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7日) |
柳渾 | |
---|---|
出生 |
716年 唐朝 |
逝世 |
789年2月23日 唐朝 |
职业 | 唐朝官员 |
柳浑(716年-789年2月23日[1]),本名柳载,本字元舆,后字夷旷,一字惟深,襄州人,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封爵宜城县伯[2],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拜为宰相。
家世
柳载出自河东柳氏东眷,六代祖柳惔是南梁仆射。曾祖父柳善才,荆王侍读。祖父柳尚素,润州曲阿县令。父柳庆休,渤海郡县丞。后赠蔡州刺史、工部尚书。[3]
柳载父柳庆休早卒。他好学,但因父亲早亡而贫穷。十多岁时,有巫者告之:“你相貌早夭且贱,做和尚可缓死,禄位不是你的事。”叔伯们想从其言,柳浑说:“抛弃圣教,行异术,不如速死。”更加好学,与名士们同游。唐玄宗开元年间中汝州进士,[4]礼部侍郎韦陟以为异,录为上第。授宋州单父尉。[5][6]加云骑尉。[3]
唐肃宗年间
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江西采访使皇甫侁闻柳载之名,辟为判官,守永丰令。有能名,被表为洪州丰城令。[7]累除衢州司马,未就职,弃官归隐武宁山。
唐代宗年间
唐代宗年间,又召拜监察御史,认为君命不可逃,装束赴任。监察御史被要求谨慎规矩,而柳载性不拘束,为上司不喜,因而不乐,寻求他任。宰相们认识到他的才能,奏留他为右补阙。[6][8][9]次年,除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知江西租庸院事。[3][5]
迁侍御史。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江西监察使魏少游奏柳载充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柳载效力魏少游期间,有开元寺僧人和徒弟夜饮,醉倒后寺庙起火。他们归咎于守门的聋仆,贿赂魏少游派去调查的军候,使后者上状如是称。魏少游信以为真,准备处罚那个仆人,很多人知道仆人无辜却不敢言。柳载和同僚崔祐甫却入内报告给魏少游。魏少游惊讶,讯问僧人,僧人招供。魏少游感谢他们:“若不是二位君子,老夫就要成暗劣之人了。”从此柳载以公正闻名。后路嗣恭接替魏少游,以柳载为都团练副使。改祠部员外郎,转司勋郎中,大历十二年(777年),拜袁州刺史。[3][5][6]
唐德宗年间
十四年(779年),唐代宗崩,子唐德宗继位。崔祐甫拜相,建中初年荐柳载为谏议大夫。吏部侍郎邵说以才干闻名,有人以为他能做宰相,金吾将军裴儆对柳载说邵说原为叛将史思明、史朝义父子旧臣,掌兵权,前后掳掠名家子女数十人以为婢仆,还抢夺宝货,力屈了才投降,朝廷宥以不死,做官了又厚颜无耻,遑遑求财,装饰府邸,结托权贵以求大用,不知愧惧而有得色,不能长久,故揣测他祸不远了。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柳载又因崔祐甫推荐出任浙江东西黜陟使,奏润州刺史马炫(《册府元龟》或误作“冯炫”)清白,使其得征拜为太子右庶子、迁左散骑常侍。[8][10]加朝散大夫,又拜左庶子、集贤殿学士。后召回长安迁尚书左丞。[5]建中三年(782年)五月,邵说果然被贬死。[11][12]六月,柳载以右庶子为尚书右丞。[6][13]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右散骑常侍。[3]
四年(783年)正月,宰相关播任用李元平守汝州抵御叛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柳载说:“这是衔着玉卖石头啊。去了一定被擒,能抵御什么贼呢?”并举王衍、殷浩华而不实的例子,时人不信,等李元平果然被李希烈生擒,众人才叹服。[6]十月,在长安待命的泾原兵兵变,德宗被迫逃往奉天。柳载全家逃到终南山躲藏,泾原兵推太尉朱泚为首,朱泚很快建立秦政权,自称皇帝。他素闻柳载之名,为离间德宗君臣,下诏以柳载同平章事、崔宁为中书令,都拜为宰相,并查访到柳载躲藏处,要配给他宰相的印信。柳载改名换姓欺骗叛军,还将家人交给叛军为人质。叛军将其爱子带回拷问,右腿都被打折。柳载乘机从小道翻越秦岭,历时十多天,找到了德宗的队伍。德宗以为崔宁和朱泚串通,处死了崔宁,[14][15]但没有处置柳载。[16]后德宗被迫远遁梁州,柳载随驾,被任为左散骑常侍。兴元元年(784年),朱泚政权被灭,德宗重返长安,柳载称自己的名字上了朱泚的诏书,引以为耻,“载”字又有“戈”旁,而国家正需要偃武,请求改名为“浑”,[17]并改表字,获准。[3][5]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朝廷论功,柳浑获赐轻车都尉,拜兵部侍郎,[18]封宜城县伯。三年(787年)正月,因权相韩滉推荐,柳浑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13][19]判门下省。德宗曾亲自选县令们主管京畿城邑,有政绩,召宰相说此事,宰相们如左仆射张延赏等都贺德宗得人,唯独柳浑不贺,说:“这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该选择臣等辅政,臣应当选京兆尹,京兆尹应当寻求县令主管琐事。代京兆尹选择县令不是陛下所宜做的。陛下舍弃此道,使地方大治,可谓爱人,但不是王政的大伦,臣不知道有何可贺。”德宗以为然。德宗命玉工做腰带,玉工摔坏了一个銙,不敢上报,秘密买了其他玉补上;献上后,德宗指出买来的銙材料不像,玉工伏罪,德宗命处决,诏书到中书省,柳浑说:“陛下如果当时便杀了就罢了,若下达有司,就需要议罪量刑。且才春季就行刑,容臣条奏定罪。”以误伤乘舆器服之罪,杖当事玉工六十,其余玉工释放,诏从之。柳浑又奏:“故尚书左丞田季羔,公忠正直,先朝名臣。其祖、父都以孝行得以旌表门闾,京城的隋朝旧第只有季羔一家而已。如今他的堂侄田伯强要卖了房子募兵讨吐蕃。这个例子一旦开了,恐怕滋长为非作歹之风。讨贼自有国家大计,岂能便宜侥幸之徒?且毁弃义门,有损风化,希望稍作责罚,也可惩劝。”[20]德宗准奏。时韩滉专权,其他宰相形同虚设,柳浑虽然是韩滉所荐,但厌恶韩滉专政且认为他过苛,以前宰相齐映因狷察拜相不到一年就被罢为戒,严斥他杖责下层官吏致死的行为,韩滉惭愧,自此收敛所为。韩滉与光禄卿裴腆不和,趁柳浑休假,秘密请贬裴腆。诏书已下,柳浑坚执不肯,请求讯问、校验,依法定罪量刑,裴腆最终获赦仍任本职。二月,柳浑反对德宗提拔原近臣果州刺史白志贞为浙西观察使,认为白志贞是个谄媚之徒,即使有廉洁谨慎之名,也不宜提拔为要职,屡次上表使此事中止。[3]但当柳浑病假时,德宗还是提拔了白志贞。柳浑康复后请辞,被德宗优诏拒绝。[21]其判门下省期间,主管官吏说应该审定吏、兵部拟任命的六品以下官员,柳浑不悦地说:“各部门分管事务,又去改变他们的决定,这不合礼制法律。官员们离家千里只为这点俸禄,主持一个小地方的事务,难道担心办不好吗?况且奖赏善政贤才,不靠这个。”因此这年审定任命的官员没有被更改。[5][6]
柳浑曾与张延赏奉诏撰《昭德皇后庙乐章》,但德宗认为词句不美,留中不用,而令学士吴通玄另外撰写献上。[22][23][24]
闰五月,德宗不顾大将太尉李晟反对,和吐蕃宰相尚结赞结盟。当日,另一大将浑瑊作为德宗使者,准备在平凉川正式和尚结赞签署和约。德宗在便殿对宰相们说这是社稷之福,柳浑却直言自己为吐蕃不可信而担忧,李晟也同意。德宗为他们持续反对和议而愤怒,斥责了他们:“柳浑是书生,不懂边事;以大臣(指李晟)的智慧谋略,怎么也说出这样的话!”他俩都顿首俯伏,当即被下令回到中书省,柳浑所奏被留中。但当夜,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关于吐蕃伏击浑瑊且几乎俘获他的报告就到了。德宗大惊柳浑预言到了此事,遣使将报告给柳浑。次日,他召柳浑于前殿,对柳浑说:“你只是个书生,竟然能如此精准地料及万里之外的此事。”对他尤其礼敬。柳浑先前曾和流放江南的李泌及顾况交好、吟咏,柳浑拜相后,征顾况为校书郎,时任陕州长史的李泌也得以回朝为宰相。[25]六月,李泌与李晟、司徒马燧、柳浑一同入见德宗,说服德宗当面承诺善待身为功臣的李晟、马燧。[21]同时,因为柳浑敢直言,和德宗信任的张延赏关系变差。德宗以张延赏管吏事,而以柳浑管刑法。[26]张延赏弄权自矜,嫉恨柳浑守正。一次,张延赏派亲信对柳浑说:“相公您因为品德而受到很大的尊敬,如果在朝堂上慎言,能长保相位。”柳浑答:“代我谢谢张公,柳浑的头可断,但舌头不可禁!”于是被张延赏排挤。德宗喜欢说话文雅含蓄的人,而柳浑直率且常用俚语,因而不久即冒犯了德宗。德宗想贬柳浑为亲王的师傅,但在李泌劝说下只是于八月贬他再任右散骑常侍。[3][5][6][13][19][27][28][29]
柳浑善作文,但追随时风以求功业,作文不及胞兄柳识深思。又善辩、幽默、旷达,与他人交往时,不像高官通常表现的那样骄傲。罢相后数日,他就和老友们旅游,完全没有表现出为罢相而沮丧的样子。前宰相李勉、卢翰评价道:“我们和柳宜城相比,都是过于拘束的人。”贞元五年二月五日(789年3月6日),柳浑卒于昌化里,官终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年七十四。[6][30]有《柳浑集》十卷。[5][31]节俭不事产业,俸禄都分给宗族、姻亲,身后没有地产。[3]
评价
- 《旧唐书》:
注释及参考文献
- ↑ 《旧唐书》卷一十三
- ↑ 柳浑为伯爵的记载是根据他在两唐书中的传记。《旧唐书·德宗本纪》称他为宜城县子,而非伯爵。比较《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二、《旧唐书》卷一十三和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 ↑ 此从《行状》。《两唐书》皆作天宝(742年-756年)初年事。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二
- ↑ 鉴于皇甫侁于至德二载(757年)被罢免此职,柳载为他效力肯定在此之前。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
- ↑ 8.0 8.1 《册府元龟》
- ↑ 此从《行状》。《两唐书》本传及《册府元龟》作左补阙。
-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四
-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
- ↑ 《新唐书》卷二百零三
- ↑ 13.0 13.1 13.2 《旧唐书》卷一十二
- ↑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七
-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四
-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 ↑ s:请改名奏
- ↑ 此从《旧唐书·德宗纪》。《旧唐书》本传作二年(786年)事。
- ↑ 19.0 19.1 《新唐书》卷七
- ↑ s:请禁田季羔货宅奏
- ↑ 21.0 21.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
- ↑ 《旧唐书》卷五十二
-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
- ↑ 《新唐书》卷七十七
-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
- ↑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
-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九
-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
- ↑ 《旧唐书》本传及《资治通鉴》作罢为左散骑常侍。
- ↑ 《两唐书》本传作卒年七十五,此从《行状》。
- ↑ 《新唐书》卷六十
- ↑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