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臭莢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臭莢蒾

臭莢蒾(拉丁學名:Viburnum foetidum Wall.)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

落葉灌木,高達4米;當年生小枝連同葉柄和花序均被簇狀短毛,二年生小枝紫褐色,無毛。

產西藏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緣灌叢中,海拔1200-3100米。印度東北部、孟加拉、不丹、緬甸、泰國老撾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臭莢蒾
  • 學名;Viburnum foetidum Wal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目;茜草目
  • 科;忍冬科
  • 屬;莢蒾屬
  • 種;臭莢蒾
  • 分布區域;西藏南部至東南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4米;當年生小枝連同葉柄和花序均被簇狀短毛,二年生小枝紫褐色,無毛。

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橢圓形至矩圓狀菱形,長4-10厘米,頂端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有少數疏淺鋸齒或近全緣,上面除中脈密生短柔毛外均無毛,下面中脈及側脈被簇狀短毛,脈腋集聚簇狀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暗色腺斑,側脈2-4對,弧形而達齒端,基部一對常作離基3出脈狀,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橫列,下面稍凸起;葉柄長5-10毫米;通常無托葉。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生於側生小枝之頂,直徑5-8厘米,總花梗長 (0.5-) 2-5厘米,第一級輻射枝4-8條,花通常生於第二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長約1毫米,被簇狀短毛和微細腺點,萼齒卵狀三角形,極短,被簇狀短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5毫米,散生少數短柔毛,裂片圓卵形,長約1.5毫米,超過筒,有極小腺緣毛;雄蕊與花冠等長或略超出,花葯黃白色,橢圓形,長不到1毫米;花柱高出萼齒。

果實紅色,圓形,扁,長6-8毫米;核橢圓形,扁,有2條淺背溝和3條淺腹溝。花期7月,果熟期9月。

生長分布

產西藏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緣灌叢中,海拔1200-3100米。印度東北部、孟加拉、不丹緬甸泰國和老撾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莢蒾用播種繁殖。莢蒾果實為核果,外果皮和內果皮肉質,果核多呈壓扁狀,內果皮木質,堅韌,黃色至灰褐色,內含有一粒種子。果核與種皮不易分離,種皮膜質,種胚被堅實的硬肉質或嚼爛狀具有韌性的胚乳包圍,其種胚位於胚乳尖端內,一般未發育完全,隨着成熟逐漸長成形。秋冬採種,種子具休眠期,莢蒾種子休眠一般採用冷暖層積交替處理來打破種子的休眠。由於莢蒾種子的胚在果實成熟時還未完全成熟而使種子處於休眠狀態,在種子胚發育和萌發發生前一般需要溫層積處理(≥15℃)或者冷層積處理(≤10℃),或者兩種處理交替使用。Gierbach(1937)將胚根已萌發的種子置於10℃下分別放置兩個半月和4個月後發現種子上胚軸萌發率分別為61%和81%。解除休眠於翌年春播種

栽培技術

移植

帶土球移植莢蒾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還可以縮短起苗到栽植時間。最好做到當天起苗當天栽植。如果運輸距離過長,途中一定要嚴密覆蓋,防止因風吹造成嚴重失水,影響成活率。

根據莢蒾土球大小,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挖好樹坑,坑儘可能挖大點,土球放入後,周圍最少要有20~30厘米填土空間,將所填土充分踩實,使土球和周圍新土緊密結合。

澆第1次水,儘量把圍堰做大一些,以便儲存更多的水,使土球充分滲透。第1次充分澆透水非常重要,帶土球的莢蒾,只有當新根萌出扎入周圍新添土內,澆水才能和日常管理一樣。

栽植深度以新土下沉後,莢蒾基部原土,即與地平面平行或稍低於地面3~5厘米為準;栽植過淺,根系易乾燥失水,抗旱性差,根莖易受灼傷;栽植過深,造成根莖窒息,導致莢蒾生長衰落。

修好灌水圍堰後,解開綑紮在樹冠上的草繩,使枝條舒展。

養護

控制水分莢蒾移植後,水分管理是保證栽植成活的關鍵,新移植的莢蒾栽種後,須保證連續灌3次透水,確保土壤充分吸水並與根繫緊密接合,以後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適時補水,新移植的莢蒾根系吸水功能減弱。在日常養護管理時,只要保持根系土壤適當濕潤即可,灌水量及灌水次數可根據樹木生長情況及土壤、氣候條件決定,做到適時適量,否則土壤含水量過大,反而會影響土壤透氣性能,抑制根系呼吸,對髮根不利,嚴重時導致爛根、整樹枯亡。

施肥

施肥可促進新植莢蒾地下部根系生長恢復和地上部枝葉萌發生長,有計劃地合理追施一些有機肥料,更是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新植莢蒾基肥補給,應在樹體確定成活後進行,用量一次不可太多,以免燒傷新根。施肥選擇天氣晴朗、土壤乾燥時進行,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莢蒾要定期施肥。在莢蒾休眠期或秋季樹木落葉後至土壤結凍前施肥,能確保樹木正常生長發育

修剪

莢蒾在栽植前需修剪。適當剪去一些枝葉及斷枝,減少水分蒸騰,保持樹體水分代謝平衡,有利於樹木成活,儘快恢復生長。

鋤草鬆土

新植莢蒾栽植後要視情況鬆土。及時清除雜草,並清理運出,保持樹堰內清潔。

病蟲防治

夏季易發生蚜蟲葉蟎類,注意消滅越冬蟲源以控制翌年發生量。病害發生前噴灑65%代森錳鋅600倍液、50%石硫合劑500-800倍液,可起到保護作用。平時養護管理中及時剪除患病枝葉。

主要價值

莢蒾枝葉稠密,樹冠球形;葉形美觀,入秋變為紅色;開花時節,紛紛白花布滿枝頭;果熟時,累累紅果,令人賞心悅目。如此集葉花果為一樹,實為觀賞佳木,是製作盆景的良好素材。[1]

參考文獻

  1. 臭棘豆系」,百度,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