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武裝力量,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種之一。
解放軍海軍成立1949年,先後參與第二次國共內戰、西沙海戰、赤瓜礁海戰等多次軍事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建立後數十年間主要負責近海防禦工作,而進入21世紀後發展迅速,尋求建構一支近海防禦與遠洋護衛能力兼備的藍水海軍。海軍現役軍人約29萬人,船艦500餘艘,包括2艘航母、33艘驅逐艦、100艘護衛艦、75艘潛艇,海軍航空兵擁有飛機700餘架。解放軍海軍現役艦艇總噸位位居世界第二,是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被認為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海軍的綜合實力第二強的海上軍事力量。
目錄
歷史
創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一部和中華民國海軍艦隊及官兵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駐威海劉公島的汪精衛政權海軍練兵營的衛隊長鄭道濟率600多人宣布起義,隨後加入八路軍,1944年11月改編為膠東軍區海軍支隊,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海上武裝力量。消息傳到延安,毛澤東指示葉劍英成立了中共軍隊歷史上第一個海軍研究小組。
1949年1月8日,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討論並通過《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的決議,其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此後,毛澤東多次強調建設海軍的重要性,還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前敵委員會,在發起渡江戰役前後,儘快組建華東軍區海軍。
1949年3月4日,宣布起義的中華民國海軍「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率部抵達葫蘆島港。3月24日,進軍北平的中共中央機關途經河北省涿縣時,毛澤東、朱德聯名簽發了致「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及全體官兵的嘉勉電。同時,毛澤東、朱德決定立即組建海軍。4月23日,中華民國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宣布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25艘艦艇、1200餘名官兵中,有18艘艦艇拒絕加入,向長江下游突圍,其中11艘成功至上海,重回中華民國海軍陣營。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在江蘇省泰縣白馬廟鄉(今位於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接收中華民國海軍起義艦艇以組建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部隊。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白馬廟鄉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從此誕生。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批覆海軍黨委:以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成立日期為「人民海軍成立日」。
華東軍區海軍成立後,以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政治部的名義在《大公報》上刊登了《關於招收原海軍人員參加人民海軍的通知》,並在福州、青島、廈門、廣州等地設登記國民黨海軍人員辦事處。由此招收了大批原中華民國海軍官兵。其中有曾以鼎中將(原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江防艦隊副總司令、海軍司令部參謀長)、韓玉衡少將(原國民黨海軍馬尾造船所所長)等高級軍官,也有海軍專業技術人員如徐時輔(原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何希琨(原國民黨海軍青島軍官學校上校教育長)等人。張愛萍將這些人員組織起來,成立海軍研究委員會,協助華東軍區海軍首長接收裝備、組建海軍部隊、主持艦船修復。
1949年8月2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正門大廳里接見了張愛萍、林遵、曾國晟(原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部第六署署長)、金聲(原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部辦公廳主任)、黃勝天(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參謀)等人一行。應張愛萍請求,毛澤東為華東軍區海軍題詞:「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另為華東軍區海軍機關報《人民海軍》報題寫了「人民海軍」四字報頭。報頭及題詞在8月29日下午送交張愛萍。
1949年11月11日,為了培養海軍人才,在大連成立了第一海軍學校,即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1950年元旦,《人民海軍》報創刊號發行,刊登了毛澤東的上述題詞,8月27日朱德總司令、劉少奇副主席、周恩來總理為華東軍區海軍的題詞(朱德題詞:「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建設一支人民的海軍」;劉少奇題詞:「建設人民的海軍,鞏固國防」;周恩來題詞:「為建設中國人民海軍而奮鬥」),以及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政治委員饒漱石、副司令員粟裕的題詞。
1950年1月13日,正在蘇聯進行國事訪問的毛澤東自莫斯科給正在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發電報稱:「可即任命蕭勁光為海軍司令。」據此,1950年1月15日中央軍委命令:「(一)為了統一管理現有各地海軍人員及艦艇,及建立人民海軍,特任命蕭勁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二)現在大連創辦之海軍學校,及華東軍區海軍司令部,今後即直接向蕭勁光司令員報告工作。」後來,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又發表意見支持蕭勁光將海軍機關設在北京的觀點,毛澤東表示:「海軍是一個軍種,海軍機關是一個戰略決策機構,應單獨成立司令部。海軍機關要設在北京。」
發展
1950年4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大會在北京協和醫院禮堂舉行。蕭勁光任司令員,劉道生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任命王宏坤為副司令員,羅舜初為參謀長。1955年至1960年,相繼組建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
1950年3月中旬,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聽取了蕭勁光有關海軍籌建工作的匯報。隨後毛澤東批准經費,先在北京貢院東街建起兩棟三層樓作為海軍司令部、政治部機關的辦公地點。1953年後,請梁思成主持設計,建造了使用至今的海軍機關辦公樓。後來又在海軍機關辦公樓周邊逐步建設了直屬部隊營房、軍官宿舍等,形成了「海軍大院」。
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澤東第一次率團訪問蘇聯,同蘇聯政府簽訂了購置海軍裝備的協議,蘇聯政府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1.52億美元貸款用於支付有關費用。但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中心轉向朝鮮半島,該筆貸款後經調整使用,海軍首次購買蘇聯裝備計劃擱淺。
1950年8月10日,海軍建軍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決定向中共中央提出爭取蘇聯援助的具體建議。不久,蕭勁光向毛澤東匯報海軍建軍會議情況。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親自給斯大林寫下一封信,以解釋和推動海軍軍事訂貨問題。1952年4月底至6月底,蕭勁光再度訪問蘇聯莫斯科,與蘇聯海軍商談1952年內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訂貨落實及海軍五年建設計劃等問題。1952年7月10日,毛澤東再次給斯大林寫信。1953年6月4日,中蘇簽訂《關于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按照該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蘇聯購得艦艇137艘,其中成品艦42艘、需運回中國組裝的半成品艦95艘。
1950年11月底,中央軍委電令各中央局、各中央分局、各大軍區,責成各地的黨政軍民學機關設法清理、登記流散各地的原海軍人員。「凡無政治問題,身體尚健,而有一技之長者,儘可能抽調來,以克服新海軍建設中人才的困難」。此後,蕭勁光從這批人以及華東軍區海軍研究委員會中選出20多人,請到北京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機關的研究委員會。
1952年2月14日,毛澤東冒雪視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機關,並對海軍裝備建設作出指示。1953年,毛澤東主席視察海軍,其間,5月21日為長江艦、洛陽艦,5月24日為南昌艦、廣州艦、黃河艦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195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海軍建設計劃時,毛澤東指示:「為了肅清海匪的騷擾,保障海道運輸的安全;為了準備力量,於適當時機收復台灣,最後統一全部國土;為了準備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從海上來的侵略,我們必須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根據工業發展的情況和財政的情況,有計劃地逐步地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1954年至1965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同中華民國海軍發生海戰十餘次,主要以水面艦艇部隊為主,初期損失較多,隨着海戰經驗的豐富,取得了幾次以弱勢裝備取勝的戰例,隨着裝備水平的提高,海戰逐漸減少;海岸炮兵參加了歷次金門炮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在歷次台海軍事衝突中執行任務。1954年5月,海軍參加東磯列島戰役並取勝。1955年,海軍派出部隊,與陸軍、空軍協同作戰,參加了一江山島戰役,取得勝利。1965年,與中華民國海軍進行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並取得勝利。
1957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青島檢閱海軍部隊。
1974年,南海艦隊在西沙海戰中擊敗南越海軍,控制了西沙群島全部島礁。
1975年5月2日晚至5月3日凌晨,毛澤東在中南海最後一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他同每位與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握手交談,毛澤東握着海軍政治委員蘇振華的手說:「管海軍靠你。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隨即伸出小拇指說:「我們海軍只有這樣大!」1975年5月8日,蘇振華向海軍黨委常委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隨後,蘇振華組織人員並邀請國務院工業部門人員共同研究制定了《海軍艦艇十年發展規劃》。1975年5月22日,蘇振華以個人名義向毛澤東寫了書面報告,報告中表示「力爭在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較強大的海軍。」5月23日,毛澤東收閱報告後批示:「努力奮鬥,十年達到目標。」
改革開放初期
1978年11月18日,公布《海軍艦艇命名條例》。1980年,重建海軍陸戰隊。
1980年5月18月,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海域舉行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為了確保導彈試射成功以及導彈數據艙的回收等工作,海軍於4月組建由6艘051型驅逐艦、向陽紅1號海洋調查船、向陽紅5號海洋調查船、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遠望2號航天測量船等多艘遠洋潛艇支援艦、遠洋拖輪、補給艦組成的特混編隊前往預定試射海域。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東海艦隊132合肥號導彈驅逐艦、東運615豐倉號綜合補給艦(已改舷號艦名為882鄱陽湖號綜合補給艦)組成艦艇編隊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此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次派出對外出訪艦艇編隊。
1988年3月14日,南海艦隊在赤瓜礁海戰中擊敗越南海軍,收復赤瓜礁、華陽礁、永暑礁、東門礁、渚碧礁、南薰礁。
1989年3月31日至1989年5月2日,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鄭和號訓練艦出訪美國,中國海軍艦艇第一次出現在西半球。
1995年,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青島檢閱海軍部隊。
2001年4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派出2架殲-8II戰鬥機對一架在中國南海執行偵查任務的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進行監視和攔截,其中一架僚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美機發生發生碰撞,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犧牲,而美國的軍機則迫降海南島陵水機場。
2002年5月15日至9月23日由青島艦和補給船組成的艦隊從青島起航,完成了中國海軍首次環球巡航。
2003年,為了精簡指揮層次,解放軍海軍撤銷了基地一級指揮機構。撤銷了海軍航空兵部,把海軍航空兵交由軍區空軍統一指揮,但保留了海軍航空兵這個名稱。
2003年4月16日,北海艦隊361號潛艇在訓練中因事故沉沒,70名官兵遇難。事後,海軍司令員石雲生和海軍政治委員的楊懷慶被免職。
走向遠洋
2008年12月26日,南海艦隊派出艦艇編隊赴亞丁灣打擊索馬里海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索馬里護航行動)。截止到2019年9月,中國海軍已派出了33批護航編隊。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青島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60周年閱兵式,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主持閱兵式,並邀請14國21艘軍艦參與閱兵儀式。
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正在亞丁灣執行打擊海盜行動的海軍護航編隊,奉命執行在利比亞的撤僑任務。
2011年8月10日,中國海軍首艘航空母艦(蘇聯未完成航母瓦良格號續建而成)出海進行航行試驗。2012年9月25日,命名為遼寧號並正式入役。
2014年1月7日至6月23日,中國海軍先後派出鹽城艦、黃山艦分別與俄羅斯、丹麥、挪威艦艇執行了20批敘利亞化學武器海運出境至銷毀點聯合護航任務。
2014年6月23日至8月1日,中國海軍派出由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和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組成的艦艇編隊以及和平方舟醫院船參與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2014」演習。
2014年9月20日解放軍海軍反海盜護航編隊訪問伊朗阿巴斯軍港,為史上首次中國艦隊訪問伊朗也是首次停靠波斯灣沿岸。
2014年12月,中國海軍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共18艘水面艦船,在西太平洋沖之鳥礁海域舉行了代號「機動六號」的軍事演習。規模超越2013年10月底的「機動五號」演習,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舉行的最大規模的遠海演習。
2015年3月29日至4月7日,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十九批護航艦艇編隊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趕赴也門,執行撤離中國在也門人員任務。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共執行了4次撤離任務,成功從也門撤離了中國公民600多人,以及來自15個國家的外國公民279人。
2015年5月11日至21日中俄兩國海軍在地中海海域舉行了「海上聯合—2015(Ⅰ)」演習。8月20日至28日中俄兩國海軍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舉行「海上聯合—2015(Ⅱ)」軍事演習。9月初參加演習的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中的5艘艦船在軍演結束後繼續組織遠海訓練,於9月3日到4日由塔納加海峽通過美國阿留申群島進入白令海。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首次出現在該海域。
2016年初,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以海軍各艦隊機關為基礎,調整組建為各戰區海軍機關。解放軍海軍現設有北部戰區海軍、東部戰區海軍、南部戰區海軍三個戰區海軍,並在中部戰區編有海軍人員。中部戰區地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和湖北)內有海軍單位,中部戰區機關幹部中也有海軍幹部,但中部戰區不直轄海軍部隊,也不設中部戰區海軍領導機關。
2016年7月1日中國解放軍五艘軍艦從舟山啟航抵達夏威夷參加環太平洋軍演-2016。
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南海海域舉行海上閱兵。此次閱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48艘艦艇、76架戰機、1萬多名官兵參與。
201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在青島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閱兵式,共派出32艘艦艇、39架戰機,分別編為6個群、10個梯隊,並邀請13個國家,18艘艦艇參加閱兵儀式。
2019年12月17日下午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1] 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
2020年2月18日,解放軍海軍艦隊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首次以戰備訓練姿態在東太平洋進行了實兵實彈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