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簡稱EN)是指很可能會絕滅的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列出了許多瀕危物種,這些是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架構下,野生物種中第二嚴重的保護狀況,僅次於極危物種(CR)。
2012年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出了全世界3079種動物及2655種植物是瀕危物種[1]。1998年的瀕危動物有1102種,瀕危植物有1197種。
瀕危物種是指物種由於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棲地狹窄等種種原因而導致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許多國家有環境法以保護依賴保護的物種,方式包括禁止狩獵、限制土地開發與建立保育區等。在依個體數量的生物體列表中可以看到物種的個體數量、變化趨勢以及保育狀態。
目錄
保護狀況
一個物種的保護狀況,是瀕危物種滅絕可能性的一個指標。對一個物種的保護狀況進行評估時會考慮不同的因素,包括一些統計的信息,例如剩餘數量﹑隨著時間整體數量是增加或是減少﹑繁殖成功率﹑已知的威脅等等[2]。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最知名的全球保護狀態列表及排名系統[3]。
據估計,地球上的物種,超過40%有可能會滅絕[4]。199個國家已經簽署了協議同意建立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以保護瀕危和受威脅的物種。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雖然被稱為名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一個評估全球物種保護狀況的系統,其中包括「數據缺乏」物種 - 在確定其狀態前需要更多數據和評估的物種。「近危」和「無危」的物種已被完整評估,並發現具有相對健壯和健康的數目,然而這些數量可能會下降。與其他更普遍的使用方式不同,名錄使用的「瀕危物種」和「受威脅物種」具有特定含義:「瀕危」介於「易危」和「極危」之間,而「受威脅」的物種則是被分為「易危」、「瀕危」、「極危」這三個等級。
下面是名錄的分類,以及部分範例:
- 絕滅
- 野外絕滅
- 僅有人工圈養繁殖 的個體或種群,野外種群已絕滅
- 極危
- 即刻面臨極高度的絕滅風險
- 瀕危
- 最近面臨高度的絕滅風險
- 易危
- 未來中期面臨高風險的危險
- 近危
- 不久的將來有瀕危或滅絕等危險
- 無危
- 沒有物種生存的立即危險
參考文獻
- ↑ IUCN Red List version 2012.2: Table 2: Changes in numbers of species in the threatened categories (CR, EN, VU) from 1996 to 2012 (IUCN Red List version 2012.2) for the major taxonomic groups on the Red List (PDF). IUCN. 2012 [2012-12-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1-27).
- ↑ NatureServe Conservation Status. NatureServe. April 2007 [2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 ↑ Red List Overview. IUCN. February 2011 [2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7).
- ↑ Threatened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Wildlife. [2 June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5).