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世界節日中的一個節日。

節日,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東亞的新春[1]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聖誕節復活節[2]佛誕等。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各國的國慶節等等。

節日信息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35年12月9日在北京(當時的北平)發生的由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北京學生要求對日作戰的示威遊行活動。一二·九運動發生在日本侵占我國東三省後向華北挺進,陸續侵占了華北數省,中國共產國際發表抗日宣言之後。一二·九運動由黃敬等共產黨人組織及外圍組織者組成,促進了中日戰爭的爆發,停止內戰。一二·九運動起先由陸璀在西直門外進行抗日演講,受到了全國各地學生、愛國團體等的強烈響應,造成了全國性的影響。一二·九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國民黨當局聯共抗日,在北平輔仁大學留有一座紀念碑。

民族性與地區性

中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傳統節日如春節等。此外,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3]朝鮮族的「老人節」,傣族的「潑水節」,錫伯族的「西遷節」,彝族白族納西族、布朗族的「火把節」,土家族的「七月會」,高山族的「豐收節」[4]等等。這些節日與漢族節日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傳統節日。中國節日的這種跨民族、跨地區的特徵,是歷史上民族節日風俗互相交流、融合的結果,實際上也是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結果。其它各國的節日也同樣具有民族性與地區性。

傳統節日有歷史性的變異,也有地域性的變異。中國疆域遼闊,不同的地區,生活環境和條件,生產方式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別;加上民族的融合,移民的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個地區的節日風俗,有一定的差異,因而也就有自己的一些特色[5]

另有國際組織提倡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6]婦女節母親節等。

視頻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相關視頻

衛塞節——世界重要的節日
世界上最紅火的節日,100多噸番茄肆意揮灑,隔着屏幕都覺得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