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錫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遊戲 |
中文名稱: 麥卡錫主義 提出者: 麥卡錫 產生時間: 1950年初 產生地點: 美國 特徵: 反共、排外 |
麥卡錫主義是指1950年至1954年間肇因於美國參議員麥卡錫的美國國內反共、極右的典型代表,它惡意誹謗、肆意迫害疑似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見的人。
從1950年初麥卡錫主義開始泛濫,到1954年底徹底破產的前後五年裡,它的影響波及美國政治、外交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麥卡錫主義"為代表的反共、排外運動,涉及美國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各個層面 。[1]
歷史緣由
二戰影響
二戰結束後的美國,戰爭的陰影還沒有消失,冷戰的恐怖氣氛又接踵而至。美國一方面在國際上與蘇聯對抗,另一方面在國內害怕共產主義起義(Red Scared)。
罷工盛行
1945年3月,美國眾議院以207票贊成、186票反對,將其臭名昭著的"非美委員會"(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改為常設機構。與此同時,由於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指數急劇上升,在短短的一年中發生了3.47萬次罷工,共有450多萬工人走上街頭。眾院非美委員會藉機指責工會 "已被共產黨滲透",極力煽動公眾反對共產主義和共產黨。
起因
1945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世的時候,美國聯邦調查局藉口當年1月26日出版的《美亞》雜誌上有一篇文章與他們掌握的一份秘密材料在內容上相似,夥同戰略情報局的特工人員一起闖進了《美亞》雜誌編輯部,並聲稱"從辦公室搜出1700多份機密級和其他密級的政府文件"。6月6日,聯邦調查局再次查抄《美亞》雜誌編輯部,聲稱"搜查出1069頁政府文件,其中有504頁是保密性質的"。同日,美國司法部以"偷竊政府絕密文件"的罪名逮捕了曾在美軍駐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觀察組長期工作的國務院官員謝偉思等6人。
事後查明,《美亞》雜誌所使用的文件是謝偉思私人保存的發自延安的報告的副本,並非什麼"絕密文件"。這些報告中的觀點,大部分是謝偉思等人在中國延安的近一年時間裡,通過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交談和美軍駐延安觀察組成員的實地調查得出的真知灼見。如在1945年2 月中旬,謝偉思在為即將回國的中國戰區美軍司令魏德邁將軍所寫的備忘錄中,提議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奉行類似盟國對南斯拉夫的鐵托游擊隊所奉行的政策 --即像英國首相丘吉爾一樣,根據一切黨派在對德作戰中的表現,而不是以它們的意識形態來判斷提供援助與否;希望美國政府在制定其中國政策時從自身角度考慮,不要支持蔣介石政府打內戰等。謝偉思被捕後,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將這一事件看作是"中美關係的分水嶺"。
擴大
儘管聯邦大陪審團在8月份宣布因證據不能成立,謝偉思無罪開釋,但在《美亞》案的影響下,杜魯門政府還是從1947年12月17日起開始對聯邦政府、武裝部隊和國防訂貨承包商實行所謂"忠誠調查"。其調查對象的範圍甚至擴大到了荒謬可笑的地步。在帕薩迪納,有個3歲的小姑娘為商店當廣告模特,她的母親接到通知書,小姑娘必須簽署忠誠宣誓書後才能領取報酬。據統計,在"忠誠調查"期間,總共有2000多萬美國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審查。在"忠誠調查"的影響下,美國的社會輿論也隨之右轉,教授社會科學的教師如果不在課堂上大罵蘇聯和共產主義就會被解僱,辛辛那提紅色棒球隊被迫更改了名稱,甚至參加角逐美國小姐的候選人都必須陳述她們對卡爾·馬克思的看法。恰在此時,威斯康星州參議員麥卡錫的一篇演說,將這一運動推向頂點。
極端
反共浪潮的掀起
喜形於色的麥卡錫沒有理睬杜魯門的詢問,又在參議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謂"揭露和清查美國政府中的共產黨活動的浪潮"。朝鮮戰爭爆發後,麥卡錫更是藉口杜魯門政府中有人暗中"私通蘇聯"、"出賣了蔣介石集團"、"幫了共產主義的忙",將民主黨執政的20年稱為"叛國 20年",並將鋒頭直指杜魯門政府。
1951年6月14日,麥卡錫藉口杜魯門撤換朝鮮戰爭中的美方總司令麥克阿瑟,在國務院發表了平生最長的一次演說,直接指責杜魯門政府對外政策重要制定者,曾經擔任駐華特使、國務卿和國防部長,被杜魯門稱作"現今最偉大的人物"的喬治·馬歇爾將軍。在這篇6萬多字的演說中,他將"叛徒"甚至"謀殺者"的罪名安在馬歇爾頭上,說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極力反對在巴爾幹開闢第二戰場,使得蘇聯先於西方盟國到達東歐;在雅爾塔會議上蒙蔽羅斯福,使蘇聯在領土等方面獲利;在擔任杜魯門總統派駐中國的特使調停國共兩黨衝突期間暗中支持共產黨,"出賣國民黨";在國務院任職期間制定了對蔣介石集團不利的政策,"幫助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等。後來,麥卡錫還讓他的助手編印了《美國從勝利後退:喬治·馬歇爾的故事》一書出版,並廣為散發。同時受到麥卡錫無端指責的還有在戰時和戰後參與美國對華事務的歐文·拉鐵摩爾、費正清、謝偉思、柯樂布以及時任國務卿的艾奇遜等人。1951年冬天,在麥卡錫的無端指責和謾罵中,馬歇爾不得不主動辭職,回弗吉尼亞州里斯堡農場養老。
文學界的反共浪潮
從1953年起,麥卡錫將魔掌逐漸伸向外交領域。是年4月,麥卡錫在兩名年輕助手的協助下,開始對美國設在海外的大使館藏書目錄進行清查。在這次清查中,美國共產黨領袖威廉·福斯特、左翼作家白勞德、史沫特萊等75位作家的書籍全被列為禁書,甚至連著名歷史學家小阿瑟· 史萊辛格和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也被列入"危險書籍"之列。據估計,被剔除的書籍總數有近200萬冊。在此影響下,美國國內一些城市和學校的圖書館也紛紛查禁甚至焚毀"任何可疑的書籍和雜誌"。
要害部門的反共浪潮
在"麥卡錫主義"最猖獗的時期,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重要的國防工廠、美國之音、美國政府印刷局等要害部門都未能逃脫麥卡錫非美活動調查小組委員會的清查。同時,美國的左翼力量也受到空前的打擊。僅1953年一年,麥卡錫的委員會就舉行了大小600多次"調查"活動,還舉行了17次電視實況轉播的公開聽證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麥卡錫的活動越來越激起公眾的反對。在歐洲,人們更是將麥卡錫直接比作希特勒。國務卿杜勒斯更是向總統艾森豪威爾表達了這樣的憂慮:"許多歐洲領導人似乎認為我們(美國)正在麥卡錫的領導下走向美國式的法西斯主義。"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禮甚至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在美國外交政策方面,究竟是艾森豪威爾的權力大,還是麥卡錫的權力大?在美國國內,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共和黨已經是"一半屬於麥卡錫,一半屬於艾森豪威爾"了。1953年7月,麥卡錫的助手馬修斯在《美國信使》撰文,指責美國耶穌教會牧師中"受到了共產黨的嚴重滲透"。教會立即將電話打到白宮,抗議馬修斯的誹謗。艾森豪威爾立即回信,並通過電台向全國廣播,譴責馬修斯"不負責任的攻擊",並迫使麥卡錫解除馬修斯的職務。這一行動被視為麥卡錫在1953年的"惟一引人注目的挫折",同時,這也是艾森豪威爾準備向麥卡錫"攤牌"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