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鍾肇政(1925年1月20日-2020年5月16日),台灣小說作家,為台灣客家人,生於日治時期臺灣新竹州大溪郡龍潭莊字九座寮(今屬桃園市龍潭區)。曾任國民小學教師、東吳大學東語系講師、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鍾肇政是創作力旺盛、產量豐富的客籍文學家,更是大河小說開山始祖,在台尊稱其為「台灣文學之母」,與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相互輝映。一生正是一部台灣文學史見證[1]。
經歷
1925年出生,後離開家鄉就讀淡江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在大溪的國民小學當了一年代課教員,1944年進入一年制的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被日本統治者徵召入伍,為"學徒兵",在大甲的海邊構築鐵砧山陣地工事約有半年之久,兵役期間因高燒不退造成聽力障礙。光復後於1948年就讀台大中文系僅兩天即輟學。原因之一為聽力障礙,上課時須將桌椅搬到教授旁邊才能聽課;然而,因教授口音而難以適應。另一原因為考進台大中文系後,才發現課程內容多是四書五經、唐宋古文八大家等,而鍾肇政感興趣的是現代文學。,後因耳疾休學。從事國小教職達40年之久。
後來在龍潭國小教書時,決心自學,苦讀中文,從「百家姓」、「三字經」學起,遇到不認識的字,便查閱「康熙字典」,後來,更涉獵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起初他以日文擬草稿再譯成漢文,透過這種方式寫下最早的幾篇作品;後來才逐漸習慣用漢語構思,並直接寫作,經過好幾年的寫作經驗累積,終於寫下了許多長篇小說。
1957創辦了一份可視為本土作家精神堡壘的刊物「文友通訊」,藉此集結戰後新生的本土作家互相鼓勵,共同致力於台灣文學的創作領域[2]。
之後創造出第一部長篇小說、12萬字的《魯冰花》,得到《聯合報》副刊主編林海音的欣賞,1960年開始連載,開始專攻長篇大部頭的小說。」也因此陸續創作出自認最滿意的作品《台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等等鉅作[3]。
2015年因長期對社會有貢獻榮獲台灣大學頒發人文藝術類傑出校友獎章,台大校長楊泮池則強調,對鍾肇政精神相當感佩,他當年雖因聽力障礙,未能順利在台大就讀,後來卻靠著自學,成為文學大家,其努力及精神更是各界有目共睹,「不論在台大唸過幾天,即使沒有畢業證書,也是台大人。」[4]。
2020年5月16日於桃園龍潭老家辭世,享耆壽96歲[3]。
主要成就
1951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婚後》。 1976年起任《台灣文藝》主編。
獲獎
1966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1979年獲得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獲台美基金會成就獎,1992年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1999年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國家藝術基金會文藝獎,2000年李登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2001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2003年及2004年陳水扁總統先後頒發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二等卿雲勳章,2016年獲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5]。
相關寫作
1951年4月,他寫出第一篇小說《婚後》,投寄《自由談》雜誌,很快獲得發表,得到很大的鼓舞,從此勤奮筆耕。1961年完成第一篇長篇小說《魯冰花》,同年《濁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濁流》發表於《中央日報》。《魯冰花》類似"少年小說",得過中華文藝獎章及多項獎項。相較於《濁流》的大河氣勢,屬於涓涓細流。《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則是寫戰後第一代作家的日本經驗,它揭露當時台灣人,生命的過去充滿辛酸、屈辱、苦難、挫折;生命的未來也因政治大震盪而迷惘不安……他企圖衝破迷惘,追求安身立命的依憑,開墾這塊心靈地域的荒原。
評論
1974年後任教於東吳大學東語系。1976年後兼任《台灣文藝》主編、吳濁流文學獎主任委員,《民眾日報》副刊主編等職。鍾肇政繼承了台灣新文學前輩作家純樸、健康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作品植根於台灣的土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濃烈的鄉土色彩,他以自己的小說為台灣鄉土文學創立了清新淳樸的民族風格和本土風味。鍾肇政是位奮進不息的作家,他並不滿足於自己駕輕就熟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還大膽吸收借鑑包括西方現代小說在內的各種表現技巧,以豐富文學的藝術表現力。《中元的構圖》以古老的民族中元祭典場面為背景,運用時空交錯手法,表現人物的潛意識,注重人物心態的分析與揭露,展示主人公阿木的痛苦經歷,控訴日本侵略戰爭給台胞留下的心靈創傷。《輪迴》探討了生與死的神秘境界,小說以患胃癌而瀕臨死亡的老人奇妙的夢為開端,把老人臨死前的醜惡自私及對生的留戀種種心態刻畫得畢露無遺,同時圍繞在老人周圍的老伴、兒女、鄰人的心理世界也得到了微妙披露。鍾肇政的另一短篇小說《白翎鷥之歌》採用新穎的象徵手法,用白翎鷥的內心獨白和意識流動來反映台灣工業污染和生態環境問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顯示了作者傑出的藝術才能。他是一位多產作家。
陳芳明曾在『新台灣文學史』中,將鍾肇政與葉石濤並稱為『北鍾南葉』,指出兩人當時引領著整個台灣文壇之重要性[6]。
作品
他出版的長篇小說有《魯冰花》、《八角塔下》、《濁流三部曲》、《大壩》、《大圳》、《台灣人三部曲》、《高山三部曲》,中篇小說有《初戀》、《摘茶時節》,短篇小說集有《殘照》、《輪迴》、《大肚山風雲》、《中元的構圖》、《鍾肇政自選集》、《鍾肇政傑作選》;文藝理論有《寫作與鑑賞》、《西洋文學欣賞》;翻譯有《戰後日本短篇小說選》、《砂丘之女及其它》、《金閣寺》、《阿信》、《一朵桔梗花》(與林新生合譯)等。
家庭
妻子張九妹於2011年過世,兩人育有2子3女,長子鍾延豪在1985年過世,次子鍾延威的妻子是前民進黨立委蔣絜安[2]。
影片
"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 睡夢中辭世享壽96歲-民視新聞
參考文獻
- ↑ 鍾肇政逝世/鍾肇政96歲過世 一生是台灣文學史見證.
- ↑ 2.0 2.1 鍾肇政逝世/鍾肇政96歲過世 一生是台灣文學史見證,中央社,2020/05/17。
- ↑ 3.0 3.1 「台灣文學之母」、《魯冰花》作者鍾肇政今晚辭世 享耆壽96歲,中央廣播電台,2020-05-16。
- ↑ 台大頒傑出校友 鍾肇政淚悔當年只讀2天,自由時報,2015-11-16。
- ↑ 客家文學巨擘 鍾肇政今晚辭世 享壽96歲,中國時報,2020/05/16。
- ↑ 文壇巨擘鍾肇政辭世 陳芳明:對台灣文學影響巨大,中央社,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