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爐 (基督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名稱
圖片來自基督教論壇報

香爐[1] [2] [3] ,(英語:thurible),這一單詞來自於古法語,而根源則是拉丁語的「Thuribulum」,它在中國更多是被稱為「提爐」,將動詞名詞相結合指代Thurible。

簡介

香爐(基督教),是由一個金屬材質的爐體與金屬鏈條結合所組成的器具,在彌撒時通過將產於中東的乳香香料放置在爐內的炭火上燃燒發出香氣,而將禮儀環境帶入神秘感。

香爐被廣泛用於基督宗教各教派中,拉丁禮與東儀天主教會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東方亞述教會,以及在一些新教團體諸如路德宗聖公會舊天主教都可以看到它;香爐最開始為羅馬帝國時期,羅馬貴族出行時使用的火爐。

羅馬官員出行,按照禮制應點燃一支蠟燭,一個人拿著火爐防止蠟燭熄滅後可以迅速借火點燃。

起源

天主教教宗也效仿這種禮制,出行時也配有火爐、持蠟者。

  • 公元8世紀,火爐開始改為香爐樣式,加上金屬環鏈,但不用於上香。
  • 公元9世紀,提爐被用於上香。
  • 公元14世紀,香爐設備更加完善,與今日相同;在東正教會(或東儀)中,現今保留了單手甩香爐的傳統。
  • 不過這一傳統禮儀也植根於猶太教,與猶太民族第二聖殿年代與歷史背景息息相關;
  • 除去在宗教信仰上的用途外,香爐還被用於民間習俗或禮儀內,甚至是邪教迷信中。
  • 諾斯底派共濟會(當一間房間成為新的聚會地點時)和魔法儀式都用香爐,但是在形制上卻與天主教會的香爐有較大不同。

製作

香爐是簡單易學的,不需要複雜的步驟;通常香爐的上方會由三或四根金屬鏈(單根金屬鏈的單手提爐也存在,但天主教會使用較少)吊起,與爐體上的圓環銜接在一起,並在鏈子上配有單獨的圓環,該圓環可以固定香爐的鏤空蓋子,保證它在使用時更加牢固,不至香爐傾灑。爐內有放置木炭的空間,使用前需要將燃燒的木炭放入其內。

香爐又分為可移動的內膽香爐與單體的香爐,前者當要放置木炭時,可以將香爐內部的內膽取出,放入木炭再放置回爐體中,這種香爐是較為普遍的;

使用

在燃燒的木炭上撒乳香,較高的溫度將乳香香料熔化,產生香煙,它將從香爐的蓋子上散發出去。一旦乳香被放置在爐內,該香爐就會被關上蓋子,並在遊行隊伍行進時由輔祭者搖擺,將香煙儘量散發出來(這也保證木炭與空氣接觸,不至於熄滅);香爐的風格也沒有固定的樣式,不過它就像高路斯(Chorus)一樣,經常與教堂的建築風格保持一致,因此就出現了哥特式、羅馬式等等;

天主教會的彌撒廣泛使用到香爐,根據1969年修訂的《羅馬彌撒經書》(Missale Romanum),允許司鐸可在任何彌撒中使用香爐(不過在1969年前教會不准許在常禮彌撒中使用香爐)。彌撒中,在苦像前、祭台聖人像福音書、聖體聖血、聖髑匣等,都將用到香爐,在聖體遊行時也將被使用。因此作為一位與彌撒禮儀有較深接觸的輔祭者或祭台服務者,必須在堂區服務中學會香爐的使用與添香、上香方法,使能更好的輔助主祭神父完成彌撒。拿香爐的輔祭者,也被稱為「thurifer」,他們的職責包括:打開香爐方便神父主教)添香、手持香爐帶領遊行隊伍、給神職人員遞交香爐、炭火的保持等;在禮儀中,香爐的職務也可以分為兩人,即持香爐者(thurifer)與持香船者(boat boys),後者只負責遞交和管理香船(香盒),可以認為持香船者是thurifer的助手。

香船是拉丁風格船型的盒子,其內盛放乳香香料,並配有一把小勺,持香船者有些時候也負責添香,但大多數時候他只會把添香的機會留給司鐸;東儀天主教會頻繁使用香爐,不僅在侍奉禮儀中,而且在晨禱晚禱葬禮或敬禮方面,香爐都幾乎不斷地擺動。爐中的煙被理解為象徵着天主聖神的恩典及聖人們在天國的代禱,而在東方的傳統中,教會牧長(ecclesiarch)和他的助手在特定的時刻負責焚香。

規定

1969年《羅馬彌撒經書》提到了如何使用香爐的規定,這其中包括了,

1、三組擺動:對至聖聖體、天主的聖像或明供聖體、苦像、福音書復活蠟、神職和教友。

2、兩組擺動:對聖髑和公開敬禮的聖人像。

3、一系列的單組擺動:祭台;神父當需要向祭品上香時,則通過使用香爐畫十字的方式完成,而不是用三組擺動。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小祭司的香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士林教會,2017-09-10
  2. 香爐與仙境,chiangchiang
  3. 香爐-智慧型聖經搜尋,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