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齐国历代君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钢丝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6日 (日) 20:43的版本 齐太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田氏齐国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0年前,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后,被封国建邦,齐国建立,齐国位于今山东省。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姜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国统一六国,齐国灭亡。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姜齐

齐太公

姜尚,字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着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民间传说称太公望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説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説法。

生平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东海(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周文王拜太公为周文王曾对姜尚说:「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后人尊称姜尚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后,周武王仍以太公为师,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军于牧野。《诗经·大雅·大明》中赞此事:“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会朝清明。”因辅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时为了讨伐东夷,姜尚被分封于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


太公活跃于前11世纪,生卒年众说纷纭,没有史书说其生年,卒年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绎史》年表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吕光以太公为祖先,加上庙号始祖

传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据民间传说,太公不得殷商诸侯所赏,至渭水钓鱼,希望能遇见明主[1]。据说姜尚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丝钓鱼。三个月后,周文王出巡至渭水边时发现八十多岁的姜尚。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道:「鱼钩应该要是弯的,为甚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姜尚对曰:「我要钓的鱼,是自愿上钩的,我不必用弯的鱼钩来强迫鱼。愿意来就来,不愿来,就算了罢。」周文王马上领悟,这是双关语,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殷纣暴虐,民不聊生,我将要振兴世道,请先生担任我的老师。」姜尚应允。周文王当场拜姜尚为太师,请姜尚上车,屏退车夫,亲自拉车将姜尚请回,路程约八百步,姜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载。虽然这个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记载,更加可能是野史的虚构,它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即源于此。

六韬

六韬》是古代的一部着名兵书,为武经七书之一。《六韬》又称《姜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现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尚答之,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

封神演义》中的姜尚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尚是一个阐教的老仙人,七旬时奉元始天尊之命,骑着四不像,带着神器打神鞭及杏黄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执行封神的计画,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击落有修为的神仙。杏黄旗全名为中央戊己杏黄旗,以大地之力护身。

太公在钓鱼时遇见周文王姬昌,两人相谈甚欢,由于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预言「圣人将现,周得以兴」,所以姜尚又通称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后,姜尚便致力于辅佐文王,文王死后,姜尚继续辅佐继位的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并率兵讨伐商朝,漫长的战斗中姜尚面临了七次死亡,三次灾厄,但最终平安无事,成功让武王一统江山。姜尚也将战斗中阵亡的英雄义士们,册封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于小说与民间传说的风行,受人奉为神明。有时会以色纸,上书「姜太公至此」贴于家门等处,以求避邪消灾。

家庭

子女

齐丁公

姜伋

齐丁公吕伋(?-前975年),姜姓氏,名伋齐太公吕尚长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二代国君,前1014年-前975年在位。传位于嫡次子齐乙公吕得齐丁公崔姓丁姓始祖

人物生平

辅佐成王

西周时期周王室还是很有威严的,为了避免各诸侯国不听命调遣,都需要各诸侯当权者或者其至亲男子留在天子都成镐京任职,实为"人质"。在京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天子统治诸侯,其国家并对天子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周公召公奔赴镐京辅佐天子,令长子留封地守国。姜子牙则相反,自己留守封地齐国,派儿子吕伋到镐京辅助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的生母是吕伋的妹妹邑姜,因此吕伋还是周成王的舅舅。

周成王时期,受武王分封的商朝遗民武庚利用管叔蔡叔周公不满,伙同周边诸侯起兵反叛。吕伋成王之命,随周公东征,其父吕望响应西征,最终平定了"武庚之乱"。

辅佐康王

成王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位之初,齐丁公以辅政大臣兼虎贲氏的身份,辅佐周康王吕伋像他的父亲那样为周王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天子赏识。周康王四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为朝臣的楚君熊绎却无分。足见齐公在朝中地位之高。

周康王六年吕望病重,吕伋齐国继任君位,留其子吕衡吕季留在天子都城镐京辅佐周康王

去世传国

周穆王元年,历经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吕伋,病重去世,由于其去世之日为"",周穆王便以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丁公"。吕伋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吕季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吕得,并且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到崔邑生活,自己则与庶兄吕衡二人,继续留在周王室,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齐乙公吕得继位后,与嫡兄吕季、庶兄吕衡,共勤王室,使得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更加崇高。

代周灭唐

周成王即位后,齐国管蔡作乱、淮夷叛周而此获得征伐的机会,于是吕伋奉命征讨唐国,这让齐国吕伋执政时成了政治上的大国。

东周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三》:"

景公树竹,令吏谨守之。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

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

公曰:'何如?

晏子曰:'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舆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令舍之。

公曰:'善!'

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史料所述'曲沃'一带,正是当初西周时期周成王灭唐、成王"桐叶封弟"于唐叔虞的地望,而太原则是晋国后来的迁居之都。"及至周成王灭唐",周成王不过是发号施令者,真正的灭唐统帅乃是齐丁公吕伋

'''执掌虎贲'''

周成王在位期间,吕伋一直担任周朝虎贲氏一职 ,周成王二十一年四月姬诵病重,于是会见诸侯,召见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吕伋 、百官之长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周成王去世后,太保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宫毛跟从齐侯吕伋,二人分别拿着干戈,率领一百名勇士,在南门外迎接太子钊。请太子钊进入侧室,作忧居的主人,丁卯这天,命令作册制定丧礼。

东周孔子《尚书·周书·顾命》: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越翼日乙丑,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4]。 。

轶事典故

吕季让位

齐丁公去世后,嫡长子吕季本该继位,可是吕季却选择放弃国君之位,将国家交给同母弟吕得治理,并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去[[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生活。后有子孙以""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人物评价

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楚子熊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 东周春秋时期前530年,楚灵王熊虔仍忿然提起此事:"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卫康伯晋侯燮伯禽并事(周)康王。四国皆有分,我(国)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都城),求鼎以为分,(周)王其与我(何干)乎?"

颜之推诗曰:"威仪奕奕, 德音秩秩, 无忝厥考 ,王命宠锡。执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尔位, 修明典则。姬旦禽父 ,姜尚吕伋, 内公外候 ,左辅右弼。毕公无老, 保嫠洛邑, 惟公受采, 其事不忒。大启尔宇, 永思无极, 因地为姓, 义同申伯。"[5]。 这句诗中把姜尚吕伋父子两人,与姬旦伯禽父子两人并列,同尊为周王室护国重臣,姬旦伯禽安内,姜尚吕伋攘外,其中充分显示了吕伋周王朝的功绩和历史地位。

家族成员

父亲:吕尚齐太公

姐妹:邑姜嫁周武王

儿子:吕衡卫国大司马)、吕季西周卿大夫)、吕得齐乙公

孙子:吕高卫国少司马)、吕慈母(齐癸公

齐乙公

姜得

齐乙公,姜姓,名得,又称叔乙齐国第三代君主齐丁公之子。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受位,但让位于其弟,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叔乙即位,是为齐乙公

人物生平

齐乙公吕得(?-前932年),姜姓吕氏名得齐丁公吕伋嫡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代国君,前975年―前932年在位。传位给儿子吕慈母[6]。 。 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吕得去世后,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于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乙公

家族成员

祖辈:吕尚(祖父,齐太公)

父辈:吕伋(父亲,齐丁公)、邑姜(姑姑,周武王后)

同辈:吕衡(异母兄,卫国大司马)、吕季(同母兄,周朝太傅)

子辈:吕高(侄子,卫国少司马)、吕慈母(儿子,齐癸公)

孙辈:聂芳(侄孙,卫国卿大夫)、吕不辰(孙子,齐哀公)、吕静(孙子,齐胡公)、吕山(孙子,齐献公)

为政举措

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典故轶事

吕季让位

齐丁公去世后,此时吕伋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皆已早亡,嫡四子吕季本该继位,可是吕季却选择放弃国君之位,将国家交给同母弟吕得治理,并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去崔邑(今山东章丘西北)生活。后有子孙以""为姓。

东周左丘明《左传》:"齐国的世族崔氏,源于丁公之子。"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863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在位3年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803年-前795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2. 史記·齊太公世家
  3. 左传昭公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 《左传昭公十年》:邑姜,晋之妣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艺文类聚后妃部》:帝王世纪曰:武王妃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于内,生太子诵
  4. 顾命,百度百科
  5. 始祖季孙公遗像潘氏受姓始祖季孙公,潘氏宗亲网
  6. 齐太公世家第二,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