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內:是越南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于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西北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天德江的匯流處,因處紅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

河內市(viev=Thành phố Hà Nộihn=城庯河內,audio Ha noi.ogg越南語發音)是越南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于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西北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天德江的匯流處,因處紅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興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壽省永福省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蹟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歷史

根據古螺城的考古發掘,河內一帶的遠古居民在兩萬年前創造了山圍文化|Văn hóa Sơn Vi。但此後長時間沒有人類活動的跡象。約在公元前四至五世紀,河內一帶開始重新有人居住。

從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河內歷經了蓬原文化Văn hóa Phùng Nguyên、同豆文化|Văn hóa Đồng Đậu、丘門文化|Văn hóa Gò Mun和東山文化四種史前文化。在同時期的傳說時代,越南正處於雄王時代

據民間傳說,公元前257年,蜀泮擊敗了最後的雄王,建立了歐雒國,選擇紅河三角洲北部河漫灘的古螺城(今河內市東英縣)作為新首都。這座城堡是一個螺旋形的巨大建築群,修建時動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

河內:《皇清職貢圖》中的古代越南人形象。

公元前2世紀,漢朝征服越南北部,設立郡縣。越南進入了長達千年的北屬時期。河內一帶隸屬交趾郡宋平縣大同七年(541年),交州土豪李賁起兵,驅逐了南朝梁的交州刺史蕭咨,割據一方,並在544年正式稱帝,建立萬春國,定都龍編(今河內東北),史稱「前李朝」。這場起兵直到602年才被隋朝大將劉方平定。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接管交阯、日南和九真等郡,設立交州總管府。後改為安南都護府,這是越南得名「安南」之始。安南都護府治宋平縣,位於今天的河內市市區。咸通元年(860年),南詔攻占安南。咸通七年(866年),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高駢收復安南。朝廷以安南都護府置靜海軍節度使,令高駢以節度使身份鎮守安南。高駢隨即興建大羅城(今河內),並疏浚江道。越南人感念高駢之恩,稱之為「高王」。

大有十一年(938年),吳權起兵,在白藤江之戰中擊潰南漢軍隊。並在次年(939年)正式稱王,定都古螺城(今河內)。

順天元年(1010年),越南李朝開國君主李公蘊遷都大羅城。相傳李公蘊親臨大羅,忽見金從湖面升起,直衝天際。於是他將京城遷至大羅,並改名「昇龍」(Thăng Long)。

光泰十年(1397年),陳朝權臣胡季犛將都城遷至他精心營造的西都清化,並以昇龍為「東都」(Đông Đô)。永樂五年(1407年),明成祖派兵滅胡朝,以其地設交阯承宣布政使司,治升龍城,改稱「東關城」(Đông Quan)。順天(1428年),黎朝開國君主黎利擊退明軍,建立黎朝,定都昇龍城。三年後將東都改稱為「東京」(Đông Kinh)。同時以起兵地藍山為「藍京」(在西都清化附近)。

光順七年(1466年),黎聖宗重劃黎朝行政區劃,以昇龍城為中都奉天府,下轄永昌縣廣德縣2縣。

光中二年(1789年),西山朝阮惠定都富春,改東京為「北城」(Bắc Thành),派長子阮光垂駐守北城,統轄原鄭主統治的北河地區。

嘉隆元年(1802年),阮朝建立,定都於順化,在昇龍置北城總鎮、協總鎮各一名,統轄北城十一鎮。嘉隆四年(1805年),改昇龍城為昇隆城,改奉天府為懷德府,廣德縣為永順縣。

明命十二年(1831年)十月,明命帝實行區劃改革,廢除北城,改鎮為省。設立河內省,省位在河內城。河內省下轄懷德府應和府常信府里仁府4府。懷德府轄永順縣壽昌縣慈廉縣3縣,應和府轄山明縣青威縣彰德縣懷安縣4縣,常信府轄上福縣青池縣富川縣3縣,里仁府轄維先縣金榜縣平陸縣南昌縣青廉縣5縣。

嗣德二十六年(1873年)法國殖民者侵占河內。阮朝重臣阮知方在抵抗法軍侵略時犧牲。

同慶三年(1888年),阮朝正式割讓河內、海防和峴港給法國。同年,法國總統簽署命令,在法屬印度支那設立河內市、海防市峴港市3市。成泰二年(1890年),殖民政府以里仁府設河南省。河內省先後改名為梂多省河東省。成泰後期,殖民政府將河內外城(郊區)設為環龍縣,劃歸河東省管轄。

成泰十四年(1902年),殖民政府將首府從西貢遷到河內。同年,印度支那工業博覽會在河內舉行。

保大十五年(1940年),河內被日本侵占。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越盟領袖胡志明領導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定都河內。

法國殖民者在1946年再次侵占了該城。越盟不得不退出河內,前往越北山區進行游擊戰。經過9年時間的戰爭,北越於1954年收復河內。在隨後的越南戰爭時期,河內的交通運輸設備因橋樑和鐵路的炸毀而遭到嚴重影響,然而越南人很快將其修復。

1961年5月31日,北越政府重新劃分河內市行政區劃,將河內市調整為4區庯4縣的格局。市區劃分為還劍區庯二征夫人區庯巴亭區庯棟多區庯4區庯,在郊區西部成立慈廉縣,並將河東省青池縣永福省東英縣北寧省嘉林縣劃歸河內市[1]

1976年7月2日,越南統一,河內成為統一後的首都。1978年12月29日,越南國會決定擴大河內市地界,將河山平省山西市社巴位縣福壽縣石室縣丹鳳縣懷德縣5縣,永富省朔山縣麊令縣2縣劃歸河內市[2]

1981年1月3日,按照越南新頒布的《1980年憲法》,越南政府將河內市和海防市的下級政區「區庯」改為「郡」,區庯的下級政區「小區」改稱為「」。河內市下轄4郡1市社11縣。

1991年8月12日,越南國會拆分河山平省為和平省和河西省,同時將河內市山西市社以及巴位、福壽、石室、丹鳳、懷德5縣劃回河西省,將麊令縣劃回永富省[3]。河內市變成4郡5縣格局。

隨着越南經濟起飛,河內市市區向外擴展。1995年10月28日,越南政府增設西湖郡[4];1996年11月22日,增設青春郡紙橋郡[5];2003年11月6日,增設龍編郡黃梅郡[6]

2008年5月29日,越南國會通過決議,自8月1日起,鄰接的河西省永福省麊令縣,以及和平省良山縣的三個社併入河內市[7]。這使河內市面積成為以前的三倍,人口也超越胡志明市。

2009年5月8日,為了避免與《憲法》規定的區劃層級衝突,原河西省河東市和山西市改制為河東郡山西市社[8]

2010年,河內市隆重舉行慶典,紀念昇龍建都1000年和改名河內180年。

2013年12月27日,慈廉縣分設為南慈廉郡北慈廉郡[9]

自然地理

水文

氣候

河內是越南最北的大城市,所以季節分明但四季氣候偏熱,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春季,溫潤多細雨;夏季是熱帶的高溫多雨;秋季時有颱風洪澇等秋天現象;冬季較涼但溫爽,氣溫常在14℃至18℃之間,但若有寒潮來襲,有時在10℃以下,也會刮寒冷的東北風。河內年平均降雨量為1678毫米,6月份平均溫度為28.8℃,1月份平均溫度為16.5℃。最低溫度是2.7℃,最高溫度是42.8℃。

行政區劃

河內市現由12({vie|v=Quận|hn=郡})、1市社({vie|v=Thị xã|hn=市社})、17縣({vie|v=Huyện|hn=縣})共計30個行政單位構成。2008年8月1日,鄰接的河西省永福省麊令縣,以及和平省良山縣的三個社劃歸河內市,使河內市面積從921平方公里擴大到3,324平方公里,為以前面積的三至四倍。

文化

以越南語為主,旅遊區通行少量英語和少量華語。越南首都河內是一座位於紅河沿岸的城市。它的歷史跨越了多個世紀,這無疑反映在城市的建築中。河內被視為越南北部的文化、教育和商業之都。畢竟,它是大約 2000 萬人的家園。交通主要由摩托車組成。與大多數亞洲國家一樣,駕駛員往往會發出很多「嗶」聲,因此會產生大量噪音。儘管如此,河內還是一個適合步行探索的好城市。從沿著河岸的長長的長廊到巨大的購物街,河內有很多值得步行探索的地方。加入額外的歐洲香料,河內提供令人難忘的體驗:從令人嘆為觀止的寺廟和大教堂到美味的咖啡館和餐廳,河內為各類旅行者提供了許多東西。[10]

經濟

從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河內的工業開始迅速發展,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991-95年在19.1%,1996-2000年在 15.9%,2001-03年在20.9%。此外,現已有8個工業園區,正在興建的有5個大型工業園區,16個中小型的工業群。非國有經濟機構快速擴展, 據2007年3月的統計資料顯示,現有私有營企業48000家。河內建有自己的工業體系,擁有機械、化工、紡織、製糖、捲菸等工業部門,其中機器製造成為全國中心,如河內機器製造廠能生產各種精密程度很高的工作母機和新式農業機械供應全國,使河內已由消費城市變成了生產城市。

貿易是河內的另一大主要的支柱產業。2003年,河內有2000家對外貿易公司,與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河內的貿易額年均增長率1996-2000年為11.6%,2001-2003年為9.1%。經濟框架也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轉型,目前旅遊、金融和銀行業逐漸佔據重要地位。河內的傳統的商業區還劍區及其周邊地帶,新發展起來的商業區是西南方向中和仁政。

胡志明市類似,河內的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河內市的經濟增長速度與其基礎設施水準不相匹配。過多的人口產生了極大的住房需求,然而交通系統和新興城區的建造速度嚴重滯後。因此,房地產的高溫相信在近期是難以消退。

農業曾是河內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正在努力進行改革,引進新的高產糧食和牲畜種類,並推行現代的農業管理技術。

與經濟增長相應的,河內的景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近幾年,基礎設施一直在升級、更新換代,新建多條道路,公共交通系統也在不斷完善。今日的河內市,城市面積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擴展到1000餘平方公里,人口由當時的40餘萬增加到約310萬,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河內市區幾條寬廣筆直的大街,以還劍湖為中心,向四周成輻射狀延伸,街道兩旁生長著四季長青的高大樹木。

文化教育

大學

旅遊

河內分為內城(市區)和外城(郊區)兩部分。內城又分紫城、皇城和京城3部分。皇帝、后妃及其子孫、侍從居住的地方稱紫城;環繞紫城的是皇城,是朝臣、官吏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皇城之外的街坊、集市、居民區是京城。昔日,皇城內御苑園林,景色秀麗,紫城內樓台殿閣,金碧輝煌,京城內寶塔高聳,寺廟林立。後來因改朝換代,兵荒馬亂,戰事頻發,近千年的李、陳、黎、阮朝的古建築屢遭破壞,宮殿已蕩然無存,城垣也只保存下來不足200米的正北門以及官掌門。今天的河內市,許多街道依然沿用舊時的名稱,如皮行、銅行、棉行、糖行、麻行、桃行、帆行等,一些街道依然保持昔日專業性的傳統,如皮行街專售皮貨,銅行街專售銅器。

購物

河內的各種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的品種非常齊全。河內的購物場所主要集中在還劍湖附近。

  • 三十六行街是一片老街區的總稱,位於河內城東北,原皇城和還劍湖之間。過去河內主要的商業街,每條街都只賣同一類東西,所以叫「行」。現在河內的生意人仍然喜歡扎堆,可以看到整條街的錦旗、整條街的炊具等等。
  • 同春市場:也位於還劍湖以北,舊城中心。一樓大門口很多賣果脯蜜餞的攤位,二樓賣各種布料。
  • 長前廣場(Tràng Tiền Plaza):位於還劍湖以南的長前大街上。
  • 鉢塲:被譽為「越南景德鎮」,其瓷器非常有名。位於河內市東部,離河內市中心約7公里。
  • 皇家城市(Royal City):2013年開幕,現為河內最大、最時尚的休閒中心。
  • Vincom Center:越南企業打造的高級購物中心。

景點

交通

公共交通

鐵路

航空

內排國際機場位於越南河內,是越南第二大(越南最大機場為新山一國際機場)國際機場。內排機場有兩條跑道。2005年此機場客流量達到350萬人次。

橋樑

河內地處紅河三角洲西北部,紅河與墩河匯流處,四周分別與北寧省、太原省、永福省、富壽省、和平省、河南省、興安省接壤。紅河從市區旁邊緩緩流過,最寬處達2000米左右。章陽橋、龍編橋、升龍橋從東、北兩個方向把市區和郊區連接起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