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蔣克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蔣克誠(1916-1992),四川閬中人,出生於貧農家庭,原名蔣開誠。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著有《劉伯承元帥研究》、《革命回憶錄選輯》、《紅軍在鎮巴》。

人物簡介

蔣克誠,四川閬中人,1916年出生於貧農家庭,原名蔣開誠。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任少共赤北縣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

1934年任少共陝南、南江、巴中、巴州縣委書記,參加陝南保衛戰。長征途中,擔任少共茂州、彰明、崇化、松潘縣委書記。1936年入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青年科從事青年工作,被派往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以八路軍軍事教官身份,在太原師範學校的集訓班講授共產黨抗日主張、革命鬥爭史和游擊戰戰略戰術。後到太谷縣組建了一支抗日武裝,發展到2000多人,是秦(基偉)賴(際發)支隊的前身。1938年,任太行軍區獨立支隊3大隊政委、隊長。1940年任太行軍區獨立支隊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40年任八路軍129師新10旅29團參謀長,在百團大戰中,指揮部隊消滅日軍200餘人。1941年任新10旅參謀長。1942年任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副司令員。1943年精兵簡政,任34團團長,參加了林南戰役,組織了西夏城戰鬥,殲敵一個團大部。在水冶城戰役重中,34團作為突擊隊,解放了水冶城,率部解放了魯縣。

1945年,率領由太行軍區幹部組成的幹部團到達本溪,後進入吉林市,任吉林分區副司令員,部隊擴大為一個旅。1946年,吉林分區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24旅,任副旅長,參加四平保衛戰。年底任10縱29師副師長。遼瀋戰役後,任47軍140師副師長、代師長。平津戰役後任140師師長,率部解放安陽和新鄉。1949年他指揮部隊在宜昌強渡長江,在叄斗坪殲敵一個師。建國後,參加了任湘西剿匪,任湖南軍區會同軍分區司令員。1950年任47軍[2]副參謀長。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47軍副參謀長、參謀長,負責搶修空軍戰鬥機場。1952年,蔣克誠任志願軍50軍參謀長。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3年回國,1956年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分管訓練和民兵工作。1961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1962年畢業,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文革期間,1967年兼任吉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主任。1970年任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去世。着有《劉伯承元帥研究》、《革命回憶錄選輯》、《紅軍在鎮巴》。

視頻

蔣克誠 相關視頻

百團大戰經典片段,那段崢嶸歲月真讓人感慨萬千!

參考文獻

  1. 蔣克誠個人資料簡介,名人網,2019-12-28
  2. 第47集團軍(軍)歷任主官,西陸網,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