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近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戰奇略(明帝朱元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近戰》旨在闡述採用「近而示之遠」的佯動戰法奇襲殲敵的指導原則問題。

《近戰》選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它認為,在與敵人隔河對抗時,倘若打算從近處進擊敵人,就要採取多設疑兵之法,偽裝成遠渡之狀以吸引和分散敵人兵力,然後我從敵人近處空虛之地襲擊它,就能把敵人打敗。「近而示之遠」與「遠而示之近」,都是古代戰爭中常為兵家所採用的一種佯動誤敵為內容的「示形」戰法。春秋越吳笠澤之戰,就越方來看,就是運用「近而示之遠」戰法的成功一例。

譯文

大凡與敵人隔河對陣,我如要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反而偽裝成從遠處渡河的樣子。為此,必須多多設置一些疑兵,裝作從河的上、下游遠處渡河進攻的架勢,敵人一定會分散兵力來應付。這樣,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從近處襲擊敵人,敵人就可以被打敗。誠如兵法所說:「打算從近處進攻敵人,就偽裝成從遠處出擊的樣子。」

春秋時期,越國討伐吳國,吳王出兵於笠澤進行抵抗,而與越軍隔笠澤水對陣相抗。越軍分為左右兩翼,乘夜擂鼓呼號而進,吳軍則分兵進行抵禦。越王勾踐親率主力部隊偷偷從中央近處渡過笠澤水,直奔吳國中軍主力而擊鼓衝殺過去,致使吳軍大敗,吳國最終滅亡。

原文

凡與敵夾水為陣,我欲攻近,反示以遠,須多設疑兵,上下遠渡,敵必分兵來應,我可以潛師近襲之,其軍可破。法曰:「近而示之遠。」①

春秋,越人伐吳,吳人御之笠澤,夾水而陣。越人②為左右陣、夜鼓譟而進,〔吳師分以御之。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兵而鼓之,吳軍大敗,遂至滅亡。③

【注釋】

①近而示之遠:語出《孫子兵法·計篇》。

②越人:馬本及各本皆誤作「楚人」,今據史校改。

③本篇史例同《夜戰》,出自《左傳·哀公十七年》。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4]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5]

視頻

近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3.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
  4.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5.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