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港玉渠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鹿港玉渠宮
圖片來自rchss

鹿港玉渠宮,是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大有里的田都元帥廟,其主神被視為戲曲神與兒童守護神,廟宇還有海綿寶寶圖案。

沿革

廟中的田都元帥為乾隆卅年(1765年)由泉州府晉江縣分香到鹿港。早期來自福建晉江縣石獅的田都元帥與李府千歲奉於民宅,直到1903年建廟。廟址位在大有里車圍巷1號、鹿港第一市場旁,為廟地不大但歷史悠久的角頭廟。1967年8月重修完工時,建廟以來已歷經三次重修。

2009年重建時,由彩繪專家、鹿港老街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奕興、玉渠宮主委施肇興等人主持策劃,請薪傳獎施弘毅做廟門的金雞與銀犬石雕,木雕藝師施明旺雕刻樂器木人偶,楊紹鑫作黑虎將軍。執事人也保留吳長榮的大木作、謝東哲的陶塑、歐陽錦華的書法、施教鏞的七爺八爺等。李奕興還突破傳統,在廟內彩繪放上兒童卡通人物。施肇興表示,起初對於廟宇有卡通人物,反對聲浪很大,但後覺得為廟的特色,也獲得小朋友喜歡。2009年11月17日晚,安座入火。

祭祀

以農曆六月十六日為田都元帥聖誕,當日分靈的廟宇人員、戲班、演藝人員會來祭拜。在清治時期,凡有戲班到鹿港,未開演前,全體演員必須到碼頭邊的玉渠宮拜戲神,鹿港人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拜碼頭」的由來。執導公視人生劇展《奔馳的縱貫線》的陳文彬曾帶著莊凱勛到此廟祭拜,祈求演藝事業順利,後來莊凱勛得到金鐘獎電視電影男主角獎後,兩人還一同還願。田都元帥除為戲神,亦為守護兒童的神明,以往若有產婦難產,該神明會被請進產房護佑。鹿港的三尊戲曲神中,只有此神供奉在宮廟中,而西秦王爺孟府郎君到2017年報導時依然還供奉在彰化南北管音樂戲曲館中。

門神有別於一般道教廟宇的尉遲恭秦叔寶,玉渠宮是風將軍與火將軍,是由於田都元帥有封號為「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帥」。

鹿港各角頭廟有暗訪的儀式,又分為王爺勢力巡境的內巡,及跨越自己角頭邀各角頭廟宇參與的外巡,共同點是王爺巡守之處,各戶都得設香案祭拜路口還得釘青竹符。鹿港玉渠宮進行暗訪前,廟方會先供置天台,祭拜並請示上蒼擇定日期,請李府千歲領軍。要貼出公告表示會先犒賞駐守四方兵馬。舉行時,平素交誼較為熱絡的廟宇也來陪壇伴駕,像1979年玉渠宮作為主駕時,由鹿港潤澤宮擔任副駕,陪駕還有鹿港杉行街武澤宮、鹿港鎮安宮等,不過媽祖是不參與的。當晚鹿港各家戶門前會放置紮好的稻草人或剪紙人像,代表著被邪神惡鬼附身的人體,先在人體前後揮動,讓邪惡鬼怪附在人像上,再由暗訪王爺及天兵天將緝捕帶到河邊放逐。

陣頭

玉渠宮有名為「三姑六婆高蹺陣」的陣頭,表演者多為男扮女裝,搭配華麗的裝扮、逗趣的傳統民謠。學生時代的鹿港作家李昂,當時只以「高蹺陣」稱呼,描寫組員有十二位男性,包括有傳統的公背婆、穿鳳仙裝的少女、村姑等,還有有現代的人物造形,如穿白紗的新娘、懷孕的女人、臉油彩挺著大肚子的小丑,並稱讚他們想法趕上時代潮流。

除以金雞和銀犬代替石獅子守護廟門外,廟方也製作金雞銀犬的大仙翁仔,作為田都元帥的駕前專屬陣頭。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