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終南山下古樓觀(李三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終南山下古樓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終南山下古樓觀》中國當代作家李三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終南山下古樓觀

終南陰嶺秀,樓觀驛站新。這是幾天前的文學筆會期間,面對青山巍巍的終南山,在頭腦里突然冒出的一點思緒。

對於終南山,以及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相信在中國的文化階層和識字人當中,只要是有過讀書經歷和歷史常識的人,或多或少,在記憶中,都會留下一星半點印記的。

終南多隱士,終南捷徑,曾經在歷史的某個時期,往往成為一些人從一介布衣,榮顯而涉足仕途的出世入世手段。以致在歷代的文人墨客中,一提到終南捷徑,便往往引發出諸如隱顯發跡的種種遐想。

在大唐盛世那個以文字干謁為手段,希求得到當權者的賞識,繼而獲得進身之階的時代背景下,風氣所關,就連大詩人杜甫,也難免隨波逐流而身陷其境。這有他自己」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這樣的詩句為證。

以終南捷徑而升登青雲之階的人物,其中最具影響者,當是在唐代就被賀知章讚譽為謫仙人的隴西布衣李白,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在李白之後,以道士身份隱居終南山,後來受到皇帝恩遇和眷顧的道士司馬承禎。他們以山野隱士自居,而當他們一旦得到某個秉持權要的當政者的青睞,便以高人逸士的姿態,得以一展鵬翼,從而改變往日的初衷,使自己的人生軌跡,走上一條由隱而顯的通達道路。

終南山北麓的周至縣,據《長安志》記載:「山曲為盩,水曲為厔,因以名之」。用現代人的話說,有綿延的山,蜿蜒的水,這是一塊具足了好山好水的風水寶地。毫無疑問,在當地人的心目中,這裡應該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物產豐饒的好地方。

歷史的長河,在漫漫的歲月中流淌。在悠悠歲月的洗禮中,這裡的一切,一如亘古不變的渭河之水,在春夏秋冬的時光迭變中,自西向東,朝着萬水歸宗的方向,奔流不息,澆灌和滋潤着它所孕育的八百里秦川。作為秦嶺山脈的一段,古老的終南山,依然巍巍聳立,沿着渭河平原的南緣,如一條起伏無定踞臥南山的游龍,儼然如堵,山形沉雄偉岸,勢成擎天立地姿態。在終南山北麓的這一方地域,積聚和沉澱了厚重的歷史文脈。從遠古的洪荒時代,一路走來,在洞穿了數千年華夏文明的流光碎影里,孕育出八百里秦川雄風浩大的文明大觀。泱泱乎如斯,浩浩乎博大,使這裡的山川風物,蒙被上了一派神奇而瑰麗的人文氣象。

歷史上,這裡是周族和周王朝活動的一方重地。以周至為縣,當在西漢。唐代曾改周至為終南和宜壽。後周時縣治東遷並改為恆州。以後又西遷,到了元代仍為周至。解放以後這裡設周至縣,現在為歸屬於西安市下轄的建制縣域。

西安火車站西邊位於北側的站點,乘坐公交汽車在水司站下車,再乘坐位於附近的由西安市汽車站開往譚家寨的客車出城向西,沿着通向周至縣的子午大道路徑,由北向南,直抵位於秦嶺山脈北邊的環山路後,西向而行,大約有一個多小時的行程,在澇峪口和田峪河東邊一帶,便可直達以經營現代高科技農業產品為主體的曲江農業博覽園。

這期間發生的一個小故事,讓我這個來自天水的外地人,感受到了生活在片土地上的人們身上,在對待外地客人時所體現出來的善良與熱情,深深的感動於這裡人民風的淳樸與好客之情,是那樣的親切自然而又美好。

由於對當地情況不太熟悉,也是我自己的一時疏忽大意,下車時竟然把報道地點的名稱記錯了。待下了車,才發現地點不對。也許是吉人自有天相吧,正當自己環顧四周後打定主意要步行繼續往前走的時候,有一位開着微型三輪車的老人,由東向西從後面過來了。當我向他打聽農業博覽園的入口在哪兒時,他很爽快地說了聲,你下車的地點不對,有點早了。說話其間,他把自己的車子停了下來,說你坐我的三輪車上,我正好要經過那兒,把你捎一段路!我也沒有推辭,就跨步坐上了他的車箱。他提醒我坐穩抓牢之後,就拉着我,到了參加筆會指定的報名地,曲江農業博覽園的大門前面的路口,說了聲就是這兒,我也就下了車。在路上我們一起聊天,順便問老人家多大年紀了,他說自已經過了七十歲的年齡了。而當我表示要給他付點車費以示謝意的時候,他頓時顯得有些急了,攔着我說這有啥,我是要到西邊去,順路就過來了。他這種態度,倒讓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起來,便順手拿出一包自己抽的猴王牌香煙,硬塞給他。點滴小事,但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還有一點,就是當我從曲江農業博園5號展館,見到提前一天就已入住的憨仲總編,陳文軒、楊玉泰幾位山東作家,還有來自河北的女作家劉莉老師後,作了報到登記。因為去的早,就又從大門裡出來,一個人隨便在附近走走看看。在公路對面的不遠處,通向南邊山麓腳下田峪河村的路口,有一處放養蜜蜂的場地。看幾位當地人和一位上了年紀的養蜂人,坐在帳篷前面,圍着一個小桌聊天喝茶。當我過去和他們打個招呼,對着蜂箱攝影並與他們交談的時候,他們很熱情的騰出自己坐着的小凳子,讓我來坐坐,說話間,養蜂人已經走進帳篷,泡了一杯茶讓我喝。

以上的經歷,只是自己出遠門來到周至以後,發生的兩件平凡小事,但從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待人接物的細節和濃濃人情味,讓我這個外地人,對這裡的人和淳樸民風,體會和感受到一種來自於當地人的溫馨自然的親近感,讓人再感動之餘,足以銘記在心。

在後來的幾天時間裡,按照活動的行程安排,隨着採風團成員,在導遊人員的導引下,我們遊覽和參觀了近幾年新建成的財神文化區、道文化區以及唐玄宗的妹妹、引介大詩人李白進宮見到唐明皇的玉真公主出家修行的道教養生館,還有老子試探弟子徐甲的地方化女泉等其他幾處與道教文化相關的景觀,景教傳入的大秦寺和薰衣草莊園。回過頭來,細細品味來到這裡之後的點點滴滴,讓人對這裡的一切,深切的感受到一種道與德無處不在的大氣與自然景象。大道希夷。老子五千言道德眞經,紮根在這片充滿着傳統文化氣息的土地上,它以其大象無形的化育與浸潤力量,已然深深地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與精神領域,滋養和影響着這裡淳樸而與自然相融的和諧社會風氣。

我們的到來,如流水朝宗,因為曲江,因為樓觀,更是緣於心跡里虔敬而又嚮往已久的訪「道」之思。早在一個月前,知道了要在西安舉辦「曲江樓觀』」筆會的通知,消息一出,沉埋已久的懷想,便在問道樓觀的思緒里,躍動起一如溫泉湯池般熱烈而歡快的波浪。

周至,對於我這個生活在秦人發祥地古秦州境內的人來說,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之所以會產生這樣一種顯得有些眷念而不生疏的感情,是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戲。對於生活在大西北這片廣袤而闊大地域內的人們,秦腔這一古老的地方梆子戲劇種,在當地人的文化生活里,在民間廟會舞台上,甚至在人們的農閒時間和日常生活的中,以它粗曠蒼涼和幽婉悲苦兼具的聲腔韻味,充實着人們的文化生活。而對秦腔的痴迷與酷愛,對生活在陝甘一帶的人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和精神享受。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都有唱春台和秋台戲的民間廟會活動。爺廟對戲樓。這是一句在當地流行的民間俗語。只要是有寺觀神社,趕上逢年過節,或者是有廟會的日子,都要請當地或外地的戲劇班子來唱戲。有大戲,也有牛皮子戲(皮影戲)。看大戲,逛廟會,也就成了富裕起來的人們,文化生活里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的一部分。

對陝西周至這個地方的認知,正是緣於來自這裡的秦腔戲班子的演出。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老家鄉下,看周至縣一個木偶劇團的秦腔演出。在以後的日子裡,又陸陸續續地,得以有機會,看到一些來自周至縣的秦腔戲劇班子,到當地的廟會舞台來演出。總的印象,覺得陝西的這個地方多出秦腔演員。他們的演出,無論是作派,還是唱腔韻調,都顯得很有實力很有講究。關於周至的記憶,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 ,便讓人有了一種耳熟能詳的親切感。

因為廟會唱戲,在看戲和逛廟會的同時,也對當地存在的為數眾多的道觀神社,或是方神寺廟,便有了更加明晰的認知了解。隨着自己思想意識里對道觀和與道教相關的知識的積累與關注,因此也獲得了一些關於道教人物等諸多方面的信息。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村子裡一位從事陰陽風水的民間老藝人嘴裡,知道了有關樓觀台的話題。更能引起自己興趣的,就是這裡的出家人當中,有一位在終南山樓觀台修道的天水當地人。順口而出,他還說了一句當地流行的民謠,「鳳凰山下鳳凰鳴 ,鳳凰山出了個任法融」。而這個任法融,就是樓觀台的主持道長。他的顯赫身份,是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也是全國政協委員,而且被當選世界宗教組織的領袖人物。他的出生地,就是甘肅天水麥積區境內三陽川一帶,人文始祖伏羲爺畫卦的卦台山以西,中梁山系西端主峰新陽鎮鳳凰山人。 樓觀台就在周至縣境,原來如此!

渭水湯湯,隴山泱泱。陝甘兩省山水相連。歷史的淵源,文化的一脈相承,陝甘藝人在兩地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演出,搭起了絲綢古道延續千年的文明通途。

樓觀台 ,據傳在東周時就建起了草樓觀。秦漢時,這裡建起了長楊宮,青梧觀。到了唐代,風流天子唐玄宗以夢見老子為名,又因為天下歸心於李氏,便把老子說經台所在的宗聖宮,改名為宗聖觀,因為披上了皇家道觀的光環,從此這裡便成為道教聖地。

古樓觀台,距周至縣城東南約三十華里處,在現在的集賢鎮,終南山北麓的高崗之上。傳說周代大夫,函谷關令,天水伯陽人尹喜在此結草樓,以觀天象,又叫草樓觀。尹喜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曾經在洛陽掌管圖書經籍的古代官員。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一位類似於圖書館長一樣的人物。 據說有一天,他看見紫氣東來,便知道有真人從此經過。後來老子騎青牛西遊入關,便迎歸草樓,老子在這裡著道家五千言真經,即《道德經》。並在樓南筑台授經,所以這裡也叫說經台或授經台。人傑地靈,樓觀台因此而揚名天下。

周至樓觀台作為道教聖地,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看重,這裡也就成為他們經常吟誦和熱衷遊覽的嚮往之區。唐代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宋代的米芾等書法家、還有元代的趙孟頫等,都在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書法墨跡,並且因為立碑石銘文而流傳後世。

時至今日,伴隨着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時代脈搏,配合着國家建設關天經濟區,絲綢之路大開發戰略的序幕,以文化旅遊為突破口,帶動和激活地方經濟。依託秦嶺山地終南山一帶豐富珍稀的自然資源,以打造終南山道文化,財神文化為主題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旅遊為名片,在西出長安所在的周至一帶,融合當地的自然地理優勢和傳統人文景觀,發展現代高科技農業,已然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社會長足發展的遠景和一道亮色。

大道希夷,道法自然。魏巍終南山,伴隨着時代大潮里涌動的現代文明足音,在不可言說的道意里,依然煥發着它古老厚重而神奇的道文化氣息。它留給我們的,是作為現代文人墨客的我們這一群作家詩人,在登臨攬勝之後,回味不盡,暢想無窮的人文之美與壯麗之思。

道可道之情懷,名可名之風物。在文學的天地里,以文字的筆觸,以曲江和樓觀的名義,述說又一段當代文人相聚在終南山下,問道周至古樓觀的佳話。

很有幸,來到西安周至這裡,自己參加了《東方散文》雜誌社和西安曲江樓觀道文化景區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走進曲江樓觀"採風的文學筆會。我們這些來自全國各地作家和詩人們,因為對文學和藝術的熱愛與執着,一時群賢畢至,歡聚在終南山下,下榻在曲江農業博覽園5號展館。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的時光里,帶不走的,是自己曾經留下的足跡。難以忘懷的,是這片熱土上,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風光,還有那撲面而來的厚重人文氣息。

諸多美好,不由人想起了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豪情滿懷的詩句。短短几天的行蹤里, 在文學和東方散文的感召下,我們心思里的懷想,恰如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水, 但江山如此美好,我們還會再來。 [1]

作者簡介

李三祥,自號嶓冢山人,甘肅天水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