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澳洲南方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澳洲南方龍是一種恐龍。學名Austrosaurus),又名澳洲龍,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澳洲昆士蘭省中西部,距今約9800萬-9500萬年前。 最初澳洲南方龍被認為類似圓頂龍或蜀龍,而被歸類於鯨龍科。但是,另一項研究及「Elliot」的發現,澳洲南方龍的脊椎特徵與泰坦巨龍類相似,而被歸類於此演化支。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1]

古生物學

原先有研究假設澳洲南方龍經常出沒在水邊或浸在水中,以減輕雙腳的負擔。但是這個理論不被接受,它們被認為生活於旱地。化石資料顯示它的臀部高度約3.9米,肩膀高4.1米,可見它的背部是幾乎水平的。

形態特徵

巨型恐龍,體長15米。

分布範圍

生活於上白堊紀的澳洲昆士蘭省中西部,距今約9800萬-9500萬年前。

生物學史

澳洲南方龍的化石,是在1932年由H.B. Wade發現於昆士蘭省北部的克盧薩車站附近,之後送往昆士蘭博物館。澳洲南方龍由Heber Longman於1933年所描述、命名。模式種是A. mackillopi。

在1999年,昆士蘭省中西部溫頓的牧人Dave Elliott發現一塊蜥腳下目的股骨,這是當時澳洲發現最大的恐龍。之後發掘出一塊右股骨及部份肋骨,這化石被匿稱為「Elliot」。另一隻較小型的蜥腳下目,被匿稱為「Mary」,因為化石是由Mary Wade博士所發掘。早期研究認為這些新化石是模式種A. mackillopi的近親,可能是同一屬或相關的屬。 在2004年,昆士蘭省西南部發現了2個泰坦巨龍類的化石,並在2007年展出於昆士蘭博物館,這些化石的體型超越澳洲南方龍,成為澳洲的最大型恐龍化石。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2]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3]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4]。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澳洲南方龍 相關視頻

親寶文化 - 澳洲南方龍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