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T-34/57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裝有57mm反坦克炮的T-34/57坦克 圖片來自搜狐


T-34/57坦克可以說是是T-34坦克家族中的一個火力超群卻不太為人所知的小兄弟。它配備了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這種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發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彈,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初期的T-34/57坦克剛剛生產出來便投入了緊張的莫斯科戰役,由於其強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獲得了「坦克獵手」的稱號。1943年重新開始生產的T-34/57由於生產批量小,似乎也是分散裝備了一些獨立的部隊或分隊,加強某些方向上對德軍重型坦克的作戰能力。[1]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T-34/57坦克
        外文名稱         T-34/57 Medium Tank
        武器前身         ZIS-2 57mm 反坦克炮
        生產時間         1941年-1943年
        服役時間         1941年-1943年
        生產國家         蘇聯


研製過程

T-34/57坦克炮前身——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圖片來自百家號

說到T-34/57,就不能不提到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這種身管長度達到73倍徑的反坦克炮正是T-34/57所裝備的ZIS-4型坦克炮的原型。1940年,針對德國可能出現的重型坦克的威脅,蘇聯軍方認為,現有的45毫米糰屬反坦克炮已經不足以應付可能出現的裝甲威脅,於是提出了多個反坦克炮的研製計劃,格拉賓設計局承接了107毫米和57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研製任務,F-31型57毫米超長身管反坦克炮就在其中。1940年10月,F-31型反坦克炮的原型製造完成,並順利通過了工廠和軍方的測試,1941年初,F-31獲准服役並改名為ZIS-2,這種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發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彈,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但是,新的坦克炮在精度和身管壽命上存在嚴重的問題,長達71倍徑的身管在發射100到150發炮彈後便會報廢。這個數據大大低於它的原型ZIS-2反坦克炮,而這樣的壽命和過低的精度顯然不會被軍方接受,新的坦克炮被打回設計局進行改進。


ZIS-2的成功讓T-34坦克KV重型坦克在火力上看到了希望,委員會立即下令在ZIS-2的基礎上再次改進57毫米炮,最終於1941年7月,改進後的57毫米炮進行了一次十分成功的測試,這次測試之後軍方便將其定型為ZIS-4型57毫米坦克炮並投入量產——當時戰爭已經爆發,蘇軍在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面前正在節節敗退,對各類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幾乎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程度,對於大威力的ZIS-4自然青睞有加。


ZIS-4定型的同時,安裝該炮的T-34/57坦克也迅速完成了設計工作,相比ZIS-4火炮多災多難的研製過程,T-34/57的設計工作可以說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問題,由於ZIS-4是為T-34度身定做的,所以設計工作量極小,除了火炮和相應的觀瞄系統系統,T-34/57與T-34/76Model 1940和T-34/76 Model 1941基本上一模一樣,由於BR-271彈藥筒的尺寸與76毫米炮彈相當,所以連彈架都不用做大的更改,更有甚者,T-34/57連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唯一的更改是為了在防盾上安裝外徑較細的ZIS-2,增加了一個固定環,環的內徑等於L-11或F-34的外徑,而內徑則等於ZIS-4的外徑。這樣,從T-34/76改造為T-34/57的工作量被降到最低,兩種車型除了火炮系統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在總裝線上安裝火炮之前,你甚至無法區分兩種車型的區別。兩種坦克完全共用一條生產線,這樣一來大大簡化了生產手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不過副作用是給後世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當然這個是後話。[2]


生產過程

T-34/57坦克四視圖圖片來自搜狐

1941年7月,ZIS-4坦克炮定型,8月即投入了批量生產,但是9月份,由於57毫米穿甲彈供應不足,ZIS-4的量產計劃被臨時推遲。隨後在戰爭中蘇聯人發現,對付裝甲並不厚實的德國中型坦克,威力遜色不少的F-34就足以應付,而ZIS-4則顯得威力過大,而猜想中的德國重型坦克並沒有出現——顯然它並不存在,所以當時戰場上根本沒有「值得」ZIS-4對付的目標,倒是高昂的成本和超長身管煩瑣的生產工藝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於是在1941年11月蘇聯調整軍工和裝備體系時,ZIS-4生產臨時性的推遲變成了永久性的取消,與此同時,同樣的命運也落在了它的「同胞兄弟」ZIS-2反坦克炮身上,在整個1941年,92號工廠總共生產了133門ZIS-4坦克炮。


到了1943年,T-34/57的命運似乎有了轉機,1943年初,德國新型虎式坦克出現在戰場上!當時蘇軍廣泛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虎式坦克厚度超過100毫米的前裝甲,更不用說45毫米反坦克炮了,而新型的大口徑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尚在研製,距量產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在當時能夠馬上投入生產和使用的火炮中只有配用BR-271型穿甲彈的ZIS-2反坦克炮和ZIS-4坦克炮能夠在500米左右有效穿透虎的前裝甲,而且在彈藥上尚有相當的改進餘地。1943年6月,改進後的ZIS-2又被重新投入生產,改進後的ZIS-2被稱為ZIS-2 Model 1943或者「1943年式57毫米反坦克炮」,很快就批量裝備了精銳的近衛步兵團或坦克旅,替換了原有的各型45毫米糰屬反坦克炮,一直生產和使用到戰後。而ZIS-4和T-34/57的改進和重新投產工作則在5月份便啟動了,但是ZIS-4的改造工作卻要複雜許多,新的改型被稱為ZIS-4M,主要更改是換裝簡化了機械結構的通用炮閂,而新的T-34/57也率先安裝了MK-4型潛望鏡。配備了新型穿甲彈(APCR)的ZIS-4和ZIS-2的穿甲威力又有相當大的提高,ZIS-2在使用BR-271P和BR-271N時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離上分別達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離上更是分別達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離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採用相同身管的ZIS-4/4M在使用同種彈藥時威力與ZIS-2相當。時威力只有90毫米,1000米時為65毫米,但是考慮到ZIS-4/4M和ZIS-2身管長度相同、彈藥和火炮結構,使用同種彈藥時炮口初速也相同,所以兩者威力相差這麼大顯然很難解釋,即使這兩種火炮的身管有一些差別,但是也無法解釋在彈頭和初速完全相同的情況下穿甲能力竟然有如此大的差異,對此的解釋可能是將使用BR-271K在穿透傾角60度裝甲時的厚度混淆為穿透垂直裝甲的厚度。


但是T-34/57和ZIS-4M顯然沒有ZIS-2那麼幸運,隨着安裝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的出現,ZIS-4M和T-34/57又一次被打入冷宮,儘管D-5T的威力比ZIS-4/4M還要遜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簡單的生產工藝卻迅速贏得了青睞,整個1943年僅僅生產了172門ZIS-4M,而1944年只生產了19門,1944年生產的據一些推測可能是用於替換損壞的火炮,這樣T-34/57 Model 1943的產量大約不會超過150輛。[3]



性能特點

T-34/57坦克可用彈藥,紅圈中的炮彈為穿深極強的高速穿甲彈圖片來自百家號

T-34/57的設計工作可以說幾乎為零,因為首先ZIS-4反坦克炮基本上就是為T-34量身定做的定做的,除了火炮和相應的觀瞄系統系統,T-34/57與T-34/76基本上一模一樣,連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兩種車型除了火炮系統,其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當然,整個蘇系車系列都有一些零件可以互相套用、通用件的特點),兩種坦克完全共用一條生產線,這樣一來大大簡化了生產手續,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


T-34/57最令人誇讚的是那57mm坦克炮。它有着十分強勁的穿深。下面看一段T-34/57坦克於1943年對虎式坦克的試驗射擊報告:


目標:側面。距離:800米。結果:穿透,彈孔直徑110毫米。一個190毫米×210毫米的碎片在坦克內部斷裂。連接側板和後板的焊縫發生了500毫米長的爆裂。

目標:側面。距離:1000米。結果:穿透,110毫米穿入,140毫米穿出。碎片在內部斷裂,140毫米×110毫米。「

目標:指揮塔。距離:1000米。結果:穿透,突破85毫米乘75毫米。指揮塔炸裂。

目標:炮塔。距離:1450米。結果:產生凹痕,直徑110毫米,深70毫米。內部形成20毫米的凸起。

目標:炮塔。距離:1450米。結果:凹陷49毫米深,直徑125毫米,表面鋸齒狀。在內部,一個15毫米的凸起。

目標:炮塔。距離:1450米。結果:產生凹痕,直徑110毫米,深15毫米。[4]


坦克評價

蘇德戰爭早期因為故障而被遺棄的T-34/57坦克 圖片來自搜狐

單純從技術角度上講,T-34/57是一種很成功的坦克,儘管火炮口徑比二戰中後期的任何坦克都要小,但是由於身管倍徑長、初速快,導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極大的提高。然而這種極強的反坦克能力卻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藝複雜程度為代價的。隨着安裝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的出現,ZIS-4反坦克炮和T-34/57坦克又一次被打入冷宮。儘管D-5T的威力比ZIS-4/4M還要遜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簡單的生產工藝卻迅速贏得了青睞。到了1944年,ZIS-4反坦克炮僅僅生產了19台,這還只是為了替換前線損壞掉的19台而生產的,而T-34/57坦克在1944年的生產記錄甚至找不到。


單純從技術角度上講,T-34/57是一種很成功的坦克,它的尺寸,速度,重量,防護方面跟T-34/76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儘管火炮口徑比T-34/76小,但是由於身管倍徑長、初速快,導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極大的提高。然而T-34/57火力的提高卻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藝複雜程度為代價的,這就為T-34/57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我們注意到,蘇聯軍隊更看重武器的性價比。無論是坦克、飛機還是火炮、槍支,威力大、價格低廉、生產便利、低維護要求的武器總是受到青睞,反之則遭到否定。T-34/57的ZIS-4型57毫米炮註定只能是危機時刻的過渡產品,當危機一旦過去,它就成為了拋棄的對象。[5]


總之,無論是T-34/57坦克還是ZIS-4/4M坦克炮,其弱點都不在它們的性能上,而是在它們的成本和複雜工藝與當時蘇聯軍隊的需要和軍工指導思想背道而馳。所以儘管性能十分優異,它們也只能成為生不逢時的「替代品」了。[6]


視頻

軍武次位面:搭載57mm火炮的T-34,為何只生產百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