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壩羌寨碉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壩羌寨碉群位於四川省理縣茂縣汶川縣,文物年代為明至清。2006年5月25日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波碉樓。包括布瓦黃土碉群(汶川縣)、桃坪羌寨碉群(理縣)、鷹嘴河寨碉樓(茂縣)。

簡介

阿壩羌寨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單位,明清碉樓古建築,阿壩羌寨碉群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茂縣、汶川縣。這裡有「碉樓海洋」的美譽。這裡自古就是多民族活動的舞台,是我國民族文化原生形態保留最好、歷史積澱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極高的民族、歷史、考古等科研價值。川西高原現存的高碉近千座,大多建於康熙乾隆年間。這些高碉千姿百態、聳立如林。平面形狀有的呈四角形或五角形,有的呈六角形或八角形,有的呈十一角形或十三角形;若從碉功能予以分類,主要有軍事防禦碉、預警烽火碉、土司官寨碉、鎮妖降魔碉,另外還有紀念碉、風水碉和家碉、界碉[1]。藏碉和羌碉造型大同小異一一羌碉的四角碉頂部靠後部有升起的照樓,而藏碉的四角碉四角頂端作尖角聳立。

阿壩羌寨碉群

阿壩羌族碉群分布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主要有桃坪羌寨碉樓、鷹嘴河寨碉樓、布瓦村碉樓。

桃坪羌寨位於理縣桃坪鄉,海拔高度1500米,東外為農田,南臨雜谷腦河及國道317線,西北緊靠增頭小河。桃坪羌寨建成時間較早,是相對獨立的一個城堡式建築。其中的碉樓與民居融為一體,均為石木構築。民居高大、寬敞且層次分明,戶戶相連。寨內的巷道寬窄不一,蜿蜒曲折,神秘莫測。地下水網四通八達。

鷹嘴河寨位於茂縣黑虎鄉,寨子坐落在南北走向的山脊上,西面為懸崖,懸崖下為鷹嘴河,寨子因此而得名。東面為緩坡地,海拔高度2727米,距黑虎河谷垂直距離約200米,山脊約長280米,寬約20~60米,在此範圍內集中修建有碉樓5座,另在距北100米的緩坡地上有保存較完好的碉樓2座。其中四角碉樓2座,六角碉樓2座,八角碉樓2座,十二角碉樓1座。或為單獨修建,或與民居結合。碉樓群周圍有羌族民居和廢棄的建築遺址,碉樓群北側山脊的盡頭有羌族宗教場所並建有祭塔。民居、建築遺址、碉樓、祭塔連為一體,為一處別具一格的古老羌寨。

布瓦村碉樓位於汶川縣威州鎮布瓦村。該村地處岷江河以西的高山地帶。「布瓦」的含義是黃泥土峰。49座碉樓分布在東西長4000米,南北寬3000米範圍內的三個自然村落中。碉樓平面原有八角形、六角形、五角形及四角形等。現存的黃土碉樓及石碉樓均為四角形。黃土泥碉樓基礎均為石片砌成,碉身為黃土夯築,形體下大上小,內置木質樓架,頂有帶斗栱木質建築以蔽風雨,底部辟門一道,高2.1米,寬1.64米。每層四面牆正中開「T」形小窗做瞭望射擊孔。碉樓高18~20米不等,底邊長4.5米,寬6.4米,牆厚0.74米。黃土碉樓群互為犄角,構成完整體系,平時貯藏糧草,戰時瞭望防禦,歷經數千年風雨,仍保存完好[2]

阿壩羌族碉群從質地分有黃土泥碉、石碉,從形狀分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碉,是研究了解我國古碉建築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阿壩羌族碉群歸入第五批——直波碉樓。

阿壩羌寨碉群,時代為「明至清」,類型為「古建築」,分布於汶川、理縣、茂縣,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歸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波碉樓。已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屬於汶川縣的,主要是布瓦村碉樓,位於汶川縣威州鎮布瓦村。黃土碉樓45座,均為四角碉。碉身為石片砌,高1.6米,寬1.5—1.7米,碉身為當地豐富的黃泥土夯築,整體下大上小,內置木質斗拱。共7至9層不等,每碉第一層底部東牆中部開一門,高1.8米、寬0.9米,第四層東牆中部及第五層南牆上各開有一道小門,高1.4米、寬0.8米。每層均開有1—2個豎長方形或小三角形的瞭望孔,孔高0.2—0.3米,寬0.1—0.2米。

視頻

阿壩羌寨碉群相關視頻

阿壩桃坪羌寨:4A景區,探秘古老神秘的羌族,和東方古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