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位於陽泉市興隆街四號,聯絡協調會員和團體會員,組織和指導民間文藝[1]工作,支持民間文藝活動的開展,促進民間文藝的普及,維護會員合法權益。

相關資訊

百花齊放香滿園——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八年主要工作綜述

民間文藝,根植於泥土,爛漫於田野,恰似一朵朵璀璨的「山花」,開遍漾泉大地……

10月25日,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總結回顧了過去八年的工作,選舉產生了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新一屆理事會、主席和主席團成員,圓滿完成換屆工作。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平定古窯陶藝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海明連任市民協主席。

目前,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共有會員233名,其中國家級會員6名,省級會員20餘名,省民協理事7名,省民協副主席1名。平定、盂縣、郊區均已成立民協組織,城區、礦區正在積極籌備之中。

回首過去八年,市民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 ,在我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土壤上深耕細作,引領民間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一件件藝術精品,為我市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依託自身優勢 文藝產業化邁上新台階

八年來,在市民協的積極推動和引領下,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各縣區依託自身優勢,形成門類繁多、各具特色、融合發展的態勢和產業格局。

平定縣形成以陶瓷產業為主,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以平定古窯陶藝有限公司中國刻花瓷文化園、平定瑩玉陶瓷產業園、亮晶晶砂器公司以及張文亮刻花瓷非遺博物館、張宏亮砂器博物館、晉明堂紫砂創客空間等重點特色項目為引領,催生了30多家陶瓷、紫砂、砂器企業,上百家工作室、陶藝作坊等,從業人員已達幾千人。目前已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同時帶動了其他民間工藝如葫蘆、剪紙、泥塑等的產業化發展。

盂縣的永恆工藝廠把工藝蝴蝶做成一大產業,形成了涉及全縣8個鄉鎮500餘人參與的農村文化產業加工網絡,年產值達千餘萬元,年創匯百餘萬元。盂縣非遺月餅名揚三晉,盂縣昕亮木業工藝聲名遠揚,謝變蓮的「奇剪」剪紙藝術後繼有人。高建國根雕、李桂珍古建壁畫、張曉華鋁編、劉會平麵塑等各種民間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使盂縣民間文藝步入繁盛發展階段。

郊區積極促進民間文藝由資源向市場的轉化,不斷推進民間文藝產業化的發展壯大,整體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產業特色初顯、產業意識增強等特點。截至目前,郊區在冊的文化產業經營單位中,文化創意類有11家,傳統工藝類有4家,砂器燒制工藝、鑄鐵工藝、葫蘆工藝、黑陶工藝、刺繡工藝、琺花器工藝等傳統工藝在文化產業中占有了一定比重。一些代表郊區地方特色的民間手工藝進入大眾消費中,形成了不可小覷的產業。小西莊砂器有限公司、大龍琺花器製作中心、蕙生福貿易有限公司、緣舍陶瓷製品製造有限公司、郊區非凡文創中心等一批文化企業壯大成型,不僅繁榮了當地的文化藝術事業,更通過民間文藝產業化發展路徑,成為進一步壯大郊區文化產業的生力軍。

城區、礦區引導文化企業與民間藝術品實行對接,通過整合、加工、提煉,使其成為人們精神文化所需的文化產品。湧現出頤康人家工藝品有限公司、山西肇文美術工藝品有限公司、梁盛萍剪紙工作室、海雲麵塑傳習所、紅雅民間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峰梅琴民間藝術工作室等,將燈籠、煤雕、剪紙、彩麵塑、布藝、刺繡、蛋畫、鋁箔畫、皮雕等藝術品推向市場。

推廣民間文藝 積極研究民間文化

過去的八年間,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及會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利用各種媒體和手段,藉助各種平台和網絡,宣傳推廣我市的民間文藝和文化產品,取得了較大成就。

為推廣宣傳民間文藝工作,張宏亮曾在央視七套就平定砂器做了專題節目,平定古窯陶藝有限公司走進山西衛視《今晚夜新聞》,張文亮做客山西經濟頻道《萬家生活》,陽泉電視台《關注》欄目對張巧華進行訪談……平定縣民協參與拍攝了多部反映平定歷史民俗和土特產品的電視片,如《冠山連翹茶》《平定窯火越千年》等。

盂縣民協積極挖掘盂縣民間文化傳說故事,出版了十幾部專着和文獻,為盂縣打造美麗鄉村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近年來我市民協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作為,組織國家及省市專家學者,開展田野調查,為推動我市中國傳統古村落申報工作發揮了基礎作用。

對外影響力加強 文藝創作成果豐碩

八年來,市民協通過舉辦各類展覽、交流等活動,為全市的民間文藝家提供展示交流機會。與此同時,積極組織會員走出陽泉,走出山西,走向全國,甚至走到國外。每年的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北京文博會、深圳文博會、廣交會、京交會、津洽會、廈洽會、山西藝術節、山西省文博會、山西品牌中華行等國際、國內的各種展會及活動,都能看到我市民間文藝工作者活躍的身影。剪紙大師梁盛萍攜傳統剪紙走出國門,先後參加了首屆中韓剪紙藝術交流展和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付海雲受邀到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進行講學。市民協還積極組織會員參與「非遺下基層」活動。梁盛平、付海雲、謝變良、高建敦、張文亮、張宏亮、甄國民、晉明堂等個人或團體,先後進入縣區學校、社區、機關團體、軍營傳授民間藝術,受教人群達3000餘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我市民間文藝戰線捷報頻傳、屢獲大獎。剪紙、陶瓷、麵塑、根雕等行業湧現出了梁盛萍、謝變蓮、馮海明、張文亮、付海雲、高建國等一大批為民間文藝事業殫精竭慮的民間文藝家,為陽泉民間文藝的薪火傳承、燎原爛漫做出了巨大貢獻。

回顧往昔風雨兼程,直面當下奮發圖強。在未來,市民協將繼續為繁榮我市的民間文藝事業做出新的貢獻,使陽泉民間文藝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視頻

陽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相關視頻

陽泉大窪村二月二盛大民間文藝展演(劉可老視頻)
陽泉三泉村首屆社火節.mp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