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華羅庚

來自 360doc.個人圖書館 的圖片

出生地:江蘇常州金壇區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12日(庚戌年)

逝世日期:1985年6月12日 (乙丑年)

職 業:數學家

主要成就:中國解析數論創始人和開拓者

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華羅庚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並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目錄

人物主要生平

1924年華羅庚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

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工作;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

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

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從美國經香港抵達北京,在歸國途中寫下了《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之後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

1951年當選為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學研究所所長;

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至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85年當選為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摘要:華羅庚只是一個垃圾水平(級別)數學家;華羅庚是一個以政治立命數學家;華羅庚把錯誤思想和低劣的思維方式傳給了中國青年數學家,並且把他們引向了錯誤的道路;華羅庚的錯誤慣性繼續影響中國數學家未來的走向,華羅庚吳文俊陳景潤對中國數學帶來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和毀滅性的。

關鍵詞:華羅庚


第1輯,華羅庚只是一個垃圾水平級別的數學家

許多教科書說華羅庚是一個世界上一流的數學家,這是基於一個什麼樣的判斷?或者定位?

一個一流數學家應該具備如下特徵:

1,提出了重大問題。

2,解決了重大問題。

3,開闢了一個學科或者方向。

4,發現了已有數學體系中的重大錯誤。

5,將已經有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社會生活或者學科並且產生了重要功能(例如CT,黎曼幾何應用於相對論)。

華羅庚已經離開人世,他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藉助前人的原創,自己沒有什麼重大工作,教書育人培養的也是不成功的,他創立的中國數論學派已經土崩瓦解,幾乎全部都錯。他推廣的優選法是做了科學普及工作,當然值得讚賞。

有人說,華羅庚如果沒有回國,就能夠做出一流數學工作。這只是一個假設,因為,科學上的重大發現,依賴於靈感,依賴於特定的環境。華羅庚畢竟缺失了好的教育,早期斷學,失去了最佳受教育時機。

有沒有重大創造,似乎是天意,牛頓,愛因斯坦,達芬奇,這些都是上帝派來的。華羅庚在有生之年沒有建立功勳,在數論研究中,把一代中國青年數學家引向了錯誤的道路。這是不能推卸的責任。

因為華羅庚工作缺乏嚴謹性,也不夠細心,華羅庚對陳景潤王元潘承洞的錯誤,始終沒有提出意見,這個與他自身邏輯素養太差有關。 華羅庚只能是一個垃圾級別的數學家。

(華羅庚) 在當年中國數學領袖的成員中,華羅庚留給數學界的印象一直不太好。主要原因是,無論是數學理論水平,還是學術見識,其名其實,都相去甚遠,所謂「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即其人也! 雖同為當年其他中國數學家成員,但華羅庚和蘇步青教授、馮康不同。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其名望和地位,而華和其弟子王元陳景潤的名氣和政治生命則是和文革以及極左緊緊捆綁在一起的,陳景潤王元潘承洞的學術水平只能是負值,全部錯誤,就是找不到哪怕是一點點不錯誤的地方。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文革和共產黨政權,華終其一生也就是一個數學教員。


華羅庚生於1910年,江蘇省金壇人。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雖然發表了一些作品,但基本上沒有表現出什麼才華,也沒有產生什麼影響,1929年,華羅庚受僱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誌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在當時的中國,屬於無名之輩。

他的學歷不高,只有中等文化程度,無論是學識還是數學素養,還稱不上是數學家,只能算是一個知識青年。 『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出國求學,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當時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極力推薦。摺疊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度過了關鍵性的兩年。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Waring's problem)上有了一點點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

1956年,他的論文《典型域上的多元複變函數論》於195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論文,就連三等獎也不夠資格。華羅庚所有的數學論文只是相當於哥根廷大學數學系學生的習題,沒有任何創新,其文化方面的淺薄可想而知。1958年,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同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政治數學家的道路,學術生涯基本結束。

華羅庚一生不是以「數學」安身立命,但終其一生也沒有建立起什麼數學思想。在這方面,他還比不上他的一些學生。但是,華羅庚的政治地位一直高高在上。文革初期,去鄉下搞一些數學普及工作,推廣優選法。華雖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但在數學家排名,恐怕連重要數學家都算不上。華後來爆得大名,也主要不在數學,而是在政治。

華羅庚想以數學安身立命,卻無文名,主要是他從未寫出過為人所稱道的重要文章。作為數學家,華一生的作品產生過大影響沒有一篇,發表都是一些科普或者不重要的論文,現在話說就是垃圾論文。 有人瞧不起華羅庚和華的文章,是文人相輕。此說雖然不無道理,但也並不盡然。事實上,在華一生的仕途騰達期,還是很注意提攜後進和網羅人才的,如王元陳景潤等人,但是,華羅庚本人缺乏邏輯理論思維,把整個學術體系引入荒唐境界。

國際數學界沒有看好中國數學界,恐怕除了思想觀點,數學才能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數學界和數學家看數學家,首先看重的往往是才能。由此觀之,國際數學界瞧不上中國數學家,恐怕也在才能。這不能怪國際數學社會,實事求是地說,華羅庚學派雖為中國數學界的紅人,被捧上天,但數才確實平平,不但難以和世界一流數學家等相比,即使較之次要的三流數學家,也不在一個層次上。

從數學才能看,華羅庚學派的文章,大多數經不起推敲,思維混亂。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數論導引》等等,憑華羅庚的才力,是寫不出來的,都是一些總結別人工作的內容。 華羅庚的「《從單位元談起》《典型群》等文,也算不上真正的理論文章,既無學理,亦無文采,文字上也蹩腳,經不起推敲。 這樣說,對華這個以數學立命的人的確有些殘酷,也有些刻薄,但想到華羅庚的俾倪一切的自負和華粉對他的沒有邊際的吹捧,還是有必要道出真相。 但不管怎麼說,《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這兩部書,對華羅庚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 華羅庚因此被其弟子戴上了「思想家」「數學大師」的桂冠,還被說成是「創造性」地發展了「解析數論」,將成為繼哈代之後的「里程碑」。

時至今日,華更被的擁蠆吹捧成是「中國的愛因斯坦,最具才華、最有深度的數論理論家,解析數論旗手」。 僅憑兩部思想是別人的著作,便成了「思想家」,而且還被冠名為「中國的愛因斯坦」,這不僅在數學歷史上,即使在中國數學史上,也是一個天大笑話。這種毫無節操地圈地自萌真是baby無齒,何況,兩部書籍都是別人的論文匯編。華羅庚的學生炒作的陳景潤王元潘承洞都是一些數論烏龍術而已,完全缺乏那種脈絡清晰的數學思路,在被指出錯誤以後拒不認錯負隅頑抗,暴露了華羅庚學派數學上的淺薄和人格上的猥瑣。中國數學家都是一群知識貧乏的人,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自豪感,因為知識越貧乏,他們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他們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重新看華羅庚文章,幾乎沒有可圈可點的東西,讓人大失所望,其中《堆壘素數論》錯誤百出,華羅庚學派也像是樣板戲裡英雄人物一樣,列入小學教材里,無法用於數學學術教科書。

有人說華羅庚證明了華林猜想,純屬無稽之談,1770年,華林發表了《代數沉思錄》(Meditationes Algebraicae),其中說,每一個正整數至多是9個立方數之和;至多是19個四次方之和。(我們用 g(n) 表示任意自然數可用 n次方數和表示的最少個數, 則華林問題便 是欲證 g(3) = 9, g(4) = 19 等。)

對於 g(n) 問題, 還猜想,每一個正整數都是可以表示成為至多s個n次冪之和,其中s依賴於n。

王元說:「華羅庚證明了:假定fi(x)(1≤i≤s)為滿足必須滿足的條件的n次整值多項式。則當s≥2n+1時,方程:

N=f1(x1)+f2(x2)+...+fs(xs)

的解數有一個漸近公式。特別對於華林問題,即方程:

N=X1n+X2n+...+XSn

當s≥2n+1時,對充分大的N,有非尋常非負解,且解數有漸近公式。(g(n) = s)」


知道華羅庚哪裡錯誤嗎?華羅庚的推理建立在預期理由的錯誤前提下:


1,假定。

假定,只能用在否定結果的證明中,例如,歐幾里得證明素數無窮多個(假定a成立,可以推出b,得到c,c與a矛盾,所以假定的a不能成立,得到非a)。

假定不能用在肯定的結論(假定a,可以推出b,得到c,c=a,或者c包含a,所以假定的a成立,這個就是預期理由的錯誤)。

為什麼「假定」只能用於否定的結論,而不能用於肯定的結論?一個對科學理論更強的邏輯制約因素是,它們是能夠被證偽的。換一句話說,因為以後能夠被觀測作有意義的檢驗,理論一定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種證偽的判據是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一種方法。原因在於證實的內在局限性,證實只能增加一個理論的可信度,卻不能證明整個理論的完全正確。因為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總是會發現與理論有衝突的事例。

2,充分大。

(充分大是一個錯誤概念,一個正確的數學概念必須具備專一性,精確性,穩定性,可以檢驗性。無法檢驗的充分大是不能在數學證明中使用。)

3,這個命題必須逐一給定n後,s是什麼。這樣的命題才是主項為普遍概念的命題,否則是一個主項為集合概念的命題)。與費馬大定理一樣,n是一階變化率,s是二階變化率。就是說,這是無法證明的二階邏輯問題。

以華羅庚和王元這種垃圾水平數學家,怎麼會懂得數學證明?也就是說,華羅庚在1937年就落下了在邏輯思維明顯缺陷的病根。王元所有的數學工作幾乎全部都是錯誤的,更不要說他的學生們。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離開了自己的專業,進入別人的專業,只能是平庸或者錯誤。華羅庚陳景潤不是邏輯學家,對邏輯學一竅不通,只是一個外行,也就不能勝任數學命題的證明。

華羅庚領導下的數學家心理陰暗,數學是檢驗一個民族是否有智慧和是否有理性的工具,可是,發現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刻意隱藏錯誤拒絕承認錯誤。也就檢驗出中華民族的自卑和愚蠢,他們不能融入理性世界,他們很少能夠在重大科學領域做出原創性貢獻。

目前,已經發現中國數學界所有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成果都是錯誤的。中國所有的數學院士都是假貨水貨。特別是一等獎:華羅庚-吳文俊-陳景潤-王元-潘成洞-馮康-陸家羲。因為,數學證明規則沒有制定,不可能證明無誤(三言兩語還勉強)。許多數學證明論文幾十頁,幾百頁,幾十個或者幾百個詞項(概念),幾十步或者幾百步推導,沒有人能夠在沒有規則的情況下準確無誤地完成。

例如,我們已經知道:

1,數學界不會使用正確的推理形式,演繹推理也就是三段論有256種形式,而正確的只有19種。例如安德魯懷爾斯(在企圖證明費馬大定理時)和邁克爾阿迪亞(企圖證明黎曼猜想時)都是使用錯誤的IOA形式。

2,數學界不知道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哪一些是無法傳遞的,例如數學界在證明費馬大定理時不知道費馬大定理與古山志村猜想之間是一種對稱關係-一種非傳遞關係(弗萊方程如果可以模形式化,費馬大定理與古山志村猜想之間是交叉關係;如果不能模形式化,費馬大定理與古山志村猜想是反對關係。交叉關係與反對關係都是非傳遞關係)。一方的對與錯都是不能傳遞到另外一方。

3,數學界不知道二階邏輯問題是無法證明的,例如柯召(企圖證明卡塔蘭猜想)和伊萬尼克(企圖證明a2+b4 素數問題)以及費馬大定理和黎曼猜想都是二階邏輯問題(變化率的變化率)。

4,數學界不知道數學定理必須是全稱判斷(一切A是B),例如陳景潤把特稱判斷(有些A是B)作為證明結論。例如張益唐的最新論文表明,在特定範圍內,朗道-西格爾零點不存在。在這一情況下,朗道-西格爾零點猜想正確或成立。

5,數學界不知道數學命題主項必須是普遍概念和單獨概念,不能是集合概念(等價於二階邏輯問題,例如費馬大定理和黎曼猜想和貨郎擔問題等)。

6,數學界不知道肯定判斷的謂項不周延,例如陶哲軒-陳景潤。

7,數學界不知道數學定理的主項必須周延,例如張益唐和陶哲軒。

8,數學界不知道在數學證明中的科學概念必須經過正確的定義(種加屬差定義)才能使用。例如陳景潤陶哲軒使用錯誤概念殆素數。

9,數學界不知道抽屜原理的抽屜必須是普遍概念,不能是集合概念例如張益唐。

10,數學界不知道數學證明不能違反公理,例如,安德魯懷爾斯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違反了「三段論公理」。

11,數學結論不能是或然推理,例如丘成桐的「至多只有一個解」。數學證明不能用假設否定假設,例如丘成桐證明正質量猜想。

12,其他。

例如,吳文俊機器證明荒唐可笑。

(1)所有的數學定理全部都是全稱判斷,即「一切A是B」。 (2),所有的全稱判斷的主項都是「普遍概念」或者「單獨概念」。 (3),普遍概念的定義就是依據屬性。

(4),機器不能判定屬性,例如一個人是男是女要通過生物化學鑑定x和y染色體,機器無法判定屬性。

現代基因學證實,除了非洲原住民外,其它地區的人,身體內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是因為尼安德特人在滅亡之前與智人有過通婚,尼安德特人基因中有智慧的誘發機埽緣厙蟶銑朔侵奕酥橇ζ停字秩撕突浦秩碩際譴τ謖W刺�

而中國科學院拒絕具有智慧的基層科學家通「婚」,只能使得中國科學家越來越愚蠢。動物學家把鏡子放在森林或者動物園觀察動物反應,猩猩大象海豚等都能經過驚愕-接受-到利用的正常反應。而中國數學家面對邏輯鏡子不能做出正常反應,缺乏一種5萬年就存在與人類的鏡像神經元。數學自閉症廣泛發生在數學家群體。 而對鏡像對稱的理解是人類進化的物質基礎。 數學家還不如猩猩。這是因為中國數學家長期接受錯誤思想的洗腦,造成大腦特定區域永遠無法激活,形成終生殘疾。中國數學家長期近親通姦,生育了一代又一代白痴。

第2輯,華羅庚把中國數學引向絕路

華人數學家狂妄淺薄,不能容忍別人成功,這是華人的一個通病,從人種角度看,華人的性格屬於陰柔形,固執、媚俗、崇拜權勢,人身依附,他們在華人圈子裡成長起來,幾乎不可能獲得追求真理的勇氣,不可能產生自豪與坦蕩的生命底氣,他們喜歡科學與藝術,卻不能把這種追求當成立地成佛的宗教,因為,信仰需要忠誠,華人做不到這個。對於追求真理並且視死如歸的西方科學家,華人明顯有自卑情緒,當他們造假文章或者錯誤文章被揭露以後,他們不是反省和自我檢討,而是指責揭露者仇恨揭露者。 華人科學家特別是中國大陸數學家永遠在心理糾結的環境中苟且偷生。華羅庚導致中國數論學派全軍覆滅。


一,淵源

1953年,回國以後的華羅庚組織了數論討論班,召集了一大批年輕人。在國家背景下,整個中國學習蘇聯,從文化藝術,軍事,農業,,,到科學。數學也是毫不例外,當時蘇聯科學還在李森科學術流氓的陰影之下,數學也是在維若格拉道夫荒唐的理論控制中。維若格拉道夫曾經「證明」《每一個充分大的奇數都是三個奇素數之和》在1931年騙取了斯大林10萬盧布。

在維若格拉道夫的錯誤思想引導下,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所謂「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所謂「4 + 4」。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所謂「1 + 3 」。 以上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錯誤的,因為他們證明結論都是特稱判斷(所有數學定理都是全稱判斷),命題都是集合概念(所有數學定理的主項都是普遍概念或者單獨概念),蘇聯的錯誤理論直接誤導了整個中國數論60年。中國數論基本完全沿襲了蘇聯數論教材中的錯誤概念「殆素數」和「充分大」,數論的低水平標誌着數學整體水平的低下。

把假定當成真實,預期理由,是所有殆素數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共同錯誤

設a,b,c是所謂「殆素數」,即 n 個素數的乘積: 問 1,是否【1+1】包含在【a+b】或者【1+c】之內?

如果回答:是!

2,證明程式是否可以從【a+b】或者【1+c】到達【1+1】?

如果回答:是!

3, 【1+1】是否可以必然從【a+b】或者【1+c】中剝離出來?

如果回答:是!

4, 如果最後證明了【1+1】不能成立,前面三條回答就是錯誤的。


分析一,就是說,前面三條是在假定【1+1】必須正確的情況下的「成果」,這個就荒唐了,我們還不知道最後是否正確,就假定了最後成果必然正確。這個就是預期理由的邏輯錯誤,預期理由是暗含了「假定存在」的非邏輯前提,數學證明嚴禁使用非邏輯前提。

分析二,如果前面三條不能成立或者不能肯定必然成立,怎麼可以算是「成果」呢?

1,假定。只能用在否定結果的證明中,例如,歐幾里得證明素數無窮多個。 假定a成立,可以推出b,得到c,c與a矛盾,所以假定的a不能成立,得到非a。 2,假定不能用在肯定的結論。假定a,可以推出b,得到c,c=a,或者c包含a,所以假定的a成立。(這個就是預期理由的錯誤) 3,為什麼「假定」只能用於否定的結論,而不能用於肯定的結論? 一個對科學理論更強的邏輯制約因素是,它們是能夠被證偽的。換一句話說,因為以後能夠被觀測作有意義的檢驗,理論一定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種證偽的判據是區分科學與偽科學的一種方法。原因在於證實的內在局限性,證實只能增加一個理論的可信度,卻不能證明整個理論的完全正確。因為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總是會發現與理論有衝突的事例。

二,流毒

蘇聯的數學理論指導思想的流毒直接誤導了中國數學界,在蘇聯的荒唐理論指導下,華羅庚在1953年舉辦了數論學習班,完全照搬蘇聯數論理論教材,華羅庚和閔嗣鶴充當指導教師,把新中國數論引向了一條錯誤的道路,由於政治的滲透,1957年,中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所謂「3+4」,中國青年報以整版篇幅報道王元「英雄事跡」,這是一般數學家無法得到的優待,因為王元的「成果」是學習蘇聯的典型,是向老大哥獻殷勤的最好模式。王元的荒唐理論破壞了數學已有的邏輯體系,把主項是集合概念命題搬上了數學證明的舞台,歷史上,所有的數學定理全部都是普遍概念或者單獨概念,從來沒有一個集合概念的定理。王元的投機動搖了人類科學的良知,可以不受約束地胡亂證明,激發了無知的數學家用全新的眼光看問題,有節制的造假,可以盡情享受榮譽。以後的潘承洞和陳景潤就是沿着這條錯誤道路倒退着走路。其中,王元的素質最差,他吹捧陶哲軒張益唐陳景潤的錯誤,暴露出王元數學素養和邏輯學素養的級別只是垃圾一樣的糟糕,王元的學生張壽武和張壽武的學生田野同樣接過學術騙術繼續破壞數論。而潘成洞的學生選擇了另外方法投機:展濤劉建亞(還有陳景潤的學生王天澤)選擇做官,因為他們完全不會做學問,雖然騙取了一個二等獎;王小雲和彭實戈選擇了轉移方向造假。新中國第二代第三代數學家比他們的前輩更加輕佻率性自負,然而他們志大才疏,勇氣有餘智力不足,搞歪門邪道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個時代極為平庸的數學家楊樂張廣厚在函數值分布理論研究中,找到整函數或亞純函數的虧值、漸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者之間的一些聯繫,獲得超出實際成績的巨大利益,也早就了胡編亂造的風氣。

三,數學大躍進--數學依附政治旁大款

在這個時髦的哥德巴赫猜想下,中國一大批思維單純,沒有涉世經驗的年輕數學家捲入了曠日持久的攻關中,山東大學潘承洞基本就是一個平庸的數學家,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數學成果,他的工作全部都是忽悠人們的解析數論。完全不懂數論的吳文俊關肇直極力推薦陳景潤的工作,別有用心地把一個平庸無能的「1+2」推送到高高的祭台。以「後果主義」的道德推理,最終把解析數論推到歷史規律的節點,全面崩潰,華人數學家往往狂傲,而實無能,正常人看起來很愚昧的事情,數學家卻當成真理來擁抱,到頭來中國數學只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文化大革命後期,經過了黃帥張鐵生事件,大家意識到,只有讓科學與政治結合,才能獲得地位與榮耀,科學院有意識地散步流言,說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吸引高層注意。這個時候,兩大政治集團都想證明自己高尚,拉攏知識分子加入自己勢力,,,。中國數學第一次品嘗到甜頭,科學有時候非常可悲,只有充當政治的情婦才能獲得身份。中國數學毫無節操的造假從此拉開序幕,每一年幾百萬的垃圾論文湧向學術的海洋,功利主義就是人的本性,造假代表了國家利益,一種全新的道德觀念出現了,科學家在絕境中鋌而走險。當今數學界湖南幫----袁亞湘-席南華-周向宇掌控了數學領導層,他們都是垃圾水平的數學騙子,以空前的無恥和卑鄙把中國數學引向不歸路。

四,下流手段向西方傳播

陳景潤王元潘承洞的成功包裝,極大鼓舞了中國數學界,他們不僅僅獲得了榮譽地位,還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一行人已經做到了省部級,例如潘承洞的學生展濤劉建亞,陳景潤的學生王天澤,王元的學生賈朝華他們才能平庸,甚至華羅庚的學生馮克勤和學生陸啟鏗的學生周向宇都是打着陳景潤王元潘承洞這張牌,華羅庚學派的一派獨大的氣勢打壓了其他學科分支的數學家,引起了強烈不滿,中國數學界派系林立,就連丘成桐也不得不讓幾分。為了緩和矛盾,丘成桐違心地把自己不懂的--在數論專業中造假的美國張益唐吹捧成為天才,在論文沒有發表的狀態下,發給張益唐「晨興數學獎」,張益唐是潘承洞的弟弟潘承彪的學生,此人一生從來沒有一項完整的東西,就連畢業論文也是錯誤的。 但是,不要小看了張益唐的功力,他居然成功利用了媒體,將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吹出了蘭花,張益唐的論文全部錯誤,找不到一點點不錯誤的地方。張益唐是一個思維混亂的白痴,像一個天外來客,呼嘯而過,讓人們刮目相看。 順便說一句,華羅庚還有一個學生樓世拓居然去證明「黎曼猜想」,白痴數學家張益唐也宣稱自己有信心證明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一個主項為集合概念的命題,屬於無法一次性證明的論題。

五,學術專制的後果

新中國科學幾乎沒有任何重大原創,不僅僅與菲爾茲獎無緣,更加嚴重的是後繼無人,整個數學界思想僵化,崇拜權勢,人身依附,品質惡劣。凡是與自己無利可圖的東西,一律否定;凡是與自己有利的東西,一律肯定。數學家剽竊,抄襲,造假,騙取自然科學基金,攻擊批評者,,,各種下流手段就是一個黑社會。

未來的數學家和下一代年輕人的前景可以預料:都是一群沒有學術尊嚴,沒有創造力,沒有人格的數學工匠而已。在體制的庇護下,肆無忌憚地造假造謠,數學學報,數學年刊,數學進展,中國科學a輯,數學的實踐與認識,,,。大量沒有思想創新,只是隨意附和的論文獲得了數以億計的自然科學基金。中國數學家在人民的養活下自娛自樂。

六,錯誤為什麼會持續一百年 從v-布龍開始經過維若格拉道夫到陳景潤和張益唐已經有100年了,這種同一個錯誤怎麼會持續這麼久?數量會這麼大?這是因為頂層信息的放大作用。 錯誤信息的源頭如果沒有阻斷,會一直延伸很多代,因為錯誤的後代會一直引用這些錯誤文章,哪怕他們的學生論文不需要引用,也會假借需要引用,以此炫耀他們的正確與正宗,這是一個潛規則。 所以,錯誤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你反腐也好,反錯也罷,一直反到錯誤的源頭,當初這個錯誤又是誰認可的呢?其實,誰也沒有認可。 不過是當初沒有人及時指出錯誤,或者有人指出了沒有得到重視。當這個錯誤成為了權威,你再批評他就困難了,因為這個錯誤已經成為主流數學成果,在這個錯誤後面有數以百計和千萬計的錯誤論文,名正言順地被認為是真理了。正所謂溫水煮青蛙。 腐敗的權力機構制定的反腐敗機制是不能做到反腐敗的,同樣道理,科學官僚機構制定的反學術不端也是不能解決科學錯誤的,因為,他們根本不會與你討論自己的錯誤。所以,這個溫水青蛙死定了。

七,中國數論學派流毒滲透到全世界 中國數論學派全軍覆滅,幾乎沒有一件「成果」可以立足,沒有一件「成果」可以流傳,進入教科書。正如某先生說的:「皇帝沒有穿衣服,皇帝自己也知道自己沒有穿衣服,並且皇帝還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沒有穿衣服,大家心照不宣,現在有人告訴皇帝---陛下怎麼不穿衣服,就把這個世界搞亂了」。 數學家不懂邏輯學,卻要從事數學證明,好比太監找老婆,糟蹋婦女。以變態的身體和心理,怪異的方式折騰婦女。這些閹割未淨的太監,也能姦淫殯妃,如是恥高氣陽。

華羅庚建立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其實就是專門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由王元潘承洞陳景潤幾個人發表了幾篇錯誤百出的垃圾文章,也敢稱自己為數論學派,他們乘坐v布龍建造的航船,重複着過去的錯誤和悲劇,打着「哥德巴赫猜想」的白條,狂妄地透支着巨大的榮譽和財富,忽悠着13億人民,他們的學生們繼續拿在巨額自然科學基金,不着邊際地玩弄不懂數學的人,人民不明真相地花着大把錢養活這些騙子。 直到安德魯懷爾斯,張益唐,陶哲軒都是中國數論騙子的延續。他們無限制無底線的造假造謠,毀滅了數論。

八,數學已經被華羅庚糟蹋的完全崩潰 數學規則是數學白紙黑字的法律,一再被執法者的數學機構破壞和踐踏,成為岌岌可危的廢紙。破壞越是強勢越是橫行,數學造假就無法約束。數學要改變錯誤的遊戲規則——炒作,發獎。再審查,評議,然後對抗,幾十年以後再公布真相。中國數學會為華羅庚開門揖盜為虎作倀,數學學術腐敗成為中國科技無法止血的傷口。 數學是神的創造,如果違背了神的意志,數學就會死路一條。

九,數學家為什麼這麼愚蠢? 為什麼數學家出現了這麼多錯誤而認識不到,即使告訴他們以後,數學家也不知道糾正。

這個問題,不能完全責怪數學家。

100年前,美國一些工人被鉛污染以後,神經系統出現了問題,反應遲鈍,麻木不仁。這是因為鉛被神經細胞接收以後,神經細胞就會把鉛丟掉,不會吸收。對神經細胞沒有損害,而是在扔掉鉛離子時占據了突觸通道。神經細胞之間釋放乙酰膽鹼傳遞信息,就是通過突觸間隙的通道。鉛離子占據了突觸通道,使得正常的乙酰膽鹼無法通過。於是,人就無法正常思維,人會變傻,就是愚蠢。


一個人如果長期接受洗腦(例如宗教或者馬列),神經細胞的突觸間隙(通道)被固定的模式占據(乙酰膽鹼的特定含量或者釋放間隔,像密碼一樣,脈衝式),並且鎖定整個神經樹,關閉其他通道,形成一種固定僵化模式。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堅強個性」。

其他神經通道被關閉以後,這個人就沒有創新的接受條件了,會被一種強大的固定思維統治大腦,他們也會學習其他相似的知識,但是不會接受與之相對立的知識。換句話說,就是廢了。

中國數學家是這樣,外國數學家也是一樣,與意識形態沒有關係。所以,一個人要想創新,必須保持隨時改變自己的狀態。

第3輯,華羅庚陳景潤---解析數論全軍覆滅宿命和中國數學家精神孽債

     陳景潤是中國數學家的宿命和孽債   為了吹捧陳景潤造聲勢,把陳景潤視為中國數學的大師。數學這個話題很大,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談。而數論最代表數學的精神。陳景潤是中國數學家的宿命和孽債,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幾代數學家的命運,而且他已經死了多年,陰魂不散,至今還在纏繞着中國數學家,牽制着中國數學未來的走向。恐怕這個過程還短不了。

  我想談一下陳景潤的歷史定位。陳景潤是那個特殊時代的人物,改變了數論本應該按照嚴格的、歷史原有的進程---遵守邏輯規則前進。   中國近代數論歷史起初是以歐為師的,在華羅庚的影響下,後來才有一個大轉變,轉到以俄為師。   把中國數學歷史放在一個更宏觀的視野下來看——中國的近代數學歷史實際上是世界全球化過程的一部分。從這個視野來看的,我認為華羅庚陳景潤是中國人在世界數學全球化的過程中民族集體無意識的失落、牴觸。一誤再誤、最後走向錯誤路的人格化符號,並且影響了整個世界數論走向錯誤。   剛才說到中國近代數學歷史本來是以歐為師,民國時期大量留學學生都是去向歐美,1949年共產黨獲得政權以後,

回國人員幾乎全部都是留學歐美的。為什麼最後以蘇聯為師呢?

  這個轉向,當然有很多歷史因素,其中包括中國當時面臨的民族危亡、蘇聯人的誤導和欺騙……等等,中國知識分子的躁動、淺薄、輕信和狂熱,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一旦走入歧途,就很難改變了。   中國共產黨政權選擇了親蘇一邊倒政策,也導致了中國數學一邊倒的政策。所以,在毛選擇「走俄國人的路」,開創了這麼一個時代之後,中國數學直到現在,還在這個泥潭裡面痛苦地掙扎,不能自拔。   那麼,如何來評價華羅庚陳景潤的時代呢?

可以說,共產黨列寧式的集權主義、中國皇權專制傳統、中國底層流氓文化——這三者的集大成者,由此開創了自己的時代。就會影響到整個中國科學,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在政治上,那是一個貧窮和飢餓、恐怖和血腥的年代,毛是現代中國一切災難的始作俑者。毛髮動「大躍進」闖下大禍後,唯恐身後被「黨內赫魯曉夫式的人物」清算,不惜把整個國家民族推入「文革」十年浩劫之中。中國知識分子遭到了滅頂之災。中共領導人受俄國人的影響很深,他們信奉的是列寧式極權主義思潮和鐵腕手段,在科學上也是一樣,他們搞科學方式都是大兵團運作,轟轟烈烈,不能有失敗,不能有批評。

從毛澤東到華羅庚有很多個性的東西在科學裡面。毛澤東的個性依然在科學領導人的個性裡面,就是絕對不能有反對聲音。你可以用許多詞來形容毛澤東和現在科學領導人的為人:急躁,蠻幹,誇張,不計成本。   科學院其實就是領導人的祠堂。   在中國科學領域,每一個學科分支,都有一個祠堂和一個族長。


  華羅庚這個人雖然是中國數學的梟雄,開創了自己的時代,但又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的悲劇在哪兒呢?他自認為可以指點江山,自認為可以改變歷史,編造了解析數論的輝煌,這個中國數學史上無前例的、人類歷史上都沒有的造神運動,但最後卻被歷史和數學規則所捉弄,輸了個精光,是個失敗的歷史人物。他一死,他那套「解析數論」,馬上就灰飛煙滅,華羅庚和陳景潤最後被數學和歷史所拋棄,因為他那套做法是反科學的,反文明的。    華羅庚和陳景潤是中國數學的宿命和孽債。他雖然在數學上輸個精光,但在中國的制度環境下,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幽靈至今還在中國四處遊蕩。他們的學生,許許多多都是大學的校長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學生的學生都是大學裡面的系主任。華羅庚和陳景潤的錯誤思想和研究體制仍是支橕中國數學的基石。今天和今後的數學系學生依然要被夢魘所纏繞,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看不到頭。華羅庚和陳景潤在社會上的影響將長期存在,陶哲軒張益唐的錯誤和造假事件就是一個明證。這一點不可低估。

  華羅庚和陳景潤的遺產和中國數學會不會轉型?這個問題,中國當前正在大變的前夜,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在面臨全面被卡脖子的環境下,是實事求是客觀冷靜,還是繼續忽悠,維護錯誤?腐敗是維護權貴集團利益最大的保護傘。也是維護學術錯誤的保護傘。


第4輯,那個時代的數學家具有紅衛兵基因

今年是文革50周年,那個時候有一種說法,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強調基因。王元陳景潤潘承洞都是在專制環境中教育中長大的一代,相對來說,是嘴巴上硬一些,行動上則要軟弱得多。是說假話的一代,實際上是在完全沒有秩序、在一個無政府的狀態中間成長起來的,他們相信的是實力,相信的是成敗論英雄,他們沒有規則意識。更確切地說,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是創造規則的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廢棄和創造規則;只要他們是有操縱實力的人,他們可以操縱並且建立規則並通過以幹成事確認他們的規則!這一代人完全沒有底線。



紅衛兵數學家因子裡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崇拜英雄毛澤東,達到了喪失正常思維的痴迷地步。這些人就是毛粉,不允許任何人說毛澤東的不是,肯定毛澤東所做的一切,認為 毛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好的!對毛澤東的崇拜是維繫千百萬紅衛兵的精神紐帶,一切傳統和現實的社會思想、準則以及一般的社會習俗,都以毛澤東教導為價值判斷 的標準。因此,無論紅衛兵中什麼派別、組織都是以對毛澤東的無限忠誠為旗幟的!所以,毛澤東肯定的陳景潤就是他們心中的一切。現在黨中央要求人們「前後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這包括了十年文革。這和鄧小平對前三十年的評價是有區別的!

紅衛兵數學家因子的另一特徵是:奉行鬥爭哲學,達到了目無法紀、無法無天,敢於打破一切規矩、秩序的地步。在科學研究中,就是敢於破壞一切規則,想怎麼幹,就可以怎麼幹,想怎麼解釋,就可以怎麼解釋。

紅衛兵數學家的鬥爭哲學還體現在,他們沒有罪惡感,敢於打倒一切規則;敢於否定一切規則,遠至傳統文化,近至西方思想,在科學上,否定自己不想要的枷鎖---學術規則;敢於破壞一切,從砸毀文物到抄人家產。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點上,也不示弱。編造了畝產十萬斤的奇蹟和編造了中國數學家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謊言。

紅衛兵科學家因子還有一個特徵是:缺乏理性,完全靠情緒做事,達到了盲目、不顧後果的地步,竟敢胡編亂造出弱哥德巴赫猜想和弱孿生素數猜想的荒唐解釋。為了建設一個所謂新數學的理想,他們看似激情滿滿,熱血沸騰,就像打 了雞血一樣,其實卻是兇猛的野獸,讓整個數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整個紅衛兵數學家運動中,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處於情緒化、觀念化和絕對化的狀態!他們的觀念不 是以事實為依據,而僅僅是一團模糊不清的觀念,他們從情緒出發去判斷事物的好壞和是非,並把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絕對化。其中,階級情感則是紅衛兵運動情緒 化的突出表現,青年學生往往把階級情感放在第一位,可以不要任何約束。他們認為凡是毛主席說過的就一定要執行,鄧小平肯定過的就必須認可,而且一定是正確的。顯然,這種絕對 化的思想和行為所造成的結果只能是絕對的專制和絕對的服從,因此,紅衛兵數學家既是思想和行為的奴隸主,又是思想和行為的奴隸。

紅衛兵數學家同樣做着白日夢,說是要數學率先趕上世界水平,真是因為越是愚蠢的人越是自信。 同樣缺乏理性,同樣階級愛恨分明,同樣仇視西方的數學規則,同樣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動不動就喜歡圍攻不同意見者,封殺批評意見。

通過以上對紅衛兵數學家因子的分析,我們就發現,這些紅衛兵因子多少都受到毛澤東個人性格的影響。毛澤東本身就具有浪漫主義氣息,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無視任何 規矩與紀律,並且喜歡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與一切規則斗!

紅衛兵數學家的思維及言行是紅色基因在特殊情況下發酵的極端體現。當一個科學領袖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巨大威脅時,當他擁有足夠的威信時,就敢於蔑視一切規則,。他代表着這一門學科,擁有對自己荒唐理論的唯一解釋權,勾勒一個虛幻的理想,號召熱情缺乏理智的年輕人加入(拉了張益唐陶哲軒劉建亞王天澤,,,。),讓紅衛兵基因在他們 身上發酵,從而產生極端的紅衛兵因子,然後他就利用這種因子,讓紅衛兵為自己做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5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一個造假帝國的滅亡

  毫不誇張的說,解析數論是數論學科中最荒唐的內容之一,數論是數學大廈的穹頂,數論中有不計其數的財富,數論中的一些內容成為現代數學規則基礎。   直到今天,中國人數學頭腦也不如西方人發達,但是,他們通過原始性掠奪或者倒賣或者搶劫獲得數論中的稀世珍寶,他們在占領掠奪中破壞數學,但是,貪婪並不能增加中國數學的財富。   數學是上帝的語言,中國人目前還不能與上帝對話,中國人還不配有數論中的財富,在數論帝國歷史上,數論不止一次地走出危機,中國人不能戰勝自己。   數論的敵人來自內部,在兩千年數學建設中,決定性的是數學規則,規則是整個數學的財政資源,外國人更加善於規則建設,中國人更加善於規則破壞和掠奪數學珍寶。在無恥的中國數學家不擇手段的搶劫中,中國數學要麼破產,要麼放棄數學。   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陳景潤王元潘承洞張益唐採取毀滅性的掠奪以後,數學法律被踐踏了,他們無恥地創立了異端邪說:「變大海撈針為池塘撈針」。膽大妄為地中國數學騙子依賴高度壟斷的國家機器,對揭露者進行鎮壓。但是事與願違,靠國家養起來的中國數學機構不能創造新思想,騙子對國家的腐蝕,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威信,實際上形成了對數學的洗劫,數學成為少數人的私有財產,肢解了整個數學的完整性,更別說振興數學了。   

陳景潤王元潘承洞張益唐乃至陶哲軒是一次次數學叛亂,他們企圖擴充實力,在無恥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數學家根本沒有戰鬥力,儘管他們身居高位,仍然不能建功立業。中國數學家在紙醉金迷中出盡了洋相,巨額資金的研究費用化為灰燼,數學機體開始腐爛,中國數學會面臨崩潰,於是,冒險家和數學寡頭不斷製造謠言以欺騙中國人民。   不忠誠是中國數學家最大的軟肋,年青一代數學家原封不動繼承了他們老師數學造假的本性,他們鮮廉寡恥,愚蠢和貪婪的性格堅定地鑲嵌在他們的基因里。   中國沒有經過文藝復興,所以,中國數學家保守僵化無恥,從來沒有接受過追求真理的教育,追逐利益是他們唯一的信念,他們的教育和培訓已經決定了這一點。同時,他們傲慢無禮以抬高自己的地位,使得中國數學更加混亂。   對權勢崇拜起了最惡劣的作用,科學院失去了對科學忠誠的控制,面對泛濫成災的造假,科學院無動於衷,並且心安理得地斂財,他們玩弄心機,不斷欺騙。有才華的造假者熟練地運用體制欺騙國家和人民,例如潘承洞的學生蔡天新騙取自然科學基金髮表多篇胡編亂造的論文(形素數與哥德巴赫猜想)。

  獨立自由的薰陶才是國民教育的靈魂,規則是數學的靈魂和價值,需要改造的是觀念,科學原則高於權威。對規則忠誠對事實忠誠才是數學的生命。   中國數學會通過篡改歷史,篡改科學原則終結了中國數學的進步,信仰不能出賣,數學的意義就在於忠誠!是忠誠形成了數學的永恆。   輕視規則無異於自殺,中國出現了群體性心理失常,並且產生了輕生的念頭,沒有人理會忠告,儘管有人痛心疾首。   在中國數學舞台上,沒有人擁護正義的可悲景象才是中國數學真正的悲哀。


華羅庚在解決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方面獲得出色成果。[2]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

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華羅庚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水平。

華羅庚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20世紀40年代,華羅庚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

華羅庚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

學術論著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其中八部為中國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家庭師長

父母

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瑞棟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着「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夫人

華羅庚是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其斐然成績早為世人所推崇。而每當人們問及他的成功之道時,他總是盛讚他的夫人吳筱之,並感嘆道:「她是無名英雄,我的整個事業,是與她分不開的!」幾十年來,吳筱之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吳筱之18歲那年,經人說合,嫁給了同鄉的同齡人華羅庚。 婚後不到幾個月,瘟疫病蔓延江蘇金壇縣,奪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華羅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處於昏迷狀態。這時,吳筱之將吃奶的女兒交給母親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於婆婆剛剛過世,女兒又新來人間,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來就不富足的華羅庚家中更為困難。為此,吳筱之背着家人,將結婚時心愛的飾物拿到當鋪,換錢給丈夫治病買藥。也許是愛情的力量增強了華羅庚戰勝病魔的決心和勇氣,他終於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可惜的是,這場病使他的左腿成了終身殘疾。

二、華羅庚病癒之後,身體雖殘,意志彌堅。他立志獻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更加刻苦地鑽研起數學來。為給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時到了無米下鍋的境地,她也是一個人設法解決,從不讓丈夫為之分心。 不久,華羅庚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得到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賞識,並邀請他去清華執教。吳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難以維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懷孕在身,生孩子更會增加許多費用;何況公公年邁多病,需人照料。於是,取消了隨夫進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務擔子。

三、1936年夏,25歲的華羅庚被派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第二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七七事變」。華羅庚得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後義憤填膺,他毅然放棄了在英國深造的機會,滿懷抗日救國的熱忱回到了祖國,併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去執教。於是,一家四口久別重逢,開始再次團圓。 由於華羅庚工作極忙,無暇給子女以更多的關心和教育,於是這一重任又落在了吳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一家遷居到了北京。雖然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吳筱之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卻未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華羅庚精神振奮,報國之心愈烈。同時,各項工作也更加繁忙起來。吳筱之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一旦客人來家,吳筱之便代他承擔起待客的各種雜務;而當他外出開會、辦公時,又總是將他的拐杖、香煙和帽子拿出來,一遞到他手上。 鑒此,華羅庚的親朋好友曾問吳筱之為什麼對丈夫關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幫他一點忙,他就少操一點心,為國家多出點力。"」他們有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吳筱之品格高尚,正如王元先生所言,她在數學界是很受到尊重的。人們親切的稱呼她「華師母」。

六個子女

華羅庚和妻子吳筱元,兩人18歲結為夫婦,並相伴一生。吳筱元是一位傳統的家庭婦女,華羅庚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數學研究當中,這位妻子有着莫大的功勞。兩人一生孕育了8個孩子,可惜的是有2個兒子不幸染病夭折,其餘的便是3個兒子和3個女兒。三個兒子: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個女兒:華順、華蘇與華蜜。

長子華俊東,由於父親給予他良好的教育環境,他在醫學方面成就頗豐,是中國醫學基金會的顧問。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曾將專門拜訪了父親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自己的事業上也從沒有停下過腳步。

二兒子華陵,在生物物理方面頗有小成,是中科院的一名優秀研究員。

三兒子華光不如兩位哥哥優秀,但也勤勤懇懇地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力量,三兒子也曾在中科院工作,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當過黨委書記。

華羅庚的三個女兒中只有二女兒子承父業,在數學道路上愈走愈遠,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其餘兩個女兒則都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工作。華羅庚雖然家庭環境艱苦,但他堅持學習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3]

恩師熊慶來

熊慶來,是華羅庚的老師,是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1893年—1969年,字迪之,雲南人。曾經留學比利時法國,並且在法國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在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被國際上採用並稱作熊氏無窮數。

獲獎榮譽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學術影響

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等,不少已成為世界級的名家了。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開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老祥40歲得子,給孩兒起名華羅庚。這「羅」者,即「籮」也,象徵「家有餘糧」,又合金壇俗話「籮里坐笆斗——篤定」的意思;「庚」與「根」音相諧,有「同庚百歲」的意味,也同時表示着「華家從此有根」的意思。

婚姻家庭

華羅庚的夫人吳筱元18歲嫁給華羅庚,婚後不到幾個月,華羅庚染上了瘟疫,經悉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華羅庚在清華執教期間,為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公,吳筱元留在家鄉,挑起家務擔子。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不僅操持家務,還幫他抄寫論文和書信,接待客人。幾十年來,吳筱元在華羅庚的生活和事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個人軼事

妙聯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朱冼等許多人。途中閒暇無事,華羅庚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這裡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着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羅庚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裡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羅庚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

1980年華羅庚教授在蘇州指導統籌法和優選法時寫過以下對聯: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糾正錯誤。

推廣「雙法」

在繼續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同時,他努力嘗試尋找一條數學和工農業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經過一段實踐,他發現數學中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是在工農業生產中能夠比較普遍應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變工作管理面貌。於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學講課,一面帶領學生到工農業實踐中去推廣優選法、統籌法。[4]

1964年初,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要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的決心。同年3月18日,毛澤東親筆回函:「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雲,可喜可賀。」他寫成了《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親自帶領中國科技大學師生到一些企業工廠推廣和應用「雙法」,為工農業生產服務。「夏去江漢斗酷暑,冬往松遼傲冰霜」。這就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1965年毛澤東再次寫信給他,祝賀和勉勵他「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今人之鏡

華羅庚於1910年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因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1928年,18歲的華羅庚在他的數學老師王維克的推薦下,到金壇中學擔任庶務員。然而不幸,他在這年患了傷寒症,臥床達五個月之久,從此左腿癱瘓。但他並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奮自學。有一次,他發現蘇家駒教授關於五次代數方程求解的一篇論文中有誤:一個十二階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對,於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題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給上海《科學》雜誌社。1930年,此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當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後的生活道路。

當時正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了這篇論文後,大為讚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碰巧數學系有位教員名叫唐培經,知道華羅庚這個人。他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並不是什麼大學教授,而只是一個自學青年。熊慶來愛才心切,並不在乎學歷,當即托唐培經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1931年,唐培經拿着華羅庚寄來的照片到北京前門火車站去接由金壇北上的華羅庚。華羅庚,這位未來的大數學家,當時就是這樣拖着殘腿、柱着拐仗走進了清華園。起初,他在數學系當助理員,經管收發信函兼打字,並保管圖書資料。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熊慶來還讓他經常跟學生一道去教室聽課。勤奮好學的華羅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大學數學系的全部課程學完了,學問大有長進。熊慶來對這位年輕人十分器重,有時碰到了複雜的計算也會大聲喊道:「華羅庚,過來一下,幫我算算這道題!」兩年後,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繼而升為講師。後來,熊慶來又選送他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西南聯大教授,年僅28歲。

華羅庚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在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個復變數函數論、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領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著有論文二百餘篇、專著十本,成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法國南錫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他的名字已進入美國華盛頓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館,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八十八個數學偉人之一。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着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5]

名言語錄

  • 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 ,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 日累月積見功勳,山窮水盡惜寸陰。
  •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 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為百代新風鬥爭。慷慨擲此身。
  •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着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着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象的。
  •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
  • 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麼地方;懂,懂在什麼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扎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於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 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 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 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
  • 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奮鬥。

社會評價

華羅庚先生作為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發展,並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後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為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卓越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準確地指出這些結果需要並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游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艷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後世紀念

1985年6月12日逝世後,華老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即在區中心的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6]

視頻

華羅庚到底有多牛:清華大學破格錄用,初中文憑成世界數學大師

華羅庚用數學知識,只憑一條新聞,就破解了蘇聯軍事機密

參考資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