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30日 (六) 00:04的版本 (added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using HotCat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朮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根莖。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採收,除去泥沙,烘乾或曬乾,再除去鬚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麩炒用,炒至黑褐色,稱為焦白朮。又稱為于术、冬术、浙术、种术,是補脾的第一要藥,根據《本草通玄》所言:「白朮,補脾胃之藥,無出其右。」其後又說:「不欲飲食者,食積停滯者,有痞積者,用之皆效。」進一步再說:「土能勝濕,患痰飲、腫滿者,用之皆效。」著名健脾利水方劑四君子湯,就以白朮作為主藥。四肢水腫滿脹,以白朮作為主藥,是不二之選。白朮又是通便良藥,但藥量要重,通常要一、二兩以上,方見其效,通便之餘,又不會如番瀉葉、蘆薈般,引發腹痛,確是良藥。[1][2]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具不明显纵槽。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卵状彼针形,两侧裂片较小,通常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茎上部叶的叶柄较短,叶片不分裂,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凸起显着。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膜质,覆瓦状排列;基部叶状苞1轮,羽状深裂,包围总苞;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下部细,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雄蕊5,花药线形,花丝离生;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中央有1浅裂缝。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微扁,长约8毫米,径约2.5毫米,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残留的圆形痕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3]

藥材性狀

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4]

產地

生境分部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性味

性溫;味甘、苦。

歸經

經。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5]

臨床應用

1.用於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等症。白朮有補脾燥濕的作用,故可用於脾胃虛弱、食少倦怠及脾虛濕困、腹脹泄瀉等症。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用於水濕停留、痰飲、水腫等症。白朮既能燥濕,又能利水,故可用於水濕內停之痰飲或水濕外溢之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於表虛自汗。本品與黃耆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此外,本品又可用於安胎,治妊娠足腫、胎氣不安等症,有內熱者可與黃耆等配伍;腰痠者可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6]

相關醫理 & 視頻 

醫食同源中醫的一種習慣說法。意思是說,醫藥的知識和飲食的知識,是來自同一個起源的。這個過程中,人們也發現了一些能治療人體不適的食物。比如說,野蔥等,都是具有一定醫療作用的食物。蔥白吃了會發汗,姜吃了能去受寒引起的疾病,像關節疼痛胃痛感冒等等。中醫最常用的劑型是湯藥,就是把几味中藥放在水中熬,然后湯服。根據古代的傳說,湯劑伊尹首先應用的。伊尹采用神農本草作為治病的湯藥。也就是說,從他身上充分體現出“醫食同源”的傳說是可靠的。

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醫食同源」,「藥食同源」,很多中草藥,既可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同時也是很好的食品,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常常也都同時具有食與藥兩方面的性能。[7]

中國古代早有「醫食同源」的說法,這表示人類開始有醫療的時候,就已經有食療了。二千多年前所流傳下來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豐富的醫學專著,其內容鉅細靡遺,舉凡修煉、養生針灸、用藥、食療天文知識等等的觀念都包涵其中。[8]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藥方,像桂枝湯中共五味藥,即桂枝白芍生姜大棗甘草,其中三味都是廚房常用的調味品和食物。其它如川椒茴香等等都是既可以調味,又可以入藥。如胡桃桂圓大棗桂皮……難嚴格把它們區分開,究竟是藥物還是食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醫藥的起源。[9]

白朮《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安胎。」[10]

白朮在中草藥大家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這種中藥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很多人認為中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比如白朮就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11]

相關視頻

雲苓白朮扁豆衣荼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方四君子汤,滋胃健脾、补阳益气


补中益气 - 四君子汤

參考文獻

  1. 中藥學
  2. 白朮、蒼朮、莪朮,明醫網,2017-10-09
  3. 中药大辞典
  4. 中国药典
  5. 白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健康猴
  6. 白朮,中醫醫典詳述
  7. 什麼是藥食同源?. 每日頭條. 2016-07-29 (Chinese (Taiwan)). 
  8. 養生之道 │ 醫食同源 對證飲食治病有方. 新紀元周刊. 2011-04-21 (Chinese (Taiwan)). 
  9. 淺說醫食同源. 人民網. 2000-05-25 (Chinese (Taiwan)). 
  10. 白朮的11大功效. 每日頭條. 2017-02-20 (Chinese (Taiwan)). 
  11. 白朮的功效與副作用,今後要懂得正確使用. 每日頭條. 2017-04-21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