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井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井書院
圖片來自blogspot

石井書院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前身為鰲頭精舍,系修造安平橋黃護響應安海鎮官朱松所倡,帶頭捐募所建,曾與泉山書院小山書院歐陽書院並稱泉州「四大書院」[1]。有安海八景「石井書香」之稱。

修建歷史

石井書院最早原名鰲頭精舍,地址位於安海鎮鰲頭鏡,

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常袞任福建觀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為「鰲頭社」[2]。太平興國時期泉州府學興起,安海興建學社,沿用「鰲頭社」之名起名「鰲頭精舍」。

宋紹興年間,是時任安海首任鎮官朱松,為教導民眾,開啟民智。發起了興學的倡議,黃護等鄉士紛紛響應捐募,擴建鰲頭精舍。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也曾到此講學。公元1165年朱熹的學生為紀念朱松、朱熹二人在精舍旁另闢「二朱先生祠」名為朱祠[2]

宋嘉定四年,鎮官游絳應安海鎮鄉賢的請求,向當時的泉州郡守鄒應龍申請建造書院。鄒應龍應安海鄉賢之請求並撥公帑四十萬用於修建書院,同時下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助,並派朱在(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在「鰲頭精舍」的基礎上進行擴建。隔年(公元1212年)書院落成,與朱祠合二為一。因安海宋朝年間曾設立津卡名為「石井津」故書院名稱為「石井書院」。又因書院中祭祀「二朱」故安海鎮人稱之為朱祠

明弘治十年重修,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清順治因遷界被毀,清康熙年間在原址上重修,清乾隆年間擴建,清光緒年間重修。公元2008年晉江市政府重新修繕[3]

建築格局

石井書院最早是按州郡學府的規格修建的[4],中間為以大成殿為主軸,後殿為尊德堂,大成殿祭祀孔子以及朱松、朱熹兩父子,軸線兩側建有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個書齋,並有院內有杏壇、樂軒(放置編鐘)、廡舍,院前建有碑坊(毀於公元1575年前後)。由於書院經歷百年風雨,殘破不堪,在加上清末西學東漸,只保留的原本的祠堂部分,學院部分被棄置。公元2008年晉江市政府進行修繕重修並恢復到原來三進院落的規格。

參考文獻

  1. 黃冬虹. 泉州古代四大書院. 泉州網-泉州晚報. 2011-04-26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Chinese (China)). 
  2. 2.0 2.1 陳增瑞. 安海石井書院源流. 炎黃縱橫. 2009-10-08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Chinese (China)). 
  3. 王秀欽. 晉江安海「石井書院」昨日重修開館. 東南網. 2010-12-27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Chinese (China)). 
  4. 蘇向東. 聖域津梁,理學淵源開石井. 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1-11-04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5) (Chines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