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
简介
佛山,简称禅,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省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三角腹地,东接广州,南邻中山,历史上是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如今发展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创造其独特的佛山模式 使佛山制造响誉海内外。佛山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是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 。是粤剧的发源地,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崇文尚武彰显佛山精神。
佛山享有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之都、最具浪漫城市等美誉。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5.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5.61万人。
2017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16位;工业总产值2.4万亿元,排名全国第6。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佛山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居第11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佛山市
面积:3875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Foshan,Fatshan
人口:720万(2013年常住)
别名:禅城
方言:粤语-广府片-佛山话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广东省
著名景点:祖庙、西樵山、长鹿农庄、岭南天地、史卢比主题公园、南风古灶
下辖地区:禅城区、南海区、高明区、三水区、顺德区
机场:佛山沙堤机场
政府驻地:禅城区岭南大道14号市府大院
火车站:佛山站、三水站、三水南站
电话区号:0757
车牌代码:粤E、粤X、粤Y
邮政区码:5280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
行政代码:440600
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市花:白兰花
佛山座右铭:勤劳、务实、敢为天下先
简称:禅
魅力佛山
佛山,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古称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城内塔坡岗挖掘出三尊佛像,以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迄今有1390年的城市得名史。
自古工商业繁荣。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是我国“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美食之乡、粤剧之乡、岭南成药之乡、狮艺之乡等美誉,形成了行通济、佛山秋色、扒龙舟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1994年,国务院公布佛山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是陶艺之乡,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活态陶瓷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发端均与佛山有不解的渊源。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唯一的“武术之城”称号。
佛山是美食之乡,是粤菜发源地之一,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区大良街道别称)”的美誉,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粤菜美食名城”。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佛山是粤剧之乡,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2013年,南海区荣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历史有400余年,产品种类齐全,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龙狮名镇”。佛山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水网发达,自古“扒龙舟”这一民俗活动兴盛并延续至今。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多次代表国家和广东省参加世界、全国性比赛,成绩优异。
正月十六“行通济”的民俗始于明末,盛于清乾隆年间,延续至今依然兴盛,并被赋予慈善等现代元素,每年吸引数十万群众参加,祈求新年平安、顺利。
佛山秋色是秋季农业丰收之时,佛山民间举行的庆祝游行民俗活动,包括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大类,分成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灯色、景色共七色。
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9个状元,佛山占5个,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佛山,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勤劳重信、善抓机遇的佛山人坚持谋实业、做实业、兴实业,将佛山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2017年,佛山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5:58.4:40.1,制造业主导地位明显。现有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18家。美的、碧桂园、格兰仕、利泰、联塑、海天、兴海等7家佛山民营企业入围“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美的、碧桂园跻身福布斯“世界企业500强”。
制造业基础雄厚、实力强劲。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是中财办和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工业体系较为健全,涵盖了几乎所有制造业行业,家电、家具、陶瓷、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等传统行业优势突出,光电、新材料、生物制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当前正着力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大力发展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把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的中流砥柱。佛山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市场主体51.25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82.94%,民营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81.6%。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也不乏各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佛山民营企业根植性稳定性较强,有力支撑了佛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区、镇(街道)是佛山经济发展主战场。原广东“四小虎”中,有顺德、南海“两小虎”在佛山。多年来,佛山坚持分权化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模式,大力推动财力、资源和管理权限向基层下沉,基层活力动力较足。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中,佛山五个区均位列前50强,其中顺德、南海区分列第1、第2位。在全市32个镇(街道)中,共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6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0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省级专业镇38个,形成了“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
品牌经济发达。佛山是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累计获批创建南海铝材、佛山陶瓷、半导体照明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500个,连续多年位居广东省第一。美的电器、佛山照明、海天调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宝饮料、联塑非金属管道、溢达纺织等品牌和商标享誉海内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佛山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实施降低企业成本“佛十条”等政策措施,2016、2017年共帮助企业减负633.2亿元。佛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获得中财办、国家发改委肯定;中央电视台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将佛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样板案例。
佛山,内生动力强劲的创新引领型城市
佛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17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2.7%,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4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
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12年开始,佛山每年财政投入超过20亿元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2017年投入47.29亿元。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获批组建全省唯一的白色家电省级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以全新体制机制筹建佛山理工大学,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推动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建设千灯湖创投小镇,着力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和融资租赁区域中心,积极发挥深交所企业上市路演中心、天交所广东运营中心及佛山民间金融街等平台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设立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债券融资风险缓释基金等,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截止2017年底,佛山拥有上市企业54家,上市企业市值位列全国第7名;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注册登记企业3510家,帮助企业融资947亿元。
高水平规划建设区域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禅南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构建“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现有佛山国家高新区、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金融高新区三大高端载体,中国南方智谷、广东工业设计城、智慧新城、绿岛湖都市产业区、中欧科技合作产业园、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产业基地。
佛山,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大城市
佛山实施城产人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心突出、组团清晰、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岭南特色突出的城市格局。
组团城市格局特色鲜明。佛山以“1+2+5+X”组团式布局城市发展,形成强中心、多组团、扁平化的城市格局。深入实施“强中心”战略,将禅城、南海、顺德区打造成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佛山中心组团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持续增强,区域组团城市建设提速,岭南魅力小镇串珠成线。
以城市升级促城市升值。2012-2016年,佛山全面实施城市升级行动计划,相继投入2475亿元,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绿化和景观提升,促进城乡环境治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千灯湖公园获2015年全球城市开敞空间奖第一名。2017年起,启动实施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部署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专项行动,立足“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争取实现城市形态“四个转变”,即一般的区域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转变,城市社区向广佛都市圈中心城区转变,产业园区向功能多样的城市社区转变,高能耗、低产出的村级工业园区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园区转变。
探索“三旧”改造的先行地。佛山是广东省最早探索推进“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城市之一。2009年成为全省“三旧”改造试点示范市,近五年来,荣获年度全省“三旧”改造一等奖4次、三等奖1次。截至2017年底,佛山“三旧”改造累计已竣工项目761个,占地面积4.06万亩。全市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祖庙东华里片区成功改造为岭南天地商业街区,实现了中与外、古与今的巧妙结合,成为广东省旅游文化胜地。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佛山交通便利,构建起了航空、轨道、公路、河运、公共交通有效衔接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两环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6.66公里,密度12.8公里/平方公里。广佛地铁2010年通车,是全国第一条跨市城际轨道。佛山正积极推动广佛轨道交通“一张网”,构筑互通互联、换乘便捷的广佛轨道交通网络。南(贵)广高铁建成通车,佛山西站4小时内可达南宁,5小时内可达贵阳。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启动前期工作,“一环”西拓工程全面开工,建成中心城区“五纵六横”公交骨干线网。
生态环境优美。佛山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顺德区逢简村获评全国最美乡村。佛山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全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岭南旅游胜地。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东方艺术之宫”佛山祖庙,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美誉的“理学名山”——国家5A级景区西樵山,以岭南历史文化、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国家5A级景区长鹿旅游休博园,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中的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陈村花卉世界,以及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山水娱乐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园——盈香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国艺影视城、渔耕粤韵文化园、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梦里水乡、逢简水乡、大旗头古村、烟桥古村等文化景点等文化景点。
佛山,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
佛山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放包容,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全国、全省的改革先锋,成为广东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市和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城市。上世纪90年代,以顺德区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南海区为代表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率先引领作用。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的区级大部门制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等改革事项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法人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认缴资本与注册资本、住所与经营场所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发出全省首张金融功能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7天办结。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审批清单与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建立全链条、全流程、全行业监管模式。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权责清单动态监管。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佛山模式”入选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率先提出网络问政、网络行政、网络监督“三网融合”理念,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全省领先,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在全省率先推出“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12345政务平台实现全市热线统一呼叫和指挥调度。连续7年获全国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1名。改革大数据统筹发展体制,组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建设管理局。
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佛山积极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围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做法,全面实施“互联网+易通关”改革,推进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实现口岸全覆盖,营造与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俄罗斯纳罗福明斯克区、瓦努阿图维拉港市等结为国际友好城市,获荣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目前已有一汽大众、丰田集团、安海斯-布希、施耐德电气等60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2017年,新增境外直接投资企业43家,协议投资额46.2亿美元,增长5.7倍。碧桂园、联塑、国星光电、东方精工等骨干企业加快多元化海外投资并购步伐,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打造美的库卡智能科技园区。联合德国不莱梅、汉诺威等国内外城市组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已扩大至33家。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对接广州、深圳、香港等中心城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广佛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南海、顺德、三水区分别与广州市荔湾、番禺、花都区共建合作示范区,佛山与广州、中山共建南沙港。构建“佛山+香港”合作新模式,达成7大领域11个重点项目合作意向。
佛山,富裕和谐的民生幸福城市
佛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57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境内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7019.38亿元,增长4.2%。
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佛山是全国文明城市,共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所、文化馆6所,均为国家一级馆;拥有博物馆15所。举办了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秋色巡游、香港·佛山节、功夫(动作)电影周、50公里徒步等公共文化活动。打造“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陶艺之都”“博物馆之城”等文化名片,国艺影视城、珠宝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国南方影视中心。举办创意设计展、陶瓷艺术周等文化会展活动。实施“鲲鹏展翅”“百强文化企业”扶持计划,发展体育动漫、电子竞技、低空航空运动等文化消费新业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擦亮“大爱佛山”“信用佛山”“乐善之城”“敬业之城”“志愿者之城”等文明创建品牌。
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教育现代化试点市、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国家现代学徒试点市。在佛山,全部镇(街道)是广东省教育强镇,全部区是广东省教育强区,全部义务教育学校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015年,佛山开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获联合国“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五年提升行动计划,到2020年,佛山将新建、改建、扩建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6所,新增学位约18万个。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职工和居民待遇标准统一。建立大病保险制度,报销最高限额30万元。加快建设卫生强市,拥有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等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全市三甲医院16家;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三级公立医院均参加医联体建设。
社会安全网络体系严密构建。深入推进平安佛山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飓风2017”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实推进,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构建“一系统”“一图纸”“一表格”的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格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防控成效明显。
新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制定全国首个新市民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和全省首个《居住证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启用“互联网+新市民”自助申报平台,不断完善新市民入户、就业扶持、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新时代开启佛山发展新征程
2018年,佛山将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高质量供给,把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探索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新动能,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二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新潜能。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谋划开放布局,推动佛山与周边城市乃至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全面提高佛山经济国际竞争力。四是坚持提升城市形态功能品质,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围绕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城区与村镇之间、各区之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协调上下功夫,在统筹上求突破,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环境。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和抓手,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方面为重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作出佛山贡献。
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
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2]
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洁净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中国品牌之都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ref[>http://www.foshan.gov.cn/zjfs/fsgl/csry/ 城市荣誉]佛山市人民政府网站</ref>
行政区划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3月1日,成立南海县人民政府。3月20日成立顺德县人民政府。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粤中行署辖24县(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番禺、东莞、宝安、增城、博罗、龙门、珠海、新会、高明、鹤山、封开、怀集、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郁南、德庆),1市(石岐)和2省辖市(江门、佛山)。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辖13县(中山、珠海、番禺、顺德、南海、三水、新会、鹤山、高明、台山、开平、恩平、花县),1市(石岐)和 2 省辖市(佛山、江门)。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58年11月至1959年1月,佛山专区曾改称广州专区。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佛山地区辖南海、顺德、三水、高鹤、台山、恩平、番禺、中山、珠海、新会、开平、斗门12县和佛山、江门两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佛山市辖中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县。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
1992-1994年,顺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后撤县设市(县级),由佛山代管。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五个区。
佛山市现辖5个市辖区: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
地理环境
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位于东经113°06',北纬23°02',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人口民族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佛山常住人口为719431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3788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856423人,增长34.78%。年平均增长率为3.03%。其中,男性人口为3875041人,占53.86%;女性人口为3319270人,占46.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6.74。0-14岁人口为852619人,占11.85%;15-64岁人口为5968913人,占82.9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2779人,占5.18%。
201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73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49万人,增长0.75%。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市总户数116.26万户,总人口385.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0万人。
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0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旅外侨胞达240万人。
历史文化
语言
禅城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南海区境内除和顺镇(已并入里水镇)、松岗镇(已并入狮山镇)个别村的极少数人操客家方言外,主要使用粤方言 。
三水区境内绝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大塘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讲客家方言,南山镇也是客家人聚居点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 。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从嘉应州等地迁来六和镇 。
高明区境内主要使用粤方言,少数使用客家方言。
顺德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工艺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岭南文化气息浓郁。同时,佛山也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乡。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饮食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乡”,粤菜发源地之一 。这里土地肥沃,水网交错,物华天竞,“海陆空”物产颇丰。无论天上飞、地上走、土里钻、水中游的动物,还是那青葱滴翠的各种果蔬,在厨艺大师们的精心烹调之下,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佛山有许多小吃,如佛山扎蹄、佛山公芝麻饼、大良野鸡卷、大良磞砂、大良姜汁撞奶、炸牛奶、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水晶饺、甘笋蒸饼、西樵大饼、佛山九层糕、石湾鱼脯、佛山柱侯酱、蚕蛹、 白糖棉花糕、应记云吞面、金源酒家甘笋蒸饼 、汾宁白糖棉花糕、大可以状元及第粥、盲公饼、高明濑粉等许多小吃。
佛山人根据不同的地方的特产与口味,创制了许多风格各异的美食菜点。佛山的柱侯食品,顺德的“凤城(大良)炒卖”,声名远播。佛山的许多小吃,如佛山盲公饼、大良蹦砂、扎蹄,大良野鸡卷、炸牛奶、蹦沙、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等皆名闻遐迩。
民俗
年宵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没了,桥还在,每年正月十五,政府组织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赛龙舟: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佛山各地有民间举办的龙舟赛,各乡各村派出阵容鼎盛的龙舟队参与竞渡。漂亮醒目的龙舟在水乡的河网上力争上游,两岸站满观众,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佛山秋色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 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明永乐年间发展起来,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 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等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折叠曲艺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
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个,佛山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南风古灶·高灶陶窑、康有为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4个,佛山梁园、兆祥黄公祠、简氏别墅等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62个,陈铁军故居、文会里嫁娶屋、简照南佛堂等
风景名胜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还有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
佛山新八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著名人物
军政界
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康有为、
中共第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四、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国监察部部长谭平山、原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香港特区首任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明朝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内阁首辅梁储、内阁首辅方献夫、清末大臣张荫桓、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历官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军机大臣,清朝二百余年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戴鸿慈、罗登贤、邓培、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陈文景、塞舌尔共和国前总统、在野党主席陈文景、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原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谭天度、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香港民主党主席刘慧卿、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刘千石、何钟泰、石礼谦、陈伟业、刘江华、谭香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原香港财政司司长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亚太区前主席梁锦松、严缨、陆敬科、梁士诒、陈汝棠、罗志、郑润琦、陈剑虹、郑金、陈金釭等。
商界
香港永隆银行已故创办人伍宜孙、香港恒生银行已故创办人梁球锯、香港东亚银行已故创办人简东浦、著名民族企业家薛广森、香港金融大王胡汉辉、上海冠生园创始人、大白兔糖之父冼冠生、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李兆基、李兆楠、李家杰、李家诚、胡兆炽、香港珠宝大王、兼任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及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郑裕彤、郑家纯、郑志刚、广东碧桂园房地产创始人杨国强、杨惠妍、广州周生生珠宝集团创办人周芳谱、周永成、北京同仁堂(香港)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心、香港纸品业大王、华生纸品厂创办人林伯长、泰国钢铁大王何德年、广东美的集团创办人何享健、李兆麟、梁升、梁显利、王锡华、谢瑞麟、罗富昌、李伟强等。
文化界
广东历史上曾出九位文状元:其中就有五位出自佛山,分别是南汉的简文会、南宋的张镇孙、明代的伦文叙、黄士俊和清代的梁耀枢。此外还有邹伯奇、詹天佑、文学家吴趼人、朱完、吴旦、何文绮、李征霨、[[冯栻宗[[、朱美瑶、黄鲁逸、傅天仇、卢龙云、粤剧名伶马师曾、任剑辉、梁醒波、李香琴、白雪仙、白驹荣、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潘玉书、冯公侠、刘传,画家黄少强、伍嘉陵、温少曼、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卢龙云、岭南诗人区大相、数学家何衍璇等以及两院院士庞雄飞、陆启铿、刘允怡、梁智仁、何国钟、关士聪、关肇直、李衍达、罗绍基、岑可法、梁晋才、刘颂豪、叶叔华、苏国辉、马福邦、曾溢滔、胡经甫。
武术界
张炎、梁赞、叶问、黄飞鸿、李小龙、黄麒英、苏黑虎、潭济筠、铁桥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