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9:32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繪本閱讀意義

繪本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它出現於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中期開始充分發展,是新時代出現的、由傳統的高品位的文學藝術交織出的一種新樣式。

繪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為少,對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須精練,用簡短的文字構築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須風趣活潑,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因此,繪本的作者往往對文字仔細推敲,再三錘鍊[1]。更值得一說的是圖,繪本利用圖講故事的方式,把原本屬於高雅層次、僅供少數人欣賞的繪畫藝術帶到了大眾面前,尤其是孩子們的面前。這些圖都是插畫家們精心手繪,講究繪畫的技法和風格,講究圖的精美和細節,是一種獨創性的藝術。可以說,好的繪本中每一頁圖畫都堪稱藝術精品。

繪本中要讀的絕不僅僅是文字,而是要從圖畫中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 當然,繪本不能立竿見影地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所有期望,但繪本中高質量的圖與文,對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還有情感發育等等,都有着難以估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專家一致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如果這時候家長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營造溫馨的環境,給他們讀文字,和他們一起看圖講故事。那孩子們從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高水準的圖與文,他們將在聽故事中品味繪畫藝術,將在欣賞圖畫中認識文字、理解文學。比起那些一閃而過、只帶來一時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賞繪本無疑是一種讓眼睛享受、讓心靈愉悅、讓精神提升的美妙體驗。

巴戟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巴戟天 拉丁學名Morinda offcinalis How

別稱雞腸風,雞眼藤,三角藤,巴戟天,黑藤鑽 二名法Morinda officinal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龍膽目 茜草科 亞科茜草亞科

巴戟天屬 巴戟天屬 分布區域亞熱帶

植物簡介

巴戟,是一種被子植物,一種常綠灌木,又名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糠藤、三蔓草、不凋草、生山中、葉似茶。根莖可作中藥。性微溫,味辛甘,功能補陽,壯筋骨。主治腎虛腰膝酸軟宮冷、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等。[2]

莖圓柱形,對生,呈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鈍或圓,全緣。狀或聚傘形花序頂生。根質肥厚,圓柱形,呈結節狀。子房下位,聚合果近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巴戟喜溫暖濕潤怕寒冷,也較耐旱。在年平均溫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月平均溫度20~25℃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對照的適應性較廣,蔭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長較好。屬於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良好的性砂質壤土。[3]

鑑別方法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栓內層外側石細胞單個或數個成群,斷續排列成環;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針晶束,切向排列。韌皮部寬廣,內側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軸向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呈放射狀排列,直徑至105μm;木纖維較發達;木射線寬1~3列細胞;偶見非木化的木薄壁細胞群。

粉末淡紫色紫褐色。石細胞淡黃色,類圓形、類方形、類長方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尖,直徑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層紋明顯,紋孔和孔溝明顯,有的石細胞形大,壁稍厚。

草酸鈣針晶多成束存在於薄壁細胞中,針晶長至184μm。具緣紋孔導管淡黃色,直徑至105μm,具緣紋孔細密。纖維管胞長梭形,具緣紋孔較大,紋孔口斜縫狀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2)取本品粉末2.0g.加乙醇25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巴戟天對照藥材2.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一甲酸(8: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 254nm)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4]

特徵與特性

莖圓柱形。葉對生,呈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鈍或圓,全緣。頭狀或聚序頂生。根肉質肥厚,圓柱形,呈結節狀。子房下位,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7~10月。

巴戟喜溫暖濕潤怕寒冷,也較耐旱。在年平均溫度21℃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平均溫度20~25℃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對光照的適應性較廣,蔭蔽度30%至全光照生長較好。

屬於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壤土或壤土。生於海拔300m以下坡灌叢或疏林邊。


分布狀況

原產南亞熱帶氣候溫和、土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的次生林下,我國分布於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廣西東南部等地。越南南部也有分布。[5]


巴戟藥用

採制均可採挖,除去鬚根,曬至六七成干,輕輕捶扁,曬乾。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 蘋果綠, 2013-08-30</ref>

性狀 扁圓柱形,略彎曲。表面灰黃色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皮部有時橫向斷離,露出木部,呈串節狀。質韌,斷麵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黃棕色或黃白色。無臭,味甜而微澀。

==化學成分預試根含蒽醌、黃酮化合物

性味 性微溫,味甘

功能主治

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巴戟天可以補腎陽,益精,強筋,祛風濕。治療腎陽虛弱的陽萎,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也可以治療肝腎不足的筋骨痿軟,腰膝疼痛,或者風濕久痹,步履艱難。

熱點視頻

家裡種植的巴戟已經夠年份了,用鏡頭帶大家去看看長得怎麼樣

廣東珠江頻道 全城起筷 德慶巴戟宴

參考資料

  1. 繪本的作用,豆丁網, 2013-01-23
  2.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巴戟, 美篇,2018.12.19
  3. 南藥之巴戟,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8-08-14
  4. 巴戟天《中國藥典》, 雲藥網,2005-8-2
  5.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何首烏、巴戟列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搜狐,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