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
圖片來自台灣小站

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簡稱萬劍彈)是中華民國中科院代號「萬劍計畫」所發展的視距外反跑道集束巡航導彈。專門用於破壞機場的跑道,以癱瘓機場的起降功能。也可用於破壞雷達和人員聚集地。

集束炸彈雖然已經被107個國家簽署集束彈藥公約[1] 禁用,但中華民國和中美俄等主要軍事國家均未簽署該條約。

發展歷史

2004年12月,自由時報報導由漢翔揭露,由經國號戰鬥機10004號原型機掛載萬劍彈測試照片;中華民國空軍進行萬劍彈首次機載試射在2010年5月13日進行,由443聯隊所屬的F-CK-1經國號戰鬥機執行任務。

2012年10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國防委員會第13次全體委員會議提案要求「萬劍武器系統量產」應依原規劃於民國103年(2014年)開始執行。

2013年5月4日及9月10日中華民國空軍分別完成萬劍彈量產的「作戰需求」與「系統分析」。

2014年初,空軍443聯隊第一批共71架的F-CK-1A/B MLU經國號戰鬥機,已完成翔展專案的「翔展一號」經國號與萬劍彈間之系統升級整合作業,萬劍武器系統量產代號「神斧專案」。,427聯隊的56架也將於2014下半年進行「翔展二號」升級計畫,2017年年底所有129架經國號戰鬥機都將可掛萬劍遙攻武器。

預計2014年通過「投資綱要計畫」審查後,年底前完成建案,2015年起開始量產。2014年12月31日,空軍司令部與中科院簽訂「神斧專案委製協議書」,以69億3757萬新台幣的價格從2015至2020年生產萬劍武器系統,量產總數不明。

2018年8月初中華民國空軍針對國造「萬劍彈」首度實施戰術測評後,發現高空投射出現的部份瑕疵問題。

經過中科院針對問題進行驗證及修正,於2019年4月23日13時40分由編號為1609的F-CK-1 B MLU雙座戰機針對高、低空各投射一枚。試驗結果精準命中東南海域海上靶區,並再度驗證可於視距外針對沿海以及海上登陸船團進行攻擊。由於海域的天候良好,最後一刻決定兩枚全部發射,分自高、低空投放,以驗證在不同高度和戰術動作下的可靠度與精準度。

設計

萬劍彈外型設計與運用概念與美國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JSOW)及英、法合作生產的暴風影導彈類似,視距外作戰需求和彈體內裝反跑道集束炸彈

萬劍彈採用了錐形彈頭、箱型彈體、收折式彈翼、渦輪噴射推進、四片全動式尾翼等外型設計。其結構從頭到尾依序可分為彈錐段、電子部件段、裝有集束彈的戰鬥部、收折式彈翼與伺服機構段、燃料段、渦輪發動機與進氣口的動力段、全動式尾翼。

飛行動力則採用中科院自行研製的渦輪扇發動機與滑翔混合推進,有別於美國的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僅靠滑翔推進,故萬劍彈射程將提高,從臺灣海峽中線可直接進行有效距離外進行遠程投射,壓制敵軍機場,對福建廣東等一線城市進行打擊,透過破壞機場、癱瘓部隊集結區、裝卸區、或陣地等途徑,為台海防衛作戰爭取外力干涉所需要的時間。

性能推估

  • 全長:4.5~5.0公尺
  • 重量:700~750公斤
  • 翼展:2.0~2.5公尺
  • 載具:F-CK-1A/B MLU、F-CK-1C/D
  • 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
  • 導引方式:中途飛行導引採全球定位系統(GPS)與慣性導航系統(INS)並搭配地形辨識(TERCOM);終端導引採影像紅外線(IIR)與數位影像辨識對比(DSMAC)
  • 飛行方式:渦輪扇發動機與滑翔
  • 研發金額:近30億元新台幣
  • 生產狀況:2015年起開始量產。

參考文獻

  1. 集束彈藥公約,www.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