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齐国历代君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钢丝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7日 (一) 10:24的版本 齐襄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目录

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田氏齐国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后,被封国建邦,齐国建立,齐国位于今山东省。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国统一六国,齐国灭亡。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姜齐

齐太公

姜尚 字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民间传说称太公望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

生平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东海(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周文王拜太公为周文王曾对姜尚说:“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称姜尚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太公为师,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军于牧野。《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𫘪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会朝清明。”因辅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姜尚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


太公活跃于前11世纪,生卒年众说纷纭,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绎史》年表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吕光以太公为祖先,加上庙号始祖

传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据民间传说,太公不得殷商诸侯所赏,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1]。据说姜尚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姜尚。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甚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姜尚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周文王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姜尚应允。周文王当场拜姜尚为太师,请姜尚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姜尚请回,路程约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六韬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着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尚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封神演义》中的姜尚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尚是一个阐教的老仙人,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黄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执行封神的计画,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神仙。杏黄旗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太公在钓鱼时遇见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姜尚又通称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后,姜尚便致力于辅佐文王,文王死后,姜尚继续辅佐继位的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并率兵讨伐商朝,漫长的战斗中姜尚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成功让武王一统江山。姜尚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们,册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家庭

子女

齐丁公

姜伋

齐丁公吕伋(?-前975年),姜姓氏,名伋齐太公吕尚长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二代国君,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传位于嫡次子齐乙公吕得齐丁公崔姓丁姓始祖

人物生平

辅佐成王

西周时期周王室还是很有威严的,为了避免各诸侯国不听命调遣,都需要各诸侯当权者或者其至亲男子留在天子都成镐京任职,实为"人质"。在京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天子统治诸侯,其国家并对天子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周公召公奔赴镐京辅佐天子,令长子留封地守国。姜子牙则相反,自己留守封地齐国,派儿子吕伋到镐京辅助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的生母是吕伋的妹妹邑姜,因此吕伋还是周成王的舅舅。

周成王时期,受武王分封的商朝遗民武庚利用管叔蔡叔周公不满,伙同周边诸侯起兵反叛。吕伋成王之命,随周公东征,其父吕望响应西征,最终平定了"武庚之乱"。

辅佐康王

成王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位之初,齐丁公以辅政大臣兼虎贲氏的身份,辅佐周康王吕伋像他的父亲那样为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天子赏识。周康王四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为朝臣的楚君熊绎却无分。足见齐公在朝中地位之高。

周康王六年吕望病重,吕伋齐国继任君位,留其子吕衡吕季留在天子都城镐京辅佐周康王

去世传国

周穆王元年,历经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吕伋,病重去世,由于其去世之日为"",周穆王便以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丁公"。吕伋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吕季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吕得,并且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到崔邑生活,自己则与庶兄吕衡二人,继续留在周王室,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齐乙公吕得继位后,与嫡兄吕季、庶兄吕衡,共勤王室,使得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代周灭唐

周成王即位后,齐国管蔡作乱、淮夷叛周而此获得征伐的机会,于是吕伋奉命征讨唐国,这让齐国吕伋执政时成了政治上的大国。

东周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三》:"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

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

公曰:'何如?

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史料所述'曲沃'一带,正是当初西周时期周成王灭唐、成王"桐叶封弟"于唐叔虞的地望,而太原则是晋国后来的迁居之都。"及至周成王灭唐",周成王不过是发号施令者,真正的灭唐统帅乃是齐丁公吕伋

'''执掌虎贲'''

周成王在位期间,吕伋一直担任周朝虎贲氏一职 ,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诵病重,于是会见诸侯,召见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吕伋 、百官之长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周成王去世后,太保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宫毛跟从齐侯吕伋,二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百名勇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请太子钊进入侧室,作忧居的主人,丁卯这天,命令作册制定丧礼。

东周孔子《尚书·周书·顾命》: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4]。 。

轶事典故

吕季让位

齐丁公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是吕季却选择放弃国君之位,将国家交给同母弟吕得治理,并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去[[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生活。后有子孙以""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人物评价

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楚子熊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 东周春秋时期前530年,楚灵王熊虔仍忿然提起此事:"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卫康伯晋侯燮伯禽并事(周)康王。四国皆有分,我(国)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都城),求鼎以为分,(周)王其与我(何干)乎?"

颜之推诗曰:"威仪奕奕, 德音秩秩, 无忝厥考 ,王命宠锡。执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尔位, 修明典则。姬旦禽父 ,姜尚吕伋, 内公外候 ,左辅右弼。毕公无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大启尔宇, 永思无极, 因地为姓, 义同申伯。"[5]。 这句诗中把姜尚吕伋父子两人,与姬旦伯禽父子两人并列,同尊为周王室护国重臣,姬旦伯禽安内,姜尚吕伋攘外,其中充分显示了吕伋周王朝的功绩和历史地位。

家族成员

父亲:吕尚齐太公

姐妹:邑姜嫁周武王

儿子:吕衡卫国大司马)、吕季西周卿大夫)、吕得齐乙公

孙子:吕高卫国少司马)、吕慈母(齐癸公

齐乙公

姜得

齐乙公,姜姓,名得,又称叔乙齐国第三代君主齐丁公之子。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受位,但让位于其弟,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叔乙即位,是为齐乙公

人物生平

齐乙公吕得(?-前932年),姜姓吕氏名得齐丁公吕伋嫡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代国君,前975年―前932年在位。传位给儿子吕慈母[6]。 。 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吕得去世后,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于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乙公

家族成员

祖辈:吕尚(祖父,齐太公)

父辈:吕伋(父亲,齐丁公)、邑姜(姑姑,周武王后)

同辈:吕衡(异母兄,卫国大司马)、吕季(同母兄,周朝太傅)

子辈:吕高(侄子,卫国少司马)、吕慈母(儿子,齐癸公)

孙辈:聂芳(侄孙,卫国卿大夫)、吕不辰(孙子,齐哀公)、吕静(孙子,齐胡公)、吕山(孙子,齐献公)

为政举措

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典故轶事

吕季让位

齐丁公去世后,此时吕伋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皆已早亡,嫡四子吕季本该继位,可是吕季却选择放弃国君之位,将国家交给同母弟吕得治理,并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去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生活。后有子孙以""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齐癸公

姜慈母

齐癸公,姜姓,名慈母,齐乙公之子。生平不详,大约卒于周懿王末年,其子公子不辰继位。

子女

子:齐哀公不辰,继任其父齐癸公的君位。因纪国国君(侯爵)向周夷王进谗,含冤而死。

子: 齐胡公静,齐哀公的异母弟。继任其异母兄齐哀公的君位。

子: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将胡公所有儿子全部驱逐出境。

齐哀公

姜不辰

齐哀公(-前867年),姜姓,吕氏,名不辰齐癸公之子

哀公不辰荒淫失政,与邻国冲突不断。周夷王时,纪侯姜靖公夷王面前说姜不辰坏话,夷王烹杀姜不辰,又立他的异母弟姜静为齐君,就是齐胡公

事实上纪侯密告周夷王的内容是什么,史书无一字记载成为千古谜案,何事能导致周天子勃然大怒利用诸侯聚会当众烹杀。然而2009年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的发掘,有可能回答此一谜团。该地点发现一密集居住的小城,同时有诸多怪异现象发掘出土,例如极小的城池中出土数件西周时期铭文青铜器并牵连至姜子牙后代,以及一位将军拥有诸侯等级大墓葬,多数现象显示当地有过不平凡的故事,然而最瞩目是发现一座只有周天子都城才能有的祭天祭台,可能就是齐国密造导致被天子认为有谋逆篡位之心,而纪侯密告的可能就是此事[7]

人物生平

在位起讫:公元前879年-公元前868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868年。

出生地: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

立都: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

齐哀公是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第五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三任王吕得,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四任王吕慈母

齐癸公五十二年(辛巳,公元前880年),齐癸公死后,其儿子吕不辰继承王位,为齐哀公周懿王时,纪侯(纪国的国君)在周王前进谗言,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

齐哀公十二年(癸巳,公元前868年),在位12年的齐哀公周夷王烹杀。其死后,他的异母弟吕静继承王位,为齐胡公

家族

父:齐癸公姜慈母

母:不详,生齐哀公姜不辰齐献公姜山

异母弟: 齐胡公静齐哀公的异母弟。继任其异母兄齐哀公的爵位。

同母弟: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尽逐胡公之子。

历史评价

宋忠:"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齐胡公

姜静

齐胡公,姜姓,原名吕静,是姜齐的第六任国君,齐哀公之弟。

纪国向周天子进谗言,周夷王把齐哀公烹杀,立公子静为君,是为胡公。为防纪国暗算,前862年齐胡公从营丘(临淄)迁都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

此举对齐人震动很大,齐人颇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是为齐献公。

家族

兄:齐哀公,因纪国侯爵向周夷王进谗,被周朝烹杀,含冤而死。

弟:齐献公山,齐哀公的同母弟,也是齐胡公的异母弟,因齐胡公迁都之事,与私党伙同营丘人发动政变,杀胡公,将胡公所有儿子全部驱逐出境。

子女:齐胡公之子们在后来齐厉公之乱被齐人迎回齐国,全部战死。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献公,姜姓,吕氏,名山,是齐癸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山。

人物生平

齐献公,姜姓,吕氏,名山,是齐癸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山。齐癸公死后,公子山的同母兄长公子不辰继位,是为齐哀公。

当时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周夷王进谗言陷害齐哀公,周夷王于是烹杀(古代一种酷刑,施刑者将犯人衣服脱光,推入一个如成人般高的大锅中,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因灼伤而死,有些甚至全身烧焦)齐哀公,并改立齐哀公异母弟公子静为君,是为齐胡公。齐胡公继位后,将都城从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区)迁到薄姑(今山东省临淄区西北五十里处)。

公子山怨恨齐胡公,便与自己的党徒率领营丘人袭击攻杀齐胡公,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年),齐献公将齐胡公诸子尽数驱逐出齐国,就此将都城由薄姑迁回营丘,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临靠淄水,故改名为临淄。

齐献公九年(公元前851年),齐献公去世,其子公子寿继位,是为齐武公。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齐武公

姜寿

齐武公(前849年-前825年在位),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寿,齐献公之子,姜后之父。齐武公二十五年,嫁女周宣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其子齐厉公吕无忌即位。

武公十年(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本年起,中国历史始有准确纪年,在这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至《史记》亦不能免。

相关史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厉公,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无忌,齐武公之子,周宣王之妻舅,姜后之兄,齐国第九位国君。

人物生平 公元前824年即位,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齐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齐文公

姜赤

齐文公(前815年-前804年),西周时期齐国国君,华夏族,姜姓,吕氏,名赤,齐厉公之子,晋穆侯的岳父,晋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外公。

人物生平 齐文公,姜姓,吕氏,名赤,齐厉公之子。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

他当上国君之后 ,接受他父亲的教训,小心谨慎地处理国政,齐国政局渐趋平稳,西周后期齐国公室的内乱终于告一段落。吕赤死后因而得了一个良谥"文",称为齐文公。

大事年表 前815年 丙戌 周宣王十三年 齐文公元年

前808年 癸巳 周宣王二十年 齐文公八年

晋穆侯取齐女为夫人。

前804年 丁酉 周宣王二十四年 齐文公十二年

齐文公吕赤卒,子吕脱(一作说)立,是为成公。(据《竹书纪年》、 《齐太公世家》)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

齐成公

姜脱

齐成公,华夏族,姜姓,本名吕脱,齐文公吕赤之子。

人物生平 《史记》对他无太多记载,周宣王二十四年(公元前804年),齐文公十二年(丁酉,公元前804年),齐文公死后,其儿子吕脱继承爵位,为齐成公。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成公在位九年卒,子齐庄公吕购即位。

在位起讫:公元前803年-公元前795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795年

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年号:(戊戌,公元前803年)。

吕脱,姓吕名脱,一说名为说,又称齐成公。中国西周时代齐国的第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九任君主吕无忌,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十任君主吕赤。

史籍记载 《史记·齐太公世家》: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吕购,姜姓,吕氏,名购,齐国第十二代国君,在位六十四年,齐文公之孙,齐成公之子。

吕购在位64年,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国君,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使得刚刚经历了长达70年内乱的齐国,得以在长时间稳定的情况下恢复元气。

吕购晚年基本使齐国处于小霸的地位,为齐僖公主盟诸侯、齐襄公灭纪国报哀公被烹之仇、齐桓公九合诸侯,打下政治和经济基础。吕购算得上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人物简介 吕购,姜姓,吕氏,名购,又称齐庄公。中国诸侯争霸时代齐国的第十二任国君。他的祖父是齐国第十任国君吕赤,他的父亲是齐国第十一任国君吕脱。

齐成公九年(丙午,公元前795年),齐成公死后,其儿子吕购继承君位,为齐庄公。齐前庄公继位之彰,齐国内廷动荡不安,曾两度迁都(薄姑、临淄),使得齐国元气大伤。齐庄公时期,齐国开始进入休养生息,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观。吕购在位期间,齐国渐强,为其孙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庄公六十四年(庚戍,公元前731年),在位64年的齐庄公去世,其子吕禄甫继承君位,为齐僖公。

人物生平 春秋时期,齐桓公被尊称为首霸,然而,在桓公之前,庄僖就有小霸之称,齐国庄僖小霸起始于,齐前庄公晚年,吕购在位64年,由于他在位时间很长,因此齐国在他的发展下,从衰落中迅速崛起,为齐僖公、齐襄公开疆拓土打下基础,更为齐桓公首霸中原的奠定根基。

中国历史中称霸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所以国家的富强是称霸的基础。齐国是西周间诸侯国中较早发展起来的国家,此为小霸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一) 庄、僖均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略

据史料记载,自太公封齐建国以来,齐国一直沿用了姜太公的治国方针,即"因俗、简礼","尊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又说:"太公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齐国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地区建国,人口稀少,太公因地制宜,发展鱼盐业、纺织手工业、商业开发。由于基本政策的务实、开放,"人民多归齐"。齐国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到齐庄公、僖公当政时期,进一步发挥了这些优势,聚天下人才,开富国之源。使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繁荣、国势强盛。

(二)长期稳定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使经济迅速发展。政权不稳定、社会动荡,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齐庄公、僖公父子当权前后共有一百余年的时间。庄公在位64年,是齐国当权最长的国君。他是一位英明、有为、能干的国君,以他稳定的政策,给齐国创造了一个大发展的环境。此后,其子僖公即位,一直沿他的治国道路走了下去,他们父子相继统治齐国近百年,在这相对稳定的时期,抓往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得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诸侯国之间有了相对较强的实力,为霸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自由民的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自由民。齐国的自由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齐国的政策比较开放,周围的自由民到齐国来经商、务工、务农。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奴隶不断斗争而获得自由。姜太公建国时的"因俗、简礼",其中就有奴隶主保留了使用奴隶的旧风俗。据杨向奎先生考证,《周礼》一书是齐国人根据齐国原始档案写成的,其中记述了井田制,井田制之前的土地是由奴隶耕种,井田制实行的过程,逐步将土地划成方块分给农奴耕种,使原来的奴隶获得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周礼·小司徒》说:"乃均土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也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说明井田已是一家一户的耕种。新的生产关系必然促进生产的发展,当时农业称为"本业",所以农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手工业、鱼、盐等各行业的发展,从而使齐国力大增,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历史评价 史伯:"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吕购),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吕购、吕禄甫)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相关史料 《史记·齐太公世家》:

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秦始列为诸侯。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卒,子厘公禄甫立。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僖公(?―公元前698年),一作齐厘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731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春秋三小霸之一。

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1年),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人物生平 继位结盟 齐僖公,姜姓,吕氏,名禄甫,是齐前庄公之子。齐前庄公六十四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31年),禄甫的父亲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

齐僖公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冬天,齐僖公与郑国国君郑庄公在石门会盟,此次会盟是为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齐僖公十四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五月辛酉日,齐僖公与鲁国国君鲁隐公在艾地结盟 ,开始和鲁国结好。

齐僖公十五年(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夏天,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访问鲁国,以巩固艾地结盟之事。

齐僖公十六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春天,齐僖公准备要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确定结盟日期。 齐僖公最终让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同年七月庚午,齐僖公与宋国国君宋殇公、卫国国君卫宣公在温地会见,并在瓦屋结盟 ,使其丢弃东门战役的旧怨。八月丙戌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使者朝觐周桓王。 冬季,齐僖公派人来到鲁国,告知鲁隐公宋、卫、郑三国讲和之事。鲁隐公派大臣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岂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动!"

齐僖公十七年(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14年)冬天,齐僖公和鲁隐公在防地会面,策划攻打宋国。

讨郕伐许 齐僖公十八年(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二月(一作正月),齐僖公在中丘会见鲁隐公、郑庄公。 二月二十五日,三方在邓地结盟,决定出兵日期。 十月壬午日,齐僖公与郑庄公因郕国违背周天子会师攻打宋国的命令 ,于是派出联军攻打并攻进郕国。

齐僖公十九年(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七月,齐僖公会合鲁隐公、郑庄公攻打许国。七月初一日,军队汇合攻打许城。七月初三日,便占领许国。许国国君许庄公逃亡到卫国。 齐僖公把许国让给鲁隐公,鲁隐公没有接受,而是把许国的领土送给郑庄公。

齐僖公二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春天,宋国太宰华督弑杀宋殇公。 同年三月,齐僖公和鲁国国君鲁桓公、陈国国君陈桓公、郑庄公在稷地会见,商讨平定宋国的内乱。

嫁女求援 齐僖公二十二年(鲁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正月,齐僖公和鲁桓公在嬴地会见,与鲁桓公订婚,女儿文姜嫁给他。 同年夏天,齐僖公与卫宣公在蒲地只是会谈,没有结盟。 七月,鲁桓公派公子翚到齐国迎接文姜。 九月,齐僖公护送文姜出嫁,到达欢地。当时凡是本国的公室女子出嫁到同等国家,如果是国君的姐妹,就由上卿护送她,以表示对前代国君的尊敬。如果是国君的女儿,就由下卿护送她。出嫁到大国,即便是国君的女儿,也由上卿护送她。嫁给周天子,就由各位大臣都去护送,国君不亲自护送。出嫁到小国,就由上大夫护送她。而齐僖公却亲自护送,因此世人认为齐僖公此举不合乎于礼。 文姜到鲁国后,齐僖公于同年冬天,派夷仲年到鲁国访问,并探望文姜。

齐僖公二十四年(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夏季,齐僖公和郑庄公访问纪国,想要乘机袭击纪国。结果纪国人发觉,于是此事作罢。

齐僖公二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派人到郑国求援。郑国派遣太子忽率军援救齐国,六月,太子忽大败戎军,俘虏戎军两位主帅大良和少良,斩首带甲戎军三百人首级,献给齐国。 齐僖公要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说:"郑国小齐国大,不是我能般配的。"于是谢绝齐僖公。

攻战去世 齐僖公二十六年(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秋天,齐僖公联合郑国、卫国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齐僖公二十九年(鲁桓公十年,公元前702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卫国、郑国攻打鲁国,与鲁军在郎地交战。

齐僖公三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正月,齐僖公与卫国、郑国、宋国在恶曹举行会盟。

齐僖公三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二月己巳日,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燕国攻打鲁国,结果四国联军兵败。 同年,夷仲年去世。夷仲年之子名叫公孙无知,齐僖公很宠爱公孙无知,公孙无知的俸禄、服饰、生活待遇都和太子同等。

齐僖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冬天,齐僖公联合宋国、卫国、蔡国、陈国攻打郑国, 郑国毫无准备,被打得大败 。 同年十二月丁巳日,齐僖公去世 ,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为政举措 齐僖公在位时期,曾先后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 ,与郑国、鲁国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国。 平定许国,使许庄公出走 ,立其弟许桓公为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 ,与郑国击败狄戎 ,后讨伐鲁国和郑国,使齐国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被后世称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历史评价 鲁隐公:"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齐前庄公、齐僖公)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启濮。"

史籍记载 《左传》隐公三年至桓公十四年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襄公(约前729年-前686年),姓,名诸儿齐僖公的儿子、齐桓公的哥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间,国力渐强,曾攻伐卫国鲁国郑国。在位期间执政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无道,杀戮无辜。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令彭生杀害鲁桓公,而后齐襄公杀了彭生以向鲁国交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惊恐中遗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发动兵变,襄公躲起来,却因被看见一只脚而被逮,为连称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即位。[8]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2. 史记·齐太公世家
  3. 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 《左传昭公十年》:邑姜,晋之妣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艺文类聚后妃部》:帝王世纪曰: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于内,生太子诵
  4. 顾命,百度百科
  5. 始祖季孙公遗像潘氏受姓始祖季孙公,潘氏宗亲网
  6.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
  7. 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定位初探,山东省情网
  8. 《春秋左氏传》庄公·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