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藝旦[1],又作藝妲,為臺灣清治時期至二戰結束期間的女性行業,藝妓的一種,主要集中於府城和臺北大稻埕,後者當地更流傳著「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等俗語。類似於歌舞妓或歌姬等,於宴飲時陪侍在側或進行歌舞表演。
緣起發展
藝旦起源於清治同治年間的台北,一般民間有著「養苗媳」的習俗,而聲色行業則有著類似唐山揚州的「養瘦馬」行為[2],即將家室貧窮的小女孩買下調教,讓她讀書識字並學習彈唱與吟詩,待其長成後便賣做妓女。進入日治時期後,官方規定藝旦需要經過考試並取得「鑑札」才能夠執業。[3]
藝旦生涯
學藝
日治時期,小藝旦在接受完由臺灣總督府所推行的六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後,開始拜師學藝,學習北管、南管、亂彈、京劇等各式戲劇及樂曲的表演。除了歌唱,藝旦尚須具備彈奏琵琶的能力;作家蘇東岳曾撰詩形容體型嬌小的藝旦,抱擁琵琶練習自彈自唱的情形[4]。除此之外,為了對所表演的詞句與對白能夠十分地精熟,藝旦也需要前往私塾讀書,接受漢文及詩詞的訓練。[5]
工作
藝旦的工作內容十分多樣,並非輕易賺取皮肉之財的賣藝職業女性。她們在宴會上陪侍客人、彈琴奏樂、劃酒拳、吟詩作對,並以各自的技藝與應酬手段彼此競爭取勝。表演樂器包含琵琶、三弦、洋琴等等。起初,藝旦表演主要為自彈自唱、會唱、藝閣裝扮等等;歌唱後又添加了鑼鼓伴奏,表演也在原本靜態的清唱加上動態的舞蹈。後來,表演形式走向多樣化發展,從「票友式」的小型表演走向「票房式」的公演藝旦戲,最後藝旦演變成為職業性的演出工作,陪侍服務反而成了兼職。[3][6]
場所
有「江東春蓬」之稱的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蓬萊閣[7][8]等以及山水亭為台北藝旦的主要營業區域,主要進行公開表演。日治時期已有正式「檢番」的藝妓組織,唯有合法藝旦方能於大街上營業,非法者僅能瑟縮於巷內。除了公開的表演活動,藝旦也有自己個別招待客人的地方,即稱為藝旦間。早期地點以「柴寮仔」(今寧夏路)一帶居多,其次是「太平町通」(今延平北路二段一帶)。為了工作方便,藝旦大多住在二樓;裝飾華麗的寐臺、金絲銀絲及鏤刻的刺繡花鳥,正是所謂「一樓一妓」的最佳寫照。[6]
花選
「花選會」為與藝旦相關的重大活動,通常為期一個月,開放於江山樓花費達一定金額之客戶進行票選,選出最受歡迎的藝旦。[9]
社會地位
台灣傳統女子大多矜持持家,無法任意在外拋頭露面,接觸之人則多為親朋與鄰里;相較之下,擁有廣大公開社交的知名藝旦則相對自由。此外,藝旦憑藉著以一己之才賺錢維生,可說是經濟獨立的女性階層。[10]她們打扮走在時代尖端,加上其不凡的談吐與高雅的舉止,堪稱當時的「摩登女郎」。[11]由於有別於一般的娼妓,舉止高雅的藝旦有些於芳齡年華便嫁為人婦、相夫教子;然而,有的卻於人老珠黃後淪為私娼,窮困潦倒,抑鬱而終,命運可謂兩極。[12]戰後,藝旦產業逐漸沒落,許多普通妓女冒用藝旦之名招搖撞騙,喪失了昔日的風華歲月。至今,藝旦也成為歷史之名。
著名藝旦
參見
參考資料
- ↑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 徐萃田:「竹枝詞中苗媳,為全台所無,而台北特有者。亦如揚州之養瘦馬,以為歌妓之意。」
- ↑ 3.0 3.1 藝旦 - 教育Wiki[失效連結]
- ↑ 蘇東岳詩云:「可憐身似琵琶大,也抱琵琶學唱歌。」
- ↑ 典藏臺灣首選珍藏:一曲唱罷煙花杳──臺灣藝旦的生涯與身世。
- ↑ 6.0 6.1 大稻埕主題館
- ↑ 渭水歸根紀念酒發表-宜蘭縣政府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12-08.
- ↑ 渭水歸根紀念酒發表
- ↑ 後藤新平詠臺北江山樓
- ↑ 《台灣學誌》創刊號:翁聖峰 日治時期職業婦女題材文學的變遷及女性地位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19.
- ↑ 88個臺灣女人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1-19.
- ↑ 蓬萊閣 - 【私‧生活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