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R-73飛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73飛彈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Vympel R-73NATO代號為AA-11箭手)由 Vympel機械生產設計局所開發,是俄羅斯最先進的短程空對空飛彈[1] 。它也普遍被認為是最難以對付的現代空戰武器之一。

研發過程

R-73是研發來取代早期在蘇聯戰機上所使用的短程R-60(AA-8蚜蟲)飛彈,計劃於1973年年開始進行,且第一枚飛彈於1985年服役。

R-73是一枚紅外線導引(追熱)式的飛彈,配備一具靈敏且低溫冷卻式的尋標器,並真正具有「離軸攻擊」(off-boresight)的能力:尋標器可以「看見」距飛彈中心軸上60°角的目標。它可由配戴頭盔瞄準具(helmet-mounted sight:HMS)的飛行員以目視的方式鎖定目標。最小的攻擊範圍大約300米,且在同高度下最大射程幾乎達30公里(18.75英里)。

R-73是一種高機動性的飛彈,1990年兩德合併後,西方獲得了配屬給東德米格-29戰鬥機的R-73。在測試中,R-73在各個方面都優於美國AIM-9M飛彈,因此促使了響尾蛇和其他短程空對空飛彈的發展,諸如AIM-132 ASRAAMIRIS-TMICA IRPython IV以及在2003服役的最新響尾蛇改良型,AIM-9X。

R-73相似的飛彈,新型的AIM-9X響尾蛇飛彈離軸角度高達了90°,配上頭盔瞄準可以讓飛彈離開發射架後往上爬升180°掉頭攻擊後方敵機。

從1994年以來R-73飛彈因應量產而衍生為R-74EM標準型(原R-73M),並於1997年服役。R-74EM有更遠的射程與更大的尋標角度(達60°的離軸攻角),以及改良型的紅外線反對抗措施(IRCCM: InfraRed Counter-Counter Measures)。

使用此種飛彈的飛機有米格-29蘇-27及其改進型號,而且可由升級過的米格-21米格-23、米格-35、蘇-24蘇-25戰機所攜帶。它也可被俄羅斯攻擊直升機所配備,包括Mi-24Mi-28Ka-50

改良型號

R-73A:初期發展型號

K-74M2:完全數位化、可程式化,離軸攻擊能力達到+-75度,並具有發射後鎖定能力。

9M100: 艦載防空用型號

參考文獻

  1. 空對空飛彈,蜂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