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粗體文字

劉作翔
出生 195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法學家

目錄

個人簡況

劉作翔,1956年生,甘肅省平涼市人。1983、1987年先後畢業於西北政法學院法律本科(法學學士)和法理學專業研究生(法學碩士)。1998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博士學位。1995年起先後擔任西北政法學院教授,法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法律科學》雜誌主編等。2000年2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曾擔任法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法理學研究室主任;現擔任法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教授,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法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環球法律評論》雜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特殊學科「法社會學學科」主持人。獲國家人事部「1996年度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務院1997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國家七部委「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第一、二層次人選稱號等。2004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推薦並被中組部確定為「中央聯繫專家」。2004年入選首批「當代中國法學名家」,並被收入法學文獻——《當代中國法學名家》一書。

劉作翔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有法理學、法律文化理論、法社會學、民主法治理論、法學發展問題等。獲各類學術獎3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10多項。

劉作翔教授擔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顧問。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諮詢專家。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司法改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劉作翔教授先後兼任西北政法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吉首大學華僑大學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江蘇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甘肅政法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等院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寧夏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吉林大學法學理論教學團隊(首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工作顧問。

學術成果

劉作翔教授先後主持和完成了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執政能力建設和依法執政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重大課題《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衝突及其立法司法解決機制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課題《中國的案例指導制度研究》、中國法學會委託項目《群體性事件的防治》等10餘項課題。

1985年以來,劉作翔教授先後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求是》、《法律科學》、《法學》、《法制日報》、《檢察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280餘篇,其中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5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要"摘登3篇,目錄索引16條。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法理學·法史學》、《訴訟法學·司法制度》、《中國政治》、《毛澤東思想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社會主義研究》等全文複印轉載50多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雜誌轉摘6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要"摘登2篇,被其他報刊轉摘10多篇。

劉作翔教授出版個人學術專著8部,代表著作是:《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出版)、《我之法學觀--劉作翔文章選》(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思想的碎片--劉作翔法學言論選》(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出版)、《思想的記錄--劉作翔法學演講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權利衝突:案例、理論與解決機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出版)、《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法理學視野中的司法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法治的路徑--項目研究報告(2001-2006)》(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主編學術專著《法與公平論》(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多向度的法理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立法後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編法律碩士教材《法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論叢》(第一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法律與社會論叢》第一卷"法律實施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出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法理學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等。

參編教育部、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等《法理學》統編教材7部,參編其他法學著作、教材、工具書、論文集等60多部。

人才培養

1992年至2000年2月,劉作翔教授在西北政法學院工作期間,擔任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後給法理學專業、刑法專業、法律史專業等研究生講授過法理學、法律文化理論、西方法學原著選讀等課程。在導師組共同指導過57位研究生,其中直接負責指導的有8位研究生,至2001年7月,這8位研究生已全部獲得碩士學位。

1997年至2013年期間,劉作翔教授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吉林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浙江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政治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等院校約100多位法學博士生評議審閱博士論文和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等。受邀參加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吉林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管理學院3名博士後出站答辯。指導訪問學者5名。

2002年5月,劉作翔教授被批准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2003年9月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2013年已畢業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8名,正在指導的博士研究生4名。2004年至2013年間,指導11名法律碩士研究生,已全部畢業並獲得法律碩士學位。

2002年至2013年,劉作翔教授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指導21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研究工作,已有15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正在指導的有6名。

學術演講及參加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

從1994年起,劉作翔教授先後應邀在國內 130多所大學法學院系和部分省市區縣的人大、法院和其他政法機關訪問講學和學術演講,聽講者為法學院教師、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有的院校多次演講,前後演講計180多場次。

2000年以來,劉作翔教授先後應邀參加全國政協、民盟中央、民革中央、中組部、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法學會、國家體改委、司法部、民政部、全國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國務院法制辦、 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國家法官學院、法律適用雜誌社、人民司法雜誌社、人民法院報社、中國審判雜誌社、民主與法制雜誌社、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贛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騰州市人民法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環翠區人民法院、乳山市人民法院、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沭陽縣人民法院、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都市高新開發區人民法院、榮昌縣人民法院、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漢中市漢台區人民法院、洋縣人民法院、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濰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法院、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法院、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法院、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廣東省人大、廣州市人大、廣州市蘿崗區人大、寧波市政法委、寧波市社會科學院、山東省法理學研究會、江蘇省法理學研究會、法律科學雜誌、現代法學雜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等部門和單位召開的各種類型學術研討會及座談會。2008年,受邀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和歐盟、聯合國開發署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合作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課題組專家顧問。2007年9月3-14日,在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參加由中組部等4部委舉辦的"高級專家理論研究班(第2期)" 。2013年9月4-11日,在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參加由中組部舉辦的"2013年第2期兩院院士和中央聯繫專家國情研修班"。

1996年11月,應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邀請赴香港大學講學訪問半個月,分別在香港大學法律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發表演講。2002年11-12月,應法國埃克斯-馬賽法律、經濟與科技大學之邀,在該大學歐亞研究所訪問講學1個月。2009年2-3月,應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比較法研究所做訪問學者交流1個月。2010年5-8月,應邀在瑞士弗里堡大學聯邦研究所做訪問學者3個月。2010年6月24日,應邀在奧斯陸大學挪威人權中心發表"中國的司法改革和法律實施"的學術演講。2011年10月22日,應邀在韓國駐中國大使館發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成果"的學術演講。

2001年以來,先後赴丹麥哥本哈根中國香港加拿大溫哥華意大利威尼斯日本北海道斯洛文尼亞中國澳門中國台灣韓國益山等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人權司法對話活動等。

1986年以來,參加中國國內全國性及地區性各類國際、國內法學學術研討會數百次。

主要學術思想觀點

劉作翔教授的主要學術思想觀點體現在以下的著述中:

1.法理學是一門關於法的一般理論的思維性科學和學科。法理學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法理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學科特徵: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普遍性、理論性。21世紀的中國法學,應深刻把握法理學的性質和特點,並在此方面作出自身的努力,反對對法理學一味的實用功利之要求,使法理學真正成為一門有獨立的內涵和思維的理性之學。 1

2.法律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法學新思維,它滲透在人類的法律實踐活動之中。法律文化既體現在作為隱性的法律意識形態之中,也體現在作為顯性的法律制度性結構之中。法律文化既是歷史文化的遺留,也是現實的人類創造。過去人們創造了法律文化,今天人們仍在發展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一種集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觀念與制度在內的宏觀的整體性文化。2

3.20世紀的中國法律文化,伴隨着中國社會的轉型,也經歷了一個由傳統向現代、由封閉向開放、由一元向多元的歷史轉型和發展時期,正在向現代化邁進。21世紀的中國法律文化將在世界法律文化體系中居於重要的地位,成為多元並存的世界法律文化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具有光彩的一支重要文化。 3

4.法律作為一種人造物,是有自身的理想的。法律的理想就是指作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法律的理想不是停留在理念之中,而是體現在人類所創製的實在法體系之中。法律的理想的具體內容有:追求正義的實現,追求秩序的實現,追求人類生活的幸福,追求法治的實現。法律有自身的理想,法學有自身的理想,法學家更應有自身的理想。理想有多種多樣,但追求法治應成為法學家所有理想中之最高理想。 4

5.法治社會應對公權力和私權利確立兩個法治原則。這兩個法治原則是:對公權力,法無明文規定(授權)的,不得行之;對私權利,法無明文禁止(限制)的,不得懲之。這兩個原則應作為我們建設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的重要原則滲入到我國的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法制建設的諸環節中去,並將它們作為判斷公權力行為和私權利行為的重要依據。 5

6.法律與道德之間存在着一種既相互適應、相互吻合,又相互衝突、相對保持距離的特性。法律在總體上同道德相適應,但在某些方面它又相對獨立於道德要求。在法治領域,道德問題應主要在立法環節加以解決,立法是對公認的社會道德因素的確認過程。立法一旦確定,司法環節就應以法律為標準,儘量排除道德因素的介入,因為一旦引入道德因素,就會破壞立法中已經確認的道德因素,對法治帶來破壞和衝擊。這正是司法中堅持法律標準的實質所在。 6

7.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形態表現為一種極為複雜的情況。作者將之概括為由"法治秩序"與"人治秩序"、"禮治秩序"、"德治秩序"、"宗法秩序"等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這是一種"實然社會秩序",它同國家所確立的"法治秩序"這一"應然社會秩序"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如何實現由"實然社會秩序"向"應然社會秩序"結構的轉變,是中國在實現法治國家目標的進程中要面臨的並要解決的主要問題。7

8.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這是作者在分析比較了毛澤東和鄧小平在民主思想上的異同之後所得出的一個結論。這一結論內含了民主和法治之間難以分割的"孿生"關係,也是在分析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之後,所得出的一個理論觀點。 8

9.在中國的法治進程中,權利衝突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法律現象廣泛地存在於法制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存在於司法審判和日常生活中。要解決好權利衝突問題,有幾個關鍵點應該強調:其一,最重要的是要確立一個權利平等保護的觀念,而這一看似已經解決的問題,其實還存在着很大的認識誤區;其二,權利衝突的解決是一個法制機制的綜合性作用過程,而不只是靠一個單一的法制機制的解決手段;其三,在綜合性的法制機制中,作者更加看重和強調立法對於解決權利衝突的作用和意義。 9

10.司法獨立作為一項人權原則和法治原則,已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並且已經成為一項國際標準。中國在其憲法和普通法中,也對司法獨立作了原則性的確認和規定。但是,由於中國司法上存在着較為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形成了"司法權地方化"的格局,破壞了法制的統一和司法獨立原則的實施。中國司法上地方保護主義有其深厚的體制性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解決中國司法上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就需要徹底地改造形成"司法權地方化"的體制性因素,以"司法權國家化"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思路,以此來進行相應的司法制度設計。 10

11.對於一個處在轉型時期的社會而言,國家法和"民間法"的關係是一個繞不開的難以迴避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作者通過對發生在現實中的中國和外國的一些"民間法"案例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即"民間法"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由此認為,我們很難在極其抽象的意義上對"民間法"作出一種理論解說和評判。並由此進而認為,在國家法和"民間法"之間,不存在抽象的普遍法則,只存在具體的案例中所體現和表現出的國家法和"民間法"的孰是孰非的問題和判斷。作者的這一結論是針對近幾年國內學術界在國家法和"民間法"問題的討論中對"民間法"無限褒揚的趨向以及對"民間法"所表現出的一種抽象而虛無的理論評判的研究趨向的。他認為,在國家法和"民間法"之間,重要的不在於它叫什麼,而在於它是什麼。11

12.中國實行案例指導制度,是為了在保持制定法的法律體制下,以依法司法為主要的司法模式,借鑑判例法制度中對我們有用的和有益的東西,以彌補制定法之不足,而不是推倒重來,完全和徹底地改造我們既有的法律體制和司法體制。實行案例指導制度,是一個折中的制度選擇。它既表達了我們所欲實行的是一種"案例"指導制度,而不是完全的"判例"指導制度,同時,也表明我們同過去有不同,要將"案例"上升到能夠"指導"以後法院審判工作的地位,而不是過去的僅僅是起到"參考"的作用。案例指導制度是一種有創新的制度,但不是一種新的"造法"制度,它在本質上仍是一種法律適用活動和制度。因此,我們實行的案例指導制度,是以制定法為主,案例指導為輔,在不影響制定法作為主要法律淵源的前提下,借鑑判例法的一些具體做法。它是一種能夠體現中國特色的、並順應世界兩大法系逐漸融合發展大趨勢的制度變革舉措。案例指導制度蘊涵着以下幾個法律的價值:節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實現同案同判、法制統一的目標,最終實現司法公正;體現司法主動解決社會糾紛的功能,變司法的被動為主動,發揮司法改造不合理制度的功能和能動性;提高司法水平和司法能力,遏制司法腐敗。12

13.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最有利於公民的政治參與。公民的政治參與應該"依法、有序"地進行。要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我們還需要從制度建設上,不斷探索人民實現民主權利和權力的具體方式,健全和完善有利於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具體制度建設,在廣泛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等領域,人民實現民主的方式和公民參與政治的方式還有其他許多形式,還有很大的空間和餘地,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13

14.我們應該對法理學中的關於正式的法律淵源和非正式的法律淵源的分類理論進行反思。在法律將諸如習慣、政策等作為法律缺位時的行為依據以及司法解釋等作為裁判依據之後,再將它們看作是非正式的法律淵源已經失去了理論基礎和法律根據。14

15.習慣的未來命運--習慣應作為糾紛解決補充手段進入立法或司法解釋的一般性規定。雖然習慣在中國的立法和司法中有一些確認(無論是《物權法》的第85條還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但都是個別性規定,都是有特指的。我們應該從立法上解決,將它變為一般性規定。首先在民事法律中有個突破,在民事立法中明確規定習慣的法律地位,將現在《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修改為"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國家政策沒有規定的,可依當地習慣。" 形成一個三位階規範結構:有法律時依法律,沒法律時依政策,沒政策時依習慣。這樣從民法的基本原則上徹底解決習慣的地位問題。這樣的規定可以從民事行為上一攬子解決問題,把原來《物權法》的第85條的特別性規定變為一般性規定,使它成為所有民事行為的法律規定。隨後,在刑事法領域、行政法領域也應該給習慣應有的法律地位,使習慣成為整個法律體系以及司法過程中的規範類型,發揮其應有功能和作用。15

16.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黨執政問題上的具體體現,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在於依法執政的貫徹實行。依法治國是治國方略,依法執政是執政方略。依法治國是黨提出的治理國家的治國方略,側重於國家和社會事務;依法執政是黨提出的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執政方略,側重於執政黨對國家的領導和執政事務。但兩者在所依之法上是重合的,即都要依據憲法和法律。並且,在總體目標上是一致的,即都要依法辦事,都是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目標而努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在於依法執政的貫徹實行。16

17.中國法治國家建設戰略重點的轉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具規模的情況下,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戰略重點應轉移到法律實施的廣闊領域,法律實施應該成為下一階段中國法制建設的重點;在法律實施中,法律觀念、法律意識起着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而在法律觀念、法律意識中,規則意識則是最重要的歸結點。當前中國法律實施的最大障礙是規則意識的缺乏,也是目前法律實施不甚理想的主要癥結。應通過教育和制度約束的雙重手段,大力加強和確立全社會的規則意識;在法律實施中,培養公民的現代法律觀念是關鍵,也是實現法治國家的觀念、心理和文化基礎。現代法律觀念應該是一個包括古今中外法律歷史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系統性、開放性"圖譜",這個"圖譜"目前至少包括有30餘種的觀念種類。17

18.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終價值目標。從法律的角度看,幸福是法律的一個目標,一個價值,一個理想,而且幸福是可以涵蓋其他法律價值、法律目標、法律理想的一個最高概念。 幸福這個概念是所有法律價值目標的最終目標。舉凡公正、秩序、權利、法治等等價值,都可以被幸福這個概念吸收進去。在幸福這個大概念之下,其他這些概念都成了次級性概念,不是終極性概念了。18

19. 關於"規範體系"新體系結構的思考。 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研究過程中,作者認為"法律體系"這個概念有局限性,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也同已經發展變化的情況不相適應。現行的法律體系架構不能夠把法院在審判案件時所包含的可以作為判決依據的規範類型以及法律實施過程中的規範依據都包括進去,所以需要對法律體系概念進行重新的認識。為此,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即"規範體系"的概念,認為此概念即可以彌補法律體系的局限性,並形成一個新的結構體系。作者為此做了以下一些論證:"規範體系"概念提出的法律和理論根據;"規範體系"概念中的規範結構、規範類型及其新的位階關係;法律對習慣和國家政策賦予一定的法律地位並不改變它們原有的性質;新規範類型的確立必須堅持國家法定的原則;"規範體系"中各規範類型的地位和作用不是並列的,法律是最高端也是最重要的規範類型,其他規範類型起補充漏洞的作用,但並非不重要;"規範體系"與凱爾森的規範理論的區別。 19

20.關於中國憲政問題的思考。中國的憲政問題是中國法治國家建設中非常重要的政治法律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作者對中國的憲政問題提出了幾個獨特的觀點:憲政是法治的應有之義;憲政是法治發展的高級階段;憲政的核心內核是對權力的配置和制約;憲政的基礎應該是民主制度和法治的完善;憲法的實施關係到憲政的實現問題。20

21.權利衝突的多樣化形態是法律文化多樣化的表現之一。在有關權利衝突的研究中,法定權利之間的衝突是最典型的權利衝突。但在實踐層面,權利衝突存在着多樣化形態和多面相。社會實踐的運作是不會完全按照規範和理論給定的邏輯及路線去運行和發展的,它會沿着它自己的軌跡運行。除了最典型的法定權利之間的衝突之外,還存在着自然權利與法定權利的衝突,法定權利與習慣權利的衝突,道德權利與法定權利的衝突,宗教權利與法定權利的衝突,推定權利的合法化判斷等。權利衝突的多樣化形態是法律文化多元化的表現方式之一。對它的揭示可以豐富我們關於權利以及權利衝突等現象的認識,加深對於權利複雜性的分析。

《法理學研究的一般特點及其功能》,《法律科學》1996年第6期。

《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法律文化理論》,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法律的理想》,《法學研究》1994年第6期。

《法治社會中的權力與權利定位》,《法學研究》1996年第4期。

《法律與道德:中國法治進程中的難解之題》,《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1期。

《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及其模式選擇》,《法學評論》1998年第5期。《新華文摘》1999年第2期全文轉載。

《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鄧小平民主法治理論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中國法學》1995年第2期。

《權利衝突的幾個理論問題》,《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

《中國司法地方保護主義之批判--兼論"司法權國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法學研究》2003年第1期。

《具體的"民間法"——一個法律社會學視野的考察》,《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案例指導制度的理論基礎》,《法學研究》2006年第3期。

《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求是》雜誌2003年第12期。

《特殊條件下的法律淵源--關於習慣、政策、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慣例)在法律中的地位以及對"非正式法律淵源"命題的反思》,《金陵法律評論》2009年春季卷。

《習慣作為一種特殊條件下的法律淵源及其在司法中的適用》,《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秋季卷。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依法執政》,《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戰略轉移:法律實施及其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年第2期。

《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終價值目標》,《學習時報》2011年5月16日第5版。

《規範體系:一個新體系結構的思考》,《東方法學》2013年第1期。

《關於中國憲政問題的幾點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2年第6期。

《權利衝突的多樣化形態》,《人民法院報》2013年8月9日第5版。

著作、教材、工具書

1.《法律文化論》(獨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此書獲陝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陝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4月);獲陝西省法學會頒發的"陝西省法學會第四次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5月)。

2.《法律的理想與法制理論》(獨著)

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此書系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和西北政法學院社科研究重點課題,獲陝西省教委1997年度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獲陝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陝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獲陝西省法學會1993-1998年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3.《法律文化理論》(獨著)

商務印書館1999年5月版。2001年4月第二次重印,2004年7月第三次重印,2010年4月第四次重印,2010年7月第五次重印,2011年3月第六次重印,2013年12月第七次重印。

4.《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獨著)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2004年1月第二次重印,2005年1月第三次重印。

5.《法理學視野中的司法問題》(獨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

6.《法治的路徑-- 項目研究報告(2001-2006)》(合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7.《我之法學觀--劉作翔文章選》(獨著)

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8.《思想的碎片--劉作翔法學言論選》(獨著)

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8月版。

9.《思想的記錄--劉作翔法學演講選》(獨著)

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10.《權利衝突:案例、理論與解決機制》(獨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2月版。

11.《法理學》(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版。此書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律碩士研究生通用教材。

12.《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論叢》(第一卷,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3.《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法理學研究--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2004年主題學術徵文》(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版。

14.《多向度的法理學研究》(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5.《法與公平論》(與邵誠教授共同主編)

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此書系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

16.《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著作人之一)

學習出版社2001年8月版。此書系中宣部"跨世紀幹部學習叢書"之一,作者與王海山合作承擔該書的第4、6、7章的寫作。

17.《法學基礎理論》(參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版。此書系司法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在全國使用,獲司法部"普通高等學校法學優秀教材二等獎"(1996年5月)。

18.《法理學》(參編)

法律出版社1996年6月版。此書系司法部組織的全國司法學校統編教材,在全國司法學校使用。

19.《法理學》(編寫人之一)

法律出版社1997年10月版。此書系司法部"九五"重點規劃教材"現代法學教材"之一,在全國使用。

20.《法理學》(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聯合出版。此書系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002年此書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21.《法理學》(第二版,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22.《法理學》(參編)

法律出版社1996年5月版。

23 .《法理學》(參編)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此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材。

24.《法學專題講座》(參編)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此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務員培訓系列叢書,作者與李步雲教授合作撰寫其中的法學基礎理論內容。

25.《法理學》(第三版,著作人之一)

此書系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6.《法理學》(第三版,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7.《法理學》(第四版,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8.《法理學》(參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9.《法治理想的追求--李步雲教授學術思想暨七十華誕志賀》(第一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版。

30.《新華詞典》(2001年修訂版)

商務印書館2001年1月版。作者與王蘭萍合作承擔"法律詞條"內容的修訂,共495個詞條,並作審稿人。

31.《新華新詞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03年1月版。作者與王敬波合作承擔"法律新詞語"的撰寫任務,並作審稿人。

32.《法律詞典》(撰稿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輯,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3.《中國審判實務大辭典》(大型工具書)

法律出版社1994年9月版。此書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法學會等主編,作者為25分編副主編。

34.《國家公務員知識手冊》(副主編)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此書系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課題,並獲得陝西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5. 《法理講義--關於法律的道理與學問》(上、下)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版。作者承擔兩章的寫作。

36. 《社科大講堂》(法學卷)

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37. 《法律與社會論叢》第一卷"法律實施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9月版。

38. 《立法後評估的理論與實踐》(第一主編)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論文集

1.《企業法講話》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

2.《西部改革發展思考》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3.《馬克思主義法理學》

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版。

4.《基本國情與基本路線》

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

5.《行政體制改革與轉變政府職能》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9月版。

6.《儒學與法律文化》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版。

7.《論語的現代法文化價值》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版。

8.《架起法系間的橋樑》

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3月版。

9.《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一卷)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版。

10.《儒家義利觀與市場經濟》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4月版。

11.《走向二十一世紀的法理學》

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版。

1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3.《走向法治之路》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8月版。

14.《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5.《儒家思想與現代道德和法治》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16.《政治中國》

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7.《法制現代化研究》(第四卷)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8.《依法治國與廉政建設》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9.《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五卷)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版。

20.《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

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法理學論叢》(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2.《21世紀的亞洲與法律發展》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3.《司法改革論評》(第二輯)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4.《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

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5.《比較法在中國》(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26.《清華法治論衡》(第三輯)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7.《法制現代化研究》(第八卷)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8.《法治社會之形成與發展》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9.《司法改革報告》

法律出版社2003年2月版。

30.《社會轉型與法治發展》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1.《財經法律評論》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2.《如何根除酷刑》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33.《中國法理學精粹(1978-1999年卷)》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4.《中國法理學精粹(2003年卷)》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5.《判例制度研究》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6.《法律與全球化:實踐背後的理論》

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7.《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2003)》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4月版。

38.《法治與21世紀》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版。

39.《中國法理學精粹(2004年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40.《改革司法--中國司法改革的回顧與前瞻》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9月版。

41.《人權法評論》第一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2.《華僑大學法學論叢》第一卷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43.《中國法理學精粹(2005年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44.《科技反恐與科技創安》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2月版。

45.《"人權入憲"與人權法制保障》

團結出版社2006年4月版。

46.《中國法理學論壇》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版。

47.《法律大講堂--中國當代法律名家講座》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8.《國家·宗教·法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9.《法律與人文》

法律出版社2007年1月版。

50.《依法治國與和諧社會建設》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3月版。

51.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30周年學術論文集《法學研究所卷》

方志出版社2007年4月版。

52.《全球化與多元法律文化》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3.《依法治國十年回顧與展望》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54.《法理學講演錄》

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55.《法治百家談--百名法學家縱論中國法治進程》(第1輯)

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56.《審判前沿問題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調研課題報告集》(上下冊)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57.《法學家茶座(精華本)》第1卷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58.《法理學與部門法哲學理論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59.《習慣在民事審判中的運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8月版。

60.《民主法治之道》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1.《法苑擷英》(紀念法學所建所50周年學術論文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62.《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63.《司法之道:以當事人為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64.《中國法治30年:1978-2008》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65.《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研究》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66.《廊坊經驗的啟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3月版。

67.《民生問題與司法公正》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

68.《中國法學高影響論文評介》(1978-2008)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

69.《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70.《 司法改革與法院工作創新》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71.《法治民主》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

72.《轉型期法治報告》

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73.《人民法院能動司法制度建設初探》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1月版。

74.《曲折 磨難 追求--首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學術論文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版。

75.《法治新視野:比較法的分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版。

76.《審判研究:案例指導制度專題》

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版。

77. 《北京市法學會優秀法學研究成果選編(2010)》

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版。

78. 《聆聽法治--在最高學術殿堂》(第一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版。

79.《論社會管理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80.《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2月版。

81.《刑事法視野下的社會穩定與反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82. 《法治的理念、制度與現實》"聆聽法治--在最高學術殿堂"(第二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文 章

1.《論法律文化》

《法學研究》1988年第1期發表。此文獲陝西省法學會頒發的"陝西省法學會第三屆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1年);被評為"司法部直屬院校七五期間優秀論文"(1994年),榮獲證書,並收入《司法部直屬院校'七五'期間優秀論文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一書。

2.《廉政與權力制約的法律思考》

《法學研究》1991年第5期發表,此文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學術論文活頁文選》摘登;被評為西北政法學院校慶35周年優秀論文,收入《西北政法學院校慶35周年優秀論文集》一書;獲陝西省1996年度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3.《法律的理想》

《法學研究》1994年第6期發表。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5年第2期全文轉載;《文摘報》1995年1月12日簡介;《法制日報》1995年8月30日作簡介;《新華文摘》1995年第3期刊登目錄;《法學研究》1995年第1期《1994年中國法學研究回顧》一文將此作為"1994年法理學研究新思維"予以簡介。此文獲西北政法學院第三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第二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2月);1996年12月被評為"司法部直屬院校'八五'期間優秀論文",榮獲證書,並收入《司法部直屬院校"八五"期間優秀論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一書。

4.《法治社會中的權力和權利定位》

《法學研究》1996年第4期發表。主要觀點在《法學研究》1996年第3期綜述文章中刊登,並被《新華文摘》1996年第7期轉載。此文獲西安市法學會1996年度優秀法學成果一等獎;獲1998年陝西省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獲1998年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獲中國法學會1998年徵文評比二等獎;獲陝西省法學會1993-1998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8年7月被評為"司法部直屬院校'九五'期間優秀論文",榮獲證書,並收入司法部直屬院校"九五"期間優秀論文集《政法論叢》(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一書。

5.《世紀之交中國法學研究問題前瞻》(與劉鵬飛合署)

《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發表。《新華文摘》1999年第10期刊登目錄。

6.《中國司法地方保護主義之批判——兼論"司法權國家化"的司法改革思路》

《法學研究》2003年第1期發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誌2003年第3期"論點摘要"摘登,《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雜誌2003年第6期"熱點問題"欄目轉載。

7.《案例指導制度的理論基礎》 (與徐景和合署)

《法學研究》2006年第3期發表。中國法學會《法學文摘》2006年8月10日第13期轉摘。

8.《現代法律觀念的培植是實現法治國家的觀念基礎》 (紀念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十周年筆談)

《法學研究》2007年第4期發表。

9,《傳統的延續:習慣在現代中國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法學研究》2011年第1期發表。

10.《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的法理意蘊》(筆談稿)

《法學研究》2013年第2期發表。

11.《跳出"周期率",要靠民主,更要靠法治--鄧小平"民主法治"理論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與肖周錄合署)

《中國法學》1995年第2期發表。此文發表後,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毛澤東思想研究》1995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中國警官大學出版社大型叢書《中國領導科學文庫》收入此文;中央黨校出版社《鄧小平理論研究文庫》全文收入此文;中紀委紀檢所、中國監察學會《研究參考》1995年第7期轉載;由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的北京市"三五"普法幹部必讀書《學習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一書全文收入了此文;《新華文摘》1995年第8期刊登目錄。此文受邀參加了中國法學會1996年1月"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討會";獲陝西省法學會1995年"長安杯"優秀法學論文一等獎;1996年4月獲全國"中國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論文評比二等獎(此是最高獎,一等獎空缺)。

12.《關於幾個法學問題的思考》

《中國法學》1995年第6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法學·法史學》1996年第3期全文複印轉載。

13.《追求科學、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筆談)

《中國法學》1994年第2期發表。《新華文摘》1994年第8期刊登目錄。

14.《權利衝突的幾個理論問題》

《中國法學》2002年第2期發表。《新華文摘》2002年第7期目錄索引。《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4期"論點摘要"摘登。被列入"中國法學類高影響論文評介前50"(1978-2008),收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的《中國法學高影響論文評介》(1978-2008)一書中。此文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200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5.《法與社會公平的文化透視》

《現代人報》1989年1月3日發表。《新華文摘》1989年第3期全文轉載。

16.《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秩序結構及其模式選擇》

《法學評論》1998年第5期發表。《新華文摘》1999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1999年第1期刊登目錄;《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1期轉摘。1999年,此文獲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西安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7.《多元的時代與多元的法學--邁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走向》

《學習與探索》1995年第3期發表。《新華文摘》1995年第8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5年第7期全文轉載。此文獲西安市法學會1995年度優秀法學論文特等獎,並獲1996年度全國法理學年會優秀論文獎及證書。

18.《法理學的定位--關於法理學學科性質、特點、功能、名稱等的思考》

《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4期發表。《新華文摘》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8年第10期全文轉載。《檢察日報》2008年9月11日轉摘。

19.《案例指導制度的定位及其相關問題》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發表。《新華文摘》2011年第21期全文轉載。

20.《法律文化的結構層次》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未定稿》雜誌1988年第1期發表。

21.《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一條有效途徑》

《求是》雜誌2003年第12期發表。香港《信報》2003年6月25日對此文有評論;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3年第8期全文轉載。

22.《從陝西看經濟不發達地區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對策》(研究小組集體撰寫)

《紅旗》雜誌1988年第6期發表。

23.《應當建立決策者的法律責任制度》(與張忍成合署)

《光明日報》1988年7月28日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88年第8期全文轉載。獲陝西省機關工委"大家談改革"徵文二等獎。

24.《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

《光明日報》2005年8月2日第5版發表。

25.《法學教育應提倡案例教學法》

《中國法制報》1986年4月7日發表。

26.《改革我國法學教學法的構想》

西北政法學院《教學研究》1985年第4期發表。

27.《現代化與法制》

《西北政法學院院刊》1985年12月15日第3版發表。

28.《福澤渝吉的法律思想》

《外國法學研究》1986年第1期發表。

29.《略論韓非法概念及其特徵》

《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發表。

30.《淺議法律人才的培養》

西北政法學院《教學研究》1986年第3期發表。

31.《論法的本質》

《全國首屆青年法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陝西省法學會1986年印製。

32.《各國立法有關新聞出版自由的限制性法律規定》(與馬嶺合署)

《外國法學研究》1987年第1期發表。

33.《法律文化有幾種類型?》

《社會科學報》1987年4月30日發表。

34.《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措施、辦法》

陝西《支部生活》雜誌1987年第11-12合期發表。

35.《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法律文化傳播》

《社會科學評論》1988年第8期發表。

36.《試論法律文化的結構層次》

《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發表。

37.《"代表意識"小議》

《陝西日報》1988年4月6日發表。

38.《當代中國法律文化的衝突與選擇》

《政治與法律》1989年第1期發表。

39.《改革要求建立決策者的法律責任制度》

《法學內參》1988年第4期發表。

40.《權力沒有約束,就會腐化——決策者法律責任的追懲》

《深圳法制報》1988年8月13日發表。

41.《為什麼說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共產黨人》1988年第8期發表。

4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西部地區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選擇》(研究小組集體撰寫)

《理論導刊》1988年第11期發表。

43.《權力制約新思路:用責任制約權力》

《理論信息報》1989年5月1日發表。《文摘報》1989年5月18日轉載。

44.《民主乎?集權乎?——理論界關於新權威主義的論爭》

《理論導刊》1989年第4期發表。

45.《法律觀念對實現法律制度的影響》

《西安經濟報》1989年10月7日發表。

46.《怎樣採取有效措施逐步緩解分配不公的社會矛盾》

陝西《支部生活》雜誌1989年第12期發表。

47.《關於21世紀的對話--讀〈展望21世紀〉》

《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第2期發表。

48.《溫斯坦萊法律思想述評——讀〈自由法〉》

《法律科學》1990年第2期發表。

49.《觀念變革:西部經濟起飛的精神動力》

《勞動周報》1990年9月28日發表。

50.《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應當重視權利問題》

《當代法學》1990年第4期發表。

51.《從法律文化角度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法學內參》1991年第5期發表。

52.《關於建立責任制約機制的思考》

《人文雜誌》1991年第2期發表。

53.《中國現代化與法制》

《理論導刊》1991年第3期發表。《新華文摘》1991年第6期刊登目錄。

54.《法律文化衝突的原因與形式》

《法律科學》1992年第5期發表。《學術研究動態》1992年第5期轉摘。

55.《研究權力制約問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政治與法律》1992年第1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1992年第2期全文轉載。

56.《法律遇到了挑戰》

《現代人報》1992年10月27日發表。

57.《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新體制》

《法學內參》1993年第1期發表。

58.《法律文化現代化初探》

《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1993年第1期發表。

59.《中國法律文化現代化的歷史動力及其轉換機制》

《法律科學》1993年第3期發表。

60.《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應積極吸收和借鑑西方法律文化》

《社會科學報》1993年9月3日發表。

61.《試論新舊體制交替中的政府職能轉變》

《陝西日報》1993年10月13日發表。

62.《以新的姿態跨入二十一世紀》

《法律科學》1993年第5期發表。

6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關於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鑑問題》(筆談)

《南京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發表。《新華文摘》1994年第1期刊登目錄。

64.《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幾個問題》

《政法論壇》1994年第1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4年第5期全文轉載。

65.《法律的理想與相關法學概念關係的法理學分析》

《法律科學》1994年第4期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4年第5期轉摘;《新華文摘》1994年第9期刊登目錄。

66.《私法文化與行政權力》

《長白論叢》1994年第4期發表。

67.《法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學習鄧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

《理論導刊》1994年第6期發表。

68.《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理學——比較·借鑑·革新》

《法學》月刊1994年第8期發表。

69.《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法律教育》

《中外法學》1994年第5期發表。

70.《理想的法律模式之建構原則》

《法商研究》1994年第6期發表。

71.《法律的理想與理想的法律》

《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1期發表。《新華文摘》1995年第4期刊登目錄。

72.《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構之內容要件》

《法律科學》1995年第2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5年第7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第3期轉摘;《新華文摘》1995年第5期刊登目錄。此文獲全國"中國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論文評比優秀獎。

73.《理想的法律模式建構之形式要件》

《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5年第7期全文轉載。

74.《我國法理學發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筆談)

《法律科學》1995年第3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學》1995年第7期全文轉載。

75.《試論司法公平的實現》(與雷貴章合署)

《政法論壇》1995年第3期發表。收入《依法治國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6.《行政執法公平實現的具體條件》(與張洪明合署)

《法學》月刊1995年第6期發表。收入《依法治國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7.《行政執法行為中的公平要求》(與張洪明合署)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5年秋季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憲法·行政法》1996年第1期全文轉載。

78.《公平:法律追求的永恆價值——法與公平研究論綱》

《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發表。

79.《多元化是法理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筆談)

《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6期發表。

80.《現代化外向型城市法制建設環境要素分析》(與郭微、李少堂合署)

《理論導刊》1996年第5期發表。

81.《儒家義利觀與現代法的價值取向》

《長白論叢》1996年第1期發表。

82.《現代企業制度的產權特徵》(與魯吉安合署)

《當代經濟科學》1996年第1期發表。

83.《關於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法學思考》(與魯吉安合署)

《黑龍江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發表。

84.《世紀之交的中國法學應重視法學學問題的研究》

《法學》1996年第4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法學·法史學》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

85.《堅持學術性是辦好學報的關鍵》

《三秦論壇》1996年第1期發表。

86.《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法制與社會發展》雜誌1996年第2期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4期轉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法學·法史學》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

87.《神聖的憲法權利與"社會公德"的衝突》

《法學》1996年第3期發表。《新華文摘》1996年第5期刊登目錄。

88.《實現法治必須堅持的兩個法治原則》(筆談)

《法律科學》1996年第3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法學·法史學》1996年第7期全文轉載。

89.《實現法治:我們的理想與追求》

《政治與法律》1996年第5期發表。《新華文摘》1997年第1期"論點摘要"摘登;《甘肅日報》1997年5月24日轉載。

90.《產權概念的法理學分析》(與魯吉安合署)

南京師範大學《法制現代化研究》1996年捲髮表。

91.《取消免予起訴是向法治的回歸》

《法制周報》1996年4月23日發表。

92.《私權利:一個值得重視的法治領域》

《東方》雜誌1996年第4期發表。收入《政治中國》一書,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7月版。

93.《二十世紀中國法制的現代化》

《社會科學報》1996年10月10日發表。

94.《20世紀的回顧與展望》

《法律科學》1996年第5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理論法學·法史學》199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95.《法理學研究的一般特點及其功能》

《法律科學 》1996年第6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7年第2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雜誌1997年第1期轉摘;《新華文摘》1997年第1期刊登目錄。

96.《中國法律文化現代化需走整體性協調發展的道路》

《北京法制報》1997年4月30日發表。

97.《法律責任的概念分析》(與龔向和合署)

《法學》1997年第10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98.《20世紀中國法律文化現代化的歷史回顧及問題思考》

《法制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發表,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99.《法律與道德:中國法治進程中的難解之題》

《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1期發表。《新華文摘》1998年第5期刊登目錄;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5期全文複印。獲陝西省法學會1997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100.《從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

《法律科學》1998年第2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5期全文複印。

101.《作為方法論意義的法律文化——關於"法律文化"的一個釋義》

《法學》月刊1998年第6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8期全文轉載。

102.《作為對象化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釋義之一》

《法商研究》1998年第4期發表。《新華文摘》1998年第11期刊登目錄。

103.《法治化:中國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由之路》(與郭安元合署)

《當代經濟科學》1998年第3期發表。

104.《建立對權力的責任約束機制》

《檢察日報》1998年6月15日發表。

105.《中國法學面臨新世紀的挑戰》

《檢察日報》1998年7月13日發表。

106.《世紀之交中國法學面臨的挑戰》

《世紀論評》1998年第3期發表。《新華文摘》1998年第8期刊登目錄。

107.《發現思想,傳播思想——學術刊物的重要使命》(筆談)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秋季號發表。

108.《法制系統中的公平要求及體現》

《法制日報》1999年4月29日發表。

109.《邁向新的高度,迎接新的世紀》(《法律科學》雜誌擴版主編寄語)

《法律科學》1999年第1期發表。

110.《邁向民主與法治的國度》

《法律科學》1999年第3期發表。

111.《邁向21世紀的中國法律文化》

《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2期"首次書摘"欄目發表。

112.《法制現代化概念、釋義和實現目標》

《寧夏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發表。

113.《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歷史道路》

《西江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發表。

114.《"應然"與"實然":觀察當代中國社會秩序結構的一個新視角》

《法制日報》1999年7月1日發表。

115.《思想的價值與法治的理念》

《法制日報》1999年7月22日發表。

116.《追求法治:法學家之最高理想》

《法制日報》1999年8月5日發表。

117.《十八年前的一段回憶》

《法理學與比較法學論集--沈宗靈學術思想暨當代中國法理學的改革和發展》發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18.《好的法律環境是前提》

《經濟參考報》2000年5月17日發表。

119.《建立憲法訴訟制度的設想》

《檢察日報》2000年7月27日發表。

120.《建立政府決策的法治機制》

《檢察日報》2000年11月2日發表。

121.《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狀況及其特點》(與王海山合署)

《嶽麓法學評論》第1卷(2000年)發表,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22.《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現狀》

司法改革專輯第1卷第1輯《司法審判動態與研究》發表,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版。

123.《遵循先例:原則、規則和例外——卡多佐的司法哲學觀》(上)

《判例與研究》2001年第1期發表。

124.《遵循先例:原則、規則和例外——卡多佐的司法哲學觀》(下)

《判例與研究》2001年第2期發表。

125.《公開:溝通政府與人民的渠道——信息公開專家談》

《法制日報》2001年6月3日發表。

126.《西部大開發與法制建設》(上)(與劉瀚合署)

《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發表。

127.《西部大開發與法制建設》(下)(與劉瀚合署)

《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發表。

128.《來自西部一線的報告》(書評)

《中華讀書報》2001年7月18日發表。

129.《丈夫是否享有生育權》

《檢察日報》2001年10月9日發表。《浙江法制報》2002年4月2日轉載。

130.《"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思考》

《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發表。《公安文摘參考》(四川)2001年第6期轉摘。

131.《忽略程序正義的代價--新聞"暗拍"與公民隱私權的衝突》

《檢察日報》2001年10月26日發表。

132.《到底是誰的失誤--關於周期率的思考》

《文匯讀書周報》2001年11月17日發表。

133.《入世與改變觀念》

《法制日報》2001年12月16日發表。《中國供銷合作經濟》雜誌2002年第4期轉載。

134.《西部大開發法治環境建設的幾個主要問題》

《法律與社會》2001年第5期發表。

135.《完善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律法規體系的設想》

《法學雜誌》2001年第6期發表。被選入《法學雜誌》2002年精選文章英文版。

136.《權利衝突何以如此之多》

《檢察日報》2002年2月23日發表。

137.《由兩起鐵路賠償案引發的思考》

《檢察日報》2002年3月19日發表。

138.《權利衝突:一個應該重視的法律現象》

《法學》2002年第3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2年第5期全文複印轉載。

139.《權利衝突:一個值得重視的法律問題——權利衝突典型案例研究》

《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發表。

140.《在經驗事實與公理之間——對幾個觀念的反思》

《群言》2002年第6期發表。

141.《法律理想與法律文化》(訪談錄)

《湘江法苑》第5捲髮表,湘潭大學法學院2002年5月印製。

142.《法理學視野中的法的適用》

《法律適用》2002年第7期發表。

143.《法治精髓:權利的平等保護——對"權利優先"理論的批判》

《法制日報》2002年7月21日發表。

144.《社會組織的人性基礎和存在意義—— 一個法理的闡釋》

《法學》2002第9期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6期轉摘。

145.《刑訊逼供·沉默權·實驗取證——一起"實驗取證"與"刑訊逼供"交鋒的案例及其分析和思考》

《學海》雜誌2002年第6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

146.《司法權屬性探析》

《法制日報》2002年9月22日發表。

147.《法治的事業需要法學期刊的支撐》(筆談)

《法學》2002第10期發表。

148.《張揚權利何來"過分"》

《檢察日報》2003年3月11日發表。浙江省人民廣播電台"西湖之聲"欄目2003年3月17日全文轉播。

149.《"小廣告"引發的法律爭議》

《檢察日報》2003年3月18日發表。

150.《"體檢標準"體現權利保護》

《檢察日報》2003年3月25日發表。

151.《中國法制:回望方知漸行遠》(採訪記)

《時事報告》雜誌2003年第3期發表。

152.《保障罪犯權利從更新觀念開始》

《檢察日報》2003年4月15日發表。

153.《是正當管理還是"非法侵入"》

《檢察日報》2003年4月29日發表。

154.《權利衝突的"正當性、合法性"辨析》

《檢察日報》2003年5月13日發表。

155.《多元共存:對21世紀中國法律文化的展望》

《新疆律師》2003年第2期發表。

156.《具體的"民間法"——一個法律社會學視野的考察》

《浙江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發表。《方圓》雜誌200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57.《記錄下思想的碎片》(《法律科學》創刊20周年筆談)

《法律科學》2003年第5期發表。

158.《感受儒雅——獻給導師李步雲先生》

《金陵法律評論》2003年春季號發表。

159.《尋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關於SARS的一點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年第4期發表。

160.Equal Protection Of Rights: The Idea,Belief and Essence of the Rule of Law——Critique of the Theory of "Priority of right"

CHINA LEGAL SCIENCE 2003。

161.《陪審權的司法權屬性》

《人民法院報》2003年10月27日發表。

162.《質疑"濫訴"之說》

《檢察日報》2003年12月16日發表。

163.《關於我國司法改革的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專報》2003年第50期發表。

164.《關於我國司法改革的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領導參閱》2003年第33期發表。

165.《反恐與個人權利保護》

《法學》2004年第3期發表。

166.《奧斯丁、凱爾森、拉茲的法律體系理論》

《金陵法律評論》2004年春季捲髮表。

167.《信息公開、知情權與公民隱私權的保護》

《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4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4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68.《"先例判決制度"在中國的實踐》

《判例與研究》2004年第4期發表。

169.《"先例判決制度"引起的學術爭論》

清華大學法學院《法律對策研究通訊》2004年第4期發表。

170.《科學的現代化理論應是全方位的》(民盟中央"科學發展觀"專題座談會發言摘要)

《群言》雜誌2004年第8期發表。

171.《鄧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論及其價值》

《人民法院報》2004年8月22日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1期全文轉載。

172.《中國正在進步——通過案例的觀察、感悟和批駁》

《法學家茶座》第7輯發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73.《不可行性研究與政協民主監督》(民革中央"不可行性研究與政協民主監督"學術研討會發言摘要)

《團結》雜誌2004年第6期發表。

174.《民主之道: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

《東吳法學》2005年春季捲髮表,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175.《憲法關係與憲法性法律關係》(與馬嶺合署)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76.《法理學的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8月9日第2版發表。

177.《標本兼治群體性事件》

《人民論壇》2005年第11期發表。

178.《法律文化衝突論》

《黃河口司法》2005年第4輯發表。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179.《現行戶籍制度下的權利保障――翟妹華一案之法律反思》

《檢察風雲》2006年第1期發表。

180.《平等權問題》

《學習時報》2006年1月2日第5版發表。

181.《中國的立法程序》

哈薩克斯坦《法律研究》雜誌2006年發表。

182.《為案例指導制度盡一份力》

《人民法院報》2006年3月20日發表。

183.《我國為什麼要實行案例指導制度》

《法律適用》2006年第8期發表。

184.《平等權問題種種》

《法學家茶座》第10輯發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185.《我們為什麼要實行案例指導制度?——通過幾起案例來看實行案例指導制度的必要性》

《法學家茶座》第11輯發表,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186. 《從"頭巾法案"等看政教分離原則和宗教平等權的意義》

《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發表。

187.《案例指導制度有其必要性》

《人民法院報》2006年12月1日第10版發表。

188.《應允許用判例斷案》

《民主與法制》2007年第1期發表。

189.《司法和諧:目的還是手段?》

《人民司法》2007年第5期發表。

190.《我國法治發展的基本態勢》(與冉井富合署)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31日第7版發表。《北京日報》2007年8月20日全文轉載。

191.《法理學與部門法學的關係》(發言摘登)

《社會科學報》2007年9月13日第3版發表。

192.《旁聽生的回憶》

《中國審判》2007年第12期發表。

193.《公平問題和權利的平等保護》(2007年3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課程"法學前沿"講座整理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第1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

194.《權利衝突及解決衝突三原則》

《北京日報》2008年2月18日理論版發表。

195.《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採訪文章)

《北京日報》2008年3月10日理論版發表。

196.《案例指導制度中的案例適用問題》(與徐景和合署)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發表。 《法制資訊》2011年第5期轉載。

197.《法理學前沿思考——兼談法理學學科性質、特點及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3月27日第8版全版發表。

198.《習慣的價值及其在中國司法中面臨的問題》

《法律適用》2008年第5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8年第8期全文轉載。

199.《法官的髮型是否需要統一》

《解放日報》2008年6月30日第20版發表。《法制資訊》2012年第5期轉載。

200.《法制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法律教育》

貴州大學法學院《求索》2008·春夏卷(法學教改專號)發表,貴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01.《試藥人:一個特殊人群的健康權保護問題》

《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9期發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2期"熱點聚焦"欄目轉載。

202.《權利的平等保護》(2008年3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課程"法學前沿"講座整理稿)

《雲南大學學報(法學卷)》2008年第5期發表。

203.《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依法執政》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共產黨》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204.《關注民生也要警惕"民粹主義"》("首屆法院院長論壇暨'民生問題與司法公正'研討會"評論發言摘登)

《社會科學報》2009年2月26日第3版。

205.《利益平衡的適用領域和範圍》("第二屆法院院長論壇暨'利益平衡與司法公正'研討會"評論發言摘登)

《南方周末》2009年6月25日第31版和《法制日報》2009年6月17日第12版。

206.《特殊條件下的法律淵源——關於習慣、政策、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慣例)在法律中的地位以及對"非正式法律淵源"命題的反思》

《金陵法律評論》2009年春季捲髮表。

207.《習慣作為一種特殊條件下的法律淵源及其在司法中的適用》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秋季捲髮表。

208.《傳統文化與法官司法》(書評)

《人民法院報》2009年9月19日第4版發表。

209.《權利平等保護的幾個理論問題》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發表。

210.《學者熱議"尊嚴說",關鍵是公民在人格上的平等》

《北京日報》2010年3月22日第17版發表。

211.《人格平等是"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的關鍵》

《學習時報》2010年4月5日第5版發表。《濰坊日報》2010年4月18日轉載。《共產黨員》雜誌2010年第10期轉載。

212.《轉型期法治問題》(會議發言)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213.《司法權憲法修改意見》(會議發言論點摘要)

《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2期。

214. 《審判中的"利益平衡"法》

《北京日報》2010年6月7日第19版發表。

215.《經驗基礎上的理性,理性關照下的經驗》

《中國審判》雜誌2010年第6期。

216.《法治的腳步如此矯健》(訪談錄)

《檢察日報》2004年7月26日發表。

217.《法律沒有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法律的社會本質的深刻揭示》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發表。

218.《由隱性到顯性:一個需要關注的現象》《法治論壇》2010年第4輯發表。

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219. 《建立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的創舉--學者、律師熱議〈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採訪記)

《中國審判》2011年第1期發表。

220. 《民事習慣法與法律文化》(會議發言)

收入《當代中國民事習慣法》一書。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21.《審判公開是一項公民權利》(專家點評)

《法制日報》2011年2月12日第5版。

222. 《司法與民意的關係辨析》

《北京日報》2011年2月28日第17版發表。

223. 《社會規範如何進入法律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1日第10版發表。

224.《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戰略轉移:法律實施及其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1年第2期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3期轉載。《新華文摘》2011年第13期"論點摘編"載登。

225.《如何認識司法的特性》

《學習時報》2011年3月21日第5版發表。

226.《法學教育和研究的新理念:終身學習與實踐性》

《河北法學》2011年第4期發表。

227.《利益平衡在司法中的適用領域和範圍》

《法律適用》2011年第5期發表。

228.《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終價值目標》

《學習時報》2011年5月16日第5版發表。《法制資訊》2012年第10期轉載。

229.《司法規律及其相關問題》

《河北法學》2011年第12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230.《"周期率"是一種歷史現象,而不是一個歷史規律——關於"周期率"問題的詞語新爭議及其歷史哲學之詰辯》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發表。

231.《習慣與習慣法三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發表。

232.《法治文化的幾個理論問題》

《法學論壇》2012年第1期發表。

233.《關注實踐:中國法理學研究觀念與研究方法的轉型》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 月11 日第7 版發表。

234. 《關於開展案例法哲學研究的幾點思考》

《法律適用》2012年第2期發表。

235. 《強化和提高規則意識是法律實施的關鍵》

《人民法院報》2012年3月30日第5版發表。

236. 《社會管理創新中的法律觀念創新和法律制度創新》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發表。收入《論社會管理創新》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237.《社會轉型亟需法理學轉型》

《北京日報》2012年4月16 日第20 版發表。

238.《 踏上法律寫作之路》

《北京日報》2012年5月14 日第20 版發表。

239. 《法律規範的審查機制》(筆談稿)

《國家行政改革》2012年第3期發表。

240.《 規範體系:一個可以彌補法律體系局限性的新結構體系》

《人民法院報》2012年7月20日第5 版發表。

241.《中國的司法改革:問題與趨勢》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發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5期轉摘。

242.《人民法官職責的踐行者》

《人民法院報》2012年8月3日第5 版發表。

243.《對"司法公信力問題"的三點思考》

《人民法院報》2012年8月31日第5 版發表。

244.《民主是分層次的——關於民主的三點認識》

《法學家茶座》2012年第3期,總第36輯發表。

245.《在思想家的世界裡徜徉》

《法制日報》2012年9月5日第11版發表。

246.《司法公開有助於破除司法神秘》

《人民法院報》2012年9月14日第5版發表。

247.《規範體系:一個新的法律結構體系概念》

中國法學會《要報》2012年第18期(總第693期),2012年9月24日。

248.《中國的司法改革和法律實施》

《河北法學》2012年第12期發表。

249.《關於中國憲政問題的幾點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2年第6期發表。

250.《關於司法基礎理論的思考》

《人民法院報》2012年11月30日第5版發表。

251.《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意義》

《人民法院報》2012年12月14日第5版發表。

252.《不能把形式法治看得太低》

《北京日報》2012年12月24日第20版發表。《人民法院報》2013年2月27日第5版"觀點"欄目摘發。

253.《做法律思想的發現者和傳播者》

《人民法院報》2012年12月28日第5版發表。

254.《"案結事了"及其他》

《人民法院報》2013年1月18日第5版發表。

255.《規範體系:一個新體系結構的思考》

《東方法學》2013年第1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256.《回眸:學者劉作翔的龍年案頭書》

《北京日報》2013年2月18日發表。

257.《追求法治是法學家的最高理想:重塑對法治的信念,堅定對法治的信心》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第二屆隴籍法學家論壇"綜述》發表。

258. 《寫作與閱讀》

《法學家茶座》2013年第3期,總第38輯發表。

259. 《對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認識和理解——兼論中國式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角色隱喻及其現狀》 (與劉振宇合署)

《法學雜誌》2013年第4期發表。

260. 《對法律實施問題的幾點認識》

《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26日第5版發表。《今參考》雜誌2013年7月號轉摘。

261. 《平等的觀念源自何處?》

《人民法院報》2013年5月3日第5版發表。

262. 《規則意識缺失,癥結在哪裡》(訪談)

《北京日報》2013年5月13日第18版發表。

263. 《關於司法權和司法體制的憲法修改意見》

《法學》2013年第5期發表。《檢察日報》2013年7月9日第3版"法界傳聲"轉摘觀點。

264. 《演講激發的思辨》

《北京日報》2013年7月8日第20版發表。

265. 《自由和安全如何權衡》

《人民法院報》2013年7月19日第5版發表。

266. 《從"常回家看看"入法看權利來源》

《檢察日報》2013年7月30日第3版發表。

267. 《權利衝突的多樣化形態》

《人民法院報》2013年8月9日第5版發表。

268. 《一般權利與特殊權利的衝突問題》

《人民法院報》2013年8月23日第5版發表。

269. 《在司法中運用緊急避險解決權利衝突——卡爾·威爾曼等美國學者及美最高法院對典型案例的司法推理》

《江淮論壇》2013年第4期發表。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70. 《通過司法解決法律權利與道德權利的混合權利衝突——威爾曼及美國最高法院對典型案例的司法推理》

《法治研究》2013年第8期發表。

271.《"雙千計劃"創新法學人才培養模式》(訪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19日第1版。

272. 《民間智慧和多樣化權利衝突解決機制》

《人民法院報》2013年9月13日發表。

273. 《從自然權利走向法定權利——人體捐獻器官移植中的分配正義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年第5期發表。

274. 《微博直播:司法公開又打開一扇門》(採訪)

《檢察日報》2013年10月9日第5版發表。

275.《庭審"微博直播",打開天窗說亮話》(訪談)

"正義網"2013年10月9日發表。

276.《如何理解男女平等——歐盟法院判決要求保險業取消對婦女的優惠措施引發的問題》

《人民法院報》2013年10月18日第5版發表。

277. 《權利衝突是否是權利中隱含義務的衝突?——美國法學家沃爾德倫與威爾曼的爭論》

《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9期發表。

278. 《社會利益問題:理論與實踐的背反及其爭論》

《東方法學》2013年第5期發表。

279. 《"真正的權利"理論——卡爾·威爾曼的權利學說》

《社會科學研究》2013年第6期發表。

280. 《權利相對性理論及其爭論——以法國若斯蘭的"權利濫用"理論為引據》

《清華法學》2013年第6期發表。

281. 《一部"在路上"的作品——〈思想的記錄——劉作翔法學演講選〉後記》

《法制日報》2013年11月20日第11版發表。

282. 《解決道德權利法律權利雙重權利的衝突——卡爾·威爾曼等美國學者對典型案例的道德推理》(上)

《甘肅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發表。

283. 《解決道德權利法律權利雙重權利的衝突——卡爾·威爾曼等美國學者對典型案例的道德推理》(下)

《甘肅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發表。

284.《通過司法解決法律權利之間的衝突——卡爾·威爾曼等美國學者及美最高法院對典型案例的司法推理》

《法律科學》2014年第1期發表。

285. 《緊急避險:解決權利衝突的制度設計及刑民案例》

《河北法學》2014年第1期發表。

最新作品

每一種規範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作用

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範圍、差異及其解決

民法典中的法律淵源

法律人才培養應作分類化研究——關於建設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的幾點思考

關於社會治理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把規範性文件納入審查範圍

建立「標準」是法治的一項緊迫任務

讓指導性案例走進司法活動

劉作翔研究員在青島談社會治理法治化問題

患者權益保護的法理基礎與制度保障

法官業績考核面臨的兩難境地

法院信息化建設與司法公開

中國案例指導制度的最新進展及其問題

宗教文化、宗教權利、宗教法

「黨紀」與「國法」不能混同 黨內規範不宜稱「法規」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並不是降低和否定法律的作用——論「黨紀與國法不能混同」

《真正的權利》一書被讀者評為「2015商務印書館夏季十大好書」

劉作翔教授學術訪談錄:鍛鑄政體的法理學

法律文化視野中的民間法研究

在「習近平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研討會」上的主題發言

我眼中的學術評價

法學家的責任:為法治而努力!

《真正的權利》中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鍛鑄政體的法理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劉作翔教授學術訪談錄

法院信息化建設與司法公開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新亮點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劉作翔教授新著《權利與規範理論——劉作翔法學文章與讀書筆記選》出版發行

劉作翔教授主編的《法治與改革》一書出版發行

權利與規範理論的永久魅力

對「法律與政治」關係的幾點思考

劉作翔:關於"新法治十六字方針"的六大答問

標準化:中國法治向縱深發展的標誌

對「新法治十六字方針」的解讀

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求知與求真

劉作翔研究員著《思想的碰撞——劉作翔法學演講與對話選》出版發行

社會利益問題:理論與實踐的背反及其爭論

"權利位階":一個未能證實的虛幻命題

我的以現實案例為軸心的研究歷程

劉作翔研究員學術專著《權利衝突:案例、理論與解決機制》 出版發行

美國工會權利與雇員民事權利的衝突

法律審查和評估標準探討

將案例研究進行到底 ——我對案例研究的體認

安樂死問題的爭論與進展

劉作翔、冉井富主編的《立法後評估的理論與實踐》出版發行

劉作翔教授的學術專著《法律文化理論》在商務印書館第七次重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作翔教授著《思想的記錄——劉作翔法學演講選》出版發行

如何理解男女平等?

從自然權利走向法定權利——人體捐獻器官移植中的分配正義問題

民間智慧和多樣化權利衝突解決機制

一般權利和特殊權利的衝突問題

法律文化多元化表現之一:權利衝突的多樣化形態

從「常回家看看」入法看不同性質的權利之規範來源

自由和安全如何權衡

關於司法權和司法體制的憲法修改意見

對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認識和理解——兼論中國式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角色隱喻及其現狀

平等的觀念源自何處

對法律實施問題的幾點認識

《思想的碎片——劉作翔法學言論選》後記:寫作與閱讀

劉作翔:追求法治是法學家的最高理想

回眸:學者劉作翔的龍年案頭書

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意義

不能把形式法治看得太低

做法律思想的發現者和傳播者

「案結事了」及其他

在「第七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上的評論

法律職業共同體的意義

關於司法基礎理論問題的思考

關於中國憲政問題的幾點思考

民主是分層次的——關於民主的三點認識

在思想家的世界裡徜徉

對「司法公信力問題」的三點思考

劉作翔新著《思想的碎片--劉作翔法學言論選》出版發行

劉作翔:人民法官 職責的踐行者

規範體系:一個可以彌補法律體系局限性的新結構體系

理念創新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前提

司法透明有助於打破司法神秘主義

強化和提高規則意識是法律實施的關鍵

培養公民的現代法律觀念是實現法治國家的觀念、心理和文化基礎

法學的通俗化不能降低對思想深度的追求

關注實踐:中國法理學研究觀念與研究方法的轉型

利益平衡在司法中的適用領域和範圍

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終價值目標

案例指導制度的定位及相關問題

如何認識司法的特性

社會規範如何進入法律之中

劉作翔:法律沒有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法律的社會本質的深刻揭示

司法與民意的關係辨析

劉作翔:建立以「審判公開」為核心的審判制度

應對WTO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觀念

劉作翔:人格的平等是關鍵

法理學前沿思考

《法學前沿》講座:權利的平等保護

法理學前沿思考

現代法律觀念的培植是實現法治國家的觀念基礎

司法和諧:目的還是手段?

從法國「頭巾法案」等看政教分離原則與宗教平等權的意義

公平問題和權利的平等保護

我們為什麼要實行案例指導制度?

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平等問題

法理學的視野

法理學的功能

中國正在進步

Conflict and Selection: Legal Culture du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Law and

尋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關於SARS的一點思考

權利衝突的幾個理論問題

《法理學視野中司法問題》自序

在經驗事實與公理之間

記錄下思想的碎片

主要學術觀點

權利衝突的「正當性、合法性」辨析

劉作翔:「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思考

雜誌文選

關於社會治理法治化的幾點思考

中國案例指導制度的最新進展及其問題

中國法學應重視案例研究

規範體系:一個可以彌補法律體系局限性的新結構體系

人民法官職責的踐行者

對「司法公信力問題」的三點思考

司法公開有助於破除司法神秘

劉作翔:法律沒有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法律的社會本質的深刻揭示

學者行蹤

2017年 劉作翔教授出席法官員額制改革與環境司法專門化專題研討會

2016年 法治中國建設的回顧與前瞻理論研討會成功召開

陳甦、孫憲忠、劉作翔、周漢華、張生等出席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

劉作翔研究員出席《甘肅政法學院學報》創刊30周年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研究員赴甘肅張掖為河西學院師生做報告

劉作翔研究員赴上海師範大學講學

劉作翔研究員出席《中國法治評估報告2015》成果發布會

劉作翔研究員赴廈大出席「社會治理與軟法」學術研討會

2015年 《環球法律評論》200期紀念暨「法治中國下的規範體系及結構」學術研討會召開

劉作翔研究員出席第三屆南海法律高端論壇

「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劉作翔研究員出席第五屆「法律與社會」高端論壇

劉作翔研究員出席「檢察官以案釋法制度專家諮詢會」

劉作翔研究員應邀赴西北師大法學院作學術報告

劉作翔研究員、田夫助理研究員參加「第十屆全國法律方法論壇」

劉作翔主編出席「法學期刊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系列研討會

第十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李步雲、劉作翔、陳甦作主題演講

「習近平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研討會」在京召開

劉作翔研究員榮獲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劉作翔研究員參加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舉行的首批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暨開題儀式

2014年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西安市「公務員大講堂」講授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西安財經學院作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輔導報告

劉作翔教授赴韓國參加第九屆東亞法哲學大會發表主旨演講

法學系成功舉行2014-2015學年度新任教師試講評審活動

德國艾伯特基金會代表團訪問法學所

"法治與改革"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法學期刊發展與規範化建設"研討會在京舉行

劉作翔教授參加北京大學法學院「首屆全國法學研究高端論壇「

法學系成功舉行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 新任教師試講評審活動

2013年 劉作翔研究員參加《法律科學》創刊三十周年座談會暨"法學期刊與法學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談微博直播:司法公開又打開一扇門

劉作翔教授在井岡山參加中組部「2013年第2期兩院院士和中央聯繫專家國情研修班」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召開的「法律與政治」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個案裁判中司法與民意良性互動模式探索」研討會

李林、劉作翔、王敏遠教授應邀參加中國法學會「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專家座談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中國法學會2013年課題選題論證會

劉海年、劉作翔教授參加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會長擴大會

劉作翔、孫笑俠教授應邀在西南政法大學作「規範體系與行業法」的學術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雲南大學發表「傳統的延續:習慣在現代中國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學術演講

陳澤憲、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2013院士專家新春聯誼會」

2012年 劉作翔、陳春龍、黃金榮參加「法律規範的評估與審查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第三屆全國法律修辭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中山大學作學術講座

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作翔教授到廣東工業大學作學術報告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北京一中院重點調研課題專家論證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披露制度座談會 」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教育部重大項目中期檢查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審判基礎理論專委會2012年度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李明德教授應邀在蘭州參加「第二屆隴籍法學家論壇」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西北師範大學作學術報告

劉作翔教授在銀川中級人民法院作學術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最高人民法院「訴訟誠信體系建設座談會」

劉作翔教授參加「司法改革2012年年會暨司法公信建設專題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參加「全國地方法治建設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陝西雁塔區人民檢察院邀請法學名家劉作翔為幹警講學

劉作翔、李洪雷應邀參加「中瑞立法法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寧波市『十二五』時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規劃綱要(草案)」專家論證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南開大學作「完善法律體系——對法律淵源理論的反思」專題講座

劉作翔教授參加第八屆全國法學理論博士生論壇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大連海事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劉作翔教授參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成本與司法效率項目結項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第二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北京市人大法律草案徵求專家意見座談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2012院士專家新春聯誼會」

2011年 劉作翔、陳春龍、冉井富參加首屆「法律與社會」高端論壇暨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籌)成立大會,劉作翔當選為副會長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韓國駐華大使館召開的「中國法制說明會」上發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成果」的主題演講

劉作翔教授應邀到寧夏社會科學院做學術交流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北方民族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劉作翔教授參加 「司法改革2011年年會暨能動司法方式專題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 「第四屆全國部門法哲學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在「法治文化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座談會」發表主題演講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法律實證主義與當代中國法治發展」論壇

劉作翔教授應邀訪問寧夏社會科學院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安陽中院作「法治理念與法治國家建設」專題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河南法官學院作「司法規律及其相關問題」的專題講座

劉作翔研究員應邀至陝西高院作題為「法治國家戰略重點的轉移」專題講座

劉作翔教授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作學術報告

劉作翔教授受聘為西北政法大學客座教授並舉行學術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第一屆全國法律修辭學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研討會」

劉作翔研究員的學術專著《法律文化理論》在商務印書館已重印六次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廣東省依法治省(市)工作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南京大學第十二屆費彝民法學論壇暨「能動司法的理論探索」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西南科技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劉作翔:中國司法地方保護主義批判

劉作翔等:建立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的創舉——學者、律師熱議《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全國法院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暨第三屆中國大法官論壇

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生教學基地2011年元旦聯歡會隆重舉行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珠海發表「中國法治發展戰略的轉移:法律實施」的學術演講

法學所馬工程課題組舉行審稿會

亞洲法研究中心「中日企業法研究」第四期項目啟動暨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北京市一中院「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課題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重慶榮昌「社會管理的司法創新」研討會

法學所舉辦「法律實施研究的方法論問題」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為上海財大博士生做「習慣在現代中國法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學術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做專題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為洛陽市伊川縣政法幹警培訓班做專題講座

劉作翔、冀祥德教授應邀參加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第22屆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定評會」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教育部201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專家評審評標會」

劉作翔教授在陝西省商洛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法官做講座

劉作翔教授應邀參加全國人大法工委重大課題專家座談會

劉作翔教授參加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10年年會

劉作翔教授參加「司法權威與裁判效力」學術研討會

劉作翔教授參加全國統編教材《法理學》第四版修訂編寫會

劉作翔教授在「轉型中的法律體系: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

劉作翔教授應邀在挪威人權中心發表演講

中國社科院劉作翔教授做客第102期瑪珈山法律方法論壇

劉作翔:尊嚴的高度,尊嚴的寬度

2009年 劉作翔教授在我校甘肅籍中青年法學家學術研討會上作題為「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平等保護」的學術報告

劉作翔: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衝突

2008年 法學所成功舉辦中國刑事辯護30年暨刑事辯護准入制度國際研討會

建言獻策

2015年

劉作翔:應進一步提高最高法指導性案例的權威性

劉作翔接受《中國社會科學》採訪談平等、公正與社會變遷

2014年

劉作翔等:法與情、理關係辨識

劉作翔研究員應邀為保定市縣兩級幹部解讀四中全會精神

劉作翔等:道德評價泛化 法治意識缺失——《北京日報》訪談

2013年

劉作翔教授在「正義網」談微博庭審直播

劉作翔研究員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報》採訪,談「雙千計劃」

劉作翔等:規則意識缺失,癥結在哪裡

2012年

劉作翔:現場直播可以破解司法審判中場地局限性帶來的問題

2011年

劉作翔:中國法治進程中的權利平等問題

2010年

劉作翔:「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劉作翔:中國司法改革被指走回頭路[1]

參考資料

  1. 劉作翔中國法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