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天禪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天禪寺
圖片來自xuite

無天禪寺,原名無天寺,俗稱李師科廟,又曾名順天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社區附近的佛寺,以將李師科門神而著名。

歷史

建立

台灣省議會議員王兆釧與兄弟、友人所共創,原名「無天寺」。主祀釋迦牟尼,今寺址為新北市新店區粗坑裡永福路81號。

1986年,王兆釧於新店市花園新城社區附近購地,1987年落成。草創之初,原先砂石車和包商因為道路太陡而放棄施工,但王兆釧以行動表示可行,方得完成。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前,一些黨外運動人士過去常在此討論時政。

新竹市長施性忠因官司纏身而落髮,曾在此寺暫居,還取法號「無天」。當時1987年王兆釧為聲援施性忠,也剃光頭,「無髮」,兩人共稱「無法無天」。

李師科像

落成後不久,王兆釧在寺前樹立廖添丁、李師科塑像當門神。為了訂製李師科的塑像,王兆釧等人還特別找了李師科照片的報紙,交給塑像師傅。塑像高2.5公尺。樹立的理由說廖添丁在台灣傳說是劫富濟貧的「民族英雄」、李師科將搶劫的錢濟助友人,也算「現代英雄」;另一種理由是王兆釧諷刺時政、凸顯國民黨政府威權而樹立。

因李師科之故,人稱此寺為「李師科廟」,亦有出牌神準之傳聞。廖添丁像樹立不到兩年被颱風吹倒,僅存李師科像。何懷碩對李師科像的感言,以「生命的珍貴與卑賤荒謬結合的現象」等文感嘆。

儘管廖添丁與李師科的塑像引人側目,廟名聳動。但開寺以來並未引來更多的香火,也無沙門女尼進駐。被王兆釧請來顧廟的許應強見到常有前往登山客進入寺廟內休息,發現廟取名「無天」,又立著古怪的人物塑像,遂掉頭離去。許應強為避免負面印象,於是1996年便自做主張地改為「順天寺」,也未先通知新店市公所;他還希望民眾能出面贊助,改奉其他神祇。

2011年李敖發表的歷史小說《第七十三烈士》,將此廟照片放於書中,註明「李師科自己的忠烈祠」。

在2014年報導時,管理人員王景宜說原先來參拜李師科的都是退伍老兵,後期則有一般香客;粗坑裡長周賢良則講,李師科廟的名氣不再響亮,參拜者逐漸減少。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