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起 | |
---|---|
氏 | 吴 |
名 | 起 |
时代 | 战国 |
国家 | 卫国→鲁国→魏国→楚国 |
官位 | (鲁国)将军→(魏国)西河郡守→(楚国)令尹 |
出生日期 | 前440年 |
出生地点 | 卫国左氏 |
逝世日期 | 前381年 |
逝世地点 | 郢 |
学派 | 兵家 |
著作 | 吴子兵法 |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1]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目录
生平
早年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
投奔魏国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询问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军,辅佐乐羊攻打中山国。[2][3]
吴起担任将领期间,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年吴将军替我丈夫吸吮毒疮,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替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阴晋之战
魏武侯曾按照吴起的建议在庙堂设宴宴请士大夫,席间设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贵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无功者坐后排,只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宴会后又在庙堂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则每年派使者慰问,抚恤他们的父母。
此措施实行三年后,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魏国的士卒得知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动穿戴盔甲准备抗敌的达数以万计。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5万人,外加战车500辆、骑兵3000大败秦军。
吴起变法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4]。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要在楚国进行的变法持坚决的反对态度。[5]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6][7][8]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9]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10]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11]
军事思想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12]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13]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14]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15]
吴起主张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时守礼法,战时有威势,前进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的军队。[16]建立这样的军队,要选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杀敌立功的人,为他们加官进爵,厚待他们的家人,让他们作为军队的骨干。[17]对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异,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要按照同乡同里编组,同什同伍相互联保,对部众严格管理。[18]采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万人教三军的教战方法,严格训练。让士兵适应方阵、圆阵的变化以及掌握队列的前、后、左、右、坐、起、进、止等动作,[19]熟悉金、鼓、旗、铃等指挥号令。[20][21]前进有重赏,后退有重罚,赏罚必信。[22]奖励有功者,勉励无功者,抚恤和慰问牺牲将士的家属。[23]要选拔文武兼备、刚柔并用、安抚士众、威慑敌军、决断疑难的武将作为军队的主将。[24]
吴起主张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政治状况、人民习俗、经济实力、军队素质和军阵阵法等特点,制定不同的军事策略,为此他针对六国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25]吴起还强调要摸清敌人的部署情况,选择其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为此他列出了八种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击、六种不需占卜不要与敌作战的情况。[26]吴起还主张用兵要随机应变,为此他提出击强、击众、谷战、水战、围城等具体战法。[27]此外,吴起还最早对养马和骑战做了专门的论述。[28]
逸事
谏魏武侯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29]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30]
吴起攻亭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
吴起守信
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里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吃。”这人到黄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吃饭,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31]
评价
正面评价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
- 临武君评价吴起: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32]
- 鲁仲连称赞吴起: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33]
- 尉缭子称赞吴起: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34]
- 班固称赞吴起: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35]
- 曹操评价吴起: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36]
- 东晋的葛洪称赞吴起: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37]《旧唐书》评价吴起: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38]
- 武成王庙有诗称赞吴起: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 《幼学琼林》中称赞吴起: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39]
- 郭沫若称赞吴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40]
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
- 范雎评价吴起: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 蔡泽评价吴起: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41]
- 韩非评价吴起:楚不用吴起而削乱。[42]
- 明朝的思想家李贽称赞吴起: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43]
负面评价
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他杀妻求将、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
- 唐代的白居易作诗贬斥吴起: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44]
- 唐彦谦有诗讥讽吴起: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45]
- 南宋的徐钧作诗评价吴起: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46]
- 南宋的于石作诗批判吴起: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47]
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遍野、生灵涂炭的行为也多有非议:
- 司马迁评价吴起: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48]
- 班固评价吴起: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49]
- 曹丕评价吴起: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50]
纪念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
起台镇
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
参考资料
-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吴起,卫左氏中人也。
-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
- ↑ 《史记 卷六十五 吴起列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任职宛城太守的依据来源何处?
- ↑ 《说苑·卷十五·指武》: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屈公曰:“子将奈何?”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殆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主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吴起曰:“起之为人谋。”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楚国无贵于举贤。”
-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 ↑ 《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 ↑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
- ↑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 ↑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
- ↑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义赏》: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吕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
- ↑ 《吴子·图国》: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玆,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 ↑ 《吴子·图国》: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 ↑ 《吴子·图国》:是故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
- ↑ 《吴子·图国》: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 ↑ 《吴子·治兵》: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 ↑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审能料此,可以击倍。
- ↑ 《吴子·治兵》: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 ↑ 《吴子·治兵》: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
- ↑ 《吴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辩,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 ↑ 《吴子·应变》: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
- ↑ 《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 ↑ 《吴子·励兵》: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 ↑ 《吴子·论将》: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敌。
- ↑ 见《吴子·料敌》。
- ↑ 《吴子·料敌》: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 ↑ 见《吴子·应变》。
- ↑ 《吴子·治兵》:武侯问曰:“凡蓄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 ↑ 《说苑·卷三·建本》: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 ↑ 《荀子·尧问篇》: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穀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 ↑ 见《新序·卷三·杂事》。
- ↑ 见《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 ↑ 见《尉缭子·制谈》。
- ↑ 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 ↑ 见曹操《求逸才令》。
- ↑ 见《抱朴子·卷十二·辨问》。
- ↑ 见《旧唐书·卷一百一十·李光弼 王思礼 邓景山 辛云京》。
- ↑ 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
- ↑ 郭沫若. 《青铜时代·述吴起》. 北京市朝阳门大街117号: 科学出版社. : 第202页.
- ↑ 见《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
- ↑ 见《韩非子·问田》。
- ↑ 见李贽 《墨子批选·序》。
- ↑ 见白居易 《慈乌夜啼》。
- ↑ 见唐彦谦 《客中感怀》。
- ↑ 见徐钧 《吴起》。
- ↑ 见于石《感兴五首》。
- ↑ 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 ↑ 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 ↑ 见曹丕 《煌煌京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