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瓦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瓦提縣多浪河景觀帶原圖鏈接來自搜狐網 的圖片

阿瓦提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是地區重要的糧食、棉花和水果基地,轄區面積13259平方千米,轄5鄉3鎮3個農牧林場,有118個村、7個居委會、34個連隊和80多個牧業點,境內還有兵團農一師的部分團場。2012年,全縣人口24.58萬人,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蒙古族錫伯族俄羅斯族滿族等22個民族[1]

縣區介紹

阿瓦提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西部,阿克蘇地區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邊沿、天山南麓,地處北緯39°31』~40°50',東經79°45′~81°05』之間。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與柯坪縣毗鄰,西南與巴楚縣交界,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接洛浦、墨玉兩縣。東西最寬100千米,南北最長150千米,總面積13259平方千米。

阿瓦提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從綠洲平原到大漠腹地,地貌類型多樣,氣候差異鮮明, 自然帶雖不完整,但河網發育以及動植物資源豐富,這些特色不同的資源類型組合塑造出眾多壯觀的地文景觀、秀麗的水域風光、奇特的生物景觀,以及燦爛的多浪文化與民族風情人文旅遊資源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地理位置

阿瓦提縣,意為繁榮之縣,地處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緣,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的沖積平原上。東、北以阿克蘇河為界與阿克蘇市接壤,西與柯坪縣毗鄰,西南與巴楚縣交界,南與墨玉、洛浦縣毗連。大致處於東經 79°45′~ 81°05′,北緯39°30′一40°50′範圍內。東西寬約l00km,南北長約150km,總面積1.33萬km2。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阿瓦提鎮,郵政編碼:843200,電話區號:0997;代碼:652928;拼音:Awati Xian;英文:Awat County。

阿瓦提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阿克蘇地區西南部,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南與巴楚縣交界,西與柯坪縣毗鄰。縣城阿瓦提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077千米。全縣總面積13066.72平方千米,總人口211737人(2003年)。有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哈薩克族滿族烏孜別克族壯族俄羅斯族東鄉族撒拉族等15個民族。

自然條件

阿瓦提縣由沖積扇、沖積平原和沙漠三大地貌類型組成。北部為阿克蘇河沖積扇平原,面積約18.9萬公頃,海拔1028-1064m ,平坦寬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2°,地表由細土物質組成,土層深厚,水資源豐富,發育了美麗富饒的阿瓦提綠洲,是主要的農業生產區;沖積平原由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組成,面積約27.8萬公頃,海拔1020~1050m,地勢平坦,坡度<1°,河漫灘地、河心灘、河曲極為發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眾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間窪地,以及數道南北向分布的梁狀高地和河灣,沖積平原上局部發育草灌叢沙包,其它地方生長茂密的胡楊林、紅柳蘆葦等植物,是全縣的主要的林牧區;南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約85.9萬公頃,海拔 1040~1060m ,由半固定的草灌沙丘和流動的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鏈、複合型沙丘及沙丘鏈、沙壟及複合型沙壟、金字塔沙丘、穹狀沙丘、魚鱗狀沙丘等類型組成。

氣候特點

阿瓦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基本特點是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寒暑變化劇烈,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升溫和降溫迅速,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年降水量稀少且在時間上分布不均,農業生產全依賴於地表水灌溉。阿瓦提縣多年平均氣溫10.4°C,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C,極端最高氣溫39.4°C,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3°C,極端最低氣溫-25°C;多年平均降水量46.7mm,多年平均蒸發量1890.7mm ,無霜期211天,年均日照2679小時;氣溫年較差34°C,年均日較差15°C;平均風速3m/秒,年平均大風日數 15天,平均浮塵日數52天。春季(3~5月)升溫快而不穩,冷暖交替頻繁,乾旱且多大風;夏季(6~8月)炎熱,多乾熱風,日照時間長,降水集中,受冰雹危害;秋季(9~11月)氣候涼爽,降溫迅速,霜凍出現;冬季(12~翌年2月)天氣寒冷而漫長,平均氣溫-8.3°C。氣候特點使玉滿胡楊林保護區、塔里木河源流(三河匯合處)和上游水庫成為夏日避暑度假旅遊的勝地,而和田河成為秋冬季節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旅遊的優良場所。

資源

地貌類型多樣,有河谷、河心灘、河漫灘、古河道及河間窪地、沖積平原、沙漠等多種類型。不同區域內小環境亦有差異,植被類型各異,植物種類豐富。據統計,僅高等植物有520種。從平原、盆地至沙漠,植被受地貌條件、溫度、濕度、降水的變化控制,形成明顯的地帶性。沖積平原區,雖然年降水量極少,但地下水位高,發育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和多汁鹽柴類荒漠,以胡楊、甘草羅布麻、大芸、紅柳、蘆葦、蒼耳車前子小獐茅鹽穗木芨芨草駱駝刺白刺鈴鐺刺醉馬草牛蒡苦豆子蒲草三棱草等為建群種。而沙漠區極端乾旱,除和田河沿岸生長胡楊林和耐旱草叢外,其它基本上無植被。天然胡楊林帶和荒漠草原植被構成絢麗多彩的生物旅遊資源。區內有野生陸棲脊椎動物多種,如馬鹿、鵝喉羚(黃羊)、狐狸野兔野豬刺蝟麝鼠蜥蜴壁虎蛤蚧黃鼠等;還有禿鷲白鸛天鵝大鴇野雞大雁野鴨、玉帶海鷗灰鶴白鷺兔鷹等禽類。

行政區劃

阿瓦提縣轄3個鎮、5個鄉:阿瓦提鎮、烏魯卻勒鎮、拜什艾日克鎮、阿依巴格鄉、塔木托格拉克鄉、英艾日克鄉、多浪鄉、巴格托格拉克鄉。縣境內有:良種繁育場、豐收一場、豐收三場、兵團三團。縣人民政府駐阿瓦提鎮。

經濟發展

1990年棉花已占農業總產值的49%,阿瓦提縣被稱為「棉鄉」[2],阿瓦提人的希望被喻為「銀色的希望」。

50年代起,調到縣內工作的幹部多為工農幹部,他們具有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在群眾中留下了良好形象,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80年代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民族團結和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群眾的社會主義道德和文明行為規範意識不斷增強,阿瓦提縣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阿瓦提縣交通不便,工業基礎差,又缺乏人才,發展工業有待來日,只有以發展農業為主。棉花生產已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依靠棉花奔小康」是阿瓦提縣相當長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棉花,因地、因市場制宜,拓寬思路,開創新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則是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數百年前,移民企盼繁榮,將新建村莊起名「阿瓦提」。為求得繁榮,含辛茹苦,代代不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終於實現夙願。阿瓦提縣各族人民將繼續發揚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的精神,阿瓦提縣的明天將會更加繁榮。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全面進步。50年代阿瓦提鎮只有狹窄的土街和低矮的土房,行路靠步行或騎驢、馬,運輸靠驢馱或木輪牛車拉,全縣80 %以上人口是文盲,芽土布,住土屋,汲水用葫蘆,磨麵用無齒磨石,榨油用木碓式的「居尕孜」。

經過40年的發展,至1990年,全縣有中小學116所,在校學生25 103名,學齡兒重入學率95%以上,9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有醫療衛生機構23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5名。縣城阿瓦提鎮面積5.25平方千米,有主幹道11條12千米。縣城通往阿克蘇市的公路已鋪成瀝青路面,往返客、貨車輛川流不息。

神秘的刀郎部落地處中國棉城、中國慕薩萊思之鄉、刀郎文化之鄉以及刀郎農民畫之鄉的阿瓦提縣[3],距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阿克蘇58公里,離縣城18公里,占地面積8000餘畝。

刀郎文化

刀郎文化維吾爾文化的一個分支,具有獨特之處,因此引起了一些專家學者的興趣,多次到刀郎地區探索。但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是以民間形式存在着,無固定的內容,無文獻典籍記載。它沒有龜茲文化那麼古遠、深厚,流傳得那麼廣泛,影響那麼大。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從周邊各縣移民到阿瓦提墾荒,人口速增,刀郎文化也開始融於外來文化中,並逐漸淡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使阿瓦提縣的民間文化向前發展了,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4]

刀郎文化特徵

刀郎文化是民間文化:現在主要表現在歌舞方面。先是悠揚的散板,歌手引吭高歌,並伴有「哎呀呀」的伴詞,如常聞的《旅人歌》中就有這樣的唱詞。

刀郎農民畫長廊: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阿瓦提是著名的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目前刀郎農民畫創作隊伍已經有骨幹成員100多人。年均創作量達1000多幅,其中有600多幅作品先後在國內外展出。刀郎農民畫用充滿濃郁鄉土氣息的畫筆,描繪出身邊的美好生活。阿瓦提縣市一個充滿着神奇力量的地方。一些當地的農民利用農閒時作畫,久而久之學畫的人越來越多,便成為當地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阿瓦提的刀郎農民畫純樸直白、色彩絢麗、線條簡潔、明快,想象豐富,表現力誇張,畫面多表現農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阿瓦提縣刀郎農民畫散發着濃烈的鄉土氣息,有反映豐慶的,有表現科技的,有讚頌富民好政策的,有展現刀郎麥西[5]來甫歡歌跳舞的場面的,大部分內容多是表現葉爾羌河畔維吾爾族農民在改革開放農村包產到戶後的生活百態。阿瓦提的刀郎農民畫突出的是民族特色,比如,大漠胡楊駱駝隊、烤包子,手鼓卡龍琴熱瓦甫花帽褡褳皮靴子,高鼻大眼長辮子。石榴、南瓜、哈密瓜……這是一幅幅畫都出自當地農民之手,隨便走進阿瓦提的一個村莊就可以在他們村莊牆壁上看見刀郎農民畫。

視頻

阿瓦提縣 相關視頻

阿瓦提縣航拍
美麗夜景阿瓦提
阿瓦提宣傳片
阿瓦提風光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