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迭斯爾德·敖木擦爾善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宗寺

圖片來自itsfun

迭斯爾德·敖木擦爾善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蘇(1871年-1944年3月25日)法名敖木擦爾善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蘇(意為「神奇利他殊勝佛海」),別名倉賽夏特比多傑拉尊那木吉勒道爾吉蒙古族阿拉善旗巴潤別立巴嘎圖力更人,第五世迭斯爾德活佛(喇嘛坦)。[1][2]

生平

認定與坐床

1871年陰曆十月十八日,桑吉嘉木蘇生於阿拉善旗巴潤別立巴嘎圖力更,是鎮國公(南公)阿尤爾扎那的次子。父親阿尤爾扎那、哥哥普勒忠尼色爾、侄子米格瓦其爾都是正式襲爵的鎮國公。除哥哥普勒忠尼色爾襲爵外,其餘五個弟弟即三弟香巴卻東、四弟達西尼瑪、五弟巴拉吉尼瑪、六弟圖布丹卻藏、七弟麥德日達爾瑪均在南寺(廣宗寺)出家為僧。南公阿尤爾扎那原來答應將他抱養給阿巴來台吉為子,後來因為可能是活佛轉世,故託辭未給,等到其弟弟出生後,將其弟弟抱養給阿巴來台吉。

康區的第三世拉布香根活佛來到阿拉善時,阿尤爾扎那抱着他去磕頭,拉布香根活佛自孩子的哭聲中認出他是第司桑結嘉措的轉世,作了預示。當時,正尋找第四世喇嘛坦的轉世靈童,所以這孩子被列入預選名單,後由八世班禪確認為南寺第五世喇嘛坦。拉布香根活佛還為第五世喇嘛坦寫下《足蓮永固祈願頌》,拉布香根活佛坐過的坐墊至今仍保存在南寺。

八世班禪認定為迭斯爾德諾門罕的轉世後,他被迎請至南寺(廣宗寺坐床。剃度受戒時,起正式法名「敖木擦爾善潘普勒忠桑吉嘉木蘇」,意為「神奇利他殊勝佛海」,該名的最後部分與西藏第司桑結嘉措的名字相同。

學習佛經

桑吉嘉木蘇青少年時期在南寺學經。29歲時,赴西藏學習,從而精通藏文藏語及顯密教法。他與藏區各位知名活佛來往密切,尤其與十三世達賴關係甚密,南寺曾經存有一捆二人的往來信件。其中1907年十三世達賴致桑吉嘉木蘇的覆信刊載於《第十三世逹賴喇嘛年譜》。他徵得十三世達賴同意後,將十三世達賴作的《宗喀巴千供儀規》一書收入自己文集的第一幀「噶幀」中,書後記載了此舉的原因及經過。他請十三世達賴重新制定了南寺寺規。達賴、班禪均授予其「阿日魯克桑班迪達額爾德尼諾門罕」封號的法詔,達賴還授予其布達拉宮頂朗傑札倉的全則德名號(屬於榮譽學位),贈與他堪布服飾及其他珍貴禮物。十三世達賴的經師之一華瑞格西在南寺居住期間,桑吉嘉木蘇師從其學習聲律、修詞、韻律、辭藻等等,並受到其賜給學名「倉賽夏特比多傑」。

主持南寺

1897年,桑吉嘉木蘇進京參加洞禮年班,獲清朝封為「迭斯爾德呼圖克圖」。他還獲清朝皇帝賞賜蟒袍衣料(曾存放在南寺的普賢光照居室)。據記載,民國三年(1914年),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繼續封其為「迭斯爾德呼圖克圖」。

桑吉嘉木蘇主持南寺事務數十年,南寺的發展達到鼎盛,但後期南寺開始轉向衰敗。桑吉嘉木蘇對南寺的發展貢獻很大,主持新建了大經堂,擴建並修繕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靈塔大殿「黃樓廟」,派許多僧人赴西藏學經。他主持迎請並接待九世班禪。他應十三世達賴之命,在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忌辰設五供祈願法會(又稱燃燈節,陰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並且規定每日念誦十三世達賴的《宗喀巴千供儀規》。他在南寺的醫藥僧院內設立「事部」(佛教密乘四序部之一)。他常為僧人授戒,傳授密法,講解教義。

桑吉嘉木蘇還主持了南寺第六世葛根(第六世達克布活佛)的確認、迎請、坐床,以及赴西藏由十三世達賴授比丘戒等活動。南寺歷代有兩位寺主活佛,即達克布活佛(南寺葛根)、迭斯爾德活佛(喇嘛坦),其中喇嘛坦的地位次於葛根。但是,桑吉嘉木蘇作為第五世喇嘛坦,在數十年內一直是獨自專權。這是因為桑吉嘉木蘇的學問及聲望遠超第六世葛根,而且第六世葛根是其徒弟。後來,第六世葛根曾在一些人的挑唆下,冒犯桑吉嘉木蘇,嗣後第六世葛根自南寺出走未歸。

管理旗政

1928年發生的「小三爺事件」獲平定後,阿拉善局勢動盪,本應管理旗政的王爺塔旺布魯克吉拉常住北平。桑吉嘉木蘇應王爺之命,被衙門部分人士推舉出掌阿拉善旗政府工作,從1928年至1931年任職近四年,等到達理扎雅王爺從北平回到阿拉善旗接受旗印後,桑吉嘉木蘇才回到南寺。

桑吉嘉木蘇與達理扎雅王爺關係密切。達理扎雅王爺夫婦生有多個女兒,但達理扎雅到三十五、六歲時仍無兒子。為此,達理扎雅親赴南寺拜佛求子,並請桑吉嘉木蘇為其向神佛禱告求子。得子之後,達理扎雅即赴南寺請桑吉嘉木蘇賜名,並將自己最心愛的棗騮馬獻給桑吉嘉木蘇表達謝意。

1944年3月25日(陰曆三月初二日),桑吉嘉木蘇在南寺的「拉讓貢桑敖德巴爾」(普善光照佛府,又譯普賢光照佛府)圓寂,享年74歲。[1]

桑吉嘉木蘇剛剛圓寂,阿拉善旗政府便開始將喇嘛抓去當兵,許多年輕喇嘛為逃避當兵,藏匿在家中或者外逃流浪。[2]

著作

桑吉嘉木蘇的著作甚多,內容包括佛教顯密教義、儀規、頌詞等等,為阿拉善有藏文著作最多的高僧。文集計有八帙。其中已刻版刊印的有噶、喀、嘎(即藏文字母表中的前三個字母)、短版(刻版長度較普通版稍短者)共四帙。據說,其文集中的「喀帙」在哲蚌寺修過刻版。這四帙在阿拉善已經散失,但南寺曾贈與塔爾寺色多公館一套,西藏布達拉宮也藏有一套。 未刻版刊印的著作很多,屬於機密的手抄文集有兩帙,另外還有為南寺各子廟(如妙華寺承慶寺甘肅省天祝縣石門寺等)寫的規章及其他零散著述收為一帙。這些大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

此外,桑吉嘉木蘇寫給十三世達賴、九世班禪以及藏區其他活佛的書信有一箱,曾存在普賢光照佛府,足有一帙之多,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舊日藏文書信在半開的紙上以行書或草書寫就,致信地位高於自己者,特別是請對方回答的信,在對方稱謂下方、書信正文之前留下較大空白,對方回信時在該空白處寫好退回,所以發出的信會回到發信人手中。這些信的內容均有關宗教活動,包括請求護佑上至六世達賴法體大寶永固、下至阿拉善旗僧俗平安,詢問寺院僧眾政教事務吉凶,討論佛學問題。此外,還有請求或應求,如他曾為布達拉宮朗傑札倉以及哲蚌寺桑耶寺送去大批阿拉善裁絨長條坐墊、在北京定做的鍍金裝飾的幢幡,這是十三世達賴要求的。據說,十三世達賴的來信,如果上方劃有一條大弧線,便暗示為十三世達賴親筆所寫,非仲譯(秘書)代筆。藏區一些活佛曾致信桑吉嘉木蘇,托其自北京購買帶鬧鐘的馬蹄表,或托其弄一條哈巴狗等等。桑吉嘉木蘇曾按十三世達賴的來信要求,托堂弟策林那木吉勒給暫住塔爾寺的十三世達賴送去哈巴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