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雞鳴城遺址位於湖北省公安縣獅子口鎮龍船嘴村和王家廠村交界處的雞叫城,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城址,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荊州博物館調查發現該城址。2014年11~12月,荊州博物館受公安縣博物館委託對該遺址開展考古勘探,對城址南城垣進行了試掘,基本探明雞鳴城遺址的分布範圍、文化堆積狀況,基本明確了城垣構造及修築的相關年代。雞鳴城所在的公安縣地處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之間的銜接地帶。雞鳴城一名載於清同治《公安縣誌》,當代稱為雞叫城。雞鳴城位於合順大垸的南部一個狹小的平原上,合順大垸由洈水河北堤和松滋西河西堤所圍成。雞鳴城南距洈水河約2公里,大致呈不規則的圓角梯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城垣大都保存較好,僅東北部缺失。城垣周長約1100米,頂寬約15米,底寬約30米,高約2-3米。城址中部有一塊高出周圍約1米的台地,當地人稱為沈家大山,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約2米。在雞鳴城內採集到的文物以陶器為主,根據這些陶器的特徵分析,雞鳴城遺址應屬於屈家嶺文化[1]。
簡介
傳說有二神夜間在此築城,商定雞叫停工,本方土地在此作祟,假裝雞叫,二神棄城而去,故名雞鳴城。城址呈不規則橢圓形,東南和西南角有明顯的轉折。南北最大距離約500M,東西約400M,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一條水渠和一條簡易公路橫貫城址的北部,將城址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城垣周長約1100M,頂部寬約15M,底部寬約30M,一般高出內外2-3M,西北部城垣更是高出其他城垣部位1-2M左右。城垣外面的護城河,周長約1300M,寬20-30M,深1-2M左右。
科研價值
根據城址範圍內採集到的文化遺址推測,雞鳴城年代為屈家嶺文化時期,也部排除有更早或更晚的遺址的可能性。雞鳴城自1996年發現以來,先後有省內外及國外專家前來考古參觀,對雞鳴城保存如此完好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調查勘探表明,雞鳴城是一處大型聚落,文化內涵豐富,年代久遠,城垣、壕溝保存較好,是長江中游較少的一處史前城址,是研究原始社會發展和國家起源的珍貴的實物證據,對於研究長江中游和江漢平原這一地區文明形成過程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2]。因此,雞鳴城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
視頻
雞鳴城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公安縣有三處震驚世人的古文化遺址…… ,搜狐,2018-12-08
- ↑ 公安縣「雞鳴城遺址」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准,公安生活網,20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