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CK-1經國號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CK-1經國號戰鬥機
圖片來自mdc.idv.tw

F-CK-1戰鬥機(AIDC F-CK-1 Ching-kuo),是中華民國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射戰鬥機,具備視距外作戰能力及冷艙啟動快速等特點;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規劃下,自製F-CK-1戰鬥機與向法國採購的幻象2000-5及向美國採購的F-16A/B戰鬥機,構成國軍防衛台灣海峽制空權[1] 的主力,其中F-CK-1型戰鬥機負責中低空防禦及部分對地攻擊任務。

1980年代,在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指示下,中華民國國軍在美國的幫助及技術移轉下展開「自製防禦戰機」的研發,以取代逐漸老化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作為空軍的新一代主力機,於是產生了中華民國建軍史上最大的自製武器開發計劃——「鷹揚計劃」。1988年12月10日第一架「IDF」原型機出廠,1992年成軍服役;該戰機型號為「F-CK-1」,其中「CK」代表「經國」二字威妥瑪拼音「Ching-kuo」的縮寫,並命名為「經國號戰機」,以紀念蔣經國。

當航發中心開始生產F-CK-1後,2001年中華民國軍方展開「翔昇計畫」,以提升「經國號戰機」(F-CK-1A/B)的性能,漢翔時期對F-CK-1的升級方案進行探討以應付對岸共軍日益增加的空防威脅,經研析後把升級計畫分為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兩大部分。2006年,第一架「翔昇機」試飛成功,2007年3月27日,F-CK-1C/D型戰鬥機正式公開,並命名為「雄鷹號戰機」。

設計特點

經國號戰機基本氣動設計由F-16戰鬥機改良,因應中華民國空軍的需求及美方限制而做出妥協,進氣口採固定式、向機身內部彎曲縮小的設計(S型進氣通道),戰機在高攻角時不會出現引擎進氣量不足造成失速,此外由於進氣口向內彎曲使得引擎所產生的餘熱較不易散失,無形中減少了進氣道與風扇段的反射訊號強度,增加了匿蹤的特性。美方人員曾說「你們在無意中造就了一個有隱密潛力的進氣道,恭喜了。」。另外座艙彈射椅傾斜30度,可協助飛行員承受較高的G力。操縱桿和F-16戰機一樣,置於飛行員右手處,並配有手置節流閥與操縱桿(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並採用全罩式的淚滴式座艙,具有前隔框但開啟方式卻是像F-16般整片向上掀開,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線範圍。

經國號戰機有9個掛架(Pylon),分別為左翼端,左翼外側,左翼內側,左發動機進氣口外下方,右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機腹中線,右翼內側,右翼外側,以及右翼端。

擔任對空作戰任務時,外掛兩枚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2型)和四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一型)與2公秉油料(約550加侖),於左右翼外側以及翼端掛載天劍一型飛彈各1枚,機腹中線搭載天劍二型飛彈2枚(縱列半埋於機腹),左右翼內側掛載1040L副油箱各一具,這是經國號戰機最典型的空優作戰武裝。在經國號戰機座艙左後方裝有一挺M61A1機砲,可用於纏鬥空戰或對地攻擊,備彈400發左右。

擔任對地任務時,左右翼翼端各掛載一枚天劍一型飛彈;掛載MK-82通用炸彈(500磅)的話,機腹中線掛架可掛載2枚,其他掛架可各搭載1枚;如果掛載MK-84重型通用炸彈的話(2,000磅),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可各掛載1枚;MK-20石眼集束炸彈(Rockeye)最多可掛載10枚;燃燒彈7枚;火箭莢艙3至4具;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掛架可以各掛載1具1,040L或是275gal副油箱。

發展史

發展過程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壓力,加上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處於蜜月期,聯手對抗蘇聯,中華民國空軍美國提出購買F-16/J79型與F-20戰機各150架的計畫被否決後,1982年航空工業發展中心(航發中心)開始F-CK-1戰機的發展專案。在1983年這個專案被分為四個部分:

  • 鷹揚:發展機身,與通用動力合作。
  • 雲漢:發展引擎與相關係 統,與蓋瑞特合作、共同成立國際渦輪引擎公司(ITEC)。
  • 天雷:發展航電系統,與美國西屋電子合作。
  • 天翔,後改名天劍:發展空對空飛彈,在美國技術與關鍵技術協助下發展短程與中程空對空飛彈。

F-CK-1戰鬥機研製時,由於當時情報指出法國有可能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出售幻象2000-5型戰鬥機,所以本機自立案時就以幻象2000-5戰機為第一假想敵,但後來法國也賣國軍幻象2000-5戰機,所以變成相輔相成。F-CK-1戰機在設計階段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是理想的飛機發動機的取得;飛機的性能好壞,引擎的關係非常的大,如果可以獲得大推力的軍用引擎,一架戰鬥機的設計就能事半功倍。由於在技術與關鍵系統上必須仰賴美國的協助,加上航發中心與空軍自己並沒有任何戰鬥機的設計經驗,美國願意釋放何種等級的技術與關鍵系統就成為決定F-CK-1戰機性能的主要因素。

發展大事紀

1980年
  • 7月,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指示自力研發新一代戰機。
  • 10月28日,開始研發自製防禦戰機的概念設計工程。
1981年
  • 航發中心展開高性能攔截機研發工作,機型代號「FX」。
  • 7月1日,專案小組在美國支援和協助設計下,自製防禦戰機首先推出代號「X-101」設計,採用單發J-79引擎,外型類似美製F-16戰機。
  • 8月18日,鷹揚計劃專案奉中華民國國防部核准進行。
  • 9月22日,雲漢計劃專案奉中華民國國防部核准進行。
1982年
  • 航發中心提出《火力控制系統研製初步定義討論書》,自製研發經國號戰機雷達。
  • 6月21日,AIDC與美蓋瑞特公司共同投資組成國際渦輪引擎公司(International Turbine Engine Company,ITEC),研發TFE-1042-70型發動機。
  • 6月,中華民國行政院成立「自立小組」,並提出IDF自製防禦戰機效益評估。
  • 7月,通用動力公司(航空部門後為洛克希德公司併購)參與開發,XF-6戰機開發計劃更名為「鷹揚計劃」。
  • 8月17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八一七公報」,拒絕出售新式武器予中華民國。
  • 8月,通用動力公司開發人員至航發中心評估XF原型機初步評估。
1983年
  • 1月1日,航發中心由中華民國空軍改隸中科院,航空研究院改組為第五研究所。
  • 1月,制定戰機四大發展計劃,分為鷹揚(機體)、雲漢(發動機)、天雷(航電)、天劍(飛彈)等4個子計畫,由鷹揚計劃作為統合主計劃,同時進行;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計畫正式定名「安翔計劃」。
  • 3月,IDF戰機完成初步設計。
  • 4月1日,多次修改後,IDF戰機提出「X-202」型,採用兩具蓋瑞特公司的TFE-1042引擎,並採用雙尾翼設計。
  • 9月15日,第五研究所奉命改組第一研究所。
1984年
  • 5月1日,IDF出現我方設計的「C-2」型雙引擎雙尾翼及美方設計的「G-4」型雙引擎單尾翼2種機型。
  • 12月5日,IDF機型審查會議,經全案發展進度及設計現況檢討後,決定採用「G-4」型的設計。
1985年
  • 1月30日,初步測試空氣動力效應用的「水洞」建造完成。
  • 1月,中科院航發中心、航空研究所/院分批派遣各專業組設計人員赴美參與設計超音速戰機。
  • 7月,IDF進入全程發展階段。
  • 7月17日,引擎發展試驗設備(Engine Devlopement Testing Facility,EDTF)落成,內含高空、海平面、低壓渦輪、扇組件四個試驗室,並舉行啟用典禮。
  • 12月5日,在台中IDF審查會,經與會人員修改飛彈掛載方式後,定名「SE-4C」。
1986年
  • 4月5日,以「SE-5A」代號修改部分設計後正式定名「IDF戰機」。
  • 5月,天劍一型飛彈F-5E戰機試射成功,完成地、空基射擊測試。
1987年
  • 天劍一型飛彈完成地、空全導彈飛試。
  • 7月30日,IDF戰機模擬結構油箱研製成功。
  • 8月,TFE-1042發動機試車成功。
1988年
  • 3月20日,TFE-1042-70引擎後燃器全開飛試成功。
  • 9月24日,A1/10001原型機燃油系統測試完成。
  • 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防部首度公開IDF戰機實體模型。
  • 10月20日,TFE-1042-70引擎在桃園慈湖故總統蔣中正陵寢前展示。
  • 10月30日,TFE-1042-70引擎研製發展成功。
  • 11月27日,IDF單座原型機A1/10001進行首度滑行。
  • 12月10日,IDF單座原型機A1/10001以動態滑行方式出廠,由當時總統李登輝主持命名典禮,命名為「經國號」(型號為F-CK-1),以紀念鷹揚計劃發起人故總統蔣經國
  • 12月12日,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率國軍將領前往桃園大溪故蔣經國陵寢呈獻自主研發之發動機模型。
1989年
  • 2月10日,郝柏村宣佈F-CK-1A/B戰機10年內不會外銷。
  • 5月28日,F-CK-1 A1/10001原型機完成試飛,試飛員為吳康明上校,因為試飛成功使吳康明上校榮登當年九三軍人節莒光楷模。
  • 9月26日,F-CK-1 A2/10002原型機完成試飛,試飛員為伍克振上校。
  • 10月,F-CK-1A1/10001與A2/10002,試飛總架次突破50架次。
  • 10月18日,時任國防部部長鄭為元表示:F-CK-1戰機之發動機零件有1,000多項交由民間廠商生產。
  • 10月29日,執行「飛翔演習」。由吳康明上校駕駛F-CK-1單座原型機A1/10001飛行展示時,鼻輪破損衝出跑道,改由伍克振中校駕F-CK-1單座原型機A2/10002完成演習。時任總統李登輝正式宣佈經國號戰機進入量產階段。
  • 10月30日,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官員表示,政府將在未來10年內編列新台幣1,500餘億元生產F-CK-1戰機。
1990年
  • 1月3日,F-CK-1 A3/10003原型機完成試飛,試飛官為陳康定中校。
  • 2月1日,F-CK-1三架原型機試飛達100架次,於陽明營區(漢翔沙鹿廠區)舉行慶祝茶會,由時任參謀總長陳燊齡上將主持。中華民國空軍成立「經國號戰機接受小組辦公室」。空軍測評隊進駐航發中心展開F-CK-1戰機研發/運作測試評估。
  • 2月26日,F-CK-1戰機完成全機靜力試驗與100%負載試驗。
  • 5月12日,F-CK-1首架雙座原型機B1/10004出廠完成首次升空試驗,陳燊齡主持典禮。
  • 7月10日,F-CK-1 B1/10004完成試飛,試飛官為前座祝安麒少校,後座朱泰樺中校。
  • 11月15日,參謀總長陳燊齡上將試乘F-CK-1 B1/10004原型機。
1991年
  • 1月,F-CK-1A/B原型機試飛架次達450架次,F-CK-1 A1/10001原型機加裝抗尾旋傘,以進行「高攻角」科目試飛時改出飛行姿態。
  • 3月26日,F-CK-1A/B原型機試飛架次達到500架次,時任空軍副總司令孫平中將頒獎表揚有功人員。
  • 6月,4架F-CK-1A/B原型機完成首次編隊飛行,完成編隊飛行記念照。
  • 7月12日,F-CK-1單座原型機A2/10002在例行試飛中,因右水平尾翼斷裂於台中外海墜毀,試飛員伍克振上校因飛機成倒飛姿態,彈射時撞擊到海面而殉職之後追贈少將
  • 10月10日,F-CK-1三架原型機(10001、10003、10004)參加1991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代號「華統演習」),於國慶日以三機編隊品字型飛過中華民國總統府前上空。
1992年
  • 2月,首架先導量產型F-CK-1戰機(編號1601)試飛成功。
  • 3月9日,首架F-CK-1先導量產機出廠並舉行移交典禮。此時,中華民國已向法國訂購幻象2000-5戰機,美國在手动语言转换规则中检测到错误政府隨後也宣佈對台出售F-16戰機。由空軍第三大隊第七中隊接收F-CK-1首架先導生產型機(1601號機),開始擔負飛行/地勤人員換裝工作與測評任務。
  • 8月1日,F-CK-1A/B總計完成試飛1,000次。
  • 8月,第二架與第三架先導量產型(編號1602與1401)交機,後續出借給航發試飛組擔任試飛任務長達二年。
  • 10月,中華民國國防部因訂購F-16A/B及幻象2000-5型戰機,決定將F-CK-1A/B的量產規模由250架縮減為130架。
  • 11月2日,空軍第四二七聯隊第七中隊一架編號1402的F-CK-1A先導量產型單座機在地面起動時,一名地勤助理士(地裝人員)拆除機外通訊電線時,行走動線錯誤而誤入進氣口前方危險區,當場不幸被強大的發動機吸入左進氣道內被發動機葉片所傷因而當場殉職,發動機內部機件嚴重毀損,後送航發中心修復。
  • 11月12日,F-CK-1試射天劍一型飛彈成功。
  • 11月,完成天劍二型飛彈拋投。
1993年
  • 2月10日,空軍對外公開第1個接收F-CK-1A/B戰機測評/換裝的單位——戰隼小組,飛行員15名,階級為上尉至中校;當時所接收單雙座戰機的座艙數達12個。
  • 6月7日,天劍二型(劍二)中程空對空飛彈試射成功。
  • 7月24日,執行「國光演習」,空軍展示經國號戰機空中飛行特技與編隊
  • 11月19日,F-CK-1A/B先導生產階段完成。
  • 11月,F-CK-1A/B尾翼改採石墨纖維膠合結構與增設擾流片,改善低空高速時的顫震現象。
1994年
  • 1月,F-CK-1第一架量產型戰機交付空軍427聯隊第8中隊,此後以每月生產兩架F-CK-1A/B的速度進行量產。
  • 8月31日,F-CK-1A(單座機)1417號降落清泉崗基地時,鼻輪無法放下以機腹迫降,飛行員平安。
  • 9月,漢光11號演習一架F-CK-1在空軍志航基地的建安掩體待命,因飛行員誤觸飛彈發射鈕,造成一枚AIM-9P4地面發射,命中機堡中間的廢油桶,飛彈斷成4節,機堡內的4架A/T-3緊急拖走!
  • 9月,F-CK-1戰機於漢光11號演習再度試射天劍一型飛彈與天劍二型飛彈成功。
  • 12月28日,首支擔負戰備F-CK-1A/B中隊(第8中隊)於空軍清泉崗基地成軍。
  • 12月,F-CK-1A/B完成攜帶中程空對空導彈系統試驗。
1995年
  • 7月4日,一架F-CK-1A戰機(編號1408)在飛行任務時因燃油系統問題造成雙發動機先後熄火,並因高度不足無法及時重新啟動,於台中外海失事墜毀;飛官李忠仁跳傘獲救。航發中心利用備用料件再製造一架F-CK-1A(編號1503)交付空軍。
  • 10月18日,航發中心證實,F-CK-1A/B緩產半年,至1996年7月恢復每月出廠交機2架的進度,目的是找出潛在缺失,以提昇妥善率。
  • 11月22日,第二支F-CK-1A/B中隊(28中隊)於清泉崗基地成軍。
  • 12月,航發中心在完成改進F-CK-1A/B缺失,提昇全機妥善率後,因新出廠及返廠檢修的F-CK-1A/B性能穩定,恢復以每月2-3架速度交機。空軍給予極大飛行量測試。
1996年
  • 2月,F-CK-1赴新加坡參加亞洲航空展。掛載由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研製的天劍二型飛彈,以增強攔截假想敵機(例如Su-27)的能力。
  • 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射M族導彈;這時F-CK-1A/B已擔負起台灣海峽第一線空防任務。
  • 5月,國防部參謀本部會議裁定F-CK-1A/B不再減產,確定總產量為130架,並應於2000年以前全數移交空軍。當時已交機50架,第70架已上生產線,1996年稍後空軍即可完成換裝第1個F-CK-1A/B作戰聯隊。
  • 7月1日,航發中心改隸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
  • 4月13日,第七中隊於第二八中隊換裝完成後,接續再接收20架生產型F-CK-1A/B而達總量30架,同時也完成空軍第四二七聯隊(清泉崗基地)換裝任務,成為第一支F-CK-1A/B聯隊;該聯隊共編製70架F-CK-1A/B。
  • 4月15日,舉行首支F-CK-1A/B聯隊(第四二七聯隊)成軍典禮由當時國防部長蔣仲苓校閱。
1998年
  • 1月3日,國防部同意漢翔延遲F-CK-1A/B交機計劃至1999年底完成。
  • 2月19日,空軍台南基地首支F-CK-1A/B中隊成軍(第四四三聯隊第一中隊)。
  • 2月23日,F-CK-1再度赴新加坡參加航空展。
  • 3月15日,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巡視漢翔公司;當時該公司已交機88架F-CK-1A/B(一聯隊一中隊),並預計於1999年底完成全部130架量產型的製造。
  • 3月,倒數第二架F-CK-1B(編號1627)完成試飛。
  • 4月16日,一架F-CK-1在空軍嘉義基地起飛,飛機機械故障停在跑道待修,造成軍民合用的嘉義機場關閉40分鐘。
  • 5月,漢翔宣佈發展第三代戰機。
  • 10月3日,漢翔完成交付F-CK-1A/B戰機總共99架。
  • 10月28日,清泉崗基地2架F-CK-1戰機升空,攔截遭挾持的中國國際航空905號班機波音737-300客機),這是F-CK-1戰機首度實際出動攔截。
  • 12月10日,漢翔公司舉行第130架F-CK-1A/B上架典禮,以紀念A1/10001原型機出廠命名10週年。
1999年
  • 1月7日,第五支F-CK-1A/B中隊,第四四三聯隊第三中隊於台南基地舉行成軍典禮。
  • 7月7日,隸屬台南基地第九中隊F-CK-1A/B成軍。
  • 9月14日,行政院召開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研發計畫。
  • 9月9日,一架F-CK-1A(編號1415)在澎湖空軍馬公基地降落,因跑道濕滑造成右主輪爆胎因而衝出跑道;雖造成馬公航空站關閉30分鐘,但人機均安。
  • 9月,政府撥款70億經費,分7年分期實行,由中科院與漢翔展開以F-CK-1A/B為基礎的性能提升計劃。
2000年
  • 1月14日,最後一架量產型F-CK-1A戰機(編號1503)完成組裝,F-CK-1A/B戰機生產線關閉,舉行「經國號戰機量產完成交機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主持,經國號戰機生產全案終止。
  • 1月15日,最後一架量產型F-CK-1A戰機(編號1503)交付空軍使用,經國號戰機總產量為131架(量產型)與4架原型機。
  • 5月9日,一架隸屬台南基地443聯隊F-CK-1A(編號1461),於0914時進行轉場降落訓練馬公基地時,因煞車失靈無法減速撞上跑道末端之BAK12攔截網;馬公機場因而關閉39分鐘,飛行員蔡嘉嶸少校平安。
  • 7月15日,第二支F-CK-1A/B聯隊443聯隊於台南基地成軍,時任總統陳水扁受邀主持典禮。
  • 7月31日,國防部委託漢翔以7年70億預算,進行「聯合反制載台」研發計劃。
  • 8月3日,國防部從2001年度起撥款給漢翔公司新台幣70億元,分7年支應,進行空軍「聯合反制載台」計畫,以F-CK-1A/B為基礎,增加作戰半徑、搭配先進科技和中科院研製的「雄風二型D」(雄二)攻陸巡航飛彈等多項空對地、對海反制武器,以增強經國號戰力。
  • 8月11日,國防部次長在「戰機的天空——IDF有沒有明天」公聽會中表示,國防部將在民國90年度預算中,編列新台幣10億元用於提升F-CK-1A/B性能。
  • 11月26日,台中縣航太文化節,F-CK-1演出空中特技。
  • 12月26日,中科院表示F-CK-1A/B將可能整合中科院自製的頭盔顯示器、網膜顯示器與瞳位追蹤器。
2001年
  • 2月13日,中國大陸網站報導關於F-CK-1A/B戰機匿蹤化的研究;中華民國國防部編列新台幣583億3939萬6000元的極機密預算,用於發展「廬山計劃」與「翔昇計劃」。
  • 2月22日,中華民國空軍透露443聯隊F-CK-1A/B,將於夏季掛載空射型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 8月2日,國防部成立翔昇計畫。
  • 12月10日,全部完成換裝訓練,2002年初進駐花蓮佳山基地實施基地組合訓練。
  • 12月21日,漢翔公司舉行授證典禮,首次頒發滿1,000小時證書給10位空軍優秀飛行員,同時舉辦飛安審查會,與軍方交流各項戰術訓練與運用,希望讓F-CK-1A/B保持高度戰力狀態。
2002年
  • 3月,《詹氏年鑑》記載中科院自行研發的「經國號戰機球型戰術模擬器」。
  • 6月3日,F-CK-1A/B陸續完成換裝訓練擔任戰備任務。
  • 12月,F-CK-1A/B性能提升計畫第一期完成,劍二飛彈掛載由2枚增為8枚,並增加對地攻擊武器。
2003年
  • 1月,F-CK-1A/B性能提升第二期為期3年,提升航電與射控系統性能。
  • 4月29日,一架F-CK-1B(編號1617)於南投縣東光山區進行儀器訓練任務因機械故障失事墜毀;兩名飛行員少校飛安官王祖祥、上尉學員宋岳敦平安。
  • 9月27日,一架F-CK-1B(編號1625)於澎湖花嶼海域疑因發動機故障,渦輪葉片飛脫失事墜海;兩名飛行員中校王培疆、上尉蔡崑男平安。
  • 10月10日,空軍及漢翔公司表示,1617、1625兩架F-CK-1B(雙座型)失事原因為系統設計不良。
2006年
  • 4月10日,F-CK-1A/B戰機性能提升進入第三階段——地面及空中測試,改良型經國號預定2010年正式服役。
  • 7月19日,首架「翔昇計劃」單座原型機F-CK-1C(編號10005)出廠。
  • 10月4日,F-CK-1C 10005號原型機完成首次試飛。
2007年
  • 3月27日,第二架翔昇計劃原型機F-CK-1D(雙座型,編號10006)試飛亮相,駕駛試飛員朱泰樺、尹禮雄,並由總統陳水扁命名為「雄鷹」號。
  • 5月15日,兩架F-CK-1B雙座機(1608與1611)首次演練戰備跑道油彈整補起飛。
  • 12月10日,空軍推動「翔展計劃」,預計改裝71架F-CK-1A/B為F-CK-1A/B MLU。
  • 12月14日,F-CK-1飛行總時數破20萬小時,頒發證書予10位空軍優秀飛行員。
  • 12月25日,空軍443聯隊F-CK-1飛行時數授證,頒發1,000小時飛行證書予18位空軍優秀飛行員。
2008年
  • 6月,F-CK-1A/B總飛行時數達26萬餘小時。
  • 10月20日,一架F-CK-1B(編號1615)於澎湖草嶼海域進行炸射訓練時墬海;兩位飛行員上尉古智賓、上尉航工官陳建廷殉職。
  • 10月23日,中華民國海軍打撈失事的F-CK-1B (編號1615號),發現完整未開但沾有屍塊的前後座保險傘,研判戰機是瞬間失事,兩名飛官都來不及跳傘;俗稱「黑盒子」的飛行紀錄器也撈獲,送判讀查明失事原因。
  • 12月10日,第一架經國號戰機出廠20週年。
2009年
  • 5月28日,第一架經國號戰機試飛20週年,漢翔捐贈經國號戰機全尺寸木質模型機予位在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科工館)。
  • 7月24日,空軍翔展計畫確定將以4年時間,投入經費新台幣168億元,由漢翔將71架F-CK-1A/B提升為F-CK-1A/B MLU,更新雷達、飛控電腦、航電及儀表,但不更換引擎。F-CK-1C/D戰機零件將由漢翔向美方採購或與美方共同合作生產。
  • 9月,空軍正式採用翔展計畫
  • 12月8日,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邢有光證實,剛與軍方簽訂「翔展計畫」合同;漢翔將分4年,進行上述性能提升計畫。
2010年
  • 5月13日,F-CK-1執行首次的萬劍遙攻武器試射任務。
  • 8月24日,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美台商會)告知台灣方面,美國政府通知國會以直接商業銷售形式,出售F-CK-1雷達維修與升級相關零件,總金額約5千萬美元
  • 9月21日,首階段443聯隊的6架F-CK-1A/B(4單2雙)已於當天回廠,進行翔展專案性能提升。
  • 10月13日,漢翔公司推動F-CK-1性能提升計畫「翔展」案,計畫自2009至2013年,完成71架IDF戰機性能提升構改;首批6架F-CK-1A/B MLU預計於2010年年底前出廠。
2011年
  • 2月13日,為爭取汰換AT-3高級教練機訂單,漢翔公司計劃將F-CK-1改為教練機型,設計將拆除機砲、雷達,移除機腹飛彈掛點增加機體空間,以騰出的空間來裝載更多燃料,改裝無後燃器的發動機以達到減重與省油的效果,希望增大F-CK-1教練機型航程達到滯空100分鐘的目標。
  • 4月13日,2架F-CK-1B雙座機(編號1618與1621)演練戰備跑道油彈整補起飛。
  • 6月30日,首批完成「翔展計畫」改裝的6架F-CK-1A/B MLU交機,並展示首架F-CK-1A MLU(編號1490號)。
  • 9月28日,空軍參謀長張惠榮今天表示,從2013年到2016年,將執行「翔展二號」計畫,對部署在台中清泉崗機場的56架「經國號」戰機進行性能提升,預估將花費160億。
  • 11月15日,443聯隊第3作戰隊正式完成翔展戰機換裝訓練,並於臺南基地舉行IDF性能提升轉換訓練完訓典禮。
2012年
  • 3月,F-CK-1A/B MLU執行天劍二型飛彈實彈射擊任務。
  • 12月27日,翔展二號經國號性能提升計畫,完成建案程序。規劃在2014年至2017年委由漢翔公司執行性能提升專案。
2013年
  • 4月,F-CK-1A/B MLU首度參與漢光二十九號演習、聯信操演。
  • 6月,臺菲情勢升高,F-CK-1A/B MLU擔負護漁、護航任務。
  • 8月8日,台南443聯隊一架F-CK-1A MLU(編號1470)在降落時衝出跑道,戰機起落架全數折斷、機身部分受損。飛行員中尉學官林昱奇平安。
  • 8月31日,國防部民國103年預算報告書指出,空軍將斥資167億,為台中清泉崗基地57架F-CK-1A/B進行性能提升,民國103年並編列24億元,讓這批戰機具備發射「萬劍遙攻武器系統」(俗稱萬劍彈)的能力,以執行「遠距制壓作戰」和「防空制壓作戰」任務。
  • 9月,F-CK-1A/B MLU執行執行天劍二型飛彈實彈射擊任務。
  • 10月,東海情勢升高,F-CK-1A/B MLU起飛攔截不明機架次計160餘架次。
2014年
  • 1月16日,台南443聯隊於台南空軍基地舉行第一批71架經國號戰機(F-CK-1A/B MLU)「翔展」專案接裝典禮,並首度展示由中科院研發的「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
  • 6月24日,空軍公佈IDF經國號彩繪機正式塗裝,塗裝以國旗紅白藍、鳳頭蒼鷹與國徽元素為主,屆時將由該架機公開亮相進行飛行性能展示,這架彩繪機的塗裝將會予以保留,平時除擔負性能展示機外,必要時同樣須擔負戰備。
  • 7月17日,空軍四二七聯隊第二十八作戰隊劉世博少校,駕駛IDF經國號彩繪機首度在國人面前亮相。
2015年
  • 4月18日,台南443聯隊一架F-CK-1A MLU(編號1447)在今天上午11點時由澎湖馬公機場起飛,進行例行性戰備訓練,飛行員李崇瑞上尉於11時發現右發動機疑似出現異常,於11時14分平安返降澎湖馬公機場跑道頭,並由拖車將戰機拖進機棚進行檢修,人機平安,在20餘分鐘全數處理完成。
  • 6月8日,台南443聯隊一架F-CK-1B MLU(編號1605)展示二戰飛虎隊的鯊魚塗裝彩繪,以原中美聯隊第3大隊第7中隊隊長徐華江將軍在抗戰期間總計擊落5架日機的輝煌紀錄的P-40N為藍本,除了將鯊魚頭塗裝彩繪在經國號戰機上之外,並將擊落5架日機的紀錄,畫在經戰號戰機的駕駛艙外。而徐華江座機的「太公令」的字樣,也噴在座艙前。此外,也在經國號戰機的垂直尾翼上噴上代表青天白日的12道光芒。紀念中華民國國軍抗戰七十週年。
2016年
  • 4月2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核定中科院2架F-CK-1C/D翔昇原型機移交空軍使用,因應空軍IDF戰機陸續進廠進行性能提升,可能會形成部分的戰力空隙。
2017年
  • 2月24日,漢翔公司近期舉辦2場飛行授證儀式,由董事長廖榮鑫頒發空軍427及443聯隊,共62位飛行官「經國號戰機飛行時數滿千小時」證書。此次飛行滿2千小時以上,計有李上校等16位;飛行滿1千小時以上,則有黃上校等46位,上述人員各頒授飛行證書與飛行臂章,以表彰其精湛的飛行技術及卓越貢獻。
  • 6月23日,空軍官校103年班畢業的范宜鈴中尉駕駛F-CK-1A(編號1445),於台南基地443聯隊的第3作戰隊,完成經國號戰機的首次單飛,隨後並由聯隊長盧少將頒贈單飛臂章。成為空軍二代戰機首位完成換裝訓練的女飛官。
2017年
  • 10月11日,清泉崗基地427聯隊1架F-CK-1B戰機(編號1606),在上午9時39分執行飛行訓練,在10時22分返降時發生煞車失效,飛行員即依程序處置停在跑道,人機均安。但處置過程影響5架次民機起降,空軍司令部表達歉意,詳細原因刻由相關單位調查中。
  • 10月21日,空軍新竹基地實施營區開放全兵力預校,一架F-CK-1A戰機(編號1428),在上午執行戰機性能展示,飛行員畢世全少校表示他最後在戰術拉升動作時,聽到飛機「碰!碰!」兩個異聲,飛機正常降落後,煞車和減速情況正常,緊急動力系統自動啟動後,就是大家看到冒黑煙的狀況,他在座艙內等燃燒時間結束後再離開飛機,這是正常處置程序。畢世全少校說,他在空中判斷動力沒有消失。
2018年
  • 1月25日,清泉崗基地第3聯隊1架F-CK-1A戰機(編號1424),在上午9時執行例行性訓練,9時50分返降本場發生左主輪煞爆,飛行員依程序處置停於跑道,人機均安。
  • 7月21日,臺南基地第1聯隊1架F-CK-1A型戰機(編號1503),上午0759時執行例行訓練,0938時返降本場,發生防滑煞車失效,左主輪爆胎,飛行員即依緊急程序處置,飛機輕損,人員平安。
2019年
  • 7月11日,清泉崗基地第3聯隊1架F-CK-1A戰機(編號1436),於今天下午2時許執行訓練任務,於下午1559時返場發現機械故障,鼻輪無法放下,千鈞一髮之際,機場立即通知消防單位於跑道鋪滿泡沫後,接著飛行員在戰管中心引導下,執行緊急迫降SOP,終於在下午5時許順利安全著陸,戰機除鼻輪嚴重磨損外,飛行員安全無虞。空軍司令部並強調,該架戰機並無機腹迫降,僅戰機輪胎磨損嚴重。
  • 7月12日,漢翔公司舉辦IDF經國號戰機飛行時數授證,共計空軍第3聯隊7位飛官獲頒證書,並佩掛象徵1000小時飛行時數臂章。
2020年
  • 5月8日,空軍第三聯隊一架F-CK-1B戰機(編號1604),於1530時降落清泉崗基地時發生左主輪爆胎,飛行員依照緊急程序處置,人機均安,事後清泉崗機場跑道關閉一小時,約有五航班受到影響。

參考文獻

  1. 制空權,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