現有工作人員15人。

地理位置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為東經117°24′07″~117°30′00″,北緯23°53′45″~23°56′00″,保護區總面積2360hm²,為福建省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簡介

保護區所在的福建省雲霄縣地貌屬閩粵花崗岩丘陵亞區,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表現出明顯的階梯狀降落,東、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勢平坦開闊,構成了向東南開口的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雲霄縣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游地帶母質為第四紀殘積物質沉積,由古老沖積物、近代河流沖積、海積和風積形成。漳江是雲霄縣的主要河流,全長58km,流域面積855平方公里,徑流總量10.11億立方米(包括客水1.53億立方米),全年全縣平均徑流量為6.35億立方米。

氣候

本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根據縣氣象台歷史觀測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21.2℃,1月均溫13.3℃,7月均溫28.2℃,極端最高氣溫38.1℃,極端最低氣溫0.2℃,年平均風速2.7m/h,冬季多偏北風,春夏季多偏南風。年平均降雨量為1714.5mm,年平均蒸發量1718.4mm,年平均雷暴雨日數50.5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52.1h,年平均霜日數2.3d。

土壤

區內土壤為濱海灘涂淤泥和沙質淤泥,厚達2m以上。紅樹林土壤在國內外學術界稱為酸性硫酸鹽土,也稱紅樹林沼澤土壤。土壤含鹽量高(一般10‰以上),具鹽漬化特徵;土壤的PH值在3.5~7.5之間,土壤含有豐富的植物殘體和有機質。

植物

保護區內植物資源豐富,已初步查明維管束植物種類有80科185屬224種(含亞種和變種),灘涂上生長着秋茄、白骨壤、桐花樹、木欖、海漆、老鼠勒等5科6屬6種紅樹林植物,屬東方類群的紅樹植物;16科27屬29種1變種鹽沼植物;59科152屬184種3變種1亞種濱海植物。

按照《中國植被》的劃分方法,福建漳江口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主要植被類型可以分為紅樹林、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物被3個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樹林、白骨壤林+桐花樹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樹林、木欖林、蘆葦鹽沼、卡開蘆鹽沼、短葉茳芏鹽沼、鋪地黍鹽沼、厚藤群落、苦藍盤群落、露兜樹群落共13個群系;有秋茄——老鼠勒等22個群叢。

動物

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動物區系屬東洋界中印亞界的華南區閩廣沿海亞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共23目63科218種(不含魚類)。列入國家一保護的有中華白海豚(Dugong dugon)和蟒蛇(Python molurus)共2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寬吻海豚、偽虎鯨、江豚、黃嘴白鷺黑翅鳶普通鵟白腹鷂、紅隼、游隼、小杓鷸、小青腳鷸、褐翅鴉鵑、蠵龜、(綠)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棱皮龜、虎紋蛙等19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162種,省重點保護動物24種。保護區鳥類中具有眾多的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的候鳥,中國及日本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77種,中國及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41種。

保護區紅樹林區潮間帶底棲動物28種。潮下帶底棲生物181種。海區浮游植物201種,其中硅藻165種。浮遊動物180種,其中水母類59種,橈足類71種。游泳動物182種,其中魚類141種、甲殼類30種、頭足類11種。還有10目12科27屬45種的微生物[2]

視頻

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 相關視頻

雲霄縣視頻_國家級漳江口自然保護區紅樹林
天圖航拍--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