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脏腑( viscera ),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构成人体的基本机制--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中医总称人体内部的器官。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唐韩愈《后序》,"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清蒋士铨《临川梦·改梦》:"北地雪高冰厚,食炕餐煤,粪灰填于耳鼻,沟秽中于脏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从次日起,他们便如法炮制起来,无非是寒热兼施,攻补并进,拿着 苟才 的脏腑,做他药石的战场。"
zàngfǔ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的作用是储藏精气津液,六腑是主出纳转输。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各负其责,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不但在人体内部脏与腑、腑与脏之间相互联系、脏腑之间互为表里,而且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四时气候的转移、精神活动等方面,都是息息相关,互为影响。脏腑学说,除了一般从形态上指出它的实质外,更重要的是从动态上去认识它的功能活动,而联系到病理变化。并且无论在功能和病态上所指的。并不是单纯一个脏器本身,而是代表着某一系统的活动情况(这里所谈的系统,并不是现代生理解剖上的系统)。
历史的长河中,先辈们在民间曾运用脏腑点穴诊治疾病,为百姓解除疾苦。以其方法简捷、疗效显著而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历代深谙医学与武功之先辈,将此法视为秘籍,不肯轻易示人,且授徒非常严谨,口授心传,限于民间,远不及针灸、按摩推拿诸法流传广泛。正因如此,历代相传至今,掌握此技者甚少,现在已成为中医学文化遗产中的稀世之宝。“脏腑点穴推拿导引法”它的特点主要是辩症认症、简单、易学,无需中医知识基础,根据病人的病症情况,而使用其点穴和手法,使病人康复。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从“整体观”、“运动观”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运行规律等作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以特殊的配穴方法为手段,调理脏腑气分(气分指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气血和顺,使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在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
脏腑点穴法治疗疾病三大体
脏腑点穴既不用针又不用药,而是用双手或指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运用“调”、“补”、“泄”、“搬”、“扣”、“推”、“按”、“放”等手法,调理脏腑气分,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求中道,平衡阴阳,从而恢复和增强脏腑功能,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此法无创伤,无痛苦,无任何副作用,具有医疗保健价值,能在几分钟以内快速提升病患的阳气,使得病患浑身舒泰,如沐春风,并能迅速改善患者病痛情况。
第一大体系:胃痛,慢性胃炎,抑郁症,失眠,感冒,肥胖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肿,哮喘,腹泻,便秘,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甲状腺肿,中风,中风偏瘫相关病等等。
第二大体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肾炎,胆结石,胆囊炎,呃逆,腰椎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相关病等等。
第三大体系:阳痿,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结胸,尿毒症,糖尿病,痛经,闭经,盆腔炎,妇科疾病引起的不孕症、子宫肌瘤,宫寒,乳腺类,乳腺增生等相关病等等。
脏腑点穴内容
第一节脏腑点穴疗法:1、整体疗法:(1、温通四肢法2、推按背部法3、点通任脉法4、引气归原法:5、彧中与阴陵泉齐放法6、带脉与三阴交齐放法7、放腋下法8、华盖、膻中、气海、关元压放法9、调治督脉法)
第二节治任脉督脉各穴要点:1、治胸腹部、任脉要点:2、治腰背部、督脉要点。
第三节分筋法:1、臂部分筋法:(1、左臂分筋法:1、右臂分筋法:)2、腿部分筋法:(1、左腿分筋法:2、两腿合治:)
第四节 点通三阴三阳法:1、点通足三阴三阳法:2、点通手三阴三阳法:
第五节 机动组穴点穴法:1、升津法:2、放水法:3、放腋下法:4、治痰厥气闭法:5、涌泉穴治法:6、大敦、公孙、金门、足三里四穴治法:
脾脏与肌肉相应
脾脏与肌肉相应,又与胃腑相合。肌肉聚处坚实而壮大的人,则胃腑厚实;肌肉聚处细薄的人,则胃腑瘦薄。肌肉聚处细小薄弱的人,则胃腑不坚实;肌肉瘦薄与身体不相称的人,则胃体下垂,胃体下垂,则胃下口约束不利。肌肉聚处不坚实的人,则胃体弛缓;肌肉聚处没有小颗粒状物累累相连的人,则胃气急迫;肌肉聚处多有小颗粒状物累累相连的人,胃气结涩,胃气结涩,则胃上口约束不利。肝脏与指爪相应,又与胆腑相合。指爪厚实而色黄的人,则胆腑厚实;指爪薄弱而色红的人,则胆腑薄弱。指爪坚硬而色青的人,则胆气急迫;指爪濡软而色赤的人,则胆气弛缓。
指爪直正而色白无纹理的人,则胆气舒畅和顺;指爪异常而色黑多纹理的人,则胆气郁结不畅。肾脏与骨骼相应,又与膀胱、三焦相合。皮肤纹理致密而厚实的人,则三焦与膀胱也厚实;皮肤纹理粗糙而瘦薄的人,则三焦与膀胱也瘦薄。皮肤纹理疏松的人,则三焦与膀胱弛缓;皮肤紧敛而没有毫毛的人,则三焦与膀胱也紧敛。毫毛润泽而粗的人,三焦与膀胱通畅;毫毛稀疏的人,则三焦与膀胱之气就郁结不畅。
黄帝说脏腑
黄帝说:想知道六腑与其他部位的相应关系。岐伯回答说,肺脏与大肠相合,大肠与皮毛相应;心脏与小肠相合,小肠与脉相应;肝脏与胆腑相合,胆腑与筋相应;脾脏与胃腑相合,胃腑与肌肉相应;肾脏与三焦、膀胱相合,三焦、膀胱与腠理毫毛相应。
黄帝问:脏腑与各组织之间如何相应呢?岐伯说:肺脏与皮毛相应,又与大肠相合。皮肤厚的人,大肠就厚;皮肤薄的人,大肠就薄;皮肤弛缓,肚腹胀大的人,大肠松弛而且长;皮肤绷紧的人,大肠也紧而短;皮肤滑润的人,大肠就通顺;皮肤干燥脱屑,与肌肉不相附的人,大肠多结涩不畅。心脏与脉相应,又与小肠相合。皮肤厚的人,脉体厚,脉体厚的,小肠就厚;皮肤薄的人,脉体薄,脉体薄的,小肠就薄;皮肤松弛的人,脉体弛缓,脉体弛缓的,小肠就粗大而长;皮肤薄而脉虚小的人,小肠就小而短;三阳经脉的部位多见弯弯曲曲的人,小肠就结涩不畅。
黄帝说:脏腑的厚薄、好坏都有一定的表现,我想知道它们所产生的病变是怎样的。岐伯回答说,脏腑与体表组织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在的体表组织就可以知道它们内部脏腑的变化情况,从而也就可以知道内脏所产生的病变了。[1]
五脏
五脏藏而不泻,属阴属里,在生理和病理上都较六腑为重要,(一)心【心】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肠与心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生命活动的根本,居于首要地位。假如失去这个统一领导的作用,则十二官的活动,就要发生紊乱。
2.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液在血管当中循环不息,周流全身,主要是心的作用。古人说其充在血脉,就是指出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关系;而血脉的循行旺盛,面部表现红润的气色,所以说其华在面。
3.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所以心气通于舌。心脏在正常的时候,舌就能够辨别饮食的五味。
4.在志为喜:藏神,因为心主血脉,所以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以致毛发不泽,面黑如漆。而舌为心之窍,如质红为心火,淡红为心血不足。
5.心包络:心包络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功能,并有代心主宰的作用。它和三焦有表里的关系。心是最重要的器官,不能受邪,所以病邪的侵袭在于心包。如温病的神昏谵语,是邪入心包,就需要用清心开窍之法。
(二)肝:肝(liver),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 或 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大部分的肝脏疾病都会有黄疸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无法继续将胆红素排出所以就在体内累积。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又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1.肝藏血: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卧后,血就归于肝,人动后血就运行于诸经。
2.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肝有防止外侮,考虑抵御对策的作用。因此,人体受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在精神情志上就会立即采取谋虑,进行适应的措施。
3.肝与筋及爪甲的关系:筋为肝之所主,筋的所以能屈伸动作,是由于肝的精气灌溉濡养,所以说其充在筋;而爪为筋之余,所以爪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的枯萎润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4.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而肝为藏血之脏,目受血才能视,所以目之能辩五色,是肝的主要作用,由于肝藏血,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所以大怒伤肝,则会引起吐血,血少则爪甲枯脆不华,目无所见(如夜盲症),筋络屈伸不利,甚至动风挛急。5.在志为怒,藏魂。
脾脏结构图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脾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2.5cm。脾色暗红,质脆易破,左季肋区受暴力时,常导致脾破裂。
1.脾主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津液,把食物的精华送到全身,并且能运化水湿浊气排泄于体外。
2.脾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说脾藏营,而脾又借血的营养以司运动。
3.脾主肌肉:其荣在唇,肌肉的生长,必须依靠脾的作用。脾把水谷精微转布营养全身;而脾又为统血之脏,所以口唇的红润和淡白,可以表示脾血的盛衰。
4.在志为思:藏意,由于脾统血,开窍于口,主肌肉,因此,脾虚则血失统摄,而有便血、崩漏等,以致口唇淡白不华,治疗就要用补脾摄血之法。且脾能运化精微,敷布肌肉,以及运行水湿使之外出。若脾不运精,而湿邪困滞,则会发生肌肉不用或脾满的病变,治疗就必须温运脾阳。
肺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五脏之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1.肺主气:肺主人身的元气,为生气之源,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是五脏的华盖,受气于天,与谷气相并,而充养于身。
2.肺佐心脏:主治节,肺辅佐心脏,主宰百脉血液的运行,有治理和调节的作用。肺与心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气行则血行,二者是相互为用的。
3.肺外合皮毛:肌肤皮毛能随着外界的寒温而起调节作用,是人体外的阳气所敷布的地方。而这种作用的强弱,又决定于肺气的盛衰。因为肺能够行气温于皮毛,故皮毛为肺之所主。
4.肺开窍于鼻:肺司呼吸,鼻是呼吸出入的通道,所以肺气和,则鼻能辨别香臭。
5.肺与声音的关系:人的言语声音,是气的鼓动,而气为肺之所主,所以声音和肺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肺主气与皮毛,所以肺虚则有少气自汗的现象,肺能佐心,主治节,所以吐血,不但治心治血,还要补气摄血。由于肺开窍于鼻,古温病中咳嗽、气喘、鼻煽,为肺热,而要用清肺泄热的方法来治疗。
6.在志为忧,藏魄。
肾
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在人体中,正常成人具备两枚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后方。
1.肾藏精,其华在发,肾能藏五脏六腑的精气,当需要的时候,随时供给。肾又是先天生命的根本。所以人得肾气才能生长发育,齿更发长,到了成年肾气强盛精气充满的时候,就能有子,而肾气衰的时候,就要发堕齿槁。
2.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作强之官,而出枝巧,骨和髓的充实与否,是决定于肾气的盛衰。因为肾生骨髓,而诸髓皆属于脑;脑是诸髓的会合,而又下通于肾;所以人体的强弱和智愚,都与肾有关系。
3.肾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因为肾气通于耳,所以肾气盛则耳能辨别五香。而肾又是藏精和蒸化水分从膀胱排泄的脏器;命门的真火盛衰,又与大便的排泄有关,所以肾又开窍于前后二阴。
4.在志为惧,藏志,由于肾为藏精之所,与脑髓相通,开窍于耳,所以肾虚精少,就有头昏、脑转、耳鸣、健忘、失精的症状,治疗也就要补肾填精。肾又为水脏,有司开阖排泄的作用,因此肾病可致水肿病变,治当温肾分利。
五脏既是相互资生,又是相互制约,以维持正常的平衡状态。古代医家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就运用了五行学说,把五脏分属于五行,采取相生相克的理论来阐述。如果任何一个脏器发生了太过或不及,便会相乘相侮而成病态。例如心火刑金的吐血,应该泻肝泄火;肝木克土的泄泻,应当疏肝实脾。同一眩晕,有肝旺、肾衰、脾虚的不同,治疗也有泻肝、补肾、培土的分别。这些都是从五行生克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影响,从而应用于临床实践的。
六腑:六腑是水谷出入转输、受清泌浊的通路,属阳属表,它配合五脏而活动。
胆
1.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气的盛衰可以决定思想意识的果敢与否。外在因素的刺激,仍然可以因内在器官的活动而取得适应和改变,从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胆就负担着这一主要任务。
2. 胆为中精之府,属奇恒之府,胆藏清净之液,而其他各府中之液皆浊;因此它是"中精之府",并与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同属"奇恒之府"。
胃: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腐熟水谷,为后天给养来源。胃既能容纳水谷,又有运化吸收水谷精气的作用,以供给需要,所以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是后天的根本。
小肠:小肠主化物而分别清浊,为受盛之官,能化物而使精华归于五脏,使糟粕从六腑排泄,并使糟粕中的水分归于膀胱,渣滓归于大肠。因此小肠如有病变,可以影响大便和小便的排泄。
大肠:大肠主传泻糟粕,是水谷废物排泄的通路。从胃的受纳、腐蚀及脾的运化,经过小肠的分别清浊,后由大肠排泄,构成一个水谷运化、吸收、排泄的过程。所以大便下利或秘结都是大肠的传导失常。
膀胱:膀胱藏津液,司小便。津液包括水分而言。水分是津液之余,经过膀胱的蒸化,才能使其排泄出来。如气化失常,就会产生癃闭或遗溺。
三焦:总起来说,三焦有下列两种功能。
1.流通气血:水谷的精微一定要经过三焦的转输,而后送达脏腑、百骸,使得气血津液周流不息,各走其道,以温分肉、肥腠理。
2.沟通水道:三焦流通水液,并将多余的水分下输膀胱,犹如行水的沟渠。所以说它是"决凛之官",即是水道外出的道路。假如三焦不通,即有肿胀、小便不利的病变。
分别言之,上焦从胃上口至舌下,有主纳的功能,受气和水谷,并温分肉、肥腠理以卫外;中焦从胃上口至胃下口,有主化的作用,能腐熟水谷、吸收精华、生化血液、滋养全身;下焦从胃下口至二阴,有主出的作用,泌别清浊,以传导排泄大小便。
相互关系: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兹分述如下:
(一)肝与胆: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
(二)胃与脾: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分工合作。所以任何一方有病,都会相互影响,治疗上也是二者兼顾。
(三)心与小肠:心和小肠的经络互通于心,心火盛,舌尖碎痛,小便也会赤涩。所以采用清心利小便的疗法,使心和小肠的热从小便外出。
(四)肺与大肠:大肠为传导之腑,但必须借肺气的下降。所以大便秘结,可以用开泄肺气的方法,痰浊壅塞肺部的实喘,可以开泻大肠,以利肺气。二者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密切关联的。
(五)肾与膀胱:肾和膀胱互为表里。小便既要靠肾的运化,又要藏于膀胱,从而得以正常地排泄。所以小便不通就应当温化肾和膀胱之气。
(六)心包络与三焦:心包络是心的外卫,三焦为脏腑外卫,二者脉络原自相通。在经络方面,手厥阴经是络三焦,属心包,手少阳经是络心包,属三焦,是相互交通的。所以心包络和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
奇恒之府,奇恒之府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六者。肾主骨、髓,心主血脉,肝胆互为表里,已均在前面概述。
脑为髓海,居于颠顶,为天灵盖所包涵。[内经]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目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输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所以脑的正常与否,直接表现在一个人的精力是否充沛,如果髓海不足,脑的机能减弱,表现为懈怠无力,眩晕、耳鸣等症。
女子胞亦称胞宫或子宫,位于少腹部大肠之前,膀胱之后。女子在发育以后,由冲、任脉的通盛而发生月经,在孕育之时,女子胞又有保护和给养胎儿的作用,在病理上,妇女经产、带下诸疾,常由于冲、任失调,而冲、任脉又起于胞中,所以女子的生理和病理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