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溝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蠡溝穴 Lì gōu(LR5),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足厥陰肝經。足厥陰之絡穴。別名:交儀。蠡溝穴的位置: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中醫認為刺激蠡溝穴具有舒肝理氣,調經止帶之功效。
概況
【取穴法】正坐或仰臥位,先在內踝尖上5寸的脛骨內側面上作一水平線,當脛骨內側面的後中1/3交點處取穴。
【附註】肝經經穴。
【別名】交儀穴。
【穴位含義】三陰交穴傳來的溫濕水氣由本穴別走足少陽膽經。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較稀少的水濕氣體,性溫熱
【運行規律】循肝經上行於中都穴和別走膽經。
【功能作用】聯絡肝膽。
性能功效
舒肝理氣,調經止帶。
主治疾病
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疝氣,小便不利,性功能亢進,遺精,遺尿,陰癢,陰挺,尿閉,睾丸腫痛;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
配伍應用
蠡溝穴配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有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脛部痠痛;
蠡溝穴配太沖穴、氣海穴,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氣及睾丸腫痛;
蠡溝穴配百會穴、關元穴,懸灸或隔附子餅灸,有溫陽舉陷升提的作用,主治子宮脫垂。
養生保健
1、保健肝膽
人們常說「肝膽相照」這個詞,其實人體上真的有這麼一個穴位,可以使肝膽相照。這個穴位就是位於脛骨內側面的蠡溝穴。此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絡穴,從此穴處發出經絡線聯繫肝與膽。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可以起到保健肝膽的作用。
2、調節肝膽,祛濕止癢
本穴歸於肝經的絡穴,可聯絡、調節肝膽兩經。絡穴是專門用來治療慢性病的。凡是與肝有關的疾病皆可使用,例如肝風夾痰、肝風內動、肝火上沖所致的煎厥(如抽搐、癲癇、癲狂等)。本穴具有清利肝膽濕熱、解毒殺蟲、祛濕止癢之功,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疝氣、小便不利等。
3、舒筋活絡
本穴能夠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治療腰背拘急不可仰俯、脛部酸痛等[1]。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法】沿皮刺0.3-0.5寸;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沿脛骨後緣向上斜刺1.0-1.5寸,酸脹感可放散至膝。
【艾灸】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懸灸法】取穴時仰臥位,使穴位充分暴露。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約3cm處,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微紅為度。每日1~2次。
【按摩】取最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兩手拇指腹按壓在兩側的蠡溝穴上,按而揉之,局部產生酸、脹、痛感,再屈伸踝關節,加強指壓的感覺,然後用揉法放鬆。每次按揉5-10分鐘。急性期每日2~3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一次[2]。
視頻
神奇的穴位之蠡溝穴: 疏肝理氣、調經止帶、清熱利濕, 消炎
參考文獻
- ↑ 蠡溝穴準確位置圖 主治功效 穴位療法,快資訊
- ↑ 蠡溝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