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茂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茂清 原圖來源
姓名 黃茂清
別名 植亭植庭
出生年  1868
死亡年  1907
官宦經歷 曾任臺灣新報編輯
參與團體 清光緒年間生員劉銘傳所設西學堂之講師、
明治二十八年(1895)
協助日方之艋舺保局辦理綏撫事務、
明治三十年(1897)
擔任臺北辨務署雇員並授佩紳章、
明治三十三年(1900)
補任大稻埕公學校教師水野遵陳淑程李石樵

黃茂清(1868~1907),字植亭植庭,臺北人。清光緒年間生員。

生平

性純孝,入泮後數年,曾入劉銘傳所設西學堂就讀,後為該學堂講師。明治二十八年(1895),出役艋舺保局,協助日方辦理綏撫事務。次年(1896)與日人水野遵,及臺灣士人陳淑程、李石樵共組「玉山吟社」。後又加入「淡社」、「瀛社」。明治三十年(1897)拜命臺北辦務署雇員,同年授佩紳章。明治卅三年(1900)補任大稻埕公學校教師,後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明治四十年(1907)秋八月病卒,年三十九。

著作

[1]黃氏經常以「植亭」之名在《臺灣日日新報》「文苑」欄選詩、評詩,又經常有詩作發表,在日治初臺灣詩壇相當活躍。《臺灣列紳傳》謂其詩「洗鍊清奇,優摩范陸之壘」。生平無詩集刊行,以下據《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籾山衣洲編《南菜園唱和集》、鄭鵬雲編《師友風義錄》、王松著《臺陽詩話》、館森鴻尾崎秀真合編《鳥松閣唱和集》、館森鴻與宇野秋皋合編《竹風蘭雨集》、加藤重任編《雪窗遺稿》、賴子清編《臺灣詩醇》、陳漢光編《臺灣詩錄》等輯錄編校。 [2]

七言律詩

淡水舟中望關渡
稻江泛棹逐鳧漂[3],北望關津[4]十里遙。

載酒攜魚今玉局[5],斜陽古渡舊河橋。

微茫半辨屯峰[6]樹,鹹淡中分碧水潮[7]

關渡分潮為八景之一。

船怕落山風險惡關渡口有落山風甚險,舟常覆,此即在獅頭巖[8]下,獅頭巖下不停橈[9]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明治36 年(1903)5 月17 日《臺灣日日新報》。稻江即淡水河,首聯緊扣題目,同時點出「舟中」所見地理方位。頷聯首句點出舟中娛樂消遣,展現愜意的一面。下句「夕陽」點出泛舟時間,呼應頸聯首句的「微茫」。頸聯主要回應第二句,明寫淡水附近重要地標—大屯山及「關渡分潮」一景,末聯則為因果聯結,上句為因,下句為果,指出「獅頭巖下不停橈」是為「船怕落山風險惡」的緣故,也側寫出詩人的出遊是帶有風險的。

【延伸閱讀】
1. 黃茂清〈淡江櫂歌〉,《臺灣日日新報》1900 年7 月15 日。

七言古詩

讀寄輓新竹阿美女史詩有感賦似澐舫蔚村毓臣琢其敦讓諸詞客
難藉媧皇補恨天,水流花謝鳥[10]空憐。知卿了卻三生債,惜我曾無一面緣。

香草美人今幻夢,青山白骨舊嬋娟[11]。悔教名字留金谷,石氏繁華已寂然。

不須紅粉感飄零,豪士交遊日未停。一段姻緣桃葉渡,十年心事牡丹亭。

枉追琴韻尋司馬,剩得湖山葬小青。任是多情陳後主,歌殘玉樹有誰聽[12]

【題解】
編者按:《師友風義錄》、《臺灣詩錄》均題作〈讀寄挽新竹阿美女史詩賦似澐舫中翰蔚村孝廉繁臣上舍琢其詞友〉。 發表於1902年作

註釋

  1. 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連雅堂〈臺灣詩社記〉,《臺灣詩薈》第二號,1924年3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九十三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補助文學類研究計畫,2005年4月;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
  2. 吳毓琪 撰
  3. 稻江泛棹逐鳧漂:棹,音ㄓㄠ ˋ,同櫂,指船。鳧,音ㄈㄨ ˊ,鳥類,常群居於湖沼中。或稱為「野鴨」。
  4. 關津:即關渡。
  5. 玉局:棋盤的美稱,指下棋。
  6. 屯峰:即大屯山,標高1093 公尺,位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為一錐狀火山。
  7. 鹹淡中分碧水潮:關渡門水域每當退潮,淡水河、基隆河兩河的河水在關渡門滙流,水域成三種以上不同顏色,此即有名的「關渡分潮」,也是著名的北淡內八景之一。
  8. 獅頭巖:位於今觀音山上。
  9. 橈:音ㄋㄠ ˊ,船槳。
  10. 編者按:「鳥」,《師友風義錄》、《臺灣詩錄》均作「兩」。
  11. 編者按:「香草美人今幻夢,青山白骨舊嬋娟」,《師友風義錄》、《臺灣詩錄》均作「夜月珮環今幻夢,春風羅綺舊歌筵」。
  12. 編者按:《師友風義錄》、《臺灣詩錄》內容與《臺灣日日新報》有多處差異,茲錄於後:「底須紅粉感飄零,豪竹哀絲昔幾經。名字姻緣桃葉渡,美人心事牡丹亭。拚將香澤尋阿紫,剩得湖山葬小青。一樣傾城傾國恨,歌殘玉樹有誰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