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組蛋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組蛋白的產生是應用了重組DNA或重組RNA的技術從而獲得的蛋白質。體外重組蛋白的生產主要包括四大系統:原核蛋白表達,哺乳動物細胞蛋白表達,酵母蛋白表達及昆蟲細胞蛋白表達。生產的蛋白在活性和應用方法方面均有所不同。根據自身的下游運用選擇合適的蛋白表達系統,提高表達成功率。

  • 外文名:Recombinant Protein
  • 應   用:重組DNA或重組RNA的技術
  • 途   徑:體外表達和體內表達分    

定義

其獲得途徑可以分為體外方法和體內方法。兩種方法的前提都是應用基因重組技術,獲得連接有可以翻譯成目的蛋白的基因片段的重組載體,之後將其轉入可以表達目的蛋白的宿主細胞從而表達特定的重組蛋白分子。當前重組蛋白的生產主要有四大系統;1.原核表達系統:最常用的大腸桿菌蛋白表達,真核表達系統如酵母哺乳動物細胞蛋白表達(常用的細胞CHO,HEK293)及、昆蟲細胞蛋白表達系統。重組蛋白的產生尚可利用轉基因動物乳腺或者植物產生,產生的重組蛋白作為生物製藥的產物,在醫學中作用顯著。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使細胞或者動物本身變成「批量生產藥物的工廠」。

以利用轉基因動物的乳腺表達重組蛋白為例:其方法是將藥用蛋白基因與乳腺蛋白基因的啟動子等調控組件重組在一起,通過顯微注射等方法,導入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才會泌乳)的受精卵中,然後,將受精卵送入母體內,使其生長發育成轉基因動物。轉基因動物進入泌乳期後,可以通過分泌的乳汁來生產所需要的蛋白質藥品,因而稱為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或乳房生物反應器。科學家已在牛和山羊等動物的乳腺生物反應器中表達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長激素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的醫藥產品。

重組蛋白在製藥工業上主要是指表達獲得的細胞因子凝血因子或者人工設計的蛋白分子[1]  

種類

按功能分,可分為以下幾種:

1.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

由多種細胞產生並作用於多種細胞的一類細胞因子。由於最初是由白細胞產生且又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所以得名,現仍沿用此名。

2.干擾素(interferon,IFN)

具有干擾病毒複製的能力,故得名。其具有十分廣泛的生物活性,在免疫應答免疫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主要的促炎細胞因子之一。干擾素分為:I型(7種,如IFN-α和IFN-β)和II型(僅有IFN-Y)

3.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由於在體內外均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而得名。其家族成員約有30個。

主要成員:

1) TNF-α,一種單核因子主要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產生

2) TNF-β,一種淋巴因子,主要由淋巴細胞、NK細胞等產生,其生物學活性與TNF-α相類似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一組在體內外均可選擇性刺激造血祖細胞增殖、分化並形成某一譜系細胞集落的細胞因子,包括巨噬細胞CSF、粒細胞CSF、巨噬細胞/粒細胞CSF、幹細胞因子等。

5.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GF)

一類可介導不同類型細胞生長和分化的細胞因子,根據其功能和所作用細胞的不同,分別命名為轉化生長因子TGF)、神經生長因子(NGF)、表皮生長因子(EGF)、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等。

6.趨化性細胞因子(chemokine)

一類對不同靶細胞具有趨化效應的細胞因子家族,可由白細胞和某些組織細胞分泌,是一個包括60多個成員的蛋白質家族。大部分成員含4個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C)根據其N端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可分為CXC、CC、C、CX3C四個亞族 [2]

視頻

臨床醫學專業大一學生朱雪燕講解重組朊蛋白學術文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