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1],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署名今亮左宗棠青少年時代喜歡豪言壯語[2],曾以諸葛亮自比,所以自稱「今亮」。,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太平天國|討伐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同治陝甘回變|陝甘回變、清軍收復新疆之戰|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3]。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4]

左宗棠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東周刊
左宗棠

大清光祿大夫東閣大學士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二等恪靖侯加一等輕車都尉贈太傅
爵位 一等恪靖伯 → 二等恪靖侯
族裔 漢族
字號 季高、樸存、湘上農人
諡號 文襄
出生 清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
逝世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清朝福州府
配偶 周詒端
出身
  • 道光十二年壬辰科舉人、光緒帝御賜免試進士
經歷
  • 兵部郎中
  • 浙江巡撫
  • 閩浙總督
  • 陝甘總督
  • 協辦大學士
  • 東閣大學士
  • 兩江總督

宗棠少時屢試不第,功名止於舉人,在醴陵淥江書院主講十餘年,轉而遍讀群書,留意水利農業,鑽研輿地兵法。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目錄

生平簡介

1812年,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4歲時跟隨祖父左人錦在自己家的梧塘書塾讀書。6歲時,左宗棠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9歲時,左宗棠開始學習寫。

19歲,左宗棠入學長沙城南書院,師從山長賀熙齡,「尋繹漢宋儒先遺書,講求實行。 後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

1832年左宗棠入贅湘潭黃荊坪辰山桂在堂周家,妻周詒端。同年左宗棠捐銀錢監生,在鄉試落榜。道光帝要求仔細評閱「遺卷」,因此補中第十八名舉人。此後力圖進士,參加會試,三次不中,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時清朝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他目睹時艱,在其居室為聯自勵云:「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左宗棠在醴陵淥江書院主講,1837年,兩江總督陶澍回鄉省親,他書寫了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看後,將他視為奇才。

1851年起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為平定太平軍籌劃,張亮基三顧茅廬,但左宗棠不願為其幕客胡林翼勸了左宗棠一番,左才勉強答應。後來張亮基調往山東,左宗棠就隱居了。駱秉章為湖南巡撫,用盡手法才讓左宗棠投效。駱重用左宗棠,對他百依百順。左宗棠因而在駱幕府中出了名,連咸豐帝都知曉,皇帝於是透過郭嵩燾聯繫左宗棠,要左氏出來任官,攻擊太平軍{{noteTag|1=咸豐初,廣西盜起,張亮基巡撫湖南,禮闢不就。胡林翼敦勸之,乃出。敘守長沙功,由知縣擢同知直隸州。張亮基移撫山東,左宗棠歸隱梓木洞。駱秉章至湖南,復以計劫之出佐軍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屬白事,輒問:「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眾,謗議四起,而名日聞。同里郭嵩燾官編修,一日,文宗召問:「若識舉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幾何矣?過此精力已衰,汝可為書諭吾意,當及時出為吾辦賊。

1862年由曾國藩舉薦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撫,並組成中混合軍和擴充中混合軍與太平軍作戰,克金華紹興等地,升任閩浙總督

1864年,克杭州,並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後致力於剿滅東南太平軍殘部。

1866年,在福州馬尾辦船廠,也就是後來的福建船政局,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海軍人才。同年,改任陝甘總督,其間創辦蘭州製造局。後創辦甘肅織呢總局。此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然而該廠從未盈利。

1867年2月,授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定「先捻後回」方略,次年參與平定捻軍

1873年12月14日,授協辦大學士,次年9月18日授東閣大學士

1875年4月,奉命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破例免予考試,賜封進士﹐並命入翰林,但因大軍在外,著原職行事。

1876年,定「緩進急戰」方略,指揮劉錦棠金順諸軍鎮壓阿古柏白彥虎,次年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並為新疆建省開發等預作規劃。

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

1881年2月入北京軍機大臣,10月改任兩江總督

1884年6月入京任軍機大臣,9月以欽差大臣督辦閩海軍務。次年9月病故於福州,諡文襄。後歸葬於長沙石門鄉相竹村。有《左文襄公全集》行世。

重大事件

讀書治學

1826年(道光六年),左宗棠參加湖南湘陰縣縣試,得到第一名。,左宗棠參加長沙府試,得到第二名。 1829年(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閱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齊召南的《水道提綱》,精研大清歷史、地理(包括水利)、軍事、經濟,並且做了腳註和筆記,當時的八股文學子對他「莫不竊笑,以為無所用之」。

1830年(道光十年),時任江蘇布政使的賀長齡因為丁憂而回到長沙府,他曾請魏源編輯了清朝開國到道光的社會現實和經世致用的論文書《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左宗棠前去賀長齡家請教,賀長齡「以國士見待」,家中藏書任其借閱,每次左宗棠去他家借書,賀長齡親自登樓梯取書,並且不以為煩,每次左宗棠還書,賀長齡詢問左宗棠心得體會「互相考訂,孜孜齗齗,無稍厭倦」,賀長齡勸告左宗棠「幸勿苟且小就,自限其成」。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進入南宋張浚張拭開辦的長沙城南書院讀書,教書的人是賀長齡的弟弟賀熙齡,賀熙齡教書講究「透以義理、經世之學,不專重制藝帖括」,左宗棠在這裡認識了羅澤南等人,賀熙齡評價左宗棠說,「左季高少從余游,觀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 1837年(道光十七年),左宗棠應巡撫吳榮光的邀請,到醴陵淥江書院講學,書院有學子60餘人,收入微薄。不久,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途徑醴陵,到安化省墓,醴陵縣官吏請左宗棠寫對聯迎接,左宗棠寫下「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看到對聯極為高興,於是邀請左宗棠相見,「一見目為奇才,縱論古今,為留一宿」,次日,陶澍帶着左宗棠週遊醴陵,成為忘年之交,後來成為兒女親家。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左宗棠離開安化,來長沙府開館授學,女婿陶桄跟其學習,黃冕的3個兒子、周振的兒子周開錫也跟着左宗棠學習。這年,雲貴總督林則徐因病回福建養病,林則徐的船從洞庭湖湘江,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到長沙,林則徐派人去湘陰柳莊邀請左宗棠前來,胡林翼擔任貴州安順知府時,胡林翼給林則徐推薦左宗棠,「湘陰左君有異才,品學為湘中士類第一」,當時林則徐聽說後寫信請左宗棠擔任雲貴總督幕府,但是由於左宗棠長兄的遺子辦婚事,同時還要給陶家孩子上課,因為沒有前行,「西望滇池,孤懷悵結」。左宗棠接到林則徐手下的邀請後寫了「湖南舉人左宗棠」大紅拜帖,匆匆趕到林則徐在湘江的船上,在過板時,一腳踩空,落入湘江,換完衣服,兩人乘船在嶽麓山下一個僻靜的停泊處喝酒暢談天下大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左宗棠後來說,「伉談今昔,江風吹浪,柁樓竟夕有聲,與船窗人語互相應答,曙鼓欲嚴,始各別去」。這次會見中,林則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全部給了左宗棠,並說,「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託付」,「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以吾數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着」。臨別時,林則徐寫了一副對聯送給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